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大粪为谁而扔 > 002001、纪念毛泽东
  r(每夜的昙花),信区:iterature

  标题:纪念毛泽东

  信站:荔园晨风站(riec2612:43:572008),站内

  今天,如果他还活着,应该满125岁了。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老百姓的历史记忆伴着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脚步逐渐模糊,各种各样的“历史学家”开始阉割那段记忆,这个人无论是存在的意义还是带来的灾难都已经被我们阉割得支离破碎。

  现在有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有一个流行的观点,后世的历史学者才是客观的,因为他们可以超脱于当时人的立场。这个观点原本有其合理性,但这个观点同样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人之所以选择自己的立场,拥有自己的行为,都有自身的合理性,远远不是一般性的理论或者历史学家一时兴起所能完全解读的。而对于老毛的解读,一般来说,也存在这种后世强行用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当时人的理论围剿的问题。

  但在历史学家之外,朴素的老百姓,这其中既包括那种对老毛神性化的老百姓,也包括那些有了理性认知的老百姓,依旧对老毛有着特殊的感情。理性的人无可回避老毛的错误,也不可能无视老毛当时带来的灾难,但同样也无可回避老毛给后世带来的良性影响。在崇拜老毛的人中间,已经逐渐明白,不认清老毛当时的错误和带来的灾难,就无从真正挖掘出老毛带给我们的东西。但在这些人的反面,那些持强烈批评态度的人中间,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任何夸赞老毛的言辞都是不合时宜的。仿佛每当他们怀着客观的态度来认识一次老毛曾经给中国带来的改变,就对不起他们那些曾经在文革中被整死的亲朋好友前辈先贤似的。

  而我在这里要严肃指出的是。这些人如果继续怀着这种态度,继续用这种态度来做知识分子或者政治家,那么在中国,迟早会再度出现一次类似文革甚至有所过之的灾难。因为我们的国家由人民组成,什么样的人民,将会决定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前人的好处不学,反而对前人的坏处有样学样,人民的素质就会逐渐降低,渐渐演变成一个老毛当时所乐意看到的民粹的国家。而老毛对民粹的欣赏不过早期的短短两三年和文革的短短八九年,就已经将国家搞成那个样子,后代的民粹主义虽然没有老毛那样的高位,那种自下而上的威势却是老毛所远远不能比拟的。如果读者诸君能够对比前几年的台湾看看,就可以明白民粹并不是老毛的发明。老毛之所以能够带来更多灾难,不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更民粹,而是因为他恰恰在当时身居高位,而历史的积累和当时的制度不可能对他形成钳制,才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但无论如何,一个人的错误是容易纠正的,民众的错误则会长期绵延,遗祸后世。今日反对老毛的人正在做着跟老毛同样的事情。

  当然这种解读也有一些片面。不能将反对老毛的人一竿子打死,一概归入民粹。很多人对于老毛的历史功绩熟视无睹,只是一种消极的反对。也就是说不去知道,不去关心,不去掺和,也不去诛心。但被动的诛心是免不了的。这其实也源于现代的法律观。也就是一个人犯罪之后,就将这个人看定为一个罪犯,对于这个人从前做过的事情,就不会得到客观的认识。老百姓往往震惊于刹那的事实,从而用恐惧代替思考,忘记了从前那些不可回避的事实。事实是不可回避的,但恐惧可以让人主动回避。在事实面前,人的回避本应该苍白,但当恐惧成为一种公共的记忆,这种主动回避就会逐渐代替事实来帮助我们思考,也必然会造就我们的想法跟事实本身有着极大的出入。

  我在这里不想给任何人上课,只想陈述这个事实。很多人不喜欢我的这种陈述。因为民众的力量很强大。但我从来尊敬民众,却绝不盲从民众。

  说了这么多,也应该按照我的叙述将老毛的民粹和非民粹的部分说明一下了。而我在这里的叙述,同样代表我只是民众的一份子,我本人的叙述也只是从已有的史料做出某种推理,这种推理也不一定准确。但我会努力去论证。我以为老毛是曾经存在民粹思想后来放弃再到后来又重新拾起这个武器的。

