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大宋上下富足安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此乃朝廷大臣每日告诉赵祯的大宋国情。

  至于真相如何,除却赵祯无人不知。

  只因百姓平安喜乐,便是赵祯此生最大的快乐。

  是以即便曹皇后等人明知事实真相,也委实不愿破坏赵祯难得的好心情。

  毕竟作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以仁慈之名冠绝古今的帝王,赵祯的善心绝非世人可以理解。

  更何况其自小饱受欺凌,即便登基继位也未能摆脱太后刘氏的压迫。

  在这等困苦凄惨的环境之下长大,尚能保持一颗仁慈善良之心……

  为人君,止于仁,赵祯当之无愧也。

  而此时。

  垂拱殿内。

  新上任的同平章事文彦博正闭目养神,一言不发的听着五六品“小官”大肆吹捧赵祯功绩。

  似这等日常吹嘘他已然听了数十年,而今早已没了当初的般义愤填膺,意图揭破阻止的冲动。

  数十载的宦海沉浮下来,他也终究活成了他曾经最为讨厌的模样。

  只是人生在世,何人不是如此呢?

  “官家!!!”

  正当赵祯面带微笑,双眼微眯陶醉其中之时,贴身内侍陈琳突然俯身低头,附耳低声说道:“启禀官家,河东路转运使,直集贤院学士包拯八百里急报!”穿书吧

  “什么?!

  八百里急报!

  快传!!!”

  赵祯闻言骤然一惊,文彦博亦是猛然睁眼,在场官员双眸之中尽是凌厉之色。

  只因非百姓造反等重大军情,绝无一人会以八百里急报的方式上奏朝廷。

  更何况包拯如今身在紧临辽国的河东路,谁也不知此番是否是辽国突然寇边。

  虽然两国承平数十载,但以辽人的野蛮习性,谁又知道其会不会突然发疯呢?

  “卑职参见陛下!”

  十数呼吸之后,一名风尘仆仆神情疲惫的信使,在两名宫廷侍卫的搀扶下快步而来。

  赵祯见之眼中闪过一抹怜悯,挤出一抹笑容挥手说道:“起来吧。

  你一路辛苦,不必如此多礼。”

  “多谢陛下。”

  信使依言起身,满脸皆是感激之情。

  文彦博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颇为失礼的给赵祯使了一个眼色。

  “官家,这可是八百里急报啊!”

  “呵呵~”

  赵祯尴尬的笑了笑,匆忙绷着脸问道:“信使,河东路出了何事?

  包卿为何命你八百里急报上奏朝廷?”

  信使闻言神情一振,深吸口气拱手应道:“启禀陛下,前些日子解州发生惊天大案。

  解州别驾之子王峰伙同青皮,当街掳走一名四岁女童。

  此女兄长为救小妹,趁着风雪遮掩接连斩杀王峰在内共六人。

  且此人尚未及冠,现场又有军中制式弓弩。

  包学士不知如何处置,恳请陛下定夺!”

  “嗯?

  并非辽人寇边?”

  官员闻言松了口气,赵祯却皱起眉头,颇为不满的说道:“小小年纪便连杀六人……

  虽事出有因,但这般枉顾人命委实有些太过。

  至于弓弩,待皇城司严查之后再做处置。”

  “官家所言极是。”

  一名年老官员出班附和道:“此人既然知晓贼人踪迹,便理当上报衙门交给官府处置。

  若人人皆如此子这般擅自出手,朝廷法度必将荡然无存。

  还请官家下旨处斩此子,以儆效尤!”

  “这……”

  赵祯闻言极为后悔,暗讨不该当众表态。

  似他这等绵软的性子,又怎会亲口下旨处斩迫于无奈的百姓呢。

  文彦博见状暗自摇头,转身正色说道:“陈枢密,信使方才有言,掳人者乃是解州别驾之子。

  你以为此子若当真去府衙报案,解州府衙可会为他做主?”

  “啊?

  是吗?

  为何老夫不知?”

  陈枢密一脸茫然,仿佛当真未曾听闻主谋乃是王峰一般。

  文彦博见之也不欲追究,返身拜道:“官家,此子虽行事狠厉,但也算事出有因。

  恳请官家开恩饶他一命,只流二千里告诫百姓便可。”

  “不错,不错,文卿所言深得朕心!”

  赵祯满意点头,抚须笑道:“既然诸位爱卿皆无异议,此事便照文卿之意去办吧。

  不过记得告诉包拯,下月皇后大寿朕欲大赦天下。

  此子虽手段凶残却情有可原,亦在大赦之列。

  不如便先行收押解州大牢,以免路途遥远徒耗国用。”

  “呃……

  官家圣明!”

  文彦博等人齐声拜道,对于赵祯节俭的性子无可奈何。

  可是当着众人之面如此袒露心声,是否有些太过?

  若是解州别驾闻之,恐怕会当场气死吧。

  “陛下,卑职尚有要事启奏!”

  眼见赵祯定下责罚,信使急忙再度拜道。

  赵祯闻言略微有些不满,皱眉问道:“你还有何事?

  适才为何不一并奏来?”

  “启禀陛下。

  临行之时包学士交代卑职,待官家定下处置决策,方可告知官家此事。”

  信使缩了下脖子,苦涩应道。ωWW.chuanyue1.coΜ

  赵祯见状一脸好奇,挥手问道:“既然是包卿交代,朕自然不会怪你。

  说吧,还有何事?”

  “多谢陛下。”

  信使拱手一礼,抬起头正色说道:“启禀陛下。

  王峰当日派人掳走女童之时,曾当众刺伤一名街头小贩。

  据包学士事后查验,小贩腹部重伤解州郎中皆无法止血。

  全赖女童兄长以奇术替其缝合伤口,小贩方才得以保全性命。

  包学士亲自勘验之后断言,若在大宋军中推行此术,将士伤亡足以减少六成!”

  “什么?

  六成?!

  此言当真?!”

  赵祯闻言惊讶起身,文彦博亦是满脸诧异的眨了眨眼。

  需知大宋近来虽无战事,但边境摩擦却从未断绝。

  每年因此而送命者,决然不下于数千人。

  而这其中又有近九成乃是因失血过多而亡。

  若包拯所言非虚,那岂不是每年便可拯救数千人的性命。

  即便大宋文贵武贱,文官皆不在乎武人生死。

  但能救数千人的性命,却是极为难得的政绩。

  试问谁又能等闲待之呢?

  “包学士亲自查验,想来定然不会有假。

  且包学士有言:

  陛下若有疑虑只管派人查探,他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听凭陛下处置。”

  “呵呵~

  包卿多虑了,朕又怎会怀疑包卿。”

  信使目光坚定。

  赵祯讪笑着摆了摆手。

  文彦博见之深吸口气,拱手劝道:“官家!

  此子身负奇术,绝不可让外人知晓。

  还请官家即刻下旨传召此子入京,传授太医缝合伤口之术!”

  “嗯,不错。

  文爱卿所言甚是。

  便传召这……”

  赵祯点头应承,却突然发现尚不知赵昉之名。

  随即转头看向信使,微笑问道:“信使,此人叫什么名儿?”

  “启禀陛下,此子姓赵名昉,十四年前迁往解州定居,听口音似是京城人士……”

  “你说什么?!”

  赵祯闻言脸色大变,宛若疯牛一般盯着信使,重重的喘着粗气。

  文彦博等人一脸不解,皆不知赵祯为何突然之间如此失态。

  难道,这其中有何隐秘不成?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随身避难所:我要做大宋皇帝更新,第8章 上达天听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