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

  生活起居

  1.王室饮食

  在古代苏美尔神话中,天廷的众神总是一边喝酒,一边讨论大事的。当众神喝得醉醺醺的时候,决定人类命运的大事也就定下了。实际上,天廷众神的生活,就是人间帝王生活的缩乌尔的军旗(前26世纪文物)发现于两河流域乌尔古城遗址中,原物为一个可以移动的华盖上的蚌壳和青金石镶嵌,公为正反两面,每面三栏镶嵌画。正面第一栏即国王和高官显贵饮宴图,图中最后第二人正在弹竖琴。这种宴饮场面,是两河流域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影。在4600多年前的乌尔,有一幅名叫《乌尔的军旗》的镶嵌画,就准确地反映了当时君王的生活。

  在镶嵌画的正面第一行,乌尔国王身穿羊毛制成的衣服坐在宝座之上,手持酒杯,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听乐师奏琴。在他的对面是乌尔的显贵,他们坐在各自的椅子之上,高举酒杯,向国王敬酒。这可能是宫廷宴饮的场面,或者是国王和群臣日常议事的场面。

  王家宴会吃些喝些什么?当时的酒类主要有椰枣酒、葡萄酒、啤酒等。其中,葡萄酒生产的时间最悠久,质量也很好,是专门供贵族上层使用的饮料。肉类主要是羊肉。波斯王室文件就多次命令各地必须按时给王宫送绵羊、山羊。此外,还有牛、马、骆驼、驴和骡子肉。有时,国王和侍从也偶尔出去打猎,捉个山羊、小兔或鸟儿什么的,就算是山珍了。

  2.王室服饰

  王室人员的衣着

  前6~前4世纪,发现于波期波利斯宫廷遗址。雕像中的依褶和和亚述时期有明显的不同,它也许暗示着中国丝绸制品这时已经进入伊朗,并广泛地为伊朗王室人员和上层分子使用。国王和后妃们穿些什么?在两河流域最早是穿毛织品和亚麻纺织品。国王穿毛纺织品,不但有《乌尔的军旗》这幅镶嵌画为证,而且还有乌鲁伊尼姆基那改革铭文为证。铭文中多次提到剪羊毛收税问题,可见毛纺织业还是一项重要的税源。亚麻纺织品是西亚居民主要的衣料,做工精细的亚麻纺织品如果再染上紫色,就成了古代西亚最贵重的衣料,专供王室和达官贵人使用。大流士国王未发迹之前,尽管是波斯将领,也买不起一件紫袍,不得不接受了一位希腊人的赠送。等到他篡夺王位,当上国王之后,他为了报答自己的希腊恩人,竟不惜派出一支军队去帮助他夺回失去的政权。

  希罗多德说波斯国王喜欢穿米底服装。这种米底服装到底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古人没有明确记载。现在有人猜测它可能是用中国丝绸做成的。我们从亚述宫廷浮雕可以看出,亚述国王的衣着都是非常挺直平整的,绝无折叠皱纹,这就是毛纺织品衣料的特点。但是在波斯宫廷雕刻中,波斯国王的衣着出现了非常优美的褶纹。这种褶纹完全不见于先前各个时代,但是却被以后安息、萨珊时期的宫廷雕刻所继承。一般认为这种褶纹就是用来表示质地轻软的丝织品的。因为从古波斯帝国起,伊朗就开始从中国进口丝绸。到了萨珊时期,伊朗不仅向中国学会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还用中国的生丝织成胡绫,向中国和罗马出口。这种胡绫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丝织品,一床大蚊帐不过一两重,一件衣服轻薄透明,有如蝉羽。但是,罗马帝国的贵妇人穿上胡绫招摇过市,就被好勇尚斗、天性保守的罗马元老指责为伤风败俗,祸国殃民了。

  3.王室狩猎活动

  在古代帝王生活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是狩的意义。帝王狩猎活动的起源难以查考,但从古代留下的大量吉尔伽美什猎狮图看来,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了帝王的狩猎活动。这些猎狮图中描绘的国王与猛狮搏斗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场面,通常象征着正义(王权)战胜邪恶(反王权)。但是,它有时又是确确实实的真实场面。

