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过去“归零”
在庆祝阿里巴巴十周年活动上,马云曾这样表示:“今天是阿里巴巴十周年,看到大家的激情,我从来没有那么担忧过。因为今天是一个前十年的一个阶段的结束,我们后面1992年刚刚开始。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我们收到了十八个阿里巴巴创始人的辞职信,我们所有的十八个人辞去了自己创始人的职位。因为我们知道从9月11日开始,阿里巴巴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进入合伙人的时代。我们十八个人不希望背着自己的荣誉去奋斗,今天晚上将是我们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因为今天晚上我们不需要说我是创始人我必须更努力。今天我们辞去了创始人的职位,明天早上我们将继续去应聘并求职阿里巴巴。我们希望阿里巴巴再度接受我们,与任何一个普通的员工一样。我们的过去一切归零,未来十年我们从零开始。”正是这种勇于把过去“归零”的心态,才成就了阿里巴巴今天的辉煌。
对于一个成绩辉煌的人来说,“归零”心态就是要让自己从成绩的顶峰上走下来,为过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且重新谋划新一年度的工作与生活,用更加创新的思维去开拓来年更大的辉煌。
归零心态也称为“空杯”的心态,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秀才甚爱绘画,可是苦于身边没有高人指点,无法增进自己的水平。于是他便周游四方,寻师学艺。
可是转眼两年过去了,他走了很多地方。也见了很多名师,却始终没有遇到他心目中认可的高人,所以他感到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正巧路过一座寺院。因为天色已晚,所以就借宿其中,在与寺院方丈的交谈中他就把自己的“遭遇”讲给了方丈。
方丈听完后说道;“我非常喜欢茶具,你既然会作画,能不能为我画一幅关于茶艺方面的画呢?”
秀才欣然地答应了方丈的请求,在行李中拿出笔墨纸砚。刷刷几笔,很轻松地就画出了一套精美的茶具,特别是在画面上方由茶壶倾泻而下直入茶杯的水柱简直栩栩如生。
方丈看了看,微笑着说道:“不好。”
秀才有点不明白,于是便问:“哪里画得不像吗?”
方丈说:“像倒是很像,只是位置画错了。如果把茶壶画在下面,把水杯画在上面就对了。”
秀才哈哈大笑,说道:“老方丈,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如果把茶壶放在低处,把茶杯放在高处的话,还怎么往茶杯里倒茶水啊?”
老方丈这时很认真地对秀才说:“年轻人,你这不是什么都懂嘛,为什么会求不到师父呢?”
这位秀才过于自傲的心理便是求不到师父的主要原因,既然是为了拜师学艺,就该把自己放在求学者的位置。一味地高居不下,又怎么会把所谓的“高人”放在眼里呢?
有一次,一位汽车公司的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往往一个企业的失败,是因为它曾经的成功,过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且周期性变化。
企业如此,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有这样一句经典道白:“生活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在此之前,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并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归零的心态。
一个人只有学会让心态归零,才能更为快速地成长,才能找到更多成功的方法。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喝一杯咖啡,那么就先得把杯子里的茶倒掉;否则就会咖啡不像咖啡,茶不像茶。毛泽东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其实归零的心态就是忘掉从前,一切从头再来。像大海那样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才能兼收并蓄,吸纳百川。
r点亮心灯r
我们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和麻烦,比如工作中感觉不顺利。老板提拔了好多人,却不曾多看自己一眼。那么这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抱怨,或者表现出“酸葡萄”心理。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把以前画上句号,争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得到老板的认可。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妨让它“归零”,然后以全新的姿态开始做另一件事。
2.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论语》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做事不可一味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求快速,结果反而会达不到目的;而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孔子虽然谈的是为政之道,但在今天依然是行之有效的真知灼见。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情。
有一个旅行者因为赶时间,非常匆忙地赶着路,而且边吃东西边走。正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摔了个跟头,半天也没爬起来。佛祖从他旁边路过看见了这一幕,就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一边吃一边走呢?”
