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娱乐时代的文化坚守 > 对话于和伟:演《军师联盟》,最难忘的一场戏
  谭飞:

  今天我们穿越一千七八百年请来了曹孟德曹丞相——于和伟老师。刚才闲聊的时候我也跟于老师进行了交流,他只看了两集自己的戏,那么我想请于老师这位局中人,评价一下这两集中自己的演技?

  于和伟:

  因为我一直在拍戏,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播的时候看过的一两集,我感觉还可以。主要的一些信息来自一些观众朋友们以及网友的反馈,大家对这个角色有很大程度的认可,但是因为我没看太多,也不好去评价自己,说太多的话就像在吹嘘似的。我觉得在这两集当中,整个戏的状态十分到位,甚至有一些细节的呈现让我感动。能有这样一个高段位、高基础的戏,对我来讲是挺棒的一件事情。

  谭飞:

  我听说一开始吴秀波请于老师的时候好像您还有点犹豫,因为你毕竟演过三次三国的故事,前面演过荀彧和鲁肃,当然大家都知道,在高希希版的《新三国》中你饰演了刘备。能否讲一讲你为什么犹豫呢?

  于和伟:

  犹豫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们公司的一部戏正好跟《军师联盟》同档期,撞上了。因为我们开机时间都已经确定,这时《军师联盟》的制片人才给我打电话说想叫我去演里面的曹操。

  谭飞:

  你是不是一听脑洞大开——怎么让我演曹操?

  于和伟:

  不是,其实我对秀波还算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很相似,我也觉得自己可以演曹操,但是档期时间冲突,协调起来就十分困难,所以只能回绝他的邀请。当天晚上我回去之后,秀波就马上把我和制片人还有编剧拉到一个微信群里,动作非常快。他说明了一些情况,表示自己想做一个戏,并且觉得曹操这个角色非我莫属。他叫我先看完剧本再聊。我在看完了前15集剧本之后,就决定把我当时已经定下开机时间的戏往后整整推一个档期,要上《军师联盟》,整个过程就是这样。www.chuanyue1.com

  谭飞:

  实际上没有吴秀波的坚持和迅速行动,就没有于和伟版的曹操,所以我们得感谢吴秀波。

  于和伟:

  可以这样说,因为在开机发布会的时候我就说,我首先应该感谢秀波那么诚挚笃定的信任,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真的十分幸运。

  谭飞:

  而且其实所有的华人男演员都想演曹操,我听说姜文,包括我们前面看到陈建斌、鲍国安这些演员都特别中意这个角色。

  于和伟:

  熟悉三国历史的演员或者观众,其实都觉得曹操在戏剧层面上非常有戏,他在人性以及性格上是非常复杂丰富的一个人物。这当然就是演员,尤其是到了成熟的阶段之后的演员无法拒绝的一个角色。

  谭飞:

  您今年是46岁,正好是盛年,也是最适合演曹操的那个年龄。曹操在里面也有他的盛年感和年富力,包括人生的阅历也足够多。

  于和伟:

  对,《军师联盟》里面的曹操展现的应该是他的中晚年,是其最盛的时候。开篇没多久就是官渡之战,然后官渡大捷,之后经过一系列的事件直到赤壁以及迁都等,展现的是他中后期的一个生命阶段。

  谭飞:

  而且我感觉在剧中你对曹操的处理是有个人体会的,我们打个比方说,你在里面特像一头狮子,草原之王,但是狮子不一定每个东西都吃,有时候它就玩玩而已,特小的动物就摆弄两下,特猛的兽类才吃掉,我觉得你的表演就有这种风格。你是怎么分析曹操这个人物的人格特质?