  五四时期,在五四精神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的观点。老毛最初的民粹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老毛比今天的任何“民主斗士”都更加活跃,观点也更加激进。在老毛接受五四思想和共产主义之前,可以说,老毛曾经以为这是救中国的办法。但老毛跟后世的政客不同,当时他在自己的民粹主义上是严肃的,跟后世某些盲从的老百姓是一个道理。

  正因为老毛跟政客的不同,所以老毛逐渐在思想的大碰撞之中放弃了自己的民粹主义,接受了五四精神和共产主义。但即使在这时候,老毛也有一些民粹的残余,同时也有一种代替他人思考的习惯。在写出的文字中间有很多想当然的部分。例如对于农民运动的分析,对于当时“矫枉过正”的情况没有象后来在延安做到的那样,进行反正,任由民粹继续下去。农会的民主集中制没有建立起来,必然是大张旗鼓地搞破坏。后来的惨痛教训显然是被老毛吸取了,从井冈山的时候开始,老毛对中国命运的思索就带上了真正的知识分子印记。土豪劣绅还要打,但同盟还是要联合。联合同盟的时候要让步,只要不让出根本,怎么让都行。这一点在井冈山以至延安之前反映得还不明显。到了延安的时候,老毛就做到了炉火纯青。家国恨教育了老毛,在民族的危难面前,老毛看到了阶级和解的可能。不仅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样包括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延安,出现了“开明绅士”这个观念,而且很多“开明绅士”跟共产党还合作得非常愉快。更早的时候,对于张学良杨虎城的策动,也是老毛民粹观改变的一个显见的例子。

  延安时期,老毛对于自己的思想进行了一个大清洗。很多人看到老毛在延安整风,正的好像是别人。其实不仅是别人,他自己也在整之列。首先他清洗了自己的民粹主义,然后清洗了自己“山沟里的马列”,也就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不足的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讲课,不可能凭空从天上掉下来,这只能说明,老毛在讲课之前,就已经重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哲学改造,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知识分子的立场。

  老毛清洗自己的民粹之后,就迅速向现实主义迈进。这期间,他一方面跟蒋介石明里暗里作战,另外一方面也明白了除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之外,在中国还有很多各阶级的成员,希望有一个阶级和解共同繁荣的国家。这其实在早期,老毛曾经参加过的第一个国共合作时期,就已经让老毛有所认识。只不过那时候老毛的民粹还占上风,没有真正将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比较全面的解读。所以当时老毛所借鉴的,还主要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模式,同时心中固有的对于中国阶级压迫的现状认识,也让他对阶级斗争非常热衷。他的理想就是解救全天下辛苦一年为谁忙的普通百姓,让所有泪流成河的母亲从此不再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流泪。当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实也是老毛感到痛心疾首的问题。所以当很多“武汉的官绅”对于湖南的农民运动感到忧心忡忡的时候,老毛却说湖南的运动“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因为农民得到了政权,就可以将加于他们的压迫彻底破除。

  不过虽然老毛此时依然有民粹的残余,继续说老毛在这里民粹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为老毛本身的着眼点还在“政权”。先把“政权”夺过来,完善是后面的事情。这个工作在当时的环境下,老毛只能煽风点火。但后来在井冈山,他有了自己的武装,却可以真正完善起来。说明当时老毛残余的民粹已经不多,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权建设思想。这种思想从马克思和列宁那里开了一个头,直到老毛才真正完善起来。

  跟列宁斯大林那种高高在上解放全人类的态度不同,老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权观。党的领导是要的,但农民的真正翻身做主人也是要的。这已经完全跟老毛早期的民粹主义划清了界限,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国情相结合”,问题恐怕不是那么简单。老毛在这里,在政权的构成中,真正让翻身的农民当起了家。“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这些后世的称呼,在当时的老毛这里打下了基础。被中国古代的兵家武装起来的老毛记住了兵家的一句重要格言,有道的军队才是战无不胜的。理论很重要,但如果不抓住民心,谁也不要想打胜仗。此后的二十年中,老毛一步步打造起忠于人民忠于军队的军人的集合,因为这些军人都是从老百姓中间走出来的,建立的政权有了老百姓的充分参与。这跟苏联那种从上压到下的模式有着根本的本质的不同。