  古波斯国王也喜欢狩猎。在波斯国王的圆印章中,就有波斯国王猎狮的场面。但是,这到底是反映波斯国王真的像亚述国王那样喜欢猎狮,或者是艺术家们简单地模仿亚述雕刻的风格,已无从判断了。萨珊时期,国王的狩猎活动不仅见于器物上的雕刻,也见于文字记载。萨珊时期的诗歌中就有国王狩猎的故事。萨珊国王白赫兰五世(420年~438年)在位初期据说不理朝政,沉湎于狩猎、宴饮、女色、波罗球戏和音乐之中。为了满足声色之好,他还从印度请来了吉普赛乐队。波斯大诗人欧马尔·卡亚姆就称他为“善猎野驴的白赫兰”,还有人干脆称他为“野驴王”。这个绰号的得来,可能就是因为他善于猎取野驴。可是,这位国王后来在追逐猎物的时候,却不幸掉入万丈深渊中消失了。夶风小说

  狩猎场面。

  国王为卑路斯或胡司洛,他正跃马弯弓,猎取巨角塔尔羊。像这种王室狩猎图,是萨珊银盘常见的主题。银盘原件直径22厘米,为宫廷日用器皿,其风格为阿拉伯艺术家所继承。

  4.寻常百姓家

  巴比伦百姓的生活与国王

  的豪华奢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到寻常百姓辛·达米克一家去看看他们的日常起居吧。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刚刚照亮巴比伦东部的平民区,辛·达米克一家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辛·达米克是马都克神庙的商人,他的妻子名叫利马特,是神庙祭司苏祖布之女。他们有两个儿子、几名奴隶,住在东部的神庙管理人员居民区。他们在巴比伦算不上是大户人家,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家庭。

  在古巴比伦时期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辛·达米克一起床,就忙着给全家人分派一天的工作:妻子在家做饭,儿子带领奴隶到地里去干活,自己则去市场上为神庙采办货物。

  辛·达米克家的早餐比较简单,只有面包、盐、芥末和蔬菜。儿子吃完早饭后,带着奴隶急急忙忙到地里干活去了。他们和所有的神庙服役人员一样,也由神庙得到了一份服役份地作为自己为神庙服役的报酬。不过,这份土地离城市很远,下地干活需要早出晚归,非常辛苦。

  辛·达米克吃完早饭,梳洗打扮之后,便走出了家门。他的妻子随即把大门紧紧关上,在家里忙忙碌碌地干活。在巴比伦,妇女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如果妇女不努力做家务活,男人可以用“懒惰”、“败家”的罪名把她赶出家门,甚至判处死刑。妇女如果被发现与人通奸,则要当众用石头砸死,或者投入幼发拉底河淹死。因此,巴比伦的妇女平常是紧闭门户,绝少在外闲逛的。男性则是家庭无可争执的主人,处处受到法律的保护。

  辛·达米克出了家门,沿着神庙管理人员居住的小巷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小巷的巷口,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栅栏,把这个居民区和其他居民区分开。但是,辛·达米克今天要去的是外国侨民区,这个区在巴比伦港的码头附近。

  原来,巴比伦的居民是按照职业或民族居住的。每个居住区都自成一个单独的社区。我们所知道的就有当地居民的社区、希腊人的社区、波斯人的社区、犹太人的社区和其他民族的社区。还有农民的社区、工匠的社区、商人的社区。每个社区的街道都有自己的名称。

  5000年前的拳击比赛巴比伦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社区有自己的自治机构、民众大会、法院和社区长老。按照法律进行活动。每个社区的入口(街口)有一座栅栏门,把它和其他社区、街道分离开。城市夜生活受到一定限制。每晚夜深人静之时,门吏就在街上反复高声呐喊,警告人们赶快回家。随后,他就把栅栏门锁上,禁止人们夜间出入,以防出现不测。

  外国侨民区有自己单独的管理机构和特殊的法律地位,有点类似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因为波斯统治者垄断对外贸易,从中获利甚丰,对招徕远客特别重视,也就给予外侨许多优惠。但是,由于民族隔阂和商业竞争的原因,外侨社区与本地居民社区严格分开,有如城中之城。而在外侨区的内部,也是按照民族、职业分成许多不同社区,各有自己的首领负责与当地政府机构来往。

