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大粪为谁而扔 > 001006、谁在贩卖学术人格
  按:王孺童筒靴是被我骂过唯一回踩的人,态度比较好,不过就交流过一次,后来太忙,没有交流。人还不错。

  谁在贩卖学术人格?是易中天还是王孺童?(2006-07-214)

  分类:粪文粪采

  易中天最近又热了。听说先前还热过一次,不知道是在哪个网上,只是在《拷问易中天》中听说过。因为那时候我上网基本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所以不大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这回易中天又热了,是在新浪的博客上。这次易先生的热是我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上次的热,据说是挨骂和粉丝的立挺,那时我没亲见;但这次同样是挨骂,也见到几篇说好话的,大约也可以归于粉丝之列吧。就我自己来说,从昨天到今天,已经连续发了两篇力挺易中天的帖子,加上这篇,就是第三篇。但我必须声明,我不是易中天的粉丝,我是长沙超女胡灵的粉丝。因为我不会做任何教授的粉丝,除非这个教授已经死了。在我那篇《疾教授如仇》的帖子中,虽然我把易先生排除在外了,但我不会做他的粉丝。因为我相信,我比易先生更好;即使现在没他好,我将来也要比他好。这是一个后学之辈必备的品质。但就我看到骂易先生的帖子,实在谬误百出,文章写得不咋的,话说的却特别大,很具有一些八股骂帖的特质。事关文风问题,虽然两篇帖子已经看上去挺多了,还是要继续批判一下。骂人者人恒骂之,夏粪恰好就有骂人的习惯,专拣那些骂人的来骂。

  现在看见的这篇帖,已经换了作者了。身穿青黑大褂,左右手各拿一本书,看上去非常三十年代。此君大名王孺童。(蔡东藩先生评曰:浓墨重彩。)看其评论,竟然让我有了一种跟他的青黑大褂比较一致的印象:遗。遗是什么形容词,同样是身穿青黑大褂的鲁迅先生曾经有过说明,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看其文章中的遗气,也能知道个大概。

  昨天我在另外一篇有关徐小平先生的帖子里转述过徐先生的一些观点:看上去就知道谬误的理论是并不可怕的,因为人人都知道谬误,就能很容易避免了。但一些看上去冠冕堂皇的理论,则就非常可怕了。因为这些理论往往披着道德和学术的外衣,一番义正词严,然后就是一棒子。鲁迅先生把这叫做“吃人”,现在叫做什么,我不清楚了。但我知道,八十年来,鲁迅先生站上神坛之后,这种冠冕堂皇的理论又在鲁迅先生的庇翼下堂而皇之地生活了。吃人的道德最爱玩的一手就是改造理论,将所有反对他们的理论断章取义,然后用来为自己继续吃人服务。

  所以,“学术人格”就出来了。“学术人格”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因为后代的“鲁迅先生”们有感于学术界有很多人存在严重的党同伐异蝇营狗苟的行为,所以说这些人需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但这些吃人者将这个名词摇身一变,变成了他们自己的东西。只要符合他们的论述的,就是有“学术人格”;只要不符合他们的论述的,就没有“学术人格”。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持一个学术上僵硬死硬的“传统”,在这个传统里,他们能够游刃有余,而真正想做点事情的人却举步维艰。易中天先生非常有幸,是因为他是这些有为者中间比较勇敢的出头鸟。还有先前的刘心武也是一样。对于这些出头鸟,那些贩卖“学术人格”的人并不会认真地去听他们讲了什么,也不会认真地去考虑为什么人家要那样讲,只是偶尔瞟一眼,看到不顺眼的地方,“咦,离经叛道,这还了得”,于是道德评判就出来了。

  我不敢说王先生就一定是想一口把易先生吃下去。但至少他周围的耳濡目染,造成了他这样无意识吃人的惯性。也许王先生只是一个梦游中的吃人者而已。王先生在骂易先生的帖子里一再提到“学术人格”,但他比先前被我骂过的两位先生已经好多了。至少他还承认刘心武先生的严肃性。但我想刘先生是宁愿象易先生那样生动活泼的,只不过刘先生的节目跟易先生存在差异,需要的考据特别多,要是再不严肃,还不给人说死?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在说了,前面我批过的两篇帖子里至少有一篇就是将刘先生陪绑了的。

