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都市小说 > 故乡的树 >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归乡吧
  “怎么说得,有几分悲悲切切的?”

  “不悲切……就是难免,会有伤感。离开岗位了之后,总有人要替代我们的位置。然后吧,相信下一代人,也能把工作做得不错。真的,我相信他们。只是,只是,我还有想法没发挥出来呢……”

  “老金,别想太多。”王志峰拍拍他的肩膀。

  “嗯。我明白。上班这么多年了,道理明白的。”

  “老金,你个文人,总想太多。”

  “没有,没有的事。真没有的事嘛。”

  “比方说,你做的那个龙凤纪录片的事情,就蛮不错的,好多时候,还在电视上重复播放呢。”王志峰对纪录片的事情记忆犹新。

  提到这件事,金广森两眼放光,说道:“你说那个纪录片啊,我也觉得做得还算不错的。我自己也是比较满意的。大众呢,能够从中了解到关于自然保护我们做过的一些工作,我就很开心了。我们能够做得有限,以后啊,还希望年轻人们能够继承这个志向,继续努力。”

  “会的,咱们国家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是越来越重视了,相信新一代人会把这部分工作做好的。咱们退休后,也会看电视的,肯定能看到他们工作的进展。”

  “嗯,我肯定还会看电视、听广播的。我不仅仅是为了休闲娱乐,更是为了监督一下,他们工作怎么样。”

  “老金,你不能还是工作的心态,要享受生活啊。”

  “我知道,我知道的,劳逸结合。放心吧。”

  两个老伙计相处了小半辈子,互相都有很深的了解。他们又谈天说地,聊了许多。

  金广森退休后做了一个决定——搬回伊春居住。张小玲第一个反对,她正在秧歌队里跳得起劲儿,生活的圈子不愿变动。

  金广森从前性格和善,上年纪之后,则是越来越犟,几头牛都拉不回来,扬言张小玲不愿随他,就一个人搬回去。金广森的父母已不在人世,留下的空屋不值钱,便由亲戚照管,租出去收些房租。如今他想要收回旧屋,在那僻静地方养老。

  张小玲连珠炮似的质问他许多问题。交通、医疗、人际关系……哪一样他都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回复。

  “我老了,得为自己考虑,我在这儿上班都上腻了,退了休,就像回伊春。”说完,他不再接张小玲的话茬,慢慢地整理家中的物品。

  整理个人物品,犹如向过去告别。他首先整理的是多年积攒的稿件。年代最早的文稿,是从萧老师家找到的学生时代的作文本,最近的,则是最后完成的工作中留下的文档。

  “咋地,都要扔?”张小玲斜着眼问他。

  金广森道:“扔不扔的,我自己说了算。我会写回忆录,或者整理文集。有的用得着,就留一留。”

  说完,他继续埋首其中。

  他的心中涌上“故纸堆”这个词。一直以来,他自诩是个文人,虽然未能在当代文坛获得一席之地,但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总有些得意之作。一些过去以为不堪的作品,在名为岁月的滤镜之下,也显得富有朝气,有几分灵动。

  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回复到过去的心境之中。有的作品,即使按照同样的框架结构再写一篇,也不可能写得一模一样。

  同时,他发现一些本册散了页,便要么装订结实,要么索性堆在门口等着丢掉。ωWW.chuanyue1.coΜ

  春海这天回家,见这场景,有些不敢吱声。原本,他还想着让儿子金博辉放学后回爷爷奶奶家吃饭,如今这点儿私心要破灭了。他想站在母亲一边,希望二老留下,但父亲去意已决,他要是开口,只怕要被扣上不孝的帽子,那可是担待不起的。

  “爸,妈,有没有啥活儿要我干的,我能出一把力气。”

  张小玲到:“儿啊,你老爹说了,这小破房,以后久留给你了,我俩上伊春住着去,你能想着常来看看我俩就行。”

  “那,要是博辉放暑假,能不能‘寄存’在伊春啊?”

