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上写过这样一件事,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即位几年后,开始准备讨伐商纣王。为了迅速打败商纣王,周武王到河南孟津县境的黄河渡口盟誓,在那里,他与各路诸侯不期而遇,大家商量好,联手跟商纣王掐。
在此期间,周武王曾渡过黄河,结果在黄河北岸的军营中发生了下面的怪事:
有火自上覆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鸟,其色赤,其声魄。
《史记·周本纪》
也就是说,从天上飞来一个火红色物体,停留在周武王营帐上方,远看像是一只红色的鸟,发出响亮的叫声。一会,就飞走了。
这又是历史上一起不明飞行物事件。当然,在特殊的历史节点,这样的事件似乎总预兆了什么。
据说,在这件事后,周武王的伐纣信心大增,一举灭了商朝。
为什么这件事会让周武王的信心大增呢?
因为不明飞行物的颜色是红的。
过去有一套从五行中衍生出理论,叫五德。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朝代更迭的规律。舜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
没有德,就建立不了新的王朝,或者说,建了之后,也是缺德。穿书吧
火德尚赤,周武王看到火红色的不明飞行物,说明老天在告诉他:你的时代来了。
在这件事之前不久,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白鱼入舟事件,和这件事一样,也被认为是好的预兆。
那是在周武王渡黄河的过程中,到河中央时,忽然有一条白鱼从河中跳出来,跳到周武王的船里,周武王赶紧捡起这条白鱼,不是清炖也不是红烧,而是用来祭神。
因为白色是商朝的正色,鱼又是有鳞片的,如同人穿戴盔甲,象征着商朝的军队,舟和周同音。白鱼入舟,就是说周朝要替代商朝了。
为什么周武王会遇到这么多好的征兆呢?
我觉得,这些事件不过是巧合,在当时的形势下,周武王是缺乏自信的,这些巧合不过是给了周武王强烈的心理暗示,让他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因为,商朝在中原统治了六百年,其文化之发达,经济之繁荣,是偏居一隅的周无法望其项背的。
更何况,周原本只是商的一个诸侯国,要攻打商并取而代之,很多人都会反对。
尤其是那些有话语权的人。
比如,著名的伯夷、叔齐。
这哥俩拉着周武王的马质问:“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却去打仗,这能算是孝吗?以臣的身份,却去杀君王,这能算是仁吗?”
周武王非常生气,准备让手下逮捕二人,幸好被姜太公制止,姜太公不光会钓鱼,还会劝人:“不能杀,这可是懂得大义的人啊!”
大家知道,接下来的牧野之战,商纣王派去打仗的奴隶倒了戈,但是,像伯夷和叔齐这样的人,最终也没有跟着周武王干。连周朝的粮食都不吃,饿死在了首阳山。
虽然连鲁迅先生都嘲笑伯夷和叔齐迂腐,但我觉得他们的迂腐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周代商是一次文明的倒退,在当时,就是蛮族对华夏文明的一次侵略和摧毁。
《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被杀死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大的数量不可能都是军人,还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我去过牧野,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卫辉县,那是一片被卫河冲击出来的平原,虽然已然没有了古意,但依然能感到残酷的历史给我们留下的萧瑟。
当地有一座比干庙,里面苍柏林立,香火不断,我倒觉得与其供比干,不如供伯夷叔齐。
供不供的吧,他们当时的话都没人听,现在,人们也只是把自己的话说给他们,不管他们听不听,而已。
我们说周武王伐纣,当时心里实在没底,只好拿各种巧合说事。比如他渡河的地方就是孟津,为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水流湍急,鱼儿逆水而上,常会跳起来,落到舟中的也是常有的事。
而那个天空中的火鸟,如果不是凭空虚构的话,只能解释为外星人的不明飞行物。
但是,看到不明飞行物,就是好事吗?
