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城市都灵的杜奥莫教堂内,保存着一块珍贵的亚麻布,上面血迹斑斑,还有一个模糊的人形印迹,据说这块麻布就是耶稣受难时的裹尸布,因此被教堂和教徒们视为无价之宝,每25年才开封一次供世人参观。1978年,为纪念殓布运到都灵400周年,杜奥莫教堂特别开放了40多天,来此观瞻者达到数百万人之多。那么这块亚麻布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呢?
耶稣“裹尸布”之谜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创立了犹太教,而犹太教是后来基督教的前身,他们信奉耶和华是唯一的上帝,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世间万物。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北部小镇拿撒勒,居住着一对夫妇,丈夫叫约瑟,妻子叫马丽亚,他们所生的一个儿子后来成为基督教的创立者,这就是耶稣。
随着帝国势力的不断壮大,罗马人终于在公元1世纪中叶侵入了巴勒斯坦地区,征服了犹太人。罗马统治者对这一地区实行严格的管制,他们控制了犹太人的上层统治者和教会,对普通犹太人实行高压政策,征收重税、奴役驱使,犹太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犹太教内各种教派分化得非常厉害,每一个流派都坚称自己是正统,不肯向其他教派妥协,因此内耗严重。控制正统教会的是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他们被罗马统治者收买,成为罗马军队的傀儡和帮凶,与罗马统治者一起欺压普通犹太大众,引起了犹太人民的强烈不满。
耶稣经常出入巴勒斯坦地区,对犹太人面临的形势有着清楚的了解,为犹太人内部的争斗深感痛心,他非常憎恨罗马统治者及其同伙撒都该派,因而不断揭发正统教会的虚伪欺骗和为虎作伥,斥责犹太上层社会的不负责任,鄙视有财有势的人。Μ.chuanyue1.℃ōM
同时耶稣主张仁爱,号召大家爱上帝、爱邻人、爱自己,停止不同教派之间的争斗,共同对付罗马统治者及其帮凶,推翻他们的残酷统治,重建犹太人的天国——希伯来王国。他的言行很快传遍了巴勒斯坦地区,大量身处社会底层的犹太人来追随他,信奉他的教义,按照他的言论做事,他们把耶稣当作犹太人的救世主和先知,围绕在他身边为自由而奋斗。
耶稣的言行引起了罗马统治者和法利赛教派的恐慌,他们担心耶稣的宣教行为威胁他们的统治,因此决定除掉耶稣。于是高级神父们以耶稣要分裂教会另立王国为理由对他下了通牒令,同时勾结巴勒斯坦的罗马总督彼拉多对耶稣进行迫害。公元33年3月,耶稣的门徒犹大出卖耶稣,耶稣被捕了。面对统治者的审问,耶稣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丝毫不肯动摇自己的信念,并怒斥统治者和教会的腐朽虚伪,最后敌人拿他没办法,就下令将他处死,他们把耶稣与两个小偷一道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处死之前,他们还对耶稣进行了嘲弄,给他戴上了用荆条编织的“王冠”。
耶稣被处死后,他的门徒和亲人强忍着悲痛,将他从十字架上卸下,用一块长布盖起来抬出了刑场。据说耶稣在3天后又复活了,他的门徒们看见他升天而去,并宣布将复临人间。
此后,那块包裹耶稣尸体的麻布就下落不明。据说公元316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在耶路撒冷得到了许多耶稣遇难时的圣物,如耶稣受审时走过的台阶、十字架的碎木块以及蒙盖圣体的殓布等;公元1578年,米兰主教圣卡洛将他保存的一块据说是耶稣受难时的殓布交到杜奥莫教堂,此后这块麻布就被当作国宝珍藏起来。那么这块麻布是否就是耶稣遇难时的裹尸布呢?
