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都市小说 > 堕徒 > 第73章 参观继续
  “是的,到时候苗家的阿哥阿妹们都会穿上自己最为隆重的传统服饰来参加盛会。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盛装的各种图案浓缩了苗族生活环境的景物,表现苗族妇女高雅的审美情趣。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饰刺绣,其构图、用色、绣技实为‘三绝’。苗族优秀的绣手具有大画家的思维,构图讲究严谨、对称、协调,每幅绣图均有主、副图案;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动物……无奇不有,且远古、近现代风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图案中可互相融会贯通的内容达五大类:(1)远古神话传说如创世的蝴蝶妈妈等;(2)图腾崇拜如龙凤、水牛、飞鸟、枫树等;(3)大自然憧憬,如人与山水、房屋、田园、五谷和谐相处;(4)历史追忆入苗族大迁徙渡过的黄河、长江、洞庭湖及迁徙路线;(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说是伏羲)、蚩尤等神圣的形象。优秀女绣手设计的内容丰富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这些刺绣多用于苗女盛装、便装和背带等。

  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肖小这可算是长了一波见识,见二女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赶忙拉着夏星子去了其他展厅。

  众人在其他的展厅倒是并没有用太久时间就参观完了。

  出了博物馆,墨语昕还意犹未尽,非要缠着蓝悠悠给大家讲讲牯藏节。

  这原本就算是她的工作内容,恰逢这一年这里要举办牯藏节中十三年一次的大牯,众人对这苗族盛会感兴趣倒也太正常不过了。

  ‘牯藏节’,也称‘吃牯藏’、‘吃牯脏’、‘刺牛’,是黔东南、桂西北苗族、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藏头组织。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牯脏节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活动;大牯一般13年举行一次,轮到之寨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蓝悠悠细致的介绍起牯藏节的概况来。

  “关于‘牯藏节’的由来呢,有两种传说。这种古老的祭祖礼仪在苗族的创世歌里有所记录,因为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再加上苗族人能歌善舞,所以歌便成了苗人最好的记录方式。歌词叙述说枫树是万物的生命树,这生命树在上古被女神妞香砍倒后,树根变成泥鳅,树干变成铜鼓,树枝变做鹊鸽,树心里生出了蝴蝶,蝴蝶生下了十二个蛋,成为十二个蛋的妈妈。蝴蝶妈妈孵蛋三年,孵化了十一个,包括雷公、鬼神、龙蛇、虎豹、豺狼、拥耶(最早的男人)、妮耶(最早的女人)等人、鬼、神、兽。但剩下的一个蛋经过三年的孵化后依然是一个蛋。蝴蝶妈妈只好请暴风帮忙,暴风把蛋刮下山崖,蛋壳破裂,钻出一头小牛。小牛怨恨蝴蝶妈妈没有亲自孵下它,把蝴蝶妈妈气死。拥耶、妮耶用牛耕地种田,但就是从未有过好收成。鬼神告诉拥耶、妮耶:因为大牯牛气死了蝴蝶妈妈,所以才不叫牛耕地的田园长出好庄稼。只有把大牯牛杀掉,祭拜蝴蝶妈妈才能求得庄稼的丰收。拥耶、妮耶宰牛祭拜蝴蝶妈妈,立刻迎来大丰收。这是‘牯藏节’由来的一种传说。”蓝悠悠又给大家讲起了关于这苗族盛会由来的传说。

  “这个传说,倒是贴合了蝴蝶妈妈的传说,虽然只是传说,相信苗族人对这‘牯藏节’的由来,也大都是信奉这个传说的吧!那第二种传说呢?”墨语昕好奇的问道。

  “这第二个传说,就更像真的了。远古的苗家有两姐妹,美丽善良、勤劳聪慧,姐姐叫‘贲’(苗语:花),妹妹叫‘鲠’(苗语:虫)。一天姐妹俩上山砍柴,被两只老虎盯上,于是虎幻化成两个青年人,将姐妹俩骗至大山里吃掉。全寨人痛不欲生,她们的父亲和哥哥设计谋将老虎捉住并砍死,同时关闭寨门,杀一头小牯牛祭奠死去的两姐妹之后,请人们吃牛肉,告诫大家不要再上当受骗。这就是‘牯藏节’的第二种传说。”

