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相传武帝的金缕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后来有文字记载,说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长,到后期,陵墓内已经没有地方再放后来搜罗的稀世珍宝了。陵墓四周还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二十多人的墓葬与之相伴。茂陵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然而时至今日,茂陵山上已经没有了往昔的辉煌与喧嚣,只有一片片残垣断瓦曾目睹过2000年前的奢华景象。揭开茂陵的神秘面纱,这座频频被盗墓贼光顾的帝王陵墓,是否还能向我们诉说盛极一时的汉武雄风呢?
“中国的金字塔”——浩大的茂陵工程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塬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塬上的历史兴衰荣辱。西汉王朝,历时214年,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塬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013谜案重重的王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汉武帝茂陵陵。在这片故地之上,一座座高大的封冢雕刻着历史的沧桑……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是汉代厚葬之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子,西汉王朝的第五代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帝王,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北征匈奴,出兵两广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创了西汉帝国的繁荣昌盛局面。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帝王,在营造自己的地下帝国时想必也一定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
据《汉书》记载,茂陵始建于公元前139年,即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刚满17岁。
关于茂陵的选址,还有这样一个传说:014即位不久的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便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
史书记载,茂陵开始筹建时,因工程巨大,施工人员和监管官吏众多,工地周围很快成为繁华闹市。公元前138年,茂陵工程进行到第二个年头的时候,汉武帝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成立茂陵邑。他让一些汉初的功臣贵族以及富豪搬迁到茂陵邑,茂陵邑与茂陵相隔数里,当时搬迁定居的文武高官、富豪、儒士有6万多户。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都先后携家迁到茂陵邑定居。
这座宏伟的帝王陵墓前后历时53年才修建完工,耗费的人力、物力更是超乎想象。《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还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规模庞大的茂陵耗费如此人力、物力的茂陵,到底规模如何呢?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这座巨大封丘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丈,唯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015谜案重重的王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茂陵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西汉其他帝陵。西汉帝陵一般高在30米左右,只有汉武帝的茂陵超出了当时的礼制规定。刘邦在世时定了汉陵制,“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但刘彻可能考虑到自己的“丰功伟绩”比刘邦还大,所以营建了“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的陵墓。
当年的茂陵除了金字塔状的大型封土之外,在它的周围还有华美壮丽的陵阙、殿阁、房舍等。茂陵分茂陵园和茂陵园区,也叫内城和外城,内城里宫殿和堂倌一应俱全,而茂陵园区内包括陪葬墓,方圆可达数十平方公里。
而今茂陵封土周围仅存留下夯土城的遗迹。考古查明陵园平面几乎为方形,东西长430米,南北宽414米。陵园四面中央各辟有一门,各门距陵墓封土均为百米左右。门外置双阙,每对间距为12米至16米。陵园附近修建了寝园,构成富丽堂皇的庙堂宫殿。1975年,陕西考古人员在陵墓四周发掘出大量西汉时期的建筑材料,其中有虎纹和玄武纹条砖,丹凤纹和龙骨纹空心画像砖,大型青玉兽纹辅首和琉璃壁等,还出土了一块刻有12个字的完整瓦当。经考古学家分析判断,发现建筑材料之处就是当年的寝殿和便殿的所在地。
茂陵东南350米处还有白鹤馆遗址,是供汉武帝游乐用的,属于寝殿的附属建筑物。现存一个东西长53米,南北长40米,高5米的大土台,当地百姓称之为白鹤冢,可能是建筑的台基。
在陵园的东南还建有汉武帝的陵庙龙渊宫。在寝殿和陵庙之间筑有一条规整的通道,为衣冠所出之道,就是说,在祭祀时把汉武帝的衣冠从寝殿中请出来,经此道送进庙里,接受百官祭拜。礼仪结束后,再经此道将衣冠送回寝殿供奉。
汉武帝茂陵的地面建筑已如此规模宏大,那么作为墓葬核心的地宫又将是怎样一番乾坤呢?
