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不起眼的问题失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疏忽,都会给人生造成重大的隐患,如同“多米诺效应”,产生一倒百倒的连锁反应。细节的漏洞和隐患,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影响事业的成败,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殃及企业的生死存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对每一件小事都不轻视怠慢、敷衍了事,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这样你必能取得一番瞩目的成就!
魔鬼藏在细节中,细节决定成败
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细节问题,尽量避免出现一些小的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很多时候,一些大的灾难的发生,就是因为一点点细节的疏忽所造成的,比如下面发生的这件事。
远洋运输的货轮性能先进,维护良好,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巴西一家远洋运输公司的海轮却在海上发生了大火,导致沉没,全船人都葬身海底,后果十分严重。
后来,事故调查者从海轮的遗骸中发现了一只密封的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了21句话,看起来是全船人在最后一刻的留言。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水手、大副、二副、管轮、电工、厨师和医生等熟知航海条例的人,竟然私下里干了不少错误的事:有人说自己不应该私自买了台灯,有人后悔发现消防探头损坏时却没有及时更换,还有人发现救生阀施放器有问题时却置之不理,有的是例行检查不到位,有的是值班时跑进了餐厅……
最后船长写了这样一句话:发现火灾时,一切都糟透了。平时,我们每个人犯了一点点小错误,都没有在意,积累起来,就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
其实,或许在海轮刚刚出发的时候,船长和船员们都能谨小慎微、一丝不苟地工作,只不过随着航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船上的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当有第一个人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时,逐渐慢慢地影响了整条船所有人员的工作风气和态度,大家轮番犯错误,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所以,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不要在工作中疏忽大意,不放过每一个容易出错的细节,否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错误时刻操纵着我们,最后将会咽下失败的苦水。
作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也是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客房样样都好,就是有些小缺点什么的。比如,床头的开关向外远了5厘米,晚上关灯时,你就得在床上翻过身去才能够得着,如果少一个转身就人性化了。当然工人是不可能躺在床上来安装那个开关的,但设计师应该想得到啊!向床头移5厘米就好了。马桶正对卫生间门口,说是门口,其实并没有门,坐在上面方便,越想越不雅。设计时转个方向不就好了吗?这是设计的细节。因为忽略了这些细节,这个五星级酒店最终倒闭了。
的确如此,细节往往操纵着事情的成败。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将会影响整个大局甚至人的一生。
某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在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作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图像处理操作,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他,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着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你应该知道,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你的个人形象。将一份凌乱的简历投出去,有失严谨。”
这件事给了小陈深刻的教训,从此,他变得细心起来。他深切感到,决定事情成败的,有时往往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要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它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很完善;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细节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细节也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会让你的产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当初中国从日本进口缝衣针的时候,好多人都感惊诧:一个针还要买日本人的?看到了日本的针才发现,当时我们常用的针是圆孔,而日本的针是长条孔,这是为照顾老人们眼花而设计的。上海内环高架桥不允许1吨以上的小货车上桥,一个月以后,0.9吨的日本小货车就在上海接受订单了。
这些都说明了日本的企业十分注重细节。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因为只有营销部、生产部、物料部、采购部、研发部、制造部通力协作,才能将这件事做好。但是如果一个管理者在决策和设计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那恐怕他连市场上的残羹剩饭也吃不上一口了。
所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是不能忽略的。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到成功的关键。不要因细节而引起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应该用细节成就完美的整体,来造就自己的成功。
成功和平庸,有时只是细节的差别
5年前,A先生还在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工作,当时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市场调查。朋友说,这个市场调查很简单,他自己再找两个人就完全能做,希望A先生出面把业务接下来,他去运作,最后的市场调查报告由A先生把关,当然了,会给A先生一笔费用。
这的确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以后,A先生也看出其中很明显的水分,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修改,就把它交上去了。
之后,几位朋友邀请A先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块儿去完成一家大型娱乐场所的整体营销方案。没想到,对方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A先生的印象不好,原来此主管正是当年那个市场调查项目的委托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A先生大吃一惊,但为时已晚。
事已至此,再回过头来想想,当时A先生得到的那点钱根本就不值一提,而当初的敷衍塞责却造成了现在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要随时谨记:没有可以随意打发、糊弄的小人物、小事情,如果随意地忽视这些细节,必然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和要求。【穿】
【书】
【吧】
人生目标,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矢志追求者必须勇于从平凡中崛起,在淡泊中丰富智慧、孕育卓越。
