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是美妙的,一旦尝到它的味道就很难罢手,但是普京在老师的危难之际,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抱着一股大无畏的精神去拯救自己的老师,就算身陷囹圄他也在所不惜。Μ.chuanyue1.℃ōM
普京政治生命逐渐复苏,与此同时,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特别调查小组介入索布恰克受贿贪污案件,他被指控“涉嫌大量侵吞国家财产”。
索布恰克已经落马,成了圣彼得堡新势力的手下败将,但他昔日政治声望太盛,至今影响犹存。对包括叶利钦在内的很多政治人物来说,这是不得不防的隐患。何况索布恰克从不害怕树敌,他从政的几年,也可以说是不断树敌的几年。因此,很多人心里都在叫嚣:不能给他翻盘的机会!
事件愈演愈烈,反对派的指控与索布恰克的自我辩护频繁见诸报端。在《消息报》、《真理报》上,与“索布恰克”排列在一起的,尽是“贪污”“受贿”“调查”“审判”等字眼,这位昔日耀眼的政治明星,突然就成了映照俄罗斯腐败的一面镜子。
事实上,不论是指控者还是调查组,最终都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大规模侵吞国家财产”的真实性。他们找到的证据只是几套小公寓,在当时,这点财富相较于索布恰克曾经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市市长的身份而言,实在是不值一提。真正贪污腐败的官员很多,但大多隐藏得很深,而索布恰克绝对算上是清廉;只不过他平时表现出来的十分中意于上流社会的活动,给民众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于是乎,昔日的信任都被恶意的谣言击毁,转化成了一腔怒火。
圣彼得堡检察院的传票陆续寄到索布恰克手中,但他一概拒绝签收。当第12张传票寄达时,已是1997年10月,索布恰克再次拒签,然后从他的办公地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区中心大楼走出来,向着柴可夫斯基大街走去,他的汽车停在那里。
就在手指触摸到车门把手的那一刻,一伙穿着便衣的人冲过来,逮捕了他。这个来自内务部的行动小组把索布恰克带到了俄罗斯总检察院驻圣彼得堡代表处。
不过,检察人员并未如愿展开工作,因为在索布恰克身上潜伏已久的疾病突然发作,他几乎失去了知觉。在他的妻子以及医生的坚持下,他被送往急救中心。索布恰克是被医护人员用担架抬出检察院大楼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在装病,但急救中心的医生吃了一惊:他是突发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必须立刻转院。
接下来,索布恰克住进军事医学科学院康复部。“他简直是最无耻的演员!”一时间,怀疑、指控、侮辱不断,索布恰克一方面要接受痛苦的治疗,一方面要消化恶毒的中伤,身心俱疲。好事的媒体也没有放过他,记者与摄像机进入病房,虚弱的索布恰克躺在病床上接受采访,反对他的人继续忙碌地罗织罪名与寻找证据。
普京知道,他必须想点办法了。
1997年俄罗斯国庆节深夜。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普京抬起头,看着莫斯科上空深邃而璀璨的星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康德的这句名言。
“飞机准备好了么?”他对着身后整装待发的一队士兵缓缓说道。
“一切就绪,现在就等您发话了。”
得到肯定答复后,普京挥了挥手,一行人就这样消失在夜幕之中。
在第二次竞选圣彼得堡市市长的尝试失败以后,索布恰克的失势已成必然,墙倒众人推,就连当年他最忠实的拥护者们也都纷纷放弃了他;不管是民众还是政治人物都深知,索布恰克是叶利钦的死敌,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
老天似乎给索布恰克安排了一个最悲惨的人生结局:在圣彼得堡市市医院疗养,就此终老一生。ωWW.chuanyue1.coΜ
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索布恰克完蛋了的时候,有一个人并不这样认为,而这个人此时正在仰望星空,思考道德法则的意义。
寂静的夜空里,发生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在普京派出的这个营救小组看来,圣彼得堡市市医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不可摧,基本没经过像样的战斗,所有的医院警卫人员就此缴械投降。
营救小组组长大步流星地走向一个房间,里面躺着的是面如止水的索布恰克。“你们是来刺杀我的么?”“错了,先生,我们是来接您出国度假的。”
按着已经疏通好的航线飞往法国的这趟飞机,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起码在营救小组组长看来,是如此轻松和顺畅。在降落法国一处秘密的机场以后,小组长打开对讲机,将一条信息发往遥远的莫斯科: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而在另一端,克里姆林宫此时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负责总统专线的情报人员都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统的政敌索布恰克从医院里被不明身份的人挟持走了。
夜沉如水,总统办公室里,普京神态平静地坐在叶利钦的面前。“我愿意以叛国罪的罪名接受极刑,”普京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想了很久,思考究竟是什么道德准则支撑我走到现在,现在我有答案了,那就是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老师的忠诚。我想您知道,没有索布恰克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
普京此时已无所谓生死,他头脑中依旧浮现的是那灿烂的星空,以及在图书馆碰见索布恰克的那天。
叶利钦站了起来,看着窗外,“你真的不后悔?”
