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申请成功,余阳邀请了业内一些顶尖级专家教授推荐(因为参加几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幸认识这些专家),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新加坡松下公司的教授、香港大学的教授,当然,还有他的导师、多次挽留他留下读博的虞教授,他们都非常热心地推荐了余阳前往一些有希望的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m.chuanyue1.com
应该说专家的推荐是很有作用的,加上余阳自己的申请资料比较过硬,几个学校都明确表达了接受语言的意愿,不过具体条件一时不能确定。www.chuanyue1.com
其中最有诱惑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芬兰的坦培雷工业大学,因为是新加坡教授的推荐,该大学X教授(视频专业国际顶尖级专家)接到余阳的申请之后当天就回信了,决定接受余阳。因为该校与诺吉亚公司为长期合作关系,导师的研究室正在向诺吉亚公司申请,将由该公司提供余阳的工资,研究该公司的一个新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余阳读博的过程。X教授叫余阳等待消息,只要申请批下来余阳既可前往芬兰坦培雷工业大学完成他的博士学业。
余阳很想去这个地方读博,条件实在优厚,公司出钱让他读博,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条件,他决定等待这个学校的佳音。
原本是上一年年底申请,到了第二年三月,这段时间余阳除了修改他的毕业论文之外,基本上就把精力放到了申报上。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申请出国的日子是最痛苦的日子,也是最难熬的时光。如果没有任何消息也便罢了,懒得去多想,怕就怕有消息可消息又不确定,别人愿意接受却有不能果断决定,希望天天有,等待的时间却是漫长的。那一年的春节余小冬一家都在企盼中度过,余阳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检查邮箱,看有不有回信,开始都充满希望,接着又一次一次失望,那种日子其实就是一种煎熬,说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最大的失望莫过于芬兰的回复,真应验了一句真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余阳回到学校不久,坦培雷工业大学的X教授就来信了,满以为是好消息,结果是坏消息,教授的申请没有获得批准,教授真的看上了余阳,很希望他去读博,可项目没有批下来余阳的奖学金就解决不了,读博就没有希望。教授没有说不行,叫余阳再等,他还会要继续申请。
这等于是没有希望了,已经申请了一次不行,下一次还有多大的把握?
余阳很失望,这是他最希望去的地方,也被认为是最有把握去的地方,难得教授那么赏识他,却因为资金的问题解决不了而暂时搁浅了,在余阳看来,这个地方是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教授说继续申请不过是给他安慰罢了。
他打电话来告诉余小冬,芬兰的申请黄了,项目没有批下来。听得出来,他的声音很沮丧,也比较伤感,也许他把未来的每个细节都设计好了,那边的教授当时就说没有问题,他们的研究室跟诺吉亚公司做研发已经不是一次了,想象不出不会批,可偏偏现在就没批,这让他有掉进冰窟窿的感觉,心里难受。余小冬安慰他别气馁,还有那么多学校,东方不亮西方亮,耐心等待吧。余小冬表面上说没什么,没申请上很正常,实际上余小冬心里比余阳还难受,儿子不仅是他生命的延续,更是他人生的全部希望,既然余阳已经拒绝了在国内读博的一条路,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出国,可余阳最希望去的地方去不了,他当然替余阳着急。可他又不能表现出焦急,他便耐心劝余阳,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申请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受考验的过程,是磨练意志的过程,就像当年高考一样,就像早两年考研究生一样,不是都过来了吗?不是都很顺利吗?相信自己,你是最优秀的,又何必担心没有学校录取你?