  出于“百姓政权”的立场,老毛从来就跟那些“钦差大臣”保持着距离。任何脱离人民利益空谈拿着尚方宝剑的人,都在他这里找不到共同点。也正因为如此,被苏联模式教育出来的职业革命家一直将他视为眼中钉。职业革命家喜欢杀人放火,老毛则不扰百姓,在这方面,双方的高下立判。可以说,从民粹中走出来的老毛在这个时期对于民粹的反对比任何人都更加坚决,因为他深刻明白这种盲目的行动对于真正的革命有着多大的损害。

  老毛跟苏联回来的职业革命家的区别,本质上并不只是军事的,更多的还是在政权组成方面的分歧。党在政权中是独裁还是民主,这是老毛最为看重的问题。老毛喜欢争论,跟政敌也争,跟同志也争。好争的人是喜欢讲道理的人,在争论没有结果之前,是不会下结论下命令的。而这正是老毛严格贯彻民主的标志。就算在军队这样需要军令来统一的集合中,老毛也尽量将民主发扬到极致。在老毛看来,没有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支持的领导者是不合格的。所以老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总是经常向下级和普通士兵征求意见。但也正因为老毛的这种立场,让他跟那些喜欢独断,迷信指挥的军事将领有着严重的分歧。但老毛是幸运的,朱德陈毅刘伯承等红军将领在这方面的观点跟他基本一致。正因如此,中国军队从一开始就拥有中华传统的军事价值观。那就是为道而战,为民而战,为胜利而战。为道而战,就要集思众益。为民而战,就要让民说话。为胜利而战,就不会盲目拼命。

  共产党和红军艰难的生存状态让老毛逐渐看清了中国民间最强大的伟力。那就是不仅普通民众,很多自由的知识分子也是同情共产党和红军的。尤其是在红军的抗日口号提出之后,民间的知识分子给蒋介石政府施加了很多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老毛等共产党人跟自由知识分子走到了一起。观点未必一致,所谋却能相同。

  随着统一战线的建立,老毛对于统一战线的认识更加清晰。这让他想起了第一次由孙中山凝聚起来的国共合作。曾经被他推崇后来不得不暂时不提的三民主义从此可以被他再次提起。延安时期,老毛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马克思学识,也重新回顾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尽管蒋介石跟他的合作从来就不是真心,但他对新三民主义的反思却是完全诚意的。这时候老毛得出了一个判断,那就是中国有可能在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重新回到孙中山当初所开辟的道路上来。但要做到这点,来自蒋介石的阻力非常大。所以老毛将希望寄托在美国的身上。在当时,美国的口碑还是很好的。最早的中国留学生,是在美国学习的。美国人有很多人参加了中国人的反日斗争。美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桥头堡。老毛认为,如果美国的态度积极,中国完全可以和平进入一个孙中山所期待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m.chuanyue1.com

  这一时期,老毛针对这个可能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政治准备。其中最重要的论著就是《论联合政府》。在老毛设计的“联合政府”中,国家统一之后,按照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实行宪政,军队归新的国家统一管理,国民党共产党都只是真正的“政党”,两者都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这种美国式的新型政府设计,表明了老毛在政权设计上的“自由”和“民主”的出发点。这个设计一出来,全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都看到了中国的新希望。全国的民意一溜烟倒向老毛,老毛正式接过了孙中山的棒,成了中国事实上的掌门人,蒋介石从此被边缘化了。Μ.chuanyue1.℃ōM

  其实蒋介石的边缘化是自找的。老毛做出这个设计的同时,蒋介石却不合时宜地抛出臭名昭著的独裁言论,将中国设计成一个类似于德意日的法西斯国家。有了这种设计,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不倒向老毛才怪。