  “这个传说虽然是用的真人来演绎,可会变化的老虎不也还只能是传说中的物种嘛。两种传说相比较起来,我还是觉得苗族人会更倾向于第一种。”墨语昕自信的分析道。

  “不管心里认为是第几种,这‘牯藏节’可是十多年一遇,几位贵宾既然有时间留下,不妨到时候就来好好体验一把苗族盛会是怎样的。”蓝悠悠倒是没有纠结哪一种传说,传说嘛,毕竟都带些神秘色彩,选自己愿意相信的就好了。

  肖小倒是没有就那个传说更可信一些而纠结。转头看向身旁的夏星子,肖小问道:“星子?对于这个传说,你是怎么看的?”

  夏星子摇了摇头,回道:“毕竟不是亲身经历,只是传说中的故事而已,咱们听听也就涨涨见识罢了。”

  肖小闻言悻悻的摇摇头,心道:也许传说就是真的呢?不过很多动物在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中被神化了而已。

  “‘牯藏头’的产生首先要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有儿有女;第二,双亲健在;第三,人品端正,口碑好;第四,经济条件偏中上水平。全寨有多位壮年男子被推举成牯藏头候选人。如此一来,只有请德行高深的‘沟横’(苗语:牯藏师)采用打草卦的方式来决定牯藏头。”蓝悠悠又给大家介绍起牯藏头的选拔来。Μ.chuanyue1.℃ōM

  肖小对这些倒是一概不关心,他只关心到时候牯藏节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有特色的节目可以看,还可以吃到牯藏肉和牯牛。

  墨语昕则不然,对这牯藏节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来,缠着蓝悠悠继续给大家详细介绍。

  蓝悠悠接着介绍起牯藏节的准备过程来:“吃牯之寨提前一两年喂养牯牛,多者一家喂2-3头,少者两家喂一头,有青年、老人,尤其是姑娘,家庭力争多办衣物,银手饰,所有家庭竞相备足酒肉、鞭炮、红彩等礼物;姑娘则准备丝线,布鞋等物。主寨提前两月或半年向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临节前再次邀请客人,并用鱼藤草在斗牛场出入口扎拱门。节前一天,客人牵斗牛,担肉酒彩礼,吹笙鸣炮进寨,主寨亦吹笙鸣炮相迎,并举行敬神仪式。敬神时,寨头路口置岗哨把守,禁行人入寨。活动一般进行斗牛3至4日。第一日早饭后,男女青年着盛装进入斗牛场观牯牛打斗,不加干涉。第二天早晨,凡参加打斗的牯牛除少数外均宰杀,以内脏祭天地、祖先、祈求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地方平安。节日期间,凡到场观看斗牛和踩歌堂者,皆视为贵宾,日夜歌酒不休。”