旅行者回答道:“因为我着急回家。”
“可是你这么一摔跤,想赶早恐怕是不可能了,只会让你更晚到家。”佛祖对旅行者说。
生活中不乏像故事中旅行者这样的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一口吃成个胖子,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时完成几件事。但毕竟条件有限,这么做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位一心想早日成名的少年拜一位剑术高人为师,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多久才能学成。师父答曰:“十年。”少年又问如果他全力以赴,夜以继日要多久。师父回答:“那就要三十年。”少年还不死心,问如果拼死修炼要多久,师父回答:“七十年。”
少年可谓是不惜一切想尽快成功,可是为什么在师父的眼中他越是努力却离自己的目标越远呢?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其心完全被渴望成名成功的思想所占领,没有平和的心态。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期盼迅速成功,一夜成名的心态反而会使人欲速则不达。
说起欲速则不达,不能不令人想到下面这则小故事:
天色渐晚,一个卖橘子的小贩想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走到前面的一座城。小贩问一位路人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城门,路人回答道:“如果你慢慢走,关门之前能到达;如果你走得很快,就到不了了。”小贩感到很奇怪,没有领会路人的话。开始快速赶路,却又走得太急,打翻了橘子。不得不停下来捡拾满地的橘子,也最终没能在关城门前到达。究其原因,是因为小贩一心只想着赶路与到达,没有平和的心态,以致最终自乱阵脚打翻了货物。
可见急于求成和心态浮躁会把最简单和最熟悉的小事都办糟,何况是富有挑战性的大事呢?
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研究生物学,很想知道那些蝴蝶如何从蛹壳里出来,变成蝴蝶便会飞。
有一次,他走到草原上面看见一个蛹便取了回家。然后看着,过了几天以后,这个蛹出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来。
这个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面很辛苦地拼命挣扎,怎么也没法子走出来。这个小孩看着看着不忍心,就想不如让我帮帮它吧。便随手拿起剪刀在蛹上剪开,使蝴蝶破蛹而出。
但蝴蝶出来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变得很臃肿而飞不起来。
蝴蝶以后再也飞不起来,只可以在地上爬,因为它还没有经过自己奋斗将蛹打开后飞出来这个过程。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瓜熟,方能蒂落;水到,方能渠成。
贝多芬写《合唱交响曲》用了三十九年的时间,最终将无数次的灵感串联成了旷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一个小时写完曲子,我们还能听见他发自内心的《欢乐颂》吗?
r点亮心灯r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做事眼光要远一点,不仅要看到近期的得失,还要看到长远的影响。目光太短浅,有时是要命的缺点。请谨记一针一线细心缝制的帆才能迅速而安全地将我们送到成功的彼岸,用焦急与功利心打造出的船只能将我们埋葬在失败的大海中。
3.无劳动,不收获
从小我们就开始接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架天平,一头是“耕耘”;另一头则是“收获”。换言之,只有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收获的果实。如果天平失去了平衡,那便是不劳而获造成的。这样的人往往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绩,因为他们“享受”的是“免费的午餐”。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那些出人头地且流传千古的人中豪杰,无不是辛勤刻苦和努力付出而换来的。如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知识也是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想跟得上时代潮流,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就更需要勤勤恳恳并兢兢业业,付出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换取我们理想中的美好未来。
曾经有这样一个贫穷的汉子,由于天天在田里劳作,他感觉非常辛苦,所以总是抱怨上天不公。有一天,他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想法:“与其每天辛苦工作,不如向神灵祈祷。请他赐给我财富,供我享受一生。”
这个又穷又懒的汉子深为自己的想法得意,于是把弟弟喊来,把家业移交给他。又吩咐他到田里耕作,别让全家人饿肚子。在确保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后,穷汉就独自来到天神庙。为天神摆设大斋,供养香花,不分昼夜地膜拜。他向神祈祷:“神啊!请您赐给我现世的安稳和利益吧!”ωWW.chuanyue1.coΜ
天神听到穷汉这样说,心中暗自思忖:“这个懒惰的家伙自己不干活,却想谋求巨大财富。这简直太不公平了,不妨用些方法让他死了这条心。”
于是天神就化作穷汉的弟弟也来到天神庙,跟他一样祈祷。
穷汉看见了,不禁问“弟弟”:“你来这儿干吗?我让你去种地,你做了没有?”