基督徒们对此坚信不疑,他们相信这件圣物是被虔诚的信徒们辗转保存下来的。
中世纪的学者们认为这块麻布最初出现在中东,后来才流转到意大利,应该就是耶138稣受难的裹尸布,从此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把它当作圣物,寻找机会前来瞻仰,杜奥莫教堂也花费大量精力来耶稣的“裹尸布”保护它,每25年才开封一次供世人参观和朝拜。
19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学者尝试着用科学方法鉴别这块亚麻布的真伪。20世纪70年代这种研究工作达到高潮。罗马著名画家、雕刻家费利教授专门花了20多年时间来鉴定这块麻布的真伪,他通过对麻布印迹的化验和考证,对亚麻布的时代进行鉴定,并与《马可福音》《路迦福音》等章节上面的记载相对照,认为这块麻布上的人形印迹与耶稣当年受刑流血之处比较吻合,从而支持了这块裹尸布的真实性。
但是梵蒂冈教廷从来没有宣布这块麻布就是耶稣受难的裹尸布,因为不断有人指出,这块布料上的痕迹很可能是后人用染料或油漆混合而成,同时他们也怀疑这块布料根本没有1900多年的历史,因而不可能是耶稣的裹尸布。
此后,许多宗教学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人139神秘消失的文明类文化学家都对这块亚麻布的真实性进行了仔细研究和讨论,但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虽然如此,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是基督教徒仍然把它当成基督教的一件圣物,对它产生了虔诚的崇拜,视它为心中神圣的指导,仿佛看到了它,就看到了真实的耶稣基督。
寻找失踪的罗马战俘公元前53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领数十万大军远征安息(今伊朗),在获取了大量领土和财富后,却意外地在卡尔莱(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罗马军队几乎被全部歼灭,统帅克拉苏被俘后遭到斩首,只有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所率领的第一军团约6000余人拼死突围出去,得以逃脱,但是他们没有回到罗马。公元前20年,经历了数次战争和讲和之后,罗马与安息签订和约,双方开始交换战俘,罗马要求遣返33年前在卡尔莱被俘的6000名战俘,安息国却说从没有此事,告知罗马当时有一支部队突破包围逃跑了。这让罗马非常吃惊,普布利乌斯所率领的6000名罗马士兵竟然离奇地失踪了!
这段历史成为古罗马历史上的一桩悬案,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东西方历史学家,当年那支6000人的罗马残部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在史籍和传说中都没有一丝线索呢?然而澳大利亚专家戴维·哈里斯的一项研究竟然揭示这批罗马部队可能在中国,这为寻找罗马战俘的下落揭开了一缕曙光。【穿】
【书】
【吧】
1989年2月,戴维·哈里斯发表文章,称卡尔莱之战中突围的普布利乌斯部队辗转在伊朗高原,历尽艰辛、饱受磨难,最后被中国匈奴的郅支单于部收编,成为雇佣军并保持了自己的编制,他们在郅支单于的统率下参与了对西汉的战争,但被陈汤和甘延寿所率领的西汉部队打败,做了俘虏,汉元帝把他们安置在祁连山下的一个区域,并设立了骊靬县作为他们活动的城镇,后来他们便一直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下来,直到今天。而骊靬城的旧址就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境内。
哈里斯这一结论的根据是中国的《汉书》,据《汉书·陈汤传》记载:汉元帝建昭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6年,匈奴郅支单于部攻战乌孙、大宛等,奴役康居人民,威胁西域。元帝下令都护副校尉陈汤和都护甘延寿前来征讨,双方交战数月,陈汤部队终于消灭了郅支单于。然而在汉军与匈奴的战斗中,陈场发现有一支善“摆鱼鳞阵,讲习用兵”“土城外修木城”的奇怪部队。汉军降伏这支部队后,将他们收编,140并按汉元帝的命令安置在祁连山下。
这一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世界史学界的轰动。中国、德国、澳大利亚、苏联等国的许多专家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甘肃省文化局的部分专家和西北民族学院的关意权教授参与了这项研究。专家首先要做出突破的就是确定骊靬古城的确切地址,然而这并不容易,查遍《汉书》等历史古籍,对这一历史都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无法找到切实的根据。只是大略地知道这一古城在汉元帝时设置,北魏以后叫作力乾,隋代将这一县置撤销。1989年下半年,甘肃省文化局的专家们偶然发现了一张公元前9年绘制的地图,在这张绣在布绢上、已经锈蚀的古代地图上,他们惊喜地发现了“骊靬”这一古县的标识!专家们如获至宝,经过对比研究和实地勘测,专家们终于判定骊靬古城的位置在现在的甘肃省永昌县西南10公里的焦家庄乡者寨子村。