恐怕未必。
《晋书》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也和不明飞行物有关。
有一个张祚的人,这个人曾经当过前凉的君主。
张祚算是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他既能作,也能做。
他的君主之位,就是靠做出来的。
不是做事,是做内什么。
原本,他爸爸是君主,他爸爸死后,他弟弟接了班。他弟弟死后,他弟弟的儿子接了班。
他不服,肯定的。
他要把弟弟的儿子废掉,但为了名正言顺,自己不好说,得找个德高望重的人说,才能理所当然。
当时朝廷里,最德高望重的就是他弟弟的母亲——他的后妈——老太后。
于是,他就和他后妈勾搭上了,然后,让他后妈宣布,废了孙子,由他接班。
可能在他勾搭后妈的过程中,张祚的人格出现了问题,从此就成了一个性变态。Μ.chuanyue1.℃ōM
他接了班之后,为了发泄变态的欲望,把他弟弟的妻妾全睡了个遍,包括他弟弟的女儿,也被他奸污了。
在他的折腾下,宫里乱得一塌糊涂。全国人民见了面,都在背诵《诗经》中的《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诗经》
这首诗的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
墙头长满蒺藜,没法扫。宫里男女的事,没法聊。你要非得聊,我擦,一听就害臊。
本来这首诗是用来讽刺卫宣公的,卫宣公当年原本准备给儿子娶媳妇,自己看上了之后就抢先娶了回来。张祚做得事比卫宣公没有底线多了。所以,这首诗由于极具现实讽刺意义,在当时又被重新扒出来传唱,极其火爆。
张祚这个性变态也就没折腾几年,就把命折腾没了。死后头被割下来,挂城楼上示众,据说百姓都看着人头喊万岁,《墙有茨》也不唱了。
《晋书》记载,就在张祚当初接班当天,天空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
当夜,天有光如车盖,声若雷霆,震动城邑,车盖形状如大伞,横视上锐下平。
《晋书》
这一次的不明飞行物比周武王那一次更像是外星人的飞碟,又是像车盖又是像大伞,上面尖下面平,有光有声。
但是,和周武王截然不同的是,这个飞碟没有给张祚带来什么好运,甚至也没有治好他的性变态。
或许,外星人这次来地球,就是来通过张祚来研究人类的性变态的。
张祚称帝的都城在姑臧,就是今天河西走廊的武威。在河西走廊这片古老的地方,不明飞行物并非就出现这么一次。
《明史五行志》详细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次大范围不明飞行物事件: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夜,永宁有火光,形如屋人,陨于西北。永昌、镇番、宁远所见同。
《明史》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日,即公元1595年10月26日,有一个会发光的不明飞行物,像一个大屋子一样,沿丝绸古道上空,自东南向西北飞行,跨越了几乎整个河西走廊。
注意,在这件事发生十几年后,《朝鲜王朝实录》上也记载了不明飞行物,电视剧中,都教授来到了地球。
所以,我们还是要把不明飞行物和所谓的“预兆”分开看,不明飞行物就是不明飞行物,而所的“预兆”的“应验”都是后来被“证实”的,而在事发当时,只不过是现象而已。
还好,不是所有的人都信“预兆”。
比如在三国时,有一个叫葛祚的人。
吴时,葛祚为衡阳太守。郡境有大槎横水,能为妖怪。百姓为立庙。行旅祷祀,槎乃沉没;不者槎浮,则船为之破坏。
《搜神记》
葛祚这个让是吴国的衡阳太守,在他管辖的地盘上,有一个大槎,类似于我们前面说过的贯月槎,在水中时隐时现,神出鬼没,对过往船只也经常造成危险。
当地的老百姓被折腾得不轻,觉得可能是妖怪作祟,怎么办呢?建个庙拜妖怪吧。
我们的很多崇拜都来自恐惧,怕什么,才会拜什么。
就像我们的信仰大多是福佑,求什么,你给我什么,我才会继续信你,继续求。
你不给,说明你不灵,你不灵,鬼才信你。
你灵了,鬼我们也信。
你灵不灵的,但能吓唬住我们,我们也信你,我们也拜你。
所以,当地的老百姓才在水边建了座庙,用丰盛的贡品祭祀,大槎这才消停了一阵。一旦不祭祀,大槎就又浮出来,袭击船只,触之即沉,淹死商旅百姓无数。
在葛祚即将卸任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又着急又上火,盛怒之下,令人赶造硕大无比的利斧,选出数十名大力士,让他们在大槎时常作乱的水域等候。
葛祚告诉这些大力士:“你们都拿好斧头,这个大槎要是再浮出水面,就一顿狂砍!”
更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原本,葛祚准备第二天动手,和大槎大干一场,可是当天晚上,就听见江水之下轰隆隆像,似乎还有人说话。等第二天一大早,葛祚带着大力士来到水边,看见大槎忽然浮出水面,又忽然飘流而去,到下游几里远的地方,有一处河湾,大槎就沉没了。
从次,来往船只再没有受到大槎的袭击,百姓商旅弹冠相庆。衡阳人为此给葛祚立碑,上写道:正德祈禳,神木为移也。
看来,外星人也怕不要命的斧头帮。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来自星星的古代人更新,12 你信邪吗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