“弟弟”说:“我也想像你一样向天神求得财富,这样我就不用去种地了,天神会赐给我安稳和利益。”
穷汉一听“弟弟”的话,怒火中烧,随口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不在田里好好种地,却只想着不劳而获,真是异想天开。”
“弟弟”听见哥哥骂他,却故意问道:“哥哥,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让我听听。”
哥哥的气愤越发的强烈,凶巴巴地说:“好,那我就再说给你听。不辛勤种地怎么能收到庄稼呢!你真是个大傻瓜!”
这时,只见“弟弟”变成了天神,他对穷汉说:“正像你自己所说的那样,不辛勤种地就不能收获庄稼。一个人若是不行善而想得福,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否认劳动对于我们的意义,也都尊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价值分配规律。尽管由于或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让一些人背离了这一点,但在佛家那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思想却如松柏常青。
有一位叫做“百丈怀海”的禅师,他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了一套极有系统的规矩——百丈清规,正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就是这位立下百丈清规的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每天他除了带领众僧修行外,一定要亲手劳作,尽一切所能做到生活中的自食其力。而且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也不假手他人。
渐渐地,百丈禅师老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劳作。他仍然每天坚持随众年轻僧人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弟子们劝说无数次,但都被禅师拒绝了。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和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出于无奈,竟然采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进行抗议。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禅师,让他跟随大家一起劳作。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也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出家之人,也以劳动为生存的根本。这正和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的想法截然相反。在参禅悟道的禅师那里,认为不去劳动,脱离生活,哪里还能有禅的存在?百丈禅师为了拯救当时禅者的病,不但身体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现实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奉行此道,而踏实工作和认真生活呢?
劳动是一种能力,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充分运用和施展自己的这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劳动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就感,只有劳动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劳动才能获取更大的快乐和满足!
虽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但仍有许多人不动手去做,总是梦想奇迹会发生,期待不劳而获。例如,在现代靠真本事吃饭的职场上,虽然多数人都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获得自己理想中的业绩,但也存在不少这样的员工,他们只知道报怨公司、老板和同事,却从不反省自己的问题。对于工作,他们时常抱着应付的态度,甚至发出这样的言论:“何必那么认真呢?”、“说得过去就可以了嘛!”,以及“现在的工作只是个跳板,那么认真干什么?”。存有上面这些想法的人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到头来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绩。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升迁和加薪机会。其实大多数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们都希望拥有更多优秀的员工,期望优秀员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如果你能够努力付出,尽力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工作,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赢得自己想要的待遇和职位。
古人常说:“吃得苦上苦,方为人上人。”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的。每年高考都会产生高考状元,他们都是历经多年的努力,勤奋好学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利剑锋从磨砺出”。世间万事都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只有勤于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特别是如今这个靠真才识学的时代,如果你成天不想干这,不想做那,想让天上掉个大馅饼,这绝对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所以说,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只有勤奋地耕耘,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理想,实现目标的王道。也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r点亮心灯r
学生勤劳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农民勤劳才能粮满仓,工人勤劳才能使机器振响。而作为事业开拓者则更应勤劳,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总之,要想收获硕果,辛勤耕种是必然的过程。所有的事道理都是一样的,必须付出才有收获。无论是在生活或是工作中,我们都必须发扬这一美德。
4.懂得倾听,做一个好听众
上帝给了每个人两只耳朵和一张嘴,或许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吧。
生活中最有魅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滔滔不绝和喋喋不休的人。倾听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赞美。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最善于与别人沟通的高手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也许在交谈过程中他并没有说上几句话,但是他却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肯定。认为他是善于言辞的人,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然而我们在工作中也不难发现,很多人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往往紧张地注意着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是褒是贬,思索自己应该做出何种反应。而没有真正听清别人所谈的问题,并且能理解别人话里所蕴涵的暗示,这应该就属于没有真正懂得倾听。
那么怎样倾听才是正确的呢?
