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的心怀永远是那么狭窄,他容不得半点曾经没把他放在眼里的人,特别是龚老爷子亲近的人,到了他手里那些人一个都不能信用。上次组织部门考察的时候进行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他的民调很低,票都投给了李志坚,现在他当权了,他就觉得是该给那些人一些颜色看看的时候了。虽然都说投了他的票,可后来他还是知道了,很多人都把票投给了李志坚,投给了李志坚也就算了,还要当着他的面说投了他的票,他满以为是真的,当初胸有成竹,胜卷在握,可到头来输得一败涂地,原来那些人都耍了他,现在他知道那些人是谁了,那些还记着老爷子的人,记着李志坚的人,还经常在说他们好话的人,正是当初没投他票的人,这些人没一个是真心支持自己的,检验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看这次过年来不来跟他拜年,肯不肯送红包给他,来了的都是好的,即使过去对他有看法的,现在也改变了,这些人虽然不能重用,但也不能排挤,重要的是那些没来的人,没来的绝对不是信用他的人,像王成刚,还有一个徐康明,这些人自持自己有能力,有才干,他上台连祝贺的话都没有,根本没把他看在眼里的人,这些人不把他看在眼里,他就不能把这些人放在眼里,调整班子的的时候他把这些人大都调整到了郊外的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取而代之的是他自认为可靠的干部。徐康明被交流到看守所当了教导员就是个典型,而对于王成刚,他上台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个人换下来,这个人他一点都不喜欢,当年竟然当众对他直呼其名,不仅没把他放在眼里,还想揭他的老底,兴他的丑,当年要不是他及时制止了他,王成刚会把他丑化得体无完肤,有老爷子在他不敢拿他怎么样?他能做的就是不让他提拔,当年他已经堵住了他当刑侦支队长的路,可后来因为跟钟鸣书记一起处置那起突发事件立了大功,钟书记亲自点名重用王成刚,这才还是让他当上了刑侦支队长。刑侦支队是公安局的要害部门,他当权了就不能让这么要害的部门仍然由王成刚把持,必须立即迅速马上换下来,特别是有刘军案件正在侦办,这个功劳不能落到别人的手里,还有,他自己有把柄在刘军手里,如果刘军把什么都说出来了对他极为不利,他必须严格控制刘军的嘴,让他不该说的不说,所以他一接手就必须把王成刚从刑侦支队长的位置上换下来,这才有了他的心腹尤长贵取而代之。m.chuanyue1.com
原本当初他就想把王成刚换到郊外的拘留所去的,可他又不能做得太显眼,当初要不是王成刚让给他功劳他就当不了这个局长,所以还要装着重用人家,全局那么多分局长、支队长、政委,唯独把王成刚解决正处级,正好禁毒支队老支队长要退休了,王成刚是搞侦查的,他就让王成刚暂时顶上了。现在,张强已经有了接替王成刚的合适人选,是该把他换下来的时候了,换到拘留所,像徐康明一样当教导员,没有任何实权,就让他闲着,年纪轻轻,不让他干具体事情,也让他尝尝凉起来的味道,看他还记不记得当初对他直呼其名的事情,看他知不知道当初企图丑化他会有什么结果,这时其实省厅已经好几次打招呼,希望让王成刚回到刑侦支队来,并且说如果不能解决王成刚回刑侦,省厅准备调他到刑侦总队工作,他知道,这都是李志坚的主意,他不会答应,既不会让他回刑侦,也不会让他调往省厅,他回答省厅,王成刚是人才,市公安局也需要这样的优秀侦查员,他不同意把王成刚调走,门都没有。
张强的决定已经下定,还没有付诸行动,这天余小冬约他见面,还是在余小冬的老茶馆里。
张强一进门就问什么事。
余小冬说他和秦岚想办个护照,他自己的护照早已经作废了,秦岚从来就没有办过护照,他们想方便的时候去美国看看儿子。
张强说这种事情还要我跑一趟,电话里说一声不就得了,我会派人上门来跟你们办证。
余小冬说还有个事,就是想给张强一个建议,他希望张强还是把王成刚调回到刑侦支队来,让尤长贵去禁毒。
对于表弟的建议张强从来是言听计从的,一路来都是表弟跟他出着主意,每个主意都是金点子,让他受益匪浅,他从心里感激表弟,可这一次这个建议他很难接受,他已经决定让王成刚去看守所值班,彻底整王成刚一回,所以他跟表弟说王成刚的事情就算了吧,他另有安排。
余小冬就问怎么安排。
张强从来不避余小冬,就说了自己的想法。
余小冬说你就这德性?
