公安局班子调整议题终于提到了市委的议事日程。在市委常委会上,陈书记郑重提出,龚如玉同志多次提出不再担任公安局长职位,考虑到龚如玉同志身体情况,市委书记会议基本同意如玉同志的请求,老龚,还是请你谈谈对公安局局长人选的意见。
龚老爷子就在市委常委会上极力推荐了李志坚一番,认为李志坚是最合适的局长人选。
等龚如玉介绍之后,陈书记就表态,同意如玉同志的意见,把李志坚作为局长候选人列入考察,另外,还要考虑,公安局有两个常务副局长,还有一个张强,工作也非常不错,这几年,他创造的社区民警执勤室经验在全市推广,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在又在全省推广,这成了我们市的一个品牌,凡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在用人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据我了解,在公安局,一个李志坚,是破案的精英,侦查破案很有一套,跟龚老爷子一样,都是神探,都很有影响,是人才,也是我们市的宝贵财富,理应得到重用;另一个,张强,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做得非常扎实,一个打,一个防,这几年他们都抓得不错呀,我看也不能忽视,对不对?我的意见,要打破过去用人制度方面的局限,要大胆改革用人制度,以前我们考虑干部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某一个人,缺乏竞争机制,这样不好,视野要更宽广一些嘛,选一个人可以多考虑几个候选,再在这些候选人里面挑选,我看这次公安局长候选人是不是可以考虑差额推荐,把李志坚和张强都作为局长候选人进行考察,到时二选一,大家有什么意见?
市委书记提出来了方案谁还会反对?又符合改革精神,又引进了竞争机制,没说的。
龚老爷子心里虽然有看法,只有他最清楚,陈书记的用意何在,显然,陈书记是想把张强搭上来,一起列入局长候选人的考察对象,就算张强没选上,也给他以后的仕途加了分,大大提升了他的身价,更何况,这中间变数有多大?最要命的是市委书记想用这个人,市委书记想要用的人谁能阻止得了?龚老爷子已经是老常委了,已经经历了两届市委书记了,要还是钟鸣书记在市委,提拔李志坚可谓一帆风顺,他们都欣赏李志坚,可那时龚老爷子把李志坚“贬”到了最底层,等现在他想把李志坚推上去的时候难度就大多了,陈书记想用的是他的人,这件事就会有麻烦,龚老爷子想反对,可还是忍住了,一是要维护一把手的权威,尽量不要提反对意见,再说陈书记要引进竞争机制也没错,要二选一也没错,对公安局的情况龚老爷子太了解了,只要考察,只要有民意测验,李志坚绝对能百分之百胜出,龚老爷子如果这点底气还没有就白看好李志坚了,所以当陈书记特别征求他龚老爷子的意见的时候他没有说半个不字,完全赞成陈书记的意见,大胆引进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随后不久,由市委组织部、市政法委组织的联合考察组进驻市公安局对两名局长候选人进行了“背靠背”的考察。所谓“背靠背”,就是当事人不在场,由考察组的人单独找市局的任何人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当然,被谈话的对象主要还是各单位的负责人。而这次的“背靠背”,对李志坚还真是背靠背,李志坚这个时候已经不在市局了,于上个月被抽调到省厅参加刘军专案组的侦破工作,刘军就是曾经在重庆、武汉、长沙、中阳等地持枪抢劫的中国第一悍匪,一个月前在老家德山县杀害银行行长被警方发现重大线索,省厅立即成立专案组,由省厅常务副厅长邓国智担任专案组的组长、省刑侦总队长和李志坚担任副组长,正在全力破案,李志坚连回来跟同事打声招呼的机会都没有,成了地地道道的“背靠背”被考察对象。刚好相反,张强是常务副局长,因为是负责政治工作,无论是市局还是个分县局,负责接待考察的都是张强的手下,考察组虽然是由老局长全权陪同,全程接待,可实际上具体事情不可能由老爷子这个市委常委出面,况且,李志坚抽调到省厅专案组之后局里的业务工作也暂时由张强代管了,张强成了临时的、实际的二把手,张强安排了所有考察组的具体工作,这无疑对张强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说所有被谈话的对象都可能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张强的面子上会给张强说上几句好话。更有盛者,谈话之前张强就一一跟被谈话的对象打过招呼,希望人家多多给予“关照”。一个负责政治工作的副局长、也就是掌管着全局干部提拔的副局长向手下打招呼“关照关照”,这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日后会谁关照谁彼此谁比谁都清楚。