余阳说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反而安慰父亲别在乎这一个消息。
余小冬分明感觉得到余阳在电话的那边流泪,他很伤心。
不久又有个大学来消息了,荷兰的代尔伏特工业大学,导师一样是国际顶尖级教授,对余阳很感兴趣,准备接受余阳。不过要求余阳改学专业,研究硬件。余阳犹豫了,又打电话回来问父亲余小冬的意见,余小冬问了一下导师的情况,学校的情况,专业前景,觉得改专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余小冬就劝余阳如果没有合适的学校荷兰的这所大学也可以考虑。余阳却不想改变他的研究方向,事实上也是这样,在视频领域在国内他已经有一席之地,再在国外找个合适的大学,找个一流的导师指点,以后是能够有所成就的,改专业研究硬件他还得另起锅灶,前面所有的努力也许都白做了,这不是他所需要的,余阳说他不想改变专业,如果没有合适的学校他宁肯不出去。
在这一点上父子又有了分歧。余小冬不得不承认,在很大程度上他只需要他儿子能出国读博就行,学校和专业都不重要,钱不是问题,他们家有的是钱,关键是要儿子出去。可余阳不这么想,一是他要选一个好的学校,总不能比中科大比清华北大还差;第二,导师要好,绝对要是视频领域的国际顶尖级教授,否则不予考虑;三是必须是全额奖学金,他不想花父母的钱,要靠自己。实在今年申请不到好学校就找个工作,明年继续再申请。
看得出来,余阳对出国读博信心已经开始动摇,以前,余阳总是信誓旦旦,对未来充满信心,可现在他没那么有信心了,其他的几所大学都说愿意接受他,却没有实质性进展,要不是说要等学校的招生计划批下来才能决定,要不就是资金不能解决,没一个准信,余阳灰心了。
余阳不想出国,这是余小冬所不能容许的,他必须把儿子弄出国去,而且越早越好,他可以花钱,不需要任何奖学金,多少中国的孩子用钱买出国了,用钱买一张文凭,余阳这么优秀,只要肯花钱,什么学校不能上?只要余阳出了国,他就有办法让余阳永远不再回来,这就是他的终极目的。余小冬让余阳挑选最好的大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行,读书不是目标,读完书留下来才是目标,钱不是问题,不知道怎么花钱才是问题。
余阳不干,不拿奖学金他宁肯不出去。
父子俩就僵持了。
正在这时,一个意外的电话打来了。
三月的一天,一个清华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问余阳想不想去美国工作,余阳开始还以为对方是说着好玩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感觉不太可能,也没做什么指望,那个朋友要了他的资料,把他的资料发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过了些日子,清华的朋友又打电话来,让余阳写个简单的自传直接发给美国的Stiephin。余阳写了个自传发给太平洋彼岸那个陌生的老板,依然没做任何指望。还在三月初的时候,荷兰的教授就约好余阳要电话面试一次,余阳把这事跟余小冬说了,余小冬觉得这是个好评消息,人家要电话面试就准备接受余阳,余小冬叫余阳好好准备,这是个希望,千万别错过机会。因为一开始对这个地方就不是特别感兴趣,要他改学专业他不愿意,现在人家教授同意不改专业,同意接受,余阳就接受了对方的电话面试。他认真做了一番准备,把以前发表的论文、做的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翻成了英语。电话面试开始了,对方是研究单位的负责人,他所提出的问题基本都不是余阳准备的,主要了解了余阳毕业论文,研究情况,全都是英语交流,余阳自己感觉回答不是很理想,对方约定再作一次电话面试就可决定是否录取。这次面试结束之后余阳立即打电话给余小冬,说结果不太理想,自己感觉不太好。余小冬说没关系,人家要是不要就不会再面试了,正因为想要你才要再面试,肯定有希望,继续好好准备吧,记住,把你的毕业论文你的研究成果精华部分翻成英语,多温习几遍,包你对答如流。余阳如此这般准备一番,却没用在荷兰教授的面试上,而用到了另一场面试上。三月底的一天中午,余阳还在寝室午睡,电话铃响了,是美国硅谷的Stiephin,余阳还在迷迷糊糊,对方通报了姓名,说很想跟余阳谈谈,余阳这才一下振作起来,立即坐起跟Stiephin交谈起来,来的太突然了,好像什么准备都没有,直接把他从梦里拉起来,不过没关系,其实什么准备都作了,余阳后来说他回答得非常流畅自如,这是一次愉快谈话,也是一次成功的电话面试。因为余阳除了一直在做AVS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研发,还设计了一套独立的codec(编码解码器),这项工作让他有机会了解、研究芯片设计,一直持续到了他毕业,Stiephin的公司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面试的第二天Stiephin就给余阳发来了正式录用的通知。这是余阳的第一个offer。老实说直到余阳拿到offer,他还是有点半信半疑。