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憧憬与激情的普京离开了培训学校,即将踏入工作岗位,在他的想象里,他应该马上成为一名徘徊在生死线之间的间谍特工,然而现实的发展却出乎了他的意外,普京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1977年,普京从“帕拉霍夫卡”间谍学校毕业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后,便分配到克格勃第一总局列宁格勒工作站从事谍报工作。
任何时候,大环境的变化对于身处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说都具有致命性的影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势所趋,如果逆势而行,注定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普京出来为克格勃工作的时间正是处在时代的变革之中,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由于政治腐败,加上苏美关系出现缓和,经济和贸易往来频繁,这让苏联的执政基础受到了强烈冲击。
人心思变,腐败丛生的现象,任何机构都无法例外,因此克格勃在具体管理方面也趋于松散和陈旧,“老人政治”和裙带关系充斥着各个部门。这让刚刚经历了魔鬼训练,怀有极高热情的普京有一些不适应。
有一次,普京应邀参加一个计划的讨论时,一位老特工很快布置完任务,并交代记录员迅速整理出计划。初出茅庐的普京有些不知深浅,插嘴说:“不行吧,这样怎么能够行呢?”
“你是什么意思?”负责这个行动的老特工有一些意外。
“这不合法。”普京答道。
对方吓了一跳:“什么法?”
普京只好引用法律条文,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
“但是我们有上级指示。”对方有些轻蔑地说道,“你在这里就必须听从上级的指挥。”
年轻的普京很不服气,他努力辩驳道:“如果我们不按章程做事,不按法律做事,难道就不会出问题吗?”普京的一席话让整个会议室似乎安静了不少,这时候这个老特工抬起头,露出对新人无限怜悯的表情说:“对我们来说,上级的指示就是法律,普京同志。”
后来,普京才明白这些老前辈一直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的,法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参考依据。但是,受过系统法律教育的普京一直无法接受这些观念和行事方法。虽然这样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他们最终交上去的工作报告都必须经过上级部门批准,但这足以让满腔热血的普京感到苦恼与烦躁。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普京通过了一道道程序,也写了几份报告,然后又被派去接受六个月的特工训练。
如果不是对外情报局在那个时候看中了普京,也许普京后来的命运就要改写了,他也许会在同僚的排挤中碌碌无为。
对外情报局被看做是克格勃的精华所在,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情报人员,他们属于这个行业中的“白领阶层”。在这里工作会有出国驻外的机会,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可是一份美差。
普京对这个邀请求之不得,随后被派到莫斯科接受为期一年的专业训练。培训结束后,普京被分配到列宁格勒国家安全局第一处,即对外情报处工作。m.chuanyue1.com
那么,这个时候的对外情报是做些什么呢?
此时的苏联高层处在一个很矛盾的状态中,因为大环境已经对苏联越来越不利,当时苏联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苏联的电子工业比西方至少落后10~20年。这份报告详细地论述了西方电子工业的发达之处,另外又举出了许多实例,分析了苏联为什么在这方面落后于西方。【穿】
【书】
【吧】
但这些分析与论述对决策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即使知道了自己落后的原因和别人发达的缘由,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赶上西方国家。
于是高层决定,利用窃取西方科技情报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差距,苏联希望通过这些科技情报的转化,在短时间内让本国的电子工业赶上西方。为此,苏联不惜血本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苏联在资金方面的投入达到每年数十亿美元,这些钱用来让克格勃人员搜集西方的科技情报和尖端技术装备。
但随着腐败不断渗入管理层,克格勃这个大组织也变得效率低下,在克格勃的设计理念中,因为特工人员常常要将生死置之度外,因此特工的福利与津贴都是相当高的,但渐渐的,被派驻国外从事间谍工作的情报人员厌倦了在生死之间行走,仅从一些媒体上收集资料,撰写报告,佯装是从“线人”处获得的敏感情报,可谓是拿着高额的薪水还不用担心人身安全。那些人脉深厚的“官二代”们意识到这一点后,想方设法地排挤训练有素的特工,而争着去西方国家做“情报工作”。如此一来,真正有胆色和能力的特工往往只能在国内赋闲。
具体到普京本身来说,他自然没机会被派遣出国,而只能在国内负责一些处理工作,因此他手头的工作和戏剧小说里出生入死的间谍特工相差甚远,他没有机会参与大行动,主要从事情报参谋业务,包括协调克格勃与卫星国情报机构的行动,交换情报信息,撰写情报报告,上报和分发一些情报等。
很多当时与普京一样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就在这些重复枯燥的工作面前丧失了工作乐趣,热血也渐渐变冷,很多人开始沉沦。生活中,当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时很多人一定会对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但普京并没有这样,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也没有闹情绪,找领导调换工作岗位。
调整好心态的普京明白,理想与现实肯定不会完全吻合,就好比电视荧幕上光鲜的演员,肯定也有平淡的日常生活,很多人只愿意在舞台上表演,却不肯在台后静静等待。
克格勃无数前辈的经验告诉普京,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扎扎实实地干好现有的工作,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工作成绩取信于组织,取信于领导。
普京将现在的工作当做是组织对自己的考验,而对于个人,更是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性格的好机会。
就这样,普京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也许,就是这8年真正磨砺出现在的普京:老练稳健,善于幕后操作,很少显露自己,充满了神秘感。
普京法则: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设计自己的梦之宫殿时容不得半点瑕疵,然而现实是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轻易发生改变的,如果强行将梦中的楼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迎接你的必定是梦想的倒塌。
因此,调整心态非常重要,不要因为现状的不堪而苦恼,放弃甚至仇恨,我们要知道梦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会使你有一种动力,正因为有了动力,你才会不断去努力,争取完善自己。
小贴士:
勃列日涅夫: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由盛转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他对外实行强硬路线,推行“主权有限论”,于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和中国军队在珍宝岛展开激战,1979年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民经济因为苏联式福利政策和军费开支巨大而滑坡,尤其是农业生产连年下降,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也迅速削弱,国库空虚,国力下降。勃列日涅夫大搞裙带关系,党内腐败愈演愈烈,高级干部成了特权阶层。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更新,第10章 理想与现实必定有夹角——适者生存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