客观地说,这对李志坚是非常不利的,也是不公正的,可考察的结果还是在龚老爷子的预料之中,所有考察情况都要汇总到龚老爷子这里,不可能反馈到张强的耳朵里。龚老爷子及时掌握了考察的进程。他感到很欣慰,被谈话的对象对李志坚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无论政治觉悟业务水平还是为人处事都赞誉有加,几乎所有的意见都是赞成李志坚接替局长。而对于张强,溢美之词也有,但不多,看好的也有,但也不多,成了极少数意见,毫无代表性。
按照考察组的考察议程,市局专门召开了一次民意测评会,由市局各单位一把手、各分县局局长、政委参加无记名投票。还是那样,张强在投票之前几乎跟所有参会者打过招呼“请投我一票”,这种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几乎得到了每个人的首肯,张强对民意测验的结果充满信心。
民意测评就是个测谎仪,它可以测出无数个撒谎者。无记名,背靠背,就一个钩,或者一个叉,没人会顾及太多,除了对被投者有个人恩怨,这一票可能是神圣的,也应该是公正的。尽管张强在事前跟每个人都打了招呼,在投票的时候每张脸都对张强微笑,投完票之后很多人都跟张强说我投了你一票,当了局长要请客,可最后的票百分之九十九却都投给了李志坚,考察组当着龚老爷子的面清点票数之后,考察结果已经铁定:李志坚以绝对优势胜出!
李志坚出任公安局长已经变得毫无悬疑。
根据组织程序,变更公安局长还要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省公安厅的意见,市组织部和政法委联合起草了呈批报告,呈报上去的还是两个候选人,李志坚和张强,原始报告的顺序是李志坚在前,张强在后,可呈报上去的时候顺序却变了,张强在前,李志坚在后,这个细微的变化体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意图,原来在呈报的时候陈书记的秘书亲自跑到组织部,在打印前的一秒钟把顺序掉了个头,张强成了首选。
呈报件递到了省厅,原本牵涉地州市公安局局长人选问题是要经过钟鸣书记亲自审定的,可上个月钟鸣书记到中央党校学习去了,要脱产学习三个月,厅里的工作由常务副厅长老邓全权负责,不过钟书记临走的时候叮嘱了邓副厅长,有几个地市的公安局长人事可能会有变动,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特别提到了李志坚这个人,说这是政法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得到重用。这段时间李志坚抽调在省厅专案组工作表现非常出色,刘军案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李志坚功不可没,邓副厅长对李志坚就更加了解了,所以接到这个呈报之后邓副厅长就重新把李志坚的名字提到了张强的前面,并写了几句话,意为李志坚德才兼备,人才难得,建议提拔,意见签好之后邓副厅长让人立即送回中阳市委组织部。
按理,所有的程序都已经走完,下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一通过李志坚的局长任命就将成为事实,可这一天却迟迟没有到来。龚老爷子和市委组织部长都分别向陈书记做了汇报,考察已经结束,征求意见也已经结束,所有的意见都赞成李志坚接替公安局长,建议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陈书记听了汇报,却表态先别急,中部六省经贸洽谈会就要在本市召开,这是大事,先开了会再说。【穿】
【书】
【吧】
龚老爷子就觉得这事有点玄,经贸洽谈会还有两个月开幕,还早得很,这与公安局长的人事任命实在没有多大关系,他还是常委,担不担任公安局长公安局的事情他都担着,为什么非要等到经贸洽谈会之后?龚老爷子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李志坚的局长之旅会有变数,陈书记没有明确否决李志坚担任公安局长是因为考察的结果太明显了,张强根本没有可能取代李志坚担任局长,这样陈书记只好先搁置,等以后再说,可以肯定,市委书记陈冬阳还是想把张强提上来,只是现在不是时候,龚老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书记说怎么办他也只能怎么办,好在考察的结果和省厅的意见都很一致,如果要张强越过李志坚提拔为公安局长根本就不可能,等就等吧,只能这样。
