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灭绝的人和动物就是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这道理,放在哪儿都适用。”
项东笑道,“先有量变,才会有质变,这道理,也是很行得通的。”
恩?
听到项东的话,朱元璋不禁一愣:“阁下,此言是何道理?”
这一番话,是刚刚对自己的话的回应吗?
怎么感觉,他跟我说的是两码事呢?
“老王你刚才说,你刚刚说朱元璋可以用达官贵族的人才,对吧?”穿书吧
“正是也……”
朱元璋听了,缓缓点头。
“那么就有问题了。”
项东说道:“这么做,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点小的弊端,可能没啥,之后呢?随着岁月的积累,弊端会越来越大”
“阁下,从何说起?”
“简单啊……”
项东笑着,指了指前面伪装成村民的几个士兵说道:“你看这几个兄弟,他们谁高一些”
恩?
听了项东的话,朱元璋感到不解,随即看去。
这前面的几个士兵,看上去个子差不多,毕竟大明选兵,那也不是想当就当的,而是有一定的身体标准。
“自然是,前面两个稍高一些。”
朱元璋指了指,心里疑惑不解。
“阁下,为何问这样的问题?”
“嘿,你急个啥……”
项东笑了一声,随即又拿手比划着说:“那要从这十个人里选呢”
哦…恩?
看到项东的动作,朱元璋更加困惑了。
十个人?
他定眼看了看,随即乐呵呵的说道:“那自然是最靠后的了……”
说着,顺手一比划,指向了另外一拨人。
“好,那,要是从这十五个人里挑选呢?”
恩……恩?
我踏马?
看到项东又画了一个圈,又指指了指另外的人,朱元璋顿时觉得无语。
项东,究竟是想变法什么?
“可能…是他吧?”
朱元璋用手指了其中一个,不解问道。
“恩,那要是,二十五个人呢?”
项东一笑,伸手手臂画了一个大圈。
“………(¯―¯٥)”
这下子,朱元璋瞬间失去了耐心,忍不住说道,“那自然是徐达了啊!阁下,你究竟是想说什么?陪你在这里比高矮玩吗”
“呵呵,老王,你先别急眼啊!”
项东笑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想说,你选择的目标不同,范围不一,那结果会是一样吗?如果,刚刚我问的身高表示的是他们的能力高低,才华高低呢,你说,你是从一部分中选择好,还是在全部中选择好一些?”
咝?
听到项东这一番解释之后,朱元璋这才明白他的意思。
“阁下的意思是……”
“试想一下,大明朝的朱元璋,如果从达官贵人中为选择的根基,那就是舍弃了大明天下数不尽的人才,把人才给放弃了,这对大明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
朱元璋听罢,陷入了深思。
“呵……呵呵……”
一旁,刘伯温见状,忍不住冷笑一声说道:“阁下刚刚一番言论看似有道理,但,实则有谬吧?”
“博文,那你说说?大家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嘛!”
听了刘伯温的话,项东一笑,并不以为意。
“刘伯温,那说说你的看法。”
“是!”
刘伯温起身说道,“微……为什么刘伯温觉得阁下说的无比荒谬呢,那是因为,村长口中之言更有道理!一个朝廷,不求维稳,而求偏进,这本身就是要冒很大的风险!
古代变法,那一次不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比如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那不就是急于求成,有失败的例子为何急于求变?
有了失败的例子,变法不成,而自损国力,这就是不求稳,而胡乱求进,这对一个刚刚一统了天下的大明来说,是什么好事吗!现在根基不稳,至少…至少也要稳定发展数百年之后,再观望之,才是最佳选择!”
“呵呵……博文照你这样说也有点道理,我去,没想到,你还懂点辩论赛啊,挺不错的哈”
项东听了,笑笑,有些赞赏的说道。
我特么?
我好歹也是个文官啊,别的不行,和武将争个死去活来倒没问题!
刘伯温听了,不禁满脸黑线,心说我御史中丞我还是懂点辩论?
踏马的,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恩……”
朱元璋听罢,也微微点头。
刘伯温所言,也的有几分道理。
“但是!”
项东笑道:“博文啊,你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恩?
什么?
听到项东的话,刘伯温大楞,立即问道:“什么重要的问题?”
“朱元璋能否知道,大明能不能等待你口中的数百年?或者是你见过哪个朝代有百代君王?”
项东笑道:“百年之后,那些大臣之子还会不会如此做?经过百年的发展朝廷必然会被王公贵族所把持,那百年之后的朝廷,到底是朱皇帝的,还是朝中老臣的?
不是每个君主,都能像朱元璋一样,有那个魄力,有那个条件,错过一个合适的君王,又或者,错过一个合适的能臣,那就错过了一个捡起来的机会了”
咝?
听到项东这一番话,朱元璋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个朝代,失去一次机会,就会永远失去后面的机会,错过一个君王,错过一个能臣,那就再也没机会捡起来了。
“那……”
刘伯温听了,心里一动,质问道:“那如果不改变呢,或者一个无能的人来当了皇帝……”
“那这个王朝只会满满的腐烂下去,谁也不能阻挡!”
项东说道,“翻来历史书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王朝刚刚创立的时候,王公贵族和普通老百姓的比例,是最小的,也就是,一群人养一个官员,人口红利还在增加,这时候随便怎么做死都没事!
随后呢,王公贵族妻妾成群,家族成员快速增长,朝廷的官员也在成倍壮大,很快就枝繁叶茂,产生出一大堆的王公贵族,甚至衍生出一些不需要的官员。
百姓们生存空间缩小和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终究就会有一个节点,让大厦崩塌,整个王朝最底心一烂,那时候才想起来修修补补,注定是挡不住的,一个朝代,十有八九就会走向灭亡”夶风小说
咝?
听到项东这么一番话,朱元璋顿时一阵大惊。
项东的这一番话,更使他感到豁然开朗……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下乡扶贫,你却说我在明朝?更新,第50章 古代的盛世,也不过是人口红利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