“不后悔,总统先生,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愿意负起全部责任。”
此时正看着窗外的那个身影发出了低沉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也许,我应该生气,因为他是我的敌人。但我也觉得我开始欣赏起你来,因为你身上有两个优点,一是具备军人的勇气与果敢,二是对于自己恩师的态度。我仔细观察过,我和索布恰克政见不合,多次在你面前故意说他的坏话,却从未见你附和过一次,这非常难能可贵和令我尊敬。”叶利钦顿了顿,“好了,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以后会有更重要的担子让你挑呢。”
普京沉默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然后他很快站起来,行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谢谢你!总统先生!”
普京舍命救恩师的故事很快就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媒体最想知道的是,硬币的两面,代表着不同的结果,一面是垂暮的退出政治舞台的老人,一面是炙手可热的总统,难道普京这个男人就真的不怕叶利钦雷霆大怒,让他的人生从此戛然而止吗?
普京只是淡淡地说:“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政治舞台就是他们的全部,索布恰克在巴黎没有什么朋友,但是他的这位学生仍时不时给他电话,聆听老师的教导。2000年,时任代总统普京宣布竞选总统后,索布恰克以积极行动支持普京,到处奔走为普京演讲拉票。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索布恰克心脏病发,意外地在宾馆里离开了人世,他到最后也没能看到自己最钟爱的学生宣誓就职,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国家元首。
接到这个噩耗的普京一言不发,就这么坐在办公桌前一动也不动。“我要接我的老师回家。”普京对站在他面前的情报官坚定地说道。“可是,代总统先生,根据我们的可靠情报,有车臣武装分子想在这次葬礼上做一些文章。”
“既然这样,就让这场葬礼成为俄罗斯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葬礼吧!”索布恰克葬礼的当天,圣彼得堡市一片肃穆,全城都被秘密部队封锁,全部的航班和火车暂停运营,有上千名可疑分子被送进监狱,而普京所到之处连下水道里都站满了阿尔法部队(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反恐部队)的特种兵。在葬礼上,普京满脸悲痛拥抱着师母的照片让世人动容。
索布恰克去世之后,普京一直用心地照顾恩师的家人。每一年索布恰克的祭日,普京都会亲自回到圣彼得堡向恩师的墓地献花,他就像是那个家庭当中的一分子一样,微笑地拥抱着索布恰克的儿女们,不苟言笑的他甚至会带着温和的笑容为索布恰克的小孙子整理领带。而索布恰克最心爱的小女儿也由于跟普京的特殊关系,深受普京宠爱,被媒体称为“俄罗斯的希尔顿”,过着公主一般的生活。在她结婚的当天,普京在圣彼得堡的官邸,金碧辉煌的康斯坦丁宫亲自为她举行了婚礼。
普京法则:
“不求无敌于天下,只求无愧于内心。”忠诚就是不离不弃,不趋炎附势。一个真正的伟人必定拥有以伟大道德准则支撑着的强大心灵,这样他才不至于在权力、地位、金钱面前迷失方向。
忠诚是什么?在我们心中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与大家同舟共济、把自己的命运与集体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德。在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人愿意与不忠诚的人打交道,忠诚能带给人以安全感,忠诚是胜利的法宝。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更新,第20章 守口如瓶——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