龚老爷子的担心一点都没错,其实,市委书记陈冬阳就是想通过这次差额推荐让张强来担任公安局长,满以为通过考察通过民意测验张强能够和李志坚打个平手,那样他就好说话了,在考察之前,他让秘书跟组织部负责考察的马副部长打了招呼,让马副部长注意把握考察导向,书记的意见很明显,侧重张强,马副部长是注意了导向,甚至默认张强跟下面的人打招呼,这其实是违反组织原则的,马副部长却一再听之任之,连张强自己都很有把握,谈话会对他有利,投票更会对他有利,非常自信,可结果完全相反,好话和赞成的票绝大部分都投给了李志坚。而这次考察自始至终都有龚老爷子全程监督,马副部长也不好将白的说成黑的,考察不是一家,是两家联合考察,结果让马副部长意想不到,所有的意见会一边倒,没想到李志坚会有这么好的人缘,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人不在场还有那么多人说他的好话,投他的票,看来,这次考察是失败的。
陈书记寄希望于考察,寄希望于马副部长的运作,结果让他大失所望,看来,通过正常的渠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得想别的办法。正好,省里有个会,各地州市负责人和各厅局负责人都要参加,他准备找找他的老朋友、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邓国智好好商量商量。
开会的头一天他就请邓国智到单独郊外的良友水鱼店吃了一顿,席间,陈书记就跟邓国智说,你得帮我个忙。
邓国智说说吧,什么忙,只要我能做到。
陈书记说我向你推荐一个人,包你喜欢。
邓国智说谁?
陈书记就说是李志坚,这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有能力,有水平,懂法律,希望邓国智能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上去。
邓国智说你什么意思,人是在你的手下,既然你都认准人家是人才,为什么要我提拔?你不直接提拔得了?
陈书记就说现在公安局有两个常务副局长,两个都很优秀,提谁都可以,可市里的庙只有那么大,所以才来求你。
邓国智听出了陈冬阳的话外之音,他是想把李志坚挤走,好让张强名正言顺接替局长,其实,邓国智早就听钟鸣书记说过,想把李志坚调到省厅来,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如果现在把李志坚调来省厅,厅里顶多能够安排他一个处长的位置,而在市局,无论能力还是资历,李志坚都是公安局长的第一人选,要在这个时候把李志坚调过来其实是害了他,也对他不公正,地州市公安局长能够解决副厅,现在把李志坚调来厅里还是个正处,而且错过了一次提升的特好机会,只要李志坚暂时不走,中阳市公安局长就肯定是李志坚,可现在陈冬阳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邓国智又不得不往深一层去想,想陈冬阳的用意,显然陈冬阳是想把李志坚挤走好提拔张强,这是省厅不乐意看到的,就是要把李志坚调上来也不是现在,也要要等他提上局长再调上来也不迟,那时李志坚可以直接进厅党委班子,邓国智忙说他做不了这个主,人事上面的事情必须请示钟鸣书记。陈冬阳说那你就赶紧请示呀,邓国智口里答应马上请示,心里却说我决不会中你这个计,你想把李志坚挤走我决不会让你得逞,等李志坚提到局长的位置再调来省厅也不迟。邓国智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说穿,如果说等李志坚提了局长再调陈冬阳肯定不会干,他要的就是李志坚腾出位置,弄走一个才能使另一个上来。邓国智不会跟着陈冬阳转,他需要缓一段时间,现在刘军一案正在关键时刻,李志坚在全力破案,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突破,只要等案子一破李志坚就是头功,到时候李志坚接替公安局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陈冬阳想挡也挡不住,只有这个时候把李志坚调到省厅来才比较合适,陈冬阳再提张强也没话可说。夶风小说
两个人说好了,一个急着推介人才,一个还要等候时期,时间成了他们最好的粘合剂。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后患更新,第26章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