  于和伟:

  曹操确实有点像狮子,像这种大型的猛兽,其实不饿的时候不会乱吃,它吃一顿能顶一个星期左右。我觉得他确实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那种感觉,这个形容十分贴切。因为曹操在戏里面是一个人格和性格非常复杂的人,我觉得他是特立独行的。首先他的思维方式,是跟其他人,至少同时代的人是有很大不同的。曹操最大的矛盾应该是跟那些士族大臣,这是很深层次的一个矛盾,要从整个汉朝的几百年讲起。实际上也有人说,三国史实际上就是寒族跟士族的一场斗争,这种矛盾几百年来根深蒂固。当时知识分子已经被士族垄断,就是说你想读书而不能。肯定有一些被士族垄断的读书人,读了书一定能当上官,并需要经过考试科举,通过乡试考上秀才,之后他还要举孝廉。关于这个体制我们简单说一下,比如说谭飞老师我跟你很熟,那么我考完乡试之后要去当官的话得你推荐我;或者他是我的侄子,我是当官的,那他考完试我可以举荐他,这就是所谓的廉举制。这一套体系之下,再加上汉朝几百年发展,逐渐就形成了一个特别大的利益集团。

  谭飞:

  盘根错节。

  于和伟:

  士族的大利益集团都是有姻亲的,这种势力十分可怕,外部力量其实撼不动它。几百年后,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宦官当道,外戚夺权,这个制度变得名存实亡。曹操在这个时候算是寒族的军阀,他有了自己的兵力。我觉得当时的情况下其实曹操是敬仰汉朝最初的那个大一统理念的,在天下如此混乱腐朽之后,他想重建大统一,所以他的思想跟那些士族大臣们是不一样的。为了顺利挟天子以令大臣,他又必须依赖这些大臣,但是同时他又瞧不起他们,存在这样一个矛盾关系。所以说他当时的心理应该是这样的:我不能把你们都杀了,都杀了就没人来帮我出谋划策,我得依赖这些东西,但他们思想在根源上与自己不一样。正如你所说,他像一个狮子在把玩玩物,目的是要看你怎么挣扎,他要把你那个脓包挤出来,这是我理解的。我觉得《军师联盟》这个剧本其实是有这样的基础,可以去表达这些东西。

  谭飞:

  所以有些人他要去震慑,有些人他是真杀,有些人其实他是要利用。比如说曹操对司马懿,一开始他好像真的要灭这个人,但其实心里特别欣赏他。而且我发现曹操矛盾在于,他越爱一个人就越显出对这个人的不满、暴怒。我觉得你把这种矛盾感表现得非常好。

  于和伟:

  对,我觉得曹操最大的魅力也是在其矛盾性,他两面都有,甚至是多面的。那么对于演员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觉得把它清楚地表现出来是非常过瘾的。就我们这故事而言,不管是三国哪段故事,比如说司马懿,他最早一定是看到了司马懿的才华,甚至杨修的他也看到了,看到之后他想到的是怎么用,其实曹操在当时那个阶段的思想高度是高于其他人的。

  谭飞:

  可以说是睥睨一切。

  于和伟:

  因为我很喜欢跟谭飞老师交流,所以今天就对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大家觉得曹操为什么要出那样一道试题,就是剧中叫曹丕和曹植二人出门去把任务完成?那么是不是他偏向曹植或者他不是想杀他?他为什么不让曹植入狱?他为什么让曹丕入狱?等等问题。其实这些对于曹操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他要搞事情。

  谭飞:

  搞事情就是折腾。

  于和伟:

  他为什么折腾?在这些做完之后,他要看那些士族大臣以及汉臣的反应,把所有可能潜在的威胁、任何不安定因素挤出来,然后他来处理。我觉得他有高度,他最终的高度还是想重新建立一个秩序。我是这么认为的。

  谭飞:

  所以剧中曹操前二、三集里表现出的权谋真的是独步天下,而且是不怒自威。他又哭又笑、又皱着眉头睥睨一切,有时候还开怀大笑,让人捉摸不透。但是他所有的反应都是刚才大家分析的,他这是对这个时代的一个判断,对这些人的判断,无非就是人的事情。他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处理各种人事。

  于和伟:

  曹操的确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这种人在那个位置上自然地就会有威严。昨天直播的时候,主持人还问我说为什么你这一笑让包括观众在内的人都害怕。我觉得首先有代入感,我们前面的剧情和故事的基础都摆在那里,观众看懂了看明白了。其实还有一层东西藏在里面,就是曹操跟这些大臣们的隔阂。试想我们之间有隔阂,我的位置又比你高,同时我的智商很高,那么你就会害怕,并不是说我的样子或者表情狰狞可怕,其实不在于这些。

  谭飞:

  我们前几集就看得到,您越谦虚,群臣越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比如说大家行刺你,后来你要查真凶的时候,即使并不针对谁,结果下面的人吓得更厉害。

  于和伟:

  此中缘由还是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时期,从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状态来看,像袁术称帝,曹操这样评价,说若不是我曹孟德,天下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实际上这也是他的思想的一部分,其实自己是在维稳。原来他的初衷就是要做一个征西将军,他也是想平乱的,让这个世道平稳下来,但是后来他逐渐地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简单。乱一定要大治,而大治的这个人又是谁?我觉得曹操心里面可能在想这个问题。那么剧本开篇就表述得很好,上来就推出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唯才是举令。m.chuanyue1.com

  谭飞:

  改变了原来依靠推荐、举荐入仕的旧弊,像月旦评。

  于和伟:

  人们当时都觉得你怎么可以放弃德呢?有些汉臣对此做出反驳,曹操就说什么是德?不使三军将士枉死是德,治国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冻饿之苦是德,他的思想马上就抛出来了。前两集我看了,我觉得这个出场还是非常给力的。其实我们说一个作品好坏,首先要看它的作品基础,编剧的故事架构上的基础。我觉得曹操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才会有了你们要刺杀我,我马上要打袁绍去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还是要搞事情,事情一出,局面一下就全安稳了。

  谭飞:

  所以有一个民间说法是:真正高超的政治家最厉害之处是整人,整到什么分寸,怎么整,怎么设计都是有层次的。

  于和伟:

  这是最厉害的。

  谭飞:

  所以我看你在里面的表演,包括对大臣、对谋士、对两个儿子态度都各有不同。你当时的揣摩是彻底分析了曹操在事件中的心态,还是说有时候也是凭着一种人性的直觉在演?

  于和伟:

  我觉得两方面都有,一方面,其实所谓直觉也是经验,从长时间表演上获得的一些经验。对人物的一些状态的把握,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之前的一些积累了解。比如说,我们拿到曹操这个剧本,那段历史不管是从演义当中来的,还是从真正的《后汉书》《三国志》里来的,你都要去清楚人物关系,就是我与曹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关系。看了一些资料之后,那么有自己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就会被放到剧中。人物关系也好,语气也好,程度分寸感也好,其实都是从这些功课里来的。那么再加上直觉和判断,了解他是一个大概什么样类型的人之后,我觉得基本上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谭飞:

  所以我觉得您对人性的把握是很准确的。当然我也看到很多你设计的小动作,比如说你喜欢眉头一皱那种睥睨感。还有就是你的念白非常有特点,对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有时候是抑扬顿挫,有时候甚至动作跟言语会有一个时间差,更有时候像我们看到那段《短歌行》的时候,你舞之蹈之歌之咏之的那种君临天下的气概。当然那时候其实也到他的晚期了。这种种设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于和伟:

  其实在网上我也看到很多很多的评论,首先我要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曹操这个人物的认可。我想说的是,我个人觉得没有那么复杂,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住那个基础和根基。这个基础就是你要让这个人在自己心里面清晰起来,我塑造曹操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包括之前的很多角色都是如此。如果这个人物没有根基的话就很难办。那什么叫有根基呢?就是我把他的很多资料、各种故事,包括对这个人都尽可能地在开拍之前,详尽地去了解一下。其实从古到今每个人都有类型,这个类型是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所看到听到的,或者是我们在某一篇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印象特别深刻。我觉得其实要找人物种子并不难,那么曹操更不必多说,他本身已经很丰富了。我个人认为,每一个人的人性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我觉得其实通过几次跟谭飞老师的聊天,你的性格当中也有一部分跟我很像——我就举这个例子——那么很像之后我就觉得去找我们共通的地方,我跟曹操有什么地方像的。