当别人讲话的时候,要排除一切使你紧张的意念,专心地聆听。不要死呆呆地埋着头,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别人讲完以后,你可以思忖片刻,也可以问一两个可能让你感到困惑的问题,真正弄懂对方的意图。然后概括一下谈话内容,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给高兴坏了。可是小国不厚道,进宫的同时还附带了一道题目,内容是这三个金人中哪一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很多办法,请来珠宝匠对三个金人分别进行检查。称重量,看做工。结果发现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最后,一位老大臣说他有办法。他说自己有一位禅师朋友,一定能解答这个问题,于是皇帝让老大臣把他的禅师朋友请来。www.chuanyue1.com
三个金人被皇帝请到大殿上,禅师胸有成竹地拿起三根稻草,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禅师会有什么高招。这时,只见禅师把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的耳朵出来了;禅师又将稻草插入第二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他的嘴巴里出来了;最后禅师将稻草插入第三个金人的耳朵里,却什么响动都没有,稻草掉进了这个人的肚子里。
至此,禅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告诉皇帝:“第三个金人的价值最大。”
使者们默默无语,承认禅师的结论是正确的。
故事中不免有夸张与渲染的成分,但它向我们表明了一个道理,即很多时候听比说重要。人要多听,而不要多说。往往最有价值的人并不是话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七年前,李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郊区的一个旅游景区上班。李凯在学校时读的是文秘专业,所以对旅游业感到十分陌生。至今,他仍记得去景区报到前夕县旅游局局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刚毕业,在学校发表了不少文章,到景区后可以发挥你的专长。多为景区发展提提点子,多写些旅游宣传管理方面的文章;同时要虚心学习,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领导和同事。做到多听、多学、多思考和多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进步。”当时,旅游开发在那个区县城还刚刚起步。县旅游局成立接待站对景区进行管理。接待站站长姓顾。顾站长为人豪爽耿直,为性情中人。他来到景区已经好几年了,对景区的情况比较熟悉。对李凯的到来,他十分高兴,那时李凯是第一个来景区的大学生。为了使李凯能尽快适应景区管理,他被安排到票务部工作。那时景区管理范围不大,前来参观的游客也不多。当然谁也不曾想到在短短七年内,景区一跃成为国内旅游知名品牌,接待了众多的中外嘉宾。
每天早晨,李凯的任务是打扫卫生,然后开始上班。景区工作人员不多,大都在票务部上班,顾站长每天会到票务部检查工作。他是个热情的人,也是个善谈的人。每当李凯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及时帮助他解决。但是顾站长也有缺点,即有时交办一件事情,本来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他却要仔细地交代,生怕你不清楚;有时他批评人也比较严厉。再加上他时常表现出来的固执,所以在单位里喜欢他的人也有,不喜欢他的人也有。但是李凯与其相处一贯很好,他对李凯也很信任。原因很简单,李凯尊重他,多听多做少评论。
在后来的工作中,李凯又接触了几任景区领导。并且深得他们的信任,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认真倾听;同时他在倾听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有时在工作中认真倾听,是增进你和领导信任的催化剂,也能得到比其他同事更多的锻炼和升迁的机会。不能否认,能做个耐心的听众是一件很可贵的事。在工作和生活里我们都要学会做一个有耐心的听众,并且把我们对别人的尊重和诚意表现在脸上,说不定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你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想让交流顺利地进行下去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关注对方的反应。每当你觉察到对方对你的话有所抵触时,就一定要迅速转为倾听者。让别人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等于是在告诉对方:“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不过我也很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话,别人就会知道你很尊重并在乎他,对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r点亮心灯r
真正的倾听是要用心、用眼睛并用耳朵去听,我们不但要学会用耳朵倾听,还要学会用心去倾听。或许看起来,沉默只是一种状态,而实际上它却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沉默就像乐谱上的休止符,运用得当,则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不过沉默一定要与语言相辅相成,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5.正直是永恒的美德
“一个人有两样东西谁也拿不走,一个是知识;一个是信誉。我只要求你做一个正直的公民,不论你将来是贫或富,也不论你将来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你就是我的好儿子。”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致父亲的悼词中说到了父亲对他的人生教诲。
正是凭借着柳传志的正直与诚信,联想从不起眼的小公司跃升为世界级的著名IT企业。
的确,正直与诚信是人与人互信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人们才能互助合作,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个人和群体也才能更好地持续成长。
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在建立时只是一个小型商场,其领导层在建立之初就要求每名员工必须做到诚实守信,真心为消费者服务。沃尔玛公司合法经营,以诚待客。终于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和始终如一的以诚为本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百货批发零售公司。
沃尔玛的成功再次向人们昭示要成功,就必须做到刚正诚实。只有这样,才会让世界相信自己,选择自己!