“不复容物”的神秘地宫宝藏相对于庞大的地面建筑,茂陵的核心建筑地宫规模之宏大更是令人瞠目。据《汉旧仪》载:地宫占地一顷,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每边长二丈,墓室四面各设有能通过六匹马驾之车的墓道。各墓道门还埋设暗箭、伏驽等机关以防盗。这些机关的设置极其隐蔽,文献记载说:茂陵建成后不久,有个守陵的士兵想偷盗陵墓内016的珍品,结果他连第一道墓门都没有过去,就被乱箭射死在墓门边上,可见整个陵墓机关设置的严密。
据说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
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
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虽然茂陵尚未正式发掘,但人们纷纷猜测,在事死如生、风行厚葬的汉代,这位君王的陵墓地宫之中必定是充盈着各种奇珍异宝。也难怪人们这样猜测,在许多史料中都有对茂陵地宫极尽奢华的描述。
《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彻陵墓中陪葬品的数量之丰。后有文字称,“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这话就是说,由于刘彻在位时间长,到他死时,陵内已没有空间放那些稀世珍宝了。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
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又据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
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
但目前考古界比较忧虑的是,茂陵内的丰富陪葬品还是否完好地保存在地宫中。茂陵曾多次被盗,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货”。
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017谜案重重的王陵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因为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穿书吧
最大的浩劫在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为了筹集军饷,他们将目标指向了茂陵。这次盗掘茂陵地宫,起义军搬运了3天,或许是宝物太多以至大量的金银器皿散落在茂陵周围。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
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有多少谁也说不清。目前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个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据《汉书》记载,茂陵除了玄室、明堂留有空间外,其余大都被随葬品堆放得密不透风。茂陵地宫深邃,四周有用石头砌好的护壁。
假设有三五个盗墓者联手,不分昼夜地挖宝,至少要一年到两年才可以掏到墓穴的中心部位。况且,茂陵周围戒备森严,盗墓贼很难得手。所以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要盗也仅是一部分;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这也是现在发现的不少被盗多次的陵墓仍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原因。
名垂青史的陪葬陵汉武帝的茂陵之所以名扬海内外,除了空前的规模和无数的珍宝以外,众多的陪葬陵墓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所谓“武帝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茂陵陪葬墓目前共发现了13座,除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外,其余陪葬墓均在茂陵以东。文献记载,陪葬茂陵的有公孙弘、上官安、上官桀、敬夫人、李延年等,其中能确定名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和霍光墓。
李夫人是汉武帝生前的宠妃。梨园世家出身,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生。其兄宫廷乐师李延年有绝作《佳人曲》就是称赞其妹李夫人的。曲词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成语“倾国倾城”就是因此而来。李夫人自进宫,便得到了汉武帝的专宠,一时间声名鹊起,遮住了三千佳丽。
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对她十分思念,命画家绘制了她的画像,还作赋哀悼,亲选墓地,以皇后礼仪下葬。她的墓俗称英陵,又名“习仙台”,当地百姓称之为“磨子陵”。《三辅黄图》载:“李夫人墓,东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高八丈。”018今李夫人墓呈长方形封土,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各边宽3.5米,南北各边宽4.5米,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12座陪葬墓中,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当推霍去病墓。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西汉著名的青年军事家。从18岁开始随卫青出征疆场,先后六次出塞与匈奴作战。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曾统率汉军越李夫人墓过居延泽,在祁连山与入侵的匈奴展开殊死大战,大获全胜,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伏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占领全部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霍去病也因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骠骑大将军。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他因病去世,年仅24岁。
英年早逝,汉武帝十分悲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安葬在自己的陵墓旁。出殡之日更是为霍去病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从长安到茂陵40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军队整齐地排列道路两旁,文臣武将身着丧服,恭候迎送,并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以表彰其功德。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侧,墓前有清朝陕西巡抚毕沅立的“霍去病墓”石碑一块。霍去病墓是用岩石垒砌的,南北较长,冢高15.5米。为表彰他在祁连山立下的赫赫019谜案重重的王陵战功,特在墓上竖巨石,构成祁连山的形状,并在墓前竖石铭功。另外,霍去病墓冢前陈列着的14件石人、石兽等各种巨型石雕也格外吸引眼球。其中一件高1.68米、长1.90米的石刻寓意最深刻、造型最生动,石刻由一匹战马和一个人组成,这匹战马气宇轩昂,雄壮挺立,威风凛凛,它把一个左手持弓、右手持剑的外族装束的人踏翻在地,并用四条刚健的腿把他紧紧夹住。面目狰狞的外族人仰面朝天,两足上屈,显露凶狠而又无法挣脱的表情,造型简洁,寓意无穷,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位神勇无比的盖世将军。ωWW.chuanyue1.coΜ
望着茂陵的高大封冢和散落在咸阳塬上的座座陪葬陵,不禁感叹,千年之前,汉武大帝和他骁勇善战的武将能臣们,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几千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辉煌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即使偶有人前来霍去病墓凭吊,也只能面对着残垣断壁,空悲切了……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谜案重重的王陵更新,汉武帝茂陵:西汉王陵之最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