毕竟一直以来都是想出去读个phd,并且申请的也都是欧洲的学校,他没有想到自己真的会去工作,尽管在父母那里他已经作了准备工作的垫铺,但他没认真想到过会要现在去工作,更没有想到会有机会去美国工作。拿到offer的当天,余阳立即打电话给余小冬,说美国硅谷的一家公司录用了他,问余小冬的意见。余小冬感觉意外,不来就不来,一来居然就是直接到美国工作,天上怎么又掉馅饼了?余小冬没有太兴奋,他比余阳冷静,他考虑得更多的是这是不是真的?会不会被人骗了?余小冬知道这个想法幼稚可笑,甚至是不尊重人,人家真诚聘用余阳,你他妈老子还说人家骗人,你什么意思?余小冬的想法登不了大雅之堂,甚至卑鄙龌龊,说小人之心也好,说小肚鸡肠也好,反正为了余阳,余小冬特别谨慎,他叫余阳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网上或者通过清华的朋友好好查查,再征求征求导师同学的意见,一切等弄明白了再做决定。
查询的结果当然是真实可信的,尽管美国硅谷的这家芯片公司算不上什么大公司,但正处在上升期,前景不错,对于余阳来说,机会非常难得,美国是世界高科技的中心,而硅谷又是美国的高科技的中心,自然也是世界的高科技中心,一个国内的硕士能去硅谷工作,算是凤毛麟角。
去!
在余小冬看来,只要是真的就去,尽管这不是他期盼的结果,他要的结果是余阳出国读博,不是工作,可现在等不及了,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危机就要来了,以前是李志坚怀疑他,王成刚来查他,前一段时间,他从张强那里得知,龚老爷子也在怀疑他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尽管现在张强当了局长,而龚老爷子又成了植物人,李志坚调到省厅了,王成刚也没有在刑侦队了,好像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可有这么多人惦记和怀疑就是麻烦,李志坚就算调到省厅去了,可对他的怀疑不会调走,麻烦也不会调走,在他看来,龚老爷子、李志坚和王成刚都是中国顶尖级的侦破专家,刘军最终在中阳落网就是个最好的证明,至于他的表哥张强,虽然能够保护他,可他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他太清楚表哥了,他那个头功是假的,他那个局长也是市委书记对他恩赐,现在虽然龚老爷子不行了,可李志坚和王成刚还在,所有对他的潜在危险都还在,尽管他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隐蔽工作,真相一直没有败露,但他始终担心总有一天自己会麻烦,他必须赶紧把余阳送去国外,只要余阳出了国门儿子才会安全,至于读不读博已经不重要了,一点都不重要了。
又一次抉择,家里又一次出现了两种意见,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秦岚又一次强烈反对,可余小冬极力赞成,极力怂恿余阳前去硅谷,让余阳出国是他的梦,现在梦想成真了,还犹豫什么?
偏偏在这个时候,读博的消息像雪片一样飞来。
刚刚接到美国硅谷那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余阳就接连拿到了申请学校的offer。首先是芬兰的坦培雷工业大学,这是过去余阳做梦都想去的地方,现在正式来通知了,研究中心新的课题已经批下来了,学校已经同意接受余阳前往该校读博,由诺吉亚公司提供工资,每月2100——2700欧元,学制三年,毕业后可继续留在研究中心做研究。这个条件实在太有诱惑了,可以说,在所有申请学校里面,前面许多能够依靠奖学金读博的学生中,还没有一个超过这个条件的,被余阳碰到了,可余阳拒绝了。随后荷兰的教授也来电话了,说不用再面试了,学校决定录用他,奖学金按每月1500欧元计算;再后来是德国的HHI研究所、法兰克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巴黎邮电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可这一切对他都不重要了,硅谷的诱惑太大了,他决定放弃这一切,选择硅谷,选择Stiephin,在余阳看来,尽管这家公司的名气还远不及那些大公司,也许这就是潜力,什么都好了还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余阳喜欢挑战,喜欢创新,他终于做出了他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一决定是他自己作出的,后面那么多offer来了之后他没再跟父亲商量一次,不能商量,一旦跟父亲商量硅谷梦就会破裂,父母绝对会让他出国读博,他已经不想了,他不想硅谷这个梦破灭,他决定自己为自己做一回主,走一回自己的路):答应Stiephin,前往美国硅谷开始他新的人生里程。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后患更新,第30章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