  谭飞:

  带有理解之同情。

  于和伟:

  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他的情绪和情感,在那样一个位置上,我有没有可以沟通的东西,之后把自己这部分东西放大,我是这么做的。放大之后归根结底,你还是要尽可能地让自己先成为那个人,至少你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他,那么其他的小动作、台词、节奏,其实就没有必要每一场都设计得十分清晰。

  谭飞:

  就是说设计感没有那么的泾渭分明。

  于和伟:

  如果你设计感很强或者是你很注重设计感的话,其实会留下一些痕迹。

  谭飞:

  甚至于做作或者说有点不自然。

  于和伟:

  因为作为演员,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无形。我觉得其实每一个人物都有每一个人物的机缘。拿我来说,在塑造曹操的过程中,当时拍戏的氛围,整个造型,整个舞美制造出一个固定情境,在方方面面可能就契合到那个关键点上,那么之后,我就没有费多少力气。费的力气也是之前的积累。你要去看这部分东西,你要了解他是个什么人,最重要的是你要把你了解到的曹操,就是在戏中还不够丰满的东西,通过演员的二度创作将其放进去,尽可能让角色丰满,这样就不会局限于所谓的演技。其实演一遍就相当于排练一遍。我在拍第一遍的时候不会十分用力,就是走上去跟大家在下面把台词对好。这一遍下来之后,我会知道演员还有另外一个自我在监视自己,就像监视器一样,这是演员的第二自我。监视自己,会觉得这个地方是对的,那么在拍第二遍的时候再把它保留下来,实际上所谓的一些设计是先由衷之后,你才可以把它固定下来。

  谭飞:

  你是说先让人物附体,然后任何动作都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自然发生的动作。

  于和伟:

  是的。

  谭飞:

  它并不是去刻意做成一个什么造型。

  于和伟:

  它变得就像下意识,其实在你第一遍有体会之后,拍第二遍时你可能体验的就没那么深了,第三遍更是。你再将其找回来,再固定下来,反正这是我的方法。

  谭飞:

  确实你把曹操的复杂性演得很准确。我们就举几个例子,比如说鹰视狼顾那一场,因为你的眼神中又有审视又有欣赏,把那种复杂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你的眼神有时候很犀利,双眼放金光,同时带着一种高度疑虑的感觉,把它投向司马懿,所以我觉得那一幕在表演上算是我自己印象很深的。

  于和伟:

  那幕我在视频网站上看了,因为这些经典段落视频网站都会发,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挺好的,我觉得秀波和我在那场戏都咬得很紧,那种状态很对。我觉得还是要抓住人物的特质。秀波演的鹰视狼顾那一幕,从刚开始卑微小心到最后不经意暴露出来的状态,看起来十分美妙。

  谭飞:

  他的眼神。

  于和伟:

  其实已经有一些表现主义的东西了,他要把它放大,因为这是全剧特别核心的一个东西,那么这场戏就变成重点。我的曹操角色也是,即使他最好的军师郭嘉给他的建议,回过头来也一定要试一下。不是曹操多疑,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说是他非常缜密,身处那个位置上就一定要看到全局。像那种有野心的人对我是有威胁的,我就要提前考察到。其实是在很多事件当中形成了曹操的这种性格,他在家里面以及卞夫人面前,多疑的或者奸诈的东西几乎就会消失。可以说是环境的问题,是他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的这种性格。

  谭飞:

  他哭曹冲你就看不出他的心机。

  于和伟:

  对,我觉得人就应该是多面的,在那个环境下他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当时他是要试一下,试完之后他说“果然,果然”。