根据这一线索,关意权教授来到者寨子村附近进行逃往中国的古罗马战俘了详细考察。关教授在这里发现了一段长约30米的古城墙,据当地人讲,这段城墙在70年代还有近1公里长,高3米多,后来遭到破坏,仅剩断壁残垣。
这里还发现了许多古代的墓葬,墓葬的设计完全是欧洲的风格,里面还有棕红色的头发,应该是汉代的欧洲人的墓穴。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杏村庄、者来寨、焦家庄等村子里,生活着许多具有欧洲民族特征的居民,这些人虽然141神秘消失的文明也说汉语,但体格外貌非常像地中海人,他们大都是高鼻梁,深眼窝,头发自然卷曲,身体普遍比一般汉族的人粗壮、结实,胡须、汗毛、头发为金黄色,与当地土著居民有着明显差异,专家们认为他们很可能就是古罗马人与当地民族通婚的后裔。
专家们还发现,这些长相奇特的居民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他们在春节的时候喜欢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他们还经常把公牛赶到一起,用动物的血腥味将它们激发起来,让公牛们进行角斗,俗称“疯牛扎杠杠”,专家们认为这正是古罗马人斗牛的遗风。另外,当地人在下葬的时候一律将死者的头朝向西方,这一点与汉族人截然不同,专家们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西方指向罗马的方向。
然而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有人指出,如果普布利乌斯率领的6000罗马军队真的来到了汉朝,那这应该是一支非常庞大的人群,其后代分布也应该比较广,但现在只有者来寨附近有一二百人有欧洲人的特征;还有人指出,如果从公元前36年算起,罗马人被安置在祁连山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至少已经繁衍了50代,经过这么多代的通婚和混血,他们还有可能保持欧洲人的特征吗?据此又有人提出,这些人很可能是白匈奴或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后代,因为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民族众多,战争频仍,保留其他民族后裔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样一来,古罗马战俘是否来到了中国又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只有期待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更新的证据。
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3世纪,古罗马在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强盛后,渐渐开始走向衰弱。由于连年战争和对下层平民奴隶的残酷压榨,民族矛盾和阶级对立越来越严重,而贵族统治阶级生活日益腐化堕落,兴建了豪华的宫殿、别墅、剧场和庙宇,尽情享乐,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争夺统治权,上层社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内战不断,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君士坦丁一世继位后,于公元330年把首都迁往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这为以后的罗马帝国分裂埋下了伏笔。
君士坦丁一世死后,罗马帝国又陷入了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局面非常混乱,后来狄奥多西一世取得大权,他在一段时期内实现了帝国的统一和稳定。但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无力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各地起义和战争不断。公元395年,狄奥多142西一世去世,临死前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了长子阿卡迪乌斯,为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部分给了幼子霍诺里乌斯,为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首都。