正直和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品格,也是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必备品质。
正直的人绝不会是一个攀附权贵和心口不一的人,他们不会心里这么想,嘴里那么说,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套。他们内心有一套规矩,所以不会撒谎,也不会表里不一。而且内心很少产生矛盾,这才是一个真正地忠实于自己做人标准的人。
我国西北某地一位农村女学生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取,可她却为学费而忧虑。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获得这一信息后表示愿意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要她做一个电视广告。即她因服了这家企业生产的健脑口服液头脑敏捷,才一举夺魁的。
一则几秒钟的广告可取得如此丰厚的报酬,并解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可她却没有答应,她说:“我家清贫,上中学的学杂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的。我从来没喝过口服液,也根本喝不起。是老师的辛勤教诲和自己的刻苦攻读,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如果我违心地做这个广告,今后在社会上还怎么做人?”多实在的话!它折射出一个正直学生的美好心灵。
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女学生深深懂得金钱与做人相比,做人是首要的,说假话骗人是不道德的。为此她在金钱与良心的天平上,坚定地把砝码投向良心一端。在急需的金钱面前顶住诱惑,大胆地向不道德商业行为挑战,这一举动展示了当代青年的崭新风貌和崇高的人生价值。
这位女学生以自己正直的做人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最终她交了一份质量很高的人生答卷。
r点亮心灯r
古圣人孔子说,一日三省吾身。任何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从开始有所认识到真正成为自己的品德,需要经过反复认识和反复实践的过程,自我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即使一种品德在自己身上养成了,也不会一劳永逸。客观世界在发展变化,主观世界也在发展变化,自我教育永无止境。因此我们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且诚实的人,还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6.不用指责去服人
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总喜欢严厉地责备他人。使对方产生怨恨,不知不觉中使彼此的沟通难以进行,事情也办得一团糟。因为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责备自己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呢?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即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一点,更不愿意别人当面指出。如果有人当面指责,他会立即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辩解。其实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而真正的智者则会用自己的威信让别人折服。
宗演禅师还是个游僧的时候,在建仁寺的俊涯禅师座下参禅。夏日的一天,由于天气非常闷热,宗演就利用俊涯禅师外出时躺在寺院的走廊上,伸展着四肢睡着了。不久俊涯禅师回来了,看到宗演那种“大”字状的睡相,不禁大吃一惊。听到脚步声的宗演也惊醒了,但已来不及回避,只好厚着脸皮假装继续睡觉。
“对不起!对不起!”俊涯禅师轻声地说道,并小心翼翼地绕过他的脚边,走进客厅。宗演此时则惭愧得冷汗淋漓!从此,一分钟也不敢放松,朝夕精进参禅!