  “唉……行,这有啥不行的,有个孩子,多热闹,只要孩子开心,有啥不行……”张小玲说着叹了口气。

  金广森一心想着回去以后上河边钓鱼、在林间漫步,兴致勃勃,竟如同期待春游的孩童一般。

  不久后,金广森搬回伊春,在整理屋子的过程中,他想起过去读过的一本译作《赫索格》。那书里写的是个大学教授的故事,絮絮叨叨,回忆了很多往事。

  他现在也是这个样子。人上了年纪,年轻时候的事情记得越来越清楚,每天醒来,晨光中恍惚还有儿时要赶去上学的压力。

  人的童年充满梦幻,到了老年,多是长叹。金广森不再热衷了解什么新鲜事了,他更多地怀念过去,怀念青春,因而联系起了旧时的友人。

  从前,春雪曾在白老太太家托管,还发生过“怒烧雪花膏”的趣事。这事情只能悄悄提起,不能当着春雪的面儿聊起来,她要不好意思的。

  如今白老太太早已作古,她的儿孙辈还生活在山中,两家人不是保持着往来。金广森和老伴商量一番,决定去那片林子里见见故人。

  盛夏时节,正适合郊游,温度合适,风景也好。只是,唯一的麻烦在于,山雾一旦起来,总要几个小时才能散去,人如果顶着雾气前进,就太险了。

  白家人搬去了一处名叫椴树沟的地方。顾名思义,那里有椴树,也有东北的一大特产——椴树蜜。

  白家久居林间,如今俨然成为养蜂的行家。东北的椴树蜜,占尽天时地利,有着纯净的白色,独特的香味。

  太阳出来后,山间的雾渐渐消退,山林显出原本的面目。

  山脚下有几间古朴的木屋,不用问,那一定是白家的小屋了。

  小屋前后都有院子,收拾得整整齐齐。这地方幽静,人们不说话时,几乎能听见蜜蜂和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

  “咕咕——呜呜——”

  远处的鸟鸣也格外清晰,说不清是哪种受保护的鸟类,在这山林里安了家。人们只能通过地上偶尔掉落的羽毛,判断出是什么物种。

  院子使用木头栅栏围起来的,院子外环抱着参天的树木。院子里,黄瓜和倭瓜顺着架子生长,附近开盛开着不需要人们照料就会开放的野玫瑰。

  一个小男孩把两人拦在院门前,他的头上戴着用枝条编成的帽子,两眼炯炯有神。他的手里拿着自己雕刻的木头手枪,看上去像个神气的哨兵。

  “你们找谁呀?”孩子转着一双大眼睛,机敏地问。

  “我找你家大人呀,你是冬冬吧?”

  孩子点点头,他是白家最年轻的小孙子,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

  机灵的冬冬扭头把大人从屋里喊出来,白大叔开门迎客,他和金广森差不多年纪。

  白大叔先是收拾了一下院子里的蜂箱,防止蜜蜂蜇人,再把客人请进屋里。

  “嗡——嗡——”

  蜜蜂飞舞着,它们理应是不认识人的,可却对养蜂人却很友善。难道是和人相处久了,蜜蜂也变得通人性?金广森不解其意,看着蜂箱啧啧称奇。

  金广森和白大叔有唠不完的嗑,他们一起喝着产自山中的五参茶,一边议论着家乡的变化和国内外的家国大事。两人又谈起当年的老邻居们,很多人年事已高,搬家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城市去了。

  “我这孙子冬冬,整天就在林子里玩儿,谁劝都不愿意走,他爹妈给他买新款的玩具都勾不走!他说啦,这山里什么都有,是天然的游乐场。可是,孩子总要长大,不能只顾着玩儿,要不然,不就困在这儿了,你说是不是?”

