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东坛井的陈皮匠 > ·三十年的瓦房·
  古城的人如果连年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这样安慰自己:霉运气总要走到头嘛,哪有三十年不翻的瓦房哦。穿书吧

  翻瓦房,就是把断瓦扔掉,换上新瓦,让房子不再漏雨。

  人家这样说,大都与房子无关,但范秀川每次一说起这话,总是呆呆地把房子盯着——在她眼里,所有的祸福,都和房子有关。

  三十年前,他们一家刚从郑州被赶回来的时候,范家院子已经荒得没有路进去了。

  第二天,11岁的秀川和爸爸一起整理院子,继母抱着小弟秀河一直远远地坐在柴房里。休息的时候,爸爸指着满地的碎瓦片对秀川说:没有三十年不翻的瓦房啊。看着正在翻修的瓦房,秀川想起了他们在郑州的小楼、也想起了后院那间柴房的潮湿阴暗。断瓦从房顶被扔下来,砸在地上时,随着一声脆响,便彻底失去了原有的形状。秀川听了、看了,就觉得:瓦房翻过之后,一切真要从新开始了。

  这是范家祖传的宅子。大门朝南开,正对着嘉陵江,门楼上是一个废置多年的戏台。进了门廊,上六步台阶,是一个四合院,中间有天井,是看戏的好位置。戏台的对面,是堂屋,左右两边是厢房。秀河很快爱上了这个新家,眼睛一睁,就满院子地疯跑捉迷藏;爸爸被勒令在河滩上淘沙,每天早早地就出门去了;爷爷奶奶闷声不响地做家务、秀川进进出出地背着书包上学放学——与这个家全不相生的,只有继母。她整天整天地把自己关在东厢房里。大家都很担心,可爸爸说她没事。

  她的确没事,有事的是爸爸。爸爸死的时候,秀川已经上初二了。那是个星期天的下午,她正在戏楼上收衣服,突然看到一大路人抬着一张门板沿着河坝往上跑,其实还隔着很远,根本看不清什么,但秀川却明明白白地就知道了:那门板上躺的是她爸爸,她早就预感到爸爸会被累死。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出丧,秀川都没有哭,在她的心里,爸爸永远只和郑州那栋令人敬畏的红楼联在一起。但当继母提出要带她和弟弟回郑州的时候,秀川却哭了。秀川哭,是为了一句和房子有关的话:我们离开这阴森的瓦房,我们去住有阳光的楼房!

  继母最终还是离开了范家院子,只不过是在爸爸被平反之后。虽然爷爷奶奶已是风烛残年,但她还是带着秀河回郑州去了。连爷爷奶奶去世、秀川结婚都没有再回来。

  日子一如既往地过着,每次到了难熬的时候,秀川就坐在戏楼上,想爸爸说的那句话。

  她的丈夫陈兴也爱说那句话。

  陈兴是他们车间的机修工。一次同事们来秀川家耍,在西厢房门口,看见一只小燕子从门框上的燕子窝里掉下来摔死了。过了几天,陈兴带着工具箱来,说是要在燕子窝下面定个木板,免得再有小燕子摔下来。这事做好了,他们就成了朋友,半年后,又成了夫妻。秀川第一次听陈兴说那句话是在企业不景气、要裁员的时候;第二次听陈兴说那句话,是在企业破产、要他们内退的时候;第三次听陈兴说那句话,是在儿子考上了大学、要凑学费的时候。每次听陈兴说那句话,秀川都想:我的瓦房有多少年没翻过了?m.chuanyue1.com

  整个古城的瓦房又有多少年没有翻过了?古城汉时繁华三国时衰落、唐宋繁华元时衰落、明清繁华民国时衰落……多少年来,它往昔的繁华像被尘封了一样已经少有人再提起,而它的衰落却像秀川继母眼里的范家院子,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一个世纪将要结束的时候,古城被专家像考古一样地发现了,就凭着尘封已久的历史,古城开始走进它的又一轮繁华。

  但是秀川想不到这些,她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坐在戏楼上想那句老话,直到有一天民政局、旅游局和招商局的人来对她说:古城要像丽江平遥那样搞开发,有客商愿意出三百万买她的院子。

  秀川在阆苑仙居买了一栋小楼,和她小时侯在郑州住过的那栋很像。

  搬家之后,秀川再去老屋,看见有人正在翻瓦。秀川走上戏楼,似乎又听见秀河满院子疯跑的脚步声、又看见爸爸正从沙滩上往回走的身影……

  秀川的身后,有断瓦从房顶被扔下来,砸在地上时,随着一声脆响,便彻底失去了原有的形状。秀川听了、看了,就觉得:瓦房翻过之后,一切真要从新开始了。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东坛井的陈皮匠更新,·三十年的瓦房·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