帝国的分裂标志着古罗马彻底衰落。此后,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和高卢人等少数民族经常袭击西罗马,西罗马已经没有能力发起有力的反击。与此同时,被中国汉朝打败的匈奴人西迁到顿河草原,公元375年,他们征服了这一地区的东哥特人,迫使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进入西罗马,西哥特人与西罗马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并三次攻陷罗马城。此后,罗马境内的盎格鲁人、勃艮第人、汪达尔人等少数蛮族纷纷掀起了反抗罗马的斗争,并先后在西罗马境内建立了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等国家,罗马帝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公元450年,匈奴在大单于阿提拉的率领下进攻西罗马,经过几年的战争双方都元气大伤,从此匈奴一蹶不振,而西罗马则名存实亡。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只有6岁的西罗马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宣布灭亡。此后东罗马帝国一直存在,古罗马帝国的灭亡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征服,但这时的东罗马帝143神秘消失的文明国已经与此前的罗马帝国有了很大不同,从政治体制到作战风格乃至宗教信仰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间虽然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曾经收复了意大利和地中海的部分领土,但很快又陷入其他民族的战争中,无法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
罗马帝国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已经无力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而对下层人民和少数民族的残酷压榨,则直接导致了不断的奴隶起义和民族反抗,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又加速了帝国走向灭亡的历程。然而一些学者并不满足于这些因素的研究,他们通过种种途径寻找罗马灭亡的其他原因。
美国学者邓尼·弗兰克提出了人种论,认为罗马灭亡的原因在于纯正的罗马人种逐渐消失。弗兰克认真研究了古罗马的许多墓碑,他发现这些墓志铭上的奴隶多是希腊人的姓名,而根据历史记载,罗马帝国不断征战,将地中海沿岸的许多民族都纳入帝国的版图,并赋予他们罗马公民的权利。因此,他推断,随着罗马的不断发展壮大,罗马人与其他民族的人不断融合,血缘的融合加上文化的融合使原本纯粹的罗马精神逐渐走样,到公元1世纪时,罗马城中近90%的罗马人拥有外族血统,罗马帝国统治权实际上已经让位于外来种族。而随着来自东方的基督教的传播,罗马人已经失去正宗罗马人所具备的治理国家的天赋,因此罗马帝国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埃尔沃斯·亨廷顿则认为气候的变化导致了罗马的灭亡。他根据加利福尼亚地区一种树龄长达3000多年的红杉树的年轮的研究,指出公元4至5世纪这一地区降水量骤减,而同一时期古罗马的降水情况与加里福尼亚地区是一致的,因此罗马帝国在这一时期遭遇了降水的突然减少,这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逐渐沙漠化,荒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社会动荡加剧,再加上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民族矛盾的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罗马的灭亡。
还有人认为罗马的灭亡源于铅中毒。20世纪80年代英国《泰晤士报》曾撰文分析道,罗马城市的供水管道是用铅制作的,罗马人又喜欢用铅制的器皿盛酒,他们在制作葡萄酱时甚至还专门加入铅丹,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人便发生了普遍的铅中毒,尤其是上层社会,铅中毒更加严重,这样一来,罗马人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智力就越来越差,以致丧失了治理国家的能力,一些考古学家还在古罗马墓葬尸体的骨骼上发现了硫化铅黑斑。
与这种观点相似,另一些专家认为罗马灭亡是因为疟疾的暴发。曼彻斯特大学萨拉利斯博士在研究古罗马的一具尸骨时发现尸体有被疟疾感染的迹象,经过现144代生物技术的分析,这具尸体的确是被疟疾感染导致的死亡。疟疾也就是瘟疫,在2000多年前根本没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而根据历史记载,古罗马曾经暴发过4次疟疾,教会历史学家伊瓦格瑞尔斯曾经经历了瘟疫的暴发,并留下了相关记载,根据记载,疟疾的暴发使罗马丧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人口减少,经济停滞,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疲弱,从而被外族占领。
然而不论何种原因,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轰然倒塌了,留给我们的是见证了光荣与梦想的竞技场和大教堂,以及数不清的广场、神庙、纪念柱,站在这些壮丽宏伟的古迹面前,我们仍然能够体会到这个庞大帝国的伟大与强盛。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神秘消失的文明更新,不朽踪迹:虔诚的追忆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