约翰·布勒起初只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整车装配线上的一名杂工,他的成功,就始于工作中一次次平凡的积累。正是抱着积累平凡就是积累卓越的工作理念,他在30岁就被擢升为公司总领班,成为通用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
约翰是在20岁时进入工厂的。一开始工作,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0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
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想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当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因为这项工作,约翰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做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约翰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种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工作。
约翰的一位朋友杰克对约翰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约翰:“你工作已经5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
“杰克,你不明白。”约翰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领导。我以领导整个工厂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正在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约翰确认自己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约翰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很快,他就晋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一两年内升为经理。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从事同样一种平凡的工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只会糊弄工作;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加强公司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注重积累,注意利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锻炼自己,将生活中一个个平凡的目标当成自己实现卓越的阶梯,而平庸之辈只会好高骛远,轻率冒进,或者因为目标难以达到而放弃奋斗。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精神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也就是所谓“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被执行。做事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一个人的素质是从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只有从细节上严于律己,讲究分寸的人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到位。从小事做起,事事认真到位是一种素质。任何细节,要做就做好,要么就别做这件小事,一粒老鼠屎也能坏一锅粥呢。
同是写一篇报告,有人就能把它做得像模像样、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而有的人却马马虎虎,该做的没做,能做的也不做。就连报告中的表格也大小不一,非常难看。也许有人会辩解说形式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内容。但是如果连你能做的都不把它做好,那么怎么能说你确实努力去做这件事了呢?报告的质量既在内容也在形式,形式的差别就体现了人们做事的差别,素质的差别。
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在心里立下一个标准,下次做这件事或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以这种标准做,不应有丝毫折扣。通过做普通的小事训练自己的素养,就能使自己真正变得不同起来,做更复杂的事也会得心应手。
小中见大,把每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做
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然而,想做大事的人太多,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而事实上,多数人所做的工作还只是一些具体、琐碎、单调的事,这些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有一次,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员工加藤信三为了赶去上班,刷牙时急急忙忙,结果牙龈出血。他为此大为恼火,上班的路上仍十分气愤。
后来,他和几个要好的伙伴提及此事,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刷牙造成牙龈出血的办法,如把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放慢刷牙速度;等等,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后来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毛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藤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改进牙刷。
经过实验取得成效后,加藤正式向公司提出了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领导看后,也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建议,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了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销量直线上升,最后市场占有率达到40%左右,加藤也由普通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牙刷不好用,在一般人看来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所以很少有人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机遇也就从身边溜走了。而加藤不仅发现了这个小问题,而且对小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自己和所在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往往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普通人多数时候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做不到位。身边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要以为总理不必像村长那样看重细节,有其职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如果力不及所当,才不及所任,必然祸及己身,导致混乱。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坚持。
