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
脚的经脉循行
对人体来说,上边最脆弱的是颈椎和咽喉,中间最脆弱的是腰,下边最脆弱的就是脚踝,所以脚踝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颈椎是不可以受寒的,腰和肚脐也不能受寒,脚踠还是不可以受寒。人体的这三个关键点都是枢纽之地,都不可以受寒。一旦受寒,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泡脚时即使泡不到小腿,也一定要泡到脚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
西医还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人的直立,直立导致人体的所有压力都压在脚和脚踝上,所以脚承载着人体的全部体重,对人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一一来了解脚的经脉循行。
首先,脚面的经脉从里向外分别为:脾经、肝经、肾经、胃经、胆经和膀胱经,这六条经脉上的穴位相当多。
人的手和脚都属于末梢,所有的经脉都是阴阳交通,从末梢完成。末梢上有井穴。井穴意从何来呢?井是生发之地,它的气血很薄,但是气血薄并不见得作用就小。这就好像我们说到子时是一阳生,但不能小瞧了这一阳,阳能生发多少全看生发之地。所以我们要把井穴保护好。
那么,这个生发之地是怎么生发的呢?就拿胃经为例,胃经走脚时主要走足二趾(大脚趾旁边的脚趾),但它分出三支,一支入脚二趾的内侧,然后走内庭穴;一支入中趾的外侧;一支终于大趾之端的隐白穴,这就是“阳明胃,太阴脾”,阴阳的交通就是在隐白这个穴位上。胆经走脚第四趾外端的指甲旁边一点,这里有一个穴叫窍阴。
膀胱经是走小脚趾外,最外边的穴叫至阴穴。
脾经是走隐白穴,肝经是入大趾。脚面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叫三毛,每个人脚上的这个位置都会长着几根毛,所以叫三毛,旁边有一个穴叫大敦穴。
肾经起于足小趾,然后走至足心,从这里起,是肾经第一个经穴“涌泉穴”。
脚后跟主要循行的经脉是膀胱经和肾经。
脚的疾病
◆脚后跟疼痛、更年期足跟痛
如果我们的脚后跟十分疼痛或者是更年期足跟痛,就感觉好像长了骨刺一样痛,但是又查不出骨刺,那么这种毛病主要与肾经和膀胱经有关。
这个病证在暗示着人到更年期了,会逐渐出现精亏血少的情况,同时还意味着阳气大虚,这也正是造成足跟痛的两个原因。
◆足大趾外翻肿胀
足大趾外翻肿胀是脾经的问题。如果脚下特别热,是肾经的问题,是因为阳气收摄不住,即将外散所致。足小趾热一般来讲跟膀胱经有关,治疗这种病也是要取委中穴。
◆脚部浮肿
如果脚部得了水肿病,就是脚部浮肿、肿胀的话,属阳气无法代谢湿邪,可以将葱煮水,然后把脚泡在里面,这种葱水散邪的作用非常强,可治此病。
◆脚气与脚臭
目前困扰大家最多的脚病是脚气的问题,年轻人往往还涉及脚臭的问题。
中医认为,脚气和脚臭都是湿邪下注所致。人体的湿邪总要有一个出处,否则就全都憋在体内了。而人体中湿邪的疏泄渠道就是通过脚上的井穴来散的。
一般的脚气可以不治,因为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疏泄现象。当然,像传染性真菌的脚气还是要去治疗的。
古代的药王孙思邈曾给脚气病开过一个特别绝的方子——喝白皮粥,就是喝点带糠皮的粥。这个方子很好。在孙思邈死后好几百年,西方医学家才发现从谷物的糠皮里能够提取出维生素B群,专门治脚气。我一直的观点就是:与其吃维生素,不如喝点糠皮粥。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吃的粮食太细了,要多吃点粗粮。
另外,年轻人脚臭也不算病,这是向外代谢的功能过强和身体比较健壮的表现。只有身体健壮的人才会脚臭,老年人一般不会脚臭,他们的代谢力已经很弱了。
脚部养生:外国人天天洗澡,中国人天天洗脚
“养”字金文
中国人历来主张养生,我们先来看一下养生的“养”字。“养”字就是一个人拿着鞭子赶着四只羊,我们要把羊养好,既不要让羊跑了,也要给它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养住。穿书吧
中国的养生之道就是要因循人的本性,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保护好脚,所以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洗脚;二是要让手动起来。人的手和脚都能动起来,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讲究养生要天天洗脚,而外国人却认为要天天洗澡呢?