  古代最早的旅店业、服务业和色情行业,都出现在外侨区。在巴比伦就有外国人开设的旅店、酒店、妓院,专门接待外国人。我们从《汉谟拉比法典》中知道,当时的旅店、酒店很多兼营色情行业,一旦被发现要受到严厉惩罚,但外国人不在被惩罚之列。因此,很多有钱的居民,经常跑到外国侨民的酒店中去鬼混。

  有一名波斯王子担任埃及总督,但他从来就不到埃及去上任,而是住在巴比伦,让管家按时把钱财从埃及送到巴比伦,供他享乐。有些本地的大地主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农民耕种,自己则住在巴比伦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圣经》就曾把巴比伦比作大淫妇,诅咒它终有一天要灭亡。

  辛·达米克在外侨区的香料行为神庙购买了节日庆典用的香料之后,便回到市区。他还要为神庙购买一些祭品,因此又进了本地居民的工匠区。

  摔蹴式青铜架,表现了5000年前的摔跤场面。工匠们以行业为单位,集中居住在同一个社区,各有头领管理。这种组织类似西欧的行会,但它只管行政和社会治安,不管生产经营状况,纯粹是社区基层行政组织。

  巴比伦的工匠行业很多,大多数工匠都十分注意保守工艺秘密,很少进行技术交流,金属冶炼、加工行业则更为保守。像各种青铜、黄铜原料的比例,冶铸的方法,冷锻钢的技术和淬火的技术,都是商业机密,属于严格保密、秘不外传的东西。因此,这些行业就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名声很不好。相反,巴比伦的玻璃制造业却非常开放,埃及和巴勒斯坦的玻璃制造技术据说就是从巴比伦传过去的,反过来又促进了巴比伦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

  辛·达米克在工匠区转悠了老半天,终于采购到了神庙庆典用的各种物品。他随着店里送货的小伙计一起,把各种物品送到了马都克神庙的典礼祭司那里登记造册完毕,一天的差事就算完成了。这时,夕阳已经西下,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家里。利玛特则开始准备晚饭。晚饭吃的有大麦饼、蔬菜和汤。天快黑的时候,辛·达米克的儿子带着奴隶从地里回来,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家事。巴比伦普通市民,一般每天就只吃两顿饭。晚饭过后,辛·达米克点起油灯,全家晚上还要干活,准备第二天的活计和需要的东西。晚上9点钟左右,全家开始休息了。劳累了一天的一家人逐渐进入了梦乡。

  日常饮食

  距今4000到6000年前,在苏美尔,面包和酒已开始大规模制作和消费。

  苏美尔人在酿酒面包是苏美尔人奉献给人类的美食。考古学家从苏美尔古城乌尔出土了众多的砖砌炉灶和多眼烹饪灶,时间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苏美尔人把大麦磨成粉,和成面团,加入发酵粉,然后进行烘烤。蜂蜜是主要的甜味剂,此外还有椰枣汁。

  面包的发明刺激了酒特别是啤酒的生产。有的学者认为,埃及发展了最早的酿酒业。而实际上,是苏美尔人最先把酒奉献给人类的。根据苏美尔文明时期的泥版记载,至少在6000多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已经有了成熟的酿酒技术,比埃及至少要早2000年。据当时的楔形文字记载,苏美尔人已懂得复式发酵法,用大麦、小麦、黑麦通过发酵制成饮料。考古发掘也已证明,当时有酿酒的作坊,作坊里有酿酒用的炉子、圆桶和储存酒的坛子或酒桶。

  另外,还发现了喝酒用的一种饮酒管,估计是由于酒里有喝酒用的饮酒管,这恐怕是最独特的饮酒方式了。一些残渣,用饮酒管起过滤作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所饮用的这种啤酒,比现在澄清过的啤酒要浓得多,按照今天的说法,富含维生素B12,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当时酒的种类最主要的有啤酒,其次是海枣酒、葡萄酒、烈酒等。葡萄酒的制作很简单,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只要在合适的温度下,把裂开的葡萄在容器里放上几天,就会发酵变成酒。