张强问什么意思?
余小冬说谁都知道王成刚是龚老爷子的人,你把人家凉起来,人家会怎么说你?说你容不得人,说你没有一点气量,这对你有什么好处?我已经听说了,你把老爷子的人都发配到郊外的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去了,这又何必?这样做你就解恨了?www.chuanyue1.com
张强说的确,我在位就不能让老爷子的人再得势,就不能让过去不把我放在眼里的人在有好日子过。
余小冬说你还想不想继续当这个局长?
张强不解,问什么意思?
余小冬就跟他说了一通道理,告诉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这么做会让他失去民心,失去气场的凝聚力,更何况你当局长也要有人帮你撑门面,也要有人帮你破案,你把真正的人才都搞走了谁还跟你破案?不错,尤长贵是你最信赖的人,也是我哥们,可他的能力能够吃得下刑侦队长这碗饭吗?你自己没看见,他当刑侦队长以来破过什么案子?最近中阳的几股帮派势力都在抢地盘,活动很猖狂,你难道一点都没看见?你还让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总有一天你自己自身难保,毛主席早就说了,要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你怎么就不听呀?
“你……”张强很意外,余小冬怎么会拿这些来教育他。
余小冬说你这样做是下策,下下策,实不可取。
张强忙问,那什么是上策?
余小冬说上策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别人他管不了,有两个人他必须管,一个是王成刚,这个人你必须跟我换回来,与尤长贵调换;还有一个,徐康明,这是公安局法律方面的人才,公安局第一个研究生,老爷子在台上的时候就非常器重,你当局长一样需要人才,让他当法制处长吧,就这么定了,别再犹豫了。
张强瞪了表弟一眼,好像在说是我当局长还是你当局长?可这话他说不出口,事实上,他这个局长还真得表弟跟他撑着,以前余小冬在关键时候多次帮他不说,就说最近,要不是余小冬暗中相助,他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来。前一段时间,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建五一路,这是陈书记主抓的一项巨大的工程,是他整个城市改造的第一大工程,除了扩建从火车站到荣湾桥全长十公里的五一路,他还计划实施全市的旧城改造,把中阳市打造成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为此,他已经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制规划,跑资金,拆迁,全面推进整个工程的开展。扩建五一路是整个工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工程,其成败直接影响整个城市改扩建工程建设,规划做好了,资金落实了,最麻烦的事情就是拆迁,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一些拆迁户不满市政府给出的拆迁补偿办法,硬顶着不搬迁,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有人表示愿意服从大局,但仍有一些人坚决不肯搬迁,“漫天要价”,这时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补偿标准,更没有后来的物权法,就是市政府定了个标准,就照着执行,拆迁户说不合理,政府说已经给得够多了,资金主要要用于修路,建设,不是用来补偿,市委市政府决心已定,必须无条件搬迁,可到实际拆迁的时候不是政府一两句规定就能解决问题,钉子户不止一个,居然有一批,而且告状的信件早已经到了省里,到了北京,还有人要上北京,被市区街道办事处各级政府阻止了,这时陈书记就觉得压力大了,直接强拆又怕出人命,把事情闹大了怕不可收拾,就叫来了张强,命令张强想办法处理好钉子户,既不能激化矛盾,又必须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张强领命回来本来以为这事简单,在他看来,那些拆迁户都是些刁民,对付刁民只有比刁民更刁,决不手软,绝不仁慈,一定得用铁的手腕,他决定调集三百名防暴警察全副武装赶往现场,前面把人抓走后面推土机跟着把要拆迁的房子全部推倒,问题就解决了,正要实施,胡副局长说这样不行,会激化矛盾,再说人抓到公安局来怎么处理?他也没违法犯罪我们把人家抓了怎么好处理?抓进来容易,请出去就难了,人家不找我们局里赔房子才怪,这样一来矛盾就全到公安局了,等于自己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张强一听才意识到事情还真么那么简单,要是那些人全都闹到公安局来就更麻烦了,这不符合陈书记说的不激化矛盾的指导思想,明摆着就是激化矛盾,张强突然觉得这是一只烫手的芋头,抓抓不得,赶也赶不得,他这才感觉到了原来这个公安局长不是那么好当的,他让胡副局长赶紧想办法,他自己也好好琢磨琢磨。
张强自己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的,就赶紧叫表弟余小冬过来,就跟余小冬