这其实涉及一个人种的问题。东西方人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年轻的女孩不仅穿露脐装,还不拿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坐月子”当回事。她们认为月子没什么好坐的,不让洗澡、不让洗头、不让吹风、不让穿凉鞋,搞的浑身臭烘烘的,这实在难以忍受,认为家长的劝告都是唠叨、是废话,并且还很振振有辞地说,西方人就不坐月子,一生完孩子就喝冷饮,人家也活得好好的。这就说明人种的不同了。
西方人到现在餐具还在使用刀叉,他们主要的正餐是吃牛肉。按照中医的说法,“鱼生火,肉生痰”,这样的一种饮食方式最终导致他们身体内的湿气很重,所以西方人身上才会有那么多毛,他们要用毛的开泄作用把身上的湿邪代谢出去。
而我们中国人一开始就是用筷子,吃的都是纤维类的食物,所以东方人的皮肤很细致、很紧凑,饮食结构非常符合人体的本性,不用去除那么多湿邪。
所以,生活方式的不同和身体情况的不同,就决定了西方人需要天天洗澡,他们的毛孔粗大、体毛多、体味浓,总要喷香水;而中国人根本就不需要喷香水,我们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女性身上本身就有一股清香。
西方人通过洗澡来解决身体过度开泄的问题,那么,我们中国人呢?中国人主张洗脚。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对脚的养护,因为脚是要天天劳碌的,要走很多的路,很劳累,所以要好好保养它;同时,脚上循行着六根经脉,有60多个穴位,人的直立又会造成对脚的很大伤害,所以中国人懂得脚部要重点养生,主张一年四季天天都要洗脚。
春天洗脚可以“生阳固脱”,既能生发阳气,又能避免过度外散;
夏天天气炎热,人容易过度开泄,湿邪都会外散,用偏热一点的水洗脚的话,就能够去除湿气,把暑湿都代谢掉;
秋天洗脚可以润肺,对人体会有一个滋润的作用;
冬天洗脚叫“丹田温灼”,冬天用热水泡脚能够使我们的下丹田产生温煦的感觉。
这就是洗脚对人体的诸多好处。在洗脚的过程中要学会左右脚的移动、按摩,让每根脚趾都能充分活动。
关于洗脚还需要说的一点是:每天睡觉前最好都能好好地洗一下脚。洗脚最好是用热水,而且旁边要备好热水,不断地往里续,这样水温能够一直保持住,最好泡20分钟左右,等到感觉到身体有一点微微出汗的时候,就等于肌肤腠理都开泄了,这时就可以上床睡觉了。这对治疗失眠也是非常有效的。
结合中医文化和中医医理,我们从头讲到了脚,把人体从头发到脚趾的主要问题作了一个全方位的描述和梳理,以及当某些问题出现时,应该如何去应对、有何注意事项等。希望广大的读者朋友们能够通过本书,掌握一些基本的养生知识,做好自我保健,延年益寿。
附一
中医治病的四种方法
中医疾病学把人的疾病从外到里分为四个层次,治疗也就分了四种方法。
肌肤腠理层面的治疗
如果肌肤受邪,也就是肌肤腠理出了问题,那么最好采取刮痧、推拿、拔罐、足底按摩等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些比较独特的方式,现代西方医学也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损伤不大,对于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
这里提一个注意事项:刮痧、拔罐和按摩,这些方法不适合那些身体很虚的人,因为这些方法是通过手、刮痧板等在人的身上用力,使身体里边的病走到表层,也就是通过调元气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如果人本身元气就很虚,这样的治疗就会使得身体更加虚弱。
对于身体太虚的人来说,需要先吃药,等到把身体养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使用这些方法。
经络层面的治疗
肌肤腠理的病如果往里走,就会走到经络的层面上。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是一种气血,它没有实体,它在中医里就是指人的一种生命现象。经脉就好比一张巨大的铁路网,必须要很畅通,人才健康;一旦阻塞,就会造成身体出现很多问题。
人体的穴位就相当于经脉这个铁路网上的大站,是一些关键的点,穴位属于气血比较充足的地方,所以中医扎针一定要扎在穴位点上才最有效。
中医里还有句话,叫“错穴不错经”,治病之时,一定要扎在经脉上,能扎在穴位上当然最好,功效会最大;但如果扎错了的话,只要扎在这条经脉上,也能起到疏通的作用。
在扎针时还有个问题,有些经络分为两个层面:里支和浮支。浮支是在体表,比如肺经,尤其手指上的少商穴,属于很明显的浮支穴位。里支一般不可针刺,只可以通过锻炼的方法来活动它,这也是锻炼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中国古代的锻炼方法比如太极拳、易筋经之类都是因循着人的里支这一规律来编排的,只有那里面的一些动作才可以打开人身上的孔穴,比如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可以开膏肓穴。
五脏层面的治疗
经脉里还有些继续往里走,走到五脏里,这些地方最好就采取按摩的方法。比如中府、云门这些在胸上的穴位,扎针就比较危险,中医有“胸脏之间,不可以妄针”的说法,就是这里是不可以随便扎针的,像这样的地方最好采取按摩、按揉的方法,同样能达到针灸的效果。