  巴比伦时期,妇女是主要的酿酒者。一般在家里酿制并销售,这种家庭小酒馆在美索不达米亚很普遍。在《汉谟拉比法典》中,特别提到了以开酒店为业的妇女,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啤酒价格管制法规。法典的第此碗以线条、圆点、十字形和玫瑰花所的直线形长格装饰,并以黑、白、红等色上彩,色彩丰富,对比鲜明。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与王后饮酒作乐108条和第111条规定:高价出售啤酒的妇女会被扔到河里;如果容许犯人在她们的酒店饮酒,而不向当局报告,将处以死刑。

  酒是美索不达米亚人最喜欢的饮料。苏美尔人大约要把每年收成的40%用于啤酒制作。普通的神庙雇工每天可以得到1.75品脱配给的啤酒;地位高一点的人,比如像祭司,每天可以得到5倍于此的配给量。在亚述帝国时期,不断的军事胜利,更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在大量的石刻和壁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饮酒的场面。

  “葡萄美酒夜光杯”,有了美酒,厨具和餐具当然也要很精美,西方人用的叉子可能也是由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的。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单尖的骨叉。一般认为,叉子是公元4世纪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发明,在苏美尔遗址的发现,将这一发明提前了至少2000年。

  最近,耶鲁大学巴比伦古物陈列馆的3块泥版已被破译,经证实,这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即伟大的立法者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菜谱。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烹饪手册。菜谱上提到的菜肴有炖肉,和大蒜、洋葱、肥油、酸奶一起煨熟的小山羊肉,炖萝制作精美的青铜煎锅,距今5000多年。卜等。菜谱上的“炖萝卜”是这样写的:不用肉,水开后下肥油,加洋葱、脊状荆棘、芫荽、土茴香和卡拉苏;将韭葱和大蒜捣成泥,浇在菜上;加洋葱和薄荷。这里的“芫荽”就是我们今天常用作调料的香菜,“卡拉苏”是一种豆子,而“脊状荆棘”则可能是两河流域特有的一种调味品。

  爱美的女人

  需要是发明之母,而爱美之心也是最强烈的发明动因。

  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2900年的埃及墓葬中就随葬了一些香油坛,这应该是早期的香水。根据古巴比伦时期的一些残存的泥版文献,证明美索不达米亚也有香水制造业。香水一般是在家庭作坊中制作,有多种香水,有的是芳香的溶液,有的是香油膏。据文献记载,制作的工序很复杂,估计有一二十道工序,大致也要经过浸渍和提取的过程,而且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另外,古时候美索不达米亚人的香水应用比较广泛,除了用于化妆品制作,还用于医疗、宗教仪式等。

  美索不达米亚妇女对发型之美也有不同的追求,她们的发型艺术异彩纷呈。我们仅从一组苏美尔妇女的小雕像中,就可以看到妇女发式的多样性。在该组图中,图1的妇女戴着有褶子的亚麻布女帽,仅露出脸部;图2的妇女梳着像我们现代的垂直披发,头上戴着一个圆形头箍;图3的妇女则戴着一个高高的头饰,上面还盖着一块带穗的披巾;图4的妇女戴着一个巨大的头盔,下面露出的鬈发卷成团状,长至肩胛。ωWW.chuanyue1.coΜ

  美索不达米亚妇女多姿多彩的发型美索不达米亚的各种首饰至于其他的美容方法和用品,美索不达米亚也颇具特色。世界上最早的化妆品应属苏美尔人创造。在舒伯·亚德女王墓中,考古人员出土了一个贝壳形金色小化妆盒,里面有眼影粉、胭脂等一套美容用品。由此可以想象,古代苏美尔女子眼部的美容方法是在眼睛周围涂上锑矿石制成的眼影粉,目的是让眼睛显得大一点,就像我们今天常做的那样。项链也是女人喜欢的首饰。另外,在巴比伦,男人涂脂抹粉、穿红戴绿、佩戴首饰也是常见的情况。

  服装式样也是多种多样的。男式服装常见的有腰布形式的服装,里面穿直筒紧身长衫,为对襟样式,单独穿着时束有腰带。女式服装与男服大体相同,一般多绣有花饰,布料主要是亚麻布。另外还有一种叫“卡乌那刻丝”的布,据考证,这是一种在经线上用纬线结成扣环状的羊毛织物。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下)更新,民俗故事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