  “牯藏节开始,牯藏头在村中挑选连同自己在内12名德高望重的长老。组成一支祭祀队伍,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名是年轻美貌的女性,牯藏节祭祖一切活动由他们安排。杀猪祭祖时,先宰杀牯藏头家猪,其余人家的猪,待牯藏头们分别祭扫后才陆续宰杀。杀牯藏头家的猪是一件非常规范和复杂的过程,礼仪特别多,用新砍伐的木竹编织成一个庞大体积喇叭形状,然后6个年轻人围坐其中,三十余人抬着他们,前面长老开道,芦笙随后,在狭窄的小道中,吹吹跳跳向牯藏头家走去,笼中人出来,然后将牯藏头家猪装进去抬走,一次只能抬一头猪,反复数次将6只猪抬完装进一个新圈后,巫师们围着它们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一支削尖的细木插进猪心脏,将猪处死。而我们这里当地的习俗,处理猪不用热水烫毛,而是用禾稻草火烧猪皮,全村烧猪场面犹如古战场。在杀牛祭祖时,场面更为惊心动魄,时间选在深夜凌晨三点,此时周围人山人海,火把通明,杀牛地方采用两棵粗大的木桩捆在一起,形成x字形,两端深埋地下,只见牛被一大群人簇拥推拉着,将牛头架在x字形上面,随即由牛主人姑表之类亲戚,手持斧头,在牛头部猛击数斧,牛毫无反抗力一声不吭立即死去,尔后主人急忙将牛舌头拉出、将预先准备好削尖的细木插入舌头中间,其说法是牛死后到了阴间,阎王爷问其是怎样死的,它没有舌头后,说不清楚阳间发生的一切事。等到宰杀完毕,牛头砍下,在杀牛场中央摆成长排,以此祭祀祖先,每户人家煮熟一块猪肉,拿到村中一所小木房祭供,这所小木房便是该村人祖先神圣的灵堂。这里的习俗非常特别,逢年过节,从不烧香,化纸钱,人死后也不留坟墓,但对燃放鞭炮特感兴趣,节日3天鞭炮声从未间断过。”

  肖小听着这杀猪宰牛的方法竟都颇为残忍,不过反过来想也可以理解,这杀猪宰牛的祭祀方法毕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自然的崇拜,自然是不能轻易更改的。

  肖小又偷偷看了看身旁的夏星子和墨语昕,见二人却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看来两人对于少数民族的这种仪式是多少有些了解的。

  蓝悠悠又事无巨细的介绍起节日的程序来:“牯藏节的程序大体如下:第一年,由民众选出五位精明能干的已婚男子为牯藏头,第二年在鼓头的领导下采购牯牛,同时完成接鼓、醒鼓和制单鼓的任务。所谓接鼓就是在祭祖前把双鼓从一届第一鼓头家接到新的第一鼓头家里搁置。接鼓时要举行隆重仪式,五位鼓头要一齐出动,歌师一路高歌,尾随群众无数,庄严而热闹。所谓醒鼓就是大家上山去把珍藏于石窟里的单鼓翻动一下,以示告诉祖先,即将杀牛祭祖了。所谓制单鼓就是每次祭祖时要制一个单鼓,届时鼓头挑选一些人上山去,在相中的树木处举行敬祭仪式,然后将树砍倒,取其一段抬到寨边,群众们敲锣打鼓将之迎进寨中,择一适当的地方放置,备作制鼓时用。第三年为正式吃鼓藏年,祭祖前一日,举行隆重的斗牛仪式,次日杀牛祭祖,事前请鬼师念‘扫牛经’,说是超度牛魂到祖先住处去,以使族人免受灾害。接下来第一天,各户以牛的肝、肺、心、肚、肠、茶、酒等敬奉祖先,第二天四位歌师轮流到五位鼓头家去唱祭祖歌,第三天向祖先敬献牛角,第四天跳芦笙、跳铜鼓,青年则可以‘游方’。第五天举行‘角形排骨’仪式,第六天群众从鼓头家门口取牛角,第七天晚上举行投火把游戏,第八天自由活动,第九天在第一鼓头家摆上高、矮两条长凳,高凳为祖先桥,矮凳为行人桥,都供祖先和后人享用的,第十天舂米做粑粑,第十一天进行‘背水养鱼’和‘抹花脸’活动,第十二天大家去第一鼓头家吹笙庆贺,第十三天用牛皮蒙制单鼓,第十四天家家户户祭鼓,第十五天也是最后一天深夜,大家把单木鼓抬进石窟里珍藏,祭祖活动结束。”穿书吧

  说完了这些,蓝悠悠顿了顿,又接着道:“所以各位贵宾要是想好好感受下这十几年一度的牯藏节盛会,至少需要多留半个月。”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堕徒更新,第73章 参观继续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