  可以说,当时如果蒋介石设计出一种跟老毛分庭抗礼的真正保障民主自由的政权形式,这是老毛所喜闻乐见的。“兵者凶器也,君子不得已而为之。”以老毛的爱民,是不希望打仗的。但老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老毛的心情就沉重了。再后来,美国这个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竟然明目张胆帮助老蒋的独裁统治,老毛就更加窝心凉了。

  从蒋介石正式提出独裁的观点开始,中国就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可以继承孙中山的追求民主自由的领袖,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毛泽东。此后的三年时间,全中国的民主进步力量倒向老毛,老蒋身边只剩下军阀和亲信。

  民主自由这杆大旗一直被老毛扛到革命胜利。而且此后还一直扛着直到现在。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就是那时候支持老毛的,一直支持到现在。

  但老毛毕竟是马克思主义者,西方民主的弊端从一开始就让他记忆犹新。尤其是本来可以避免的内战因为美国的关系在死了数百万人才尘埃落定之后,老毛对于西方国家的印象极其糟糕。老毛收编了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却唯独对于西方国家依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来加以解读。事实胜于雄辩,世界上最“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导致了中国人数百万在战争中的死亡,这个单应该谁来买?

  也正因如此,老毛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民主”“自由”真正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幸福。与其给反动派以自由来屠杀人民,不如永远不让反动派上台。“联合政府”从美国恶意的破坏那一刻就已经死掉了,中国从此只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民主是要的,但不是屠杀剥削压迫人民的所谓“民主”。自由也是要的,但对人民的利益有伤害的时候,自由也要靠边站。老毛的这种想法是一种逼不得已,他是中国人千辛万苦选择的真正领袖,他必须为中国的未来负责。他不能看到从此以后,再有中国人杀中国人。那种“矫枉过正”的民粹思想重新在老毛的心里萌芽了。但建国初期老毛还是在新民主主义的大道上继续前进的。而且老毛这时候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观念。新的国家,新的民主,新的自由,新的幸福,这是老毛的愿景。

  但政客显然不是这样想的。在他们看来,民主就是几个人几百人以至几千人商量之后就可以发动政变,可以让人民从前获取的胜利果实吐出来,让他们继续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嬉笑打闹。新的国家一出来,政客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所以就利用“社会主义民主”的机会出来颠覆国家。并不是当时所有批评者都是颠覆者,但这样的颠覆者却是有的。在他们看来,共产党做了什么不重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才最重要。所以他们的批评只有五个字,打倒共产党。也就是把老毛辛辛苦苦建立的崭新的国家颠覆掉。理由么,“民主”“自由”。美国人台湾人说中国不民主,不自由,所以要打倒。

  后世很多评论者批评说老毛利用政治宣传的武器逐渐铲除异己,达到思想独裁的目的。这种批评有一个重要的漏洞。那就是一般要加强思想钳制的话,从新的国家建立开始,就必须要着手了。因为这时候最适合这一招。整个天下都掌握在手里了,思想控制还不是一句话的买卖。而“反右”等运动却等到了建国八年之后。在此之前,只零零碎碎有过一两次批评红学的文化事件,也批评过马寅初,暂时也不是大事件。更多倒是反腐败反贪污反掉了试图政变的一个军事集团。如果老毛想要思想控制的话,从兵法上面来说,他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期。因为八年的时间,足以让民主自由的观念彻底深入人心,任何人想要重回独裁都不再可能。而事实上老毛此后孤注一掷,也正因为对“民主”“自由”已经不堪忍受,又错过了思想战斗的最佳作战时期,才会民粹思想复苏,利用“大民主”反戈一击,血战六零年代。

  “大跃进”是老毛试图利用经济发展来自动抵消政治和文化劣势的第一个举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反右”。老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奋斗了几十年的“民主”,给了阴谋家更多的机会,国家大厦发生地震,必须要平息。用“人民的民主”反对“敌人的民主”,于是有了“反右”。老毛在这里决策失误了。“民主”问题固然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文化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如果人民的声音还压不下敌人的声音,那么政治的举措也就必然会放空炮。这是老毛太神经过敏了,美国给他的教训太大,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查缺补漏。