周恩来虽位居总理之职,强调的却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他一贯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最反感“大概”、“可能”、“也许”的言语。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涉外宴会,他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答道:“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恩来马上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以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同样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尊敬。尼克松说:“对于周恩来,‘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这一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既能看到森林,也能够亲自照料每棵树。”尼克松回忆道:“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晚上应邀去看乒乓球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我们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
任何一位成功者都是磨炼出来的,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只要你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在什么处境,无论大事小事,都不应放松自我。专注做好每一个细节,你便可以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惊的成就。
不放过每个细节,在细节上狠下工夫
能不能关注到细节不仅是个主观问题,也是一个客观问题。在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里,细节体现的就是专业水平,也只有更加精细的技术才能达到某一个领域的尖端水平。
中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就是细节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
国际名牌Polo皮包凭着“一英寸之间一定缝满八针”的细致规格,20多年立于不败之地。
微软公司投入几十亿美元来改进开发每一个新版本,就是要确保多方面细节上的优势,不给竞争者以可乘之机。只要保证产品在每个一比一的竞争中能够获胜,那么整个市场的绝对优势就形成了,因而对于细节的改进是非常合算的。
著名的瑞士Swatch手表的目标就是在手表的每一个细微处展现自己的精致、时尚、艺术、人性。此外,随着季节变化,Swatch不断地变化着主题。针盘、时针、分针、表带、扣环……无一不是Swatch的创意源泉。它力图在手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每一个意念都得到最完美的阐释。Swatch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拥护,其每一款图像、色彩,在每一个细微处,都暗含年轻与个性的密码,或许这就是它风靡市场的原因。
把细节提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是由于细节代表了人们对事情的思考角度,即有没有把这些细节当成区分事物的关键标准。
麦当劳规定:牛肉饼烤出20分钟,没有卖掉就要丢掉,这就是量化细节。按照一般的粗放式的管理,别说20分钟,恐怕过了2个小时也不肯扔掉。这就是麦当劳之所以成为麦当劳的原因。烤牛肉饼烤出20分钟内就要售出,这就是标准。你想想,要达到这样一条看来是很简单的标准,背后需要做多少细致的工作!比如,客人多而要得多时,现烤来不及,要让客人等——这是最让顾客头疼的事;客人少而烤得多时,又只好扔掉——这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所以,既要不让客人等,又不多烤而扔掉,一定要对顾客需求经过详细的记录,找到一个客人数量与烤肉数量的一个合理的比例,这样才能保证两者不误。这单单是烤肉一样,其他食品以及服务还有相应的标准要去执行,可以想见这其中的细节是多么复杂了。
往往人们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难。对别人苛求容易,对自己严格难。要在细节上提醒自己时刻注意,确实需要决心。
个性是由细节体现出来的。一件很普通的裙子加上了一颗珍珠吊坠味道就不一样了,简历的封面改成扑克牌的样子就很吸引人了。我们想把事情做得有个性些,就必须在细节上下工夫。
做事做到位,到谁的位,有可能是顾客,有可能是自己,有可能是上级,有可能是朋友,等等。无论怎样,到位是要让对象满意。如果对象是顾客,则要突出个性化服务。产品的一个小设计就能满足某一类顾客的需要。如海尔冰箱不仅制作普通大众型号的,而且也做按单个客户特殊要求设计的冰箱,对冰箱的细节功能进行改造即可。对上级则要树立自己的个性化工作方式,也可以从边边角角的小事上着手,让上司知道这就是你到位的工作方式。
个性化并不是另类得无拘无束,它还是必须在统一的宗旨和目标下做出来。要是脱离了这个范围,那么个性化将会是毫无意义的。海尔的个性化也是对客户周到服务的体现,这种更细化的服务就是到位的工作。
我们办事时所追求的个性化并不是纯粹的标新立异,而是使事情更加完备完美的表现,是以一种摆脱传统的方式使工作更加到位。
从表象看到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
曾国藩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勤:“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我们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身、心、眼、口、手五个方面都努力去完善,就做到关注细节了。
对人,要细心观察别人,教导下属,劝导同事;对事,要亲自体察,用心体会;对物,要仔细察看,弄得明明白白。
对一般人来说,往往只能做到身勤或手勤,心、眼、口是最容易忽视的。中国古代就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说法,要人们在做事的时候专心。但实际上,这种状态容易导致闭塞和死板。只有身、心、眼、口、手都到的人,才能最细致、最真切地调查事物,抓住细节。
要学会在细节上下工夫,就必须精于观察。观察不仅能使我们能注意到事物的真实状况,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指导我们的行为。
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训练画蛋,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蛋,就如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从观察这些蛋的区别,达·芬奇所获得的是透视物体的感觉,准确描绘一个物体的能力。科学家尤其需要观察的能力,在实验室里如果不仔细观察,他将错过新的发现的机会。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需要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隐藏在事情背后的条件,就连解数学题也有隐含条件呢。这些条件可能是一些潜规则,可能是一些难言之隐,也可能是一些被刻意掩盖住的东西,也可能是我们经常疏忽的方面……还要观察事情本身,事情的进展,事情的困难等。ωWW.chuanyue1.coΜ
细心观察,窥斑见豹,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从点看到面,从表象看到本质。办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把事情办到位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点,一个步骤,一个动作。因为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反过来作用于我们。
我们办事情是按照我们对事情的理解去做的,因此如何理解所要办的事情是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善于观察和联想的人会从事情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看到事情的其他方面,即把其他方面也归入他所做的事情的范畴。
一个思维缜密周到的人,会通过精细的观察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扩展到其他方方面面,在不经意间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周全很完备。这种对细节的深刻认识就是对事情的深刻认识。
总之,精于观察的人确实掌握了一门“手艺”,善于发现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关系到所要做的事情的质量,如果控制了这些东西,把事情做得更加令人满意,你就胜人一筹了。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圆融做人老练做事更新,第20章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心细如发把每个细节做到位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