俊涯禅师圆寂后,宗演慢慢成为一代宗师,领导三百学僧参禅。因为想到过去老师对自己的慈悲,连对自己在走廊上睡觉都不责备,所以他待学僧一向都比较宽容。
后来年老的宗演禅师每日为教育学僧而操烦,日夜无法成眠。不得已,利用静坐的时候小眠片刻。
有一次,在宗演座下习禅的一位学僧批评道:“我们的老师宗演禅师,每天打坐的时候都有打瞌睡的习惯,我们问他为什么禅坐的时候打瞌睡,老师回答说:‘他是去见古圣先贤,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这样的批评在学僧中流传很广,甚至后来学僧也学着利用禅坐时睡觉,宗演禅师仍不厌其烦地鼓励学僧好好用功。
学僧不服气道:“我们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就如孔子梦见周公一样。”
宗演禅师毫不生气地问道:“你们见了古圣先贤,他给了你们一些什么启示?”学僧无言以对,但均有所悟。
学僧和老师的境界终究不一样,宗演禅师承受老师的慈爱,故也以慈爱摄受学人。但教育只有慈爱的摄受,没有威力的折服不易养成尊师重道的心性。但宗演禅师的爱心加上禅味,一句古圣先贤给了你们什么启示,终于折服学僧不能和老师比了。
卡耐基曾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的确,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为自己的失误找到理由,而对别人的过错进行责备。可实际上,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一个人之所以那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也就不会对结果感到吃惊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宽恕。”不要责怪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责备他人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明,或者也有推卸责任的目的。古人讲“但责己,不责人”,就是要我们谦虚一些,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这对自己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所以当我们想要责备别人的这不是那不是时,最好赶紧收拢嘴巴,并对自己说:“看,坏毛病又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逐渐改掉喜欢责备人的坏习惯了。
事实上,任何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到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家里。当你想指责或纠正你的对象时,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会宽容和尊重,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我们需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仇视别人,别人也不会喜欢你。用仇视和指责的方式换来的会是更多的敌意和批评,而用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则必定会换来更多的宽容和敬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着各种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时间来看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需要了解和分析才能得到答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一个真君子既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r点亮心灯r
不要指责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必要的批评。其中的原则是首先应建立在尊重他人的态度之上,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批评。众所周知,法庭上要确定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往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调查工作。也就是先假设是无罪的,通过分析各种原因,找出人证物证再做定论。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先抽出哪怕一分钟的时间问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
7.想要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先如何待别人
一只蜜蜂和一只黄蜂正在聊天,黄蜂气恼地说:“奇怪,我们两个有很多共同点,同样是一对翅膀和一个圆圆的肚子,为什么别人提到你常是开心的,提到我却说我是害虫呢?”
黄蜂接着又愤愤地说:“我真不明白,真要比起来,我有一件天生的漂亮黄色大衣。而你却成天脏兮兮地忙里忙外,我到底哪一点不如你呢?”
蜜蜂说:“黄蜂先生,你说得都对。但我想人们会喜欢我,是因为我给他们蜜吃,请问你为人们做了什么呢?”
黄蜂气急地回答:“我为什么要帮人们做事,应该是人们要来捧我吧!”
蜜蜂接着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先怎样待别人。”
我们常常愤愤不平,别人为什么这样对我们。看完上面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平静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有类似于黄蜂那样的气恼情绪,但这类人除了气恼却从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所在。而聪明又善良的蜜蜂却深深知道想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喜爱,就要先向别人付出友爱与帮助。
曾有一家著名咨询公司就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使用率最高,在五百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三千九百五十次。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的实际状况如何,在内心里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重视、被关怀和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重视的那个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
所以说,我们要想被人重视,就要先尊重别人;不想被骂,就要以和蔼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不想听谎言,就先要对人诚实地讲话;不想失去朋友,就别去伤害朋友……总之,只有你把笑脸带给别人,别人才能以喜乐陪伴你的生活。
r点亮心灯r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其为他人付出了什么;不在于拥有哪些优势、才华和能力,而在于用哪些优势、才华和能力为他人贡献了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无法成为别人的价值的一部分,那么拥有再好的条件也是枉然。那么身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无论是对待家人、朋友还是同事都应付出你的爱、你的尊重和你的祝福,让他们的日子因为有你而变得更加美好。哪怕只是多一个包含真情的眼神,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让他们都因为“你”这个人的存在而变得更幸福、更快乐。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淡定:不纠结的活法更新,第三章 心正——观人即观己,有因必有果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