  而苏联模式的弊端到这里也就完全显现出来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天爷也故意作对,大跃进之后,连续几年自然灾害,国家更加处于艰难的境地。老毛被“民主”搞怕了,连错都不敢认。硬是牺牲彭德怀这个老战友,压下了批评的声音。痛定思痛,权力暂时交接,刘少奇成了主席。

  很多后世学者研究此后的老毛,说他此后是一种政治权力的斗争。跟前面提到后世学者的时候我的看法有所差异,这个判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全对。这跟老毛本人的思想内核是有所差异的。老毛看重的不是权力,而是自己的乌托邦理想是否能够实现。从五四开始,老毛就是一个从乌托邦到理性再到乌托邦不断徘徊的特殊的知识分子。最初他的乌托邦是民粹,后来理性让他放弃民粹了。然后他的乌托邦是社会主义,他的理性让他把这个乌托邦变成了现实。抗战时他的乌托邦是“联合政府”,被美国的胡作非为绞成粉碎。1957年以后,老毛的乌托邦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所谓“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大跃进”。老毛觉得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社会主义在他来说,都不能满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有把这个传说中最美好的社会很快建立起来,才能保证中国人从此永远不会受苦。这是建国后老毛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乌托邦理想。到了1957年,这个乌托邦理想就开始启航了。但初航并不顺利,触礁了,老毛不得不暂时离开政权,修生养性。

  老毛不是为了乌托邦带来灾难的第一人,但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说,没有老毛的乌托邦,中国绝对要至少早发展十年。但如果只是如果,老毛的乌托邦非常强硬,成为他此后坚持到底的政治目标。

  所以后世学者的说法有合理性,老毛此后是一种政治权力的斗争,却不是个人之间抢班夺权的斗争,而是一种政治理念的实现权力的斗争。

  这个乌托邦也符合老毛一贯的思想。“民主”“自由”。传说中,共产主义社会是最民主最自由的,比美国的小打小闹更民主自由多了。老毛很向往,所以就必须一力促进。上帝给了老毛这个机会,让他不能让自己有片刻的偷懒。在这条道路上,神挡杀神,魔挡杀魔,老毛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存在。

  于是,有了“文革”。

  但老毛此后一直是矛盾的。在晚年,两个老毛一直存在于他的思想里。一个是理性的老毛,那个拥有“毛泽东思想”的老毛。另外一个则是乌托邦的老毛,一个可怕的老毛。可怕的时候他杀人,理性的时候他救人。

  晚年老毛只给后世留下了两个遗产。一个是文革的教训,一个是邓小平。文革的教训教育了全世界,让乌托邦的危害深入了人心,也让共产主义者审慎地认清了时代性,从此踏上务实的道路。邓小平则成为继承毛泽东和批判毛泽东那个审判者。老毛对自己的正确和错误定位是三七开。其实应该是五五开。前半世三七开,后半世七三开。合起来是五五开。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没有提到三七五五,但在邓小平等人的心目中,其实也是五五开。他们推崇的“毛泽东思想”,是1957年之前那个毛泽东拥有的思想。1957年之后,老毛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乌托邦勇士,一个曾经挽救世界又危害世界的勇士。

  我一直在想,如果老毛活到现在,他会想些什么?他一定已经真正赋闲在家,看着日新月异的世界,写信告诉我们,邓小平是对的,他错了。但他还是会怀念他的乌托邦,他会觉得如果让他搞,他会搞得更好。就像今日所有崇拜毛泽东或者反对毛泽东的人一样。

  谨以本文纪念一个曾经被魔鬼夺取灵魂又最终恢复清明的勇者。毛泽东的思想永垂不朽。毛泽东的乌托邦最好朽掉。一个和平强大敢于打仗有节制的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中国万岁。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大粪为谁而扔更新,002001、纪念毛泽东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