  谭飞:

  这“果然”两字很妙。

  于和伟:

  果然是,但曹操不是那种人。我始终不相信有一些评语认为曹操心胸狭窄,他的心胸绝不狭窄,怎么可能呢?他甚至会有一些兴奋。

  谭飞:

  我觉得他特别爱才。

  于和伟:

  他是不是会有兴奋?在乱世之中,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如此优秀,那么你到后院去养马,我先放着。

  谭飞:

  而且他有很高超的考察的技巧或者培养的技巧,先把你打下去,把心态抹平,也就是先抑后扬。

  于和伟:

  他从来都不会表现得特别紧张。

  谭飞:

  一切在他掌握之下。

  于和伟:

  对,他当时的状态怎么可能紧张,他只是觉得发现了一个人才或者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人,或者他根本就没在意。

  谭飞:

  而且看得出你那一刻眼神中的爱,当然不是说男女之间的那种,而是说你对才的爱,就等于打开一块石头发现里面有玉的那种吃惊喜悦的感觉。

  于和伟:

  还有一些就是新奇,至少我觉得是这样。曹操的状态在这个片段没有继续说的必要了,我们回头再去看我怎么去考量司马懿,我觉得这应该是在剧中的另一种状态。

  谭飞:

  包括你跟荀彧其实也蛮复杂的,甚至后来台词说,你我仿如民间夫妻,当然原文其实应该是你我仿如民间夫与妻,后来这件事在网上也造起了一股热潮。要知道现在的二次元时代可能有时候都想得比较多,实际上并没有那种关系,但是两个人的欣赏还是存在的。

  于和伟:

  很了不起的两个人物。其实熟悉三国的都知道这段历史。荀彧跟了他20多年,当年从袁绍帐下出来的时候,荀彧家算是士族大家,应该是跟袁绍他们一拨的,袁绍四世三公。那么曹操觉得不行,我不能跟你这样的人,走出来之后,其实在帐前唯一等他的那个人是荀彧。袁绍很震惊,荀彧等于是从那个集团里分裂出来跟着曹操走。对这份情谊,我觉得就是当年的一声“明公”,那声“明公”表达出的就是从此我就是你的人了,我跟着你。我觉得这挺有意思,如果知道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两个人也是牵着手走的。

  谭飞:

  其实也是男人和男人之间那种互相欣赏。

  于和伟: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也是荀彧出的,这是荀彧给他的建议,所以那段戏我也看了,其实很多经典视频网站上都有播放,我也很感动。我觉得是感动于这场戏的笃定和自信,就是没有太多的调度,将近七八分钟那个戏以这种方式拍摄。我通过两个人对话,正打反打的一些镜头,还有表演,觉得很自信和稳健。这段戏我体会比较深,除了我们的表演之外,其实导演,还有整个决定这个戏以什么风格出现的这些主创,他们其实没有轻视观众,这是让我很感动的。为什么没有轻视观众?因为用以往的一些常规的思维就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太过沉闷,会不会变化太少,那么现在的观众是不是对于热热闹闹的东西都喜欢。因为之前我们开拍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考虑,后来都觉得稳稳的,得来的结果是所有的观众为之感动。对于这部戏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应该把最真心的东西最认定的东西去用最大的诚意带给观众,而不要去觉得观众是我们想的那样,然后去放一些我们想讨好其实并不讨好的东西。

  谭飞:

  其实想讨好谁,可能骨子里就把那个人看矮了一等,所以我做出样子给你看,你肯定买账,观众现在也不傻。

  于和伟:

  最大的就是真诚,荀彧跟曹操之间最大的不也就是真诚?那场戏里面最主要的就是,我问你是否跟着我走,荀彧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惩奸除恶我可以与大王并肩,封王拜相恕臣不能相陪,我觉得我还是很感动那种东西,就是一代名士的千年风骨。我们为什么要去说荀彧这个人?我觉得他真的是值得去说,他跟着曹操基本上什么都有了,但他为了心中的那个理想,那个目标,身为汉臣死为汉鬼。易中天也评价了,当然了,也有一些其他方面原因,说曹操最后为什么没称帝,是不是也因为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谭飞:

  小鹿般的眼神。

  于和伟:

  所以我觉得这种情谊其实是可以放大一下去说,我看完之后也有体会,觉得对曹操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说他人即地狱,第二个我要摆脱地狱,第三我是地狱。那么临行的时候,他跟荀彧说,我本以为这么多年你我可以倾心相托的。他也有失望的东西,但是没办法,我想摆脱这个状态而摆脱不了,那就让我成为地狱吧。我觉得这里面有很深层次的痛苦,可能用语言都概括不了。所以我觉得到最后他哭荀彧的时候,我看了网友的一些评价,说没有搞错吧,你赐死了他,你还要哭。其实现在我想说,曹操哭是真,眼泪是真,杀也是真,这就是他最大的矛盾性。

  谭飞:

  而且从他两个闪回来说,他真正最爱的两个人,一个是曹冲,一个是荀彧。这两个人就闪回了两次,其实他骨子里是特别爱荀彧的。

  于和伟:

  荀彧这个人没毛病,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人很好,而且他的好那个台词里面其实已经说到了,高度概括了那段戏,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汉臣跟曹操之间的分寸感,在时刻拿捏着。没有他,双方都是受不了的。汉臣那边有丝毫的异动,曹操就会跳起来了,因为他手上有刀有枪和兵力,那么完全弱势的一方,他也要维护,曹操在汉臣那边他也要维护。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这个人没有问题。到了最后,他走不下去,就很真诚地告诉当年的明公,我不能相伴了。

  谭飞:

  其实您说的这种状态是古今中外很多英雄人物会经历的,他们旁边都有一个荀彧,但是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身边的那个荀彧不得不死,所以这种真实的悲凉悲伤一定是让人震撼的。

  于和伟:

  其实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样一段戏,把三国时期的特殊的风云际会以及复杂性都带出来了。

  谭飞:

  那么再说到你这两个儿子,我印象最深是曹丕在你面前哭,你第一次表扬他。你对曹丕的要求一直是很严格的,而且总是批评他,但是那次你表扬了他。我觉得这个泪流满面是很让人信服的,因为正好演到了情绪里。包括对曹植,最后你过世之前他在床边,你告诉他就当一个诗人,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爸爸,因为实际上父亲还是希望孩子按你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于和伟:

  你说这哭是曹丕的哭还是……

  谭飞:

  曹丕哭,就是曹丕在你面前得到你的第一次表扬,然后李晨就泪流满面地说,父亲,这是你第一次表扬我。因为为君为父者做到曹操这个层面,其实很多的表情都是有深刻含义和信息量的。

  于和伟:

  对,我觉得曹操是一个斗争经验派。

  谭飞:

  特别有斗争经验。

  于和伟:

  对,包括立储。在曹丕和曹植的这些事件当中,他也有自己的一些观念和思维在里面。卞夫人跟他说了一句话,他们是亲兄弟,你为什么要让他们去争?曹操回答说,孤的儿子是要争天下的人,我不但要让他们争,而且要争得光芒万丈。我觉得这句话就代表了曹操的一种思维,他一辈子想平定天下,其实曹操是不愿意把苦诉给别人的。可以说曹操很孤独,其实换句话讲,处于那个位置的人谁不孤独?

  谭飞:

  古今中外概皆如此。

  于和伟:

  这是避免不了的孤独,他是没法说出来的,但雄心抱负就是在这,甚至受到非常大的阻挠。这个阻挠在跟荀彧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了,就是汉臣的阻挠。关于这阻挠,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若天命在孤,孤愿做周文王。我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在想,要天命在我的话,我做周文王,江山还是我曹家的,周武王不也是直接的子嗣嘛。那么他的立储之事就特别重大了,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这个戏里面也涉及了,那个台词当中有三个字叫“担得起”,怎么才能担得起?你天天作诗就担得起了?就是说曹丕你觉得你很有城府就担得起了?