  金广森点点头,表示赞同。

  白大叔接着说:“我在这山里,只能教冬冬认一些字,唱一些山歌,还有就是养蜂。他如果整天跟着我捅蜜蜂窝,以后能成为人才吗?孩子长大点儿,还是得上学。希望他像你家春雪一样,考出去,有出息。”

  提到春雪,金广森夫妇二人的嘴角不住向上抬了抬。小半辈子了,他们仍旧为女儿感到自豪。

  “春雪啊,事业心重,我俩也好久没见到她了。”

  天下的长辈,大多都是深爱着晚辈的,虽然疼爱的方式不同,但多是为了晚辈的未来着想。

  谈笑间,白大叔的手机响起来,是订购农家椴树蜜的客户打来的,同他确认这一季的收成。挂了电话,几人的话题转向“奔小康”。小康是人们十分关注,又希望实现的目标。

  林业企业不再一味砍树,而是重视森林的休养生息,积极栽植新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当地居民解决了收入问题。许多过去常用的水井也弃之不用了,保护地下水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白大叔说:“人们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比方说,你看这山里,除我以外还有几户人家,都养了蜜蜂。我们这儿的蜂蜜营养丰富,销路很好的。”

  金广森听了点点头,白大叔一直保持着劳动习惯,精气神看上去就和城里人不一样。说起其他出路,白大叔继续侃侃而谈:

  “你看啊,这里土地肥沃,可以开地种粮,可以种药材、种果树,还可以养木耳、挖山野菜、摘榆黄蘑。林子里,还可以养鸡养鸭,鸡鸭都聪明着呢,它们会自己找吃的。有时候,鸡鸭还会去尝尝中药材呢,它们都懂得什么是食疗了。

  “只有一点麻烦,鸡下了蛋不管了,人要去找,还挺麻烦的,要在林子里翻老半天。笨鸡蛋,味道真是不一样的。”

  白大叔越讲兴致越高。现代人重视健康,山中物产丰富,又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销路一定很旷阔……

  此外,白大叔还自发地想到,山中开发旅游业,也大有可为。

  例如,山中有自然形成的溪流,可以开发漂流项目;山中如果假期缆车,就有了空中赏景地途径。如此一来,白大叔可以把自家的小院,扩建成有规模的农家乐,院外的水泡子可以建成钓鱼池,院子里可以搭起凉棚,让游客随心所欲地赏景。

  山中的野果有许多种,例如蓝莓、都柿、山丁子等等,人们吃到的大多是加工后的干制品或白酒浸泡成地饮品。游客们如果亲身来到山中,就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野果了,这正是山林地独到之处。

  说着说着,白大叔略微沉思片刻,对金广森说:“我的岁数大了,只希望家家户户富起来,国家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敞亮,自己倒是不图什么了……”

  金广森和张小玲认真地听着,细心思考着,回想他们一路走来的人生道路,既经历风雨,也见到了彩虹。金广森很感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而今深山之中的养蜂老人还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胸怀宽广,令他不禁汗颜。他每个月都还琢磨着退休金怎样花,家国大事想得少了。m.chuanyue1.com

  张小玲也有不少感触,她执意出钱买下白大叔自家生产的蜂蜜和晒干的玫瑰花瓣,还从白大叔的邻居家买来一对鹌鹑,说要带回家养着,让家里多几分田园气息。

  金广森拗不过这老太太,只好同意了。

  回去的路上,一队骑行的驴友,向他们招手问路:

  “麻烦问一下…………”

  金广森和他们聊了几句,驴友们的装备很业余,车轮和鞋子上沾满了泥土和花瓣,但他们不以为意,自得其乐。聊了几句,他们抱拳离开。

  能够和陌生人畅快聊天,金广森感觉仿佛回到青年时代。相逢何必曾相识,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乐趣,他虽然不喜欢骑行,但这也是山村发展的一个方向。

  回程的路上,他仿佛听见大山醒来的声音。花朵含苞待放,几乎有着细微的声响。树枝吐出新叶,歌颂阳光雨露。

  快乐回归的山鸟,结群返回他们爱恋的绿色故乡,飞着,唱着,寻找辨认那挂在树上的一排排小木箱,似乎在询问:哪儿是我去年搬进的新家?哪儿是我熟悉的那户人家?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故乡的树更新,第33章 第三十三章归乡吧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