  王先生另外还说了一句公道话,那就是易先生并没有混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只不过是“混起来讲”,拿演义来“作为补充”。但王先生由此得出的结论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样就给人逻辑混乱、信息错杂,让听众有一种难以侍(适,夏粪改)从的感觉。”真不知道王先生从易先生讲课的“信息”里根据什么“逻辑”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王先生看节目显然不认真。从易先生讲汉代人物和品三国的第一天起,从来就没有任何人鼓吹易先生是个历史学家,相反,但凡看“百家讲坛”稍稍认真的人,也都知道一个常识,易先生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不知道一个中文系教授用“品”这种文学体裁来讲古的时候,用演义来补充正史,到底有什么不对。如果人人都只愿意去读《三国志》,那还要《三国演义》来干什么?按照道德学家杀人的标准,罗贯中不是应该抓起来枪毙了么?既然是“品”,就不但要“品”出历史性,更多的还是要“品”出文学性,否则“品”就成了历史体裁而不是文学体裁了。ωWW.chuanyue1.coΜ

  在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之后,王先生又犯了一个学术性的错误。连李敖都知道你要骂人家是王八蛋,你就得证明人家是王八蛋,证据和逻辑,一样也不能少。偏偏王先生在这个学术常识上又大而化之,在说了易先生“明显错误和漏洞还是存在的”之后,竟然没有举出哪怕一个例子。“明显”这个词语是可以轻易用的么?无论历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在用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相信都会有所下文,要不然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据我所知,目前在新浪骂易先生的博客数也数得出到底有几个,这么“明显”的事实,竟然忽略了举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别说学术,连中学生作文的水平也没有达到。

  到了最后,王先生终于进入了“贩卖学术人格”最得意的文本世界。你看王先生用的词语,什么“大跌眼镜”,什么“反胃作呕”,这些词语,纯粹是感觉。人与人的感觉器官是有着差异的,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东西反胃。一个人反胃,也许是因为跑到鼻子里的东西实在太臭,但也有可能是自己营养不良。我觉得王先生属于后者。这是因为易先生的“哇噻”“帅哥”之类,毕竟还能与古代的语言有相同的语感,只是时代不同,有不同的说法而已。在这方面,王先生又应该好好进修语言课了。众所周知,古文的阅读需要注解,如果注解仍然用古文,哪只有把古人从地底下挖起来继续读,我辈是无福消受这种读不懂的古文的。既然其他词类可以有现代语言的注解,凭什么象声词就不能做这样的注解?又凭什么不能用“帅哥”这样形象的词语来形容古代的美男子?象王先生这样缺乏通感的脑筋是永远不会懂得易先生的中文世界的。而对“大哭大笑”的模仿,所模仿的还是能够看见的表情。象王先生那样“反胃作呕”之类的感觉,那是人的深层精神世界才会有的。如果王先生能够知道所有人都会有那种感觉,王先生不必写博客了,他可以去做上帝。如果王先生并不知道所有人的感觉,那他只能代表他自己,他就应该直接到易先生的网站上去留言,表示他自己有这种感觉。如果怕易先生删掉,也可以单单发文表达自己的感觉,并须声明,这只是他自己的感觉,与别人无关。但王先生没有这样做,他在这里就是打算用自己未经证实的感觉来误导广大淳朴的善良百姓。唉!

  所以在王先生的帖子里,见不到他对易先生那些粗暴评价的有力支撑,有的只是对歪曲了的“学术人格”的贩卖,有的只是一知半解的学术品位,有的只是用庸俗的方式去证明一个并不庸俗的人庸俗。【穿】 【书】 【吧】

  我承认,易先生一定是有缺点的。否则将来夏粪又如何赶超于他。但要这样对易先生进行栽赃陷害,夏粪窃为新浪诸君子不齿。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大粪为谁而扔更新,001006、谁在贩卖学术人格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