还有一些脏腑的疾病最好用中药来医治。在中医的传统文化当中,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分为两本,分别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最早按照“辨证论治”来治病的医术。比如,病在表层的太阳经层面,就可用到桂枝汤或者麻黄汤。
厥阴层面的治疗
如果病再深入,到了厥阴这个最里层,就会用到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药,按照症状不同进行分类,有个很核心的原则,如果是脏腑受邪,就一定要采取用药的方法来解决。
奇经八脉得病是重症。本书中多次提过,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所以奇经八脉得病,要么用药从肝肾去治,要么用药从肝肺调理气机上去治。
对于再重的病,如督脉病中的强直性脊柱炎,一方面可以用药从肝肾上治,另一方面可以用传统医学上很重要的方法灸法来治,就是用艾草烧灼的方法来治。这是用了艾草的通窜力强的特性,从而能够把奇经八脉或者是十二正经疏通开。
对人体来讲,有几个很关键的穴位点,在此作一个梳理。
头上的百会穴很重要,还有睛明穴,它是膀胱经的起始点。
肩背上的重要穴位是缺盆穴,五脏六腑的通路都要通过缺盆来体现。所以摁揉缺盆对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从后背上来讲,膏肓穴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膏肓穴正好位于两个肩胛骨的中间,是很不容易活动到的一个穴位。“病入膏肓”这个词我们都听过,意思是如果病已经到了膏肓穴了,那这个病已经很深了。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生病了,他请秦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来给他看病。在等待医生看病之前,这个病就变成两个小孩儿在那儿对话,他们商量说要来的医生医术很高,太强大,咱们这些病邪该躲到哪里去呢?其中的一个小孩儿就说,咱们躲到肓之上,膏之下,躲到膏肓那个地方去,这样医生就拿咱们没有办法了。后来医生来了说国王这个病没法治了,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说明了膏肓穴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膏肓穴不太容易活动到,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经常活动一下膏肓,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养生的妙法。
那么,我们怎样活动膏肓呢?可以趴在椅子背儿上,这样就把膏肓穴给打开了,往后使劲挤压肩胛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挤压膏肓。
一般来讲,膏肓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身的病特别是上半身的病,大都跟膏肓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平常的运动中,不能老伏案工作,总让膏肓穴开着是不行的,要把它阖上。
在传统文化当中,锻炼膏肓穴是有一些很具体的方法的。比如少林的《易筋经》里边就有很多动作是在锻炼膏肓穴。其实,人体的气机就两个字——开阖。我们只要学会怎么去开,怎么去阖就可以了。
脾胃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跟人体的穴位有关系。比如中脘穴位于胃部的正中线,当你摁压腹部的时候,哪儿疼痛,就把那里拨开即可。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无论你是否懂经络,当你摁揉到身体的哪个部分出现压痛、疼痛或者手指感觉有个结的时候,就要把它拨开,经常去按揉它,就会对身体有好处。
人体下边的病大多跟关元穴有关。再往下走,腿上的委中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可以解决腰痛和腿痛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去用的一些方法,学会了这些方法,就可以做自己的医生;自己动手,解除病痛。
中医在传统文化当中是一门活的艺术,它到现在为止也不应该算作是一个遗产,它不会死掉,会一直活在每个老百姓的血液里。
中医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以此为据,学会从头到脚关爱自己,就能够过上健康、自信、自足的生活。
附二
五行对应关系表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色白青黑赤黄
五声哭呼呻笑歌
五志忧怒恐喜思
五官鼻目耳舌口
五味腥臊腐焦香
五液涕泪唾汗涎
五味辛辣酸咸苦甘甜
五体皮毛筋骨脉肌肉
官职丞相将军大力士君主谏议之官ωWW.chuanyue1.coΜ
五华毛手(爪)发面色唇
五变咳握栗忧哕
(本书中所涉及的个别图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联系到作者,请有关作者联系我社,我社将遵循国家有关标准支付稿酬。)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从头到脚说健康更新,第十一章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