  谭飞:

  其实他对曹丕也不是特别满意,让其接班也并非完全意愿。

  于和伟:

  在他的眼中就没有满意的。

  谭飞:

  其实他觉得他自己是最好的。

  于和伟:

  但他活不了那么长时间,这大概就是所有帝王雄主的悲哀,所有的英雄都要迟暮,他十分清楚。

  谭飞: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的壮心确实还在。

  于和伟:

  对,他就是这样,所以他一定就是斗争经验派。我让你们去斗,然后我去看,所以到最后的时候他慢慢地才会有结论,就到那个时候,也就是李晨演的曹丕哭的那场戏,让我真的很感动。我记得十分清楚,因为曹操此时已经重病,拍戏的时候也是那样。我先是闭着眼睛,因为之前我们只是对词了,当开拍的时候我视线移过来看到曹丕,当时李晨的那场戏中眼泪是真的哗哗地流。这样的一个反应,作为对手不可能不受刺激的,这一下就对了,我就看到所有的都变成真的了,因为我觉得李晨饰演的曹丕有些地方还是很真的,尤其是那场哭戏,在后面曹丕是感激也好兴奋也好,就让观众去评价好了。在那场戏之后,曹丕紧紧地把曹操的手抓住。

  谭飞:

  你们俩的手抓住了,其实在古代,父子执手可能在影视作品里是很少表现的。

  于和伟:

  这个很有含义,因为我们的导演非常厉害,他的历史知识底蕴深厚,所以我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都会获益,确实是这样。一个新帝王抓着一个老帝王的手,其实那一瞬间,有的时候表演或者人物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觉得我现在就是这么让他抓了,一点力量都没有,然后看着他,进行一个最意味深长的交接。

  谭飞:

  后来也看到了你在台上唱《短歌行》,我听说有些演员在现场为了让自己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会选择喝一点儿酒。因为我看到你当时的状态很兴奋,后来网上也有人说曹操跳完广场舞就一病不起了。我想问问当时你的状态是什么?因为其实那种唱的表达方式也很少呈现在中国电视剧史上。

  于和伟:

  古诗很多都是唱出来的吧。

  谭飞:

  但你在里面还舞蹈了吗?

  于和伟:

  应该就是歌舞咏志。

  谭飞:

  应该是广场舞了。

  于和伟:

  对,有一些。因为我觉得其实这一段应该是对中国三国历史时期的文学呈现出的状态,我觉得包括老版的《三国演义》也是要横槊赋诗。到这个时候歌和舞都应该是有的,我们毕竟是做一个艺术作品,也不可能完全写实,而这样的一个表现手段,在我看来恰恰是可以去表达、去丰富或者是可以总结曹操一生的。

  所以我觉得整个戏的设置都是非常对的,大概我的想法就是这样。那场戏其实我是一条过。如果从戏的结构来说,以及演员的准备上来讲,最后这场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最后一项华彩,他一生的铺垫都来到这里。我其实已经在前面拍过的或者跟导演聊过的,私下沟通的,都做了一些准备,所以拍这场戏的时候,包括每一个小道具都那么细致,曹操的服装、旁边的那个冰,底下真的群演,坐了大概几百人,那个氛围一下就出来了。

  谭飞:

  我看得都起鸡皮疙瘩,它镜头设计得也十分巧妙,曹操的身子直直地躺下去,然后那个矛戈才跟着倒下去。

  于和伟:

  对,所以这一场我是一条完成的,其实就大概拍下,镜头分的也很轻松,在近景的时候几台机器一条完成。那一条我昨天在一个直播里也讲过,那是演员非常难得的一次经历。就是那一条我忘了什么?我忘了我是演员,在表演。

  谭飞:

  你那一刻就是曹操。

  于和伟:

  对,其实说实话,这个经验很难得,一辈子去塑造很多角色能够有那么一两次做到这种状态就够了。我们在表演相关的一些专业理论书上也会提到,那种忘我其实并不容易,确实如此。我的眼泪瞬间就出来了,我觉得导演也非常地准确,拍完一条之后我在那站着,导演坐在监视器那边沉默了好长时间,然后喊了一句,好——过!没有拍第二条,我自己到旁边去平复了一下,你要把自己从那个人物的情绪里面拽出来。尽管是一瞬间,但依然泪流不止。

  谭飞:

  说到三国题材,因为原先你演过荀彧,演过鲁肃也演过刘备,这次演曹操,就是四度三国,那么你为什么对三国就那么感兴趣?当然都说男演员喜欢演三国,但是这也太多了一点,甚至还有人说你会演孙权,但我觉得那是一个段子。想想你为什么对这一段历史那么有兴趣?

  于和伟:

  其实这些都是发酵大家的一些评论而已。说实话,我对之前的荀彧还有鲁肃还不懂,那是自己年轻时拍戏经历的一些事情,可能也算是有缘吧。有人说我跟三国有缘,我觉得这话倒说得没什么不对,但是是否是有意识地去经历这些?这是不存在的。因为当时刚毕业之后,你拍戏找戏都困难,人叫你来,你就不得不演。

  谭飞:

  这说明这件事本身跟你还是有缘分的,你现在总结起来,为什么年轻时候也总是这些角色?

  于和伟:

  我觉得刘备和曹操这两个角色,是我自己在逐渐地成熟以后才开始真正理解的,并比较用心地去演绎。

  谭飞:

  就开始有了自己的体系或者说思考之后,两个着力最重的就是刘备和曹操。

  于和伟:

  对,就是关于三国人物的。

  谭飞:

  而且当年对你所塑造的刘备的正面评价也是非常多的。

  于和伟:

  其实有的时候挺有意思的,昨天我还在说,这次演了曹操,然后有些评论就会说,你演的曹操真的太棒了,真的是枭雄,看了一眼我怎么就觉得那个刘备是个虚伪的小人。

  谭飞: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假刘备,是吧?

  于和伟:

  其实这两个人都是我演的,就觉得挺好玩的,他们还是一个时期。在2009年的时候拍的《新三国》,反响很好,然后现在还在播,我觉得那个人物也是我用心、用力去塑造完成的一个人物,就是很复杂很矛盾,不可以拿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比。那个阶段是那个阶段,在当时我是真的去演刘备,我要琢磨这个人物的所有,也很爱刘备这个人物,然后到这来,八年之后人的感情变了,我移情别恋。

  谭飞:

  而且其实到了你这个年龄段,可能更理解曹操,因为他那种复杂性超过普通人性的一种维度。但是我也想帮史航问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尖锐,不知道和伟回不回答,就是你觉得除你之外还有哪个华人男明星适合演曹操?

  于和伟:

  我觉得姜文老师。

  谭飞:

  姜文老师他也一直对演曹操有兴趣,也演过一次。

  于和伟:

  他那次我没看。

  谭飞:

  我记得是电影,是甄子丹演的《关云长》,他演曹操。

  于和伟:

  那个很可惜我没看,这是史航的问题是吧?

  谭飞:

  史航说和伟可能不会回答,但是我说和伟肯定也是很真诚的。

  于和伟:

  会回答,我认为可以演,不是说谁都可以演,但是我觉得就是能演出特质来或者是我欣赏的,或者我渴望欣赏到的应该是姜文老师。

  谭飞:

  也就是他那种霸气。

  于和伟:

  我觉得还不光是霸气,这个问题回答史航到这里已经够了。

  (根据2017年7月10日谭飞采访于和伟录音整理)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娱乐时代的文化坚守更新,对话于和伟:演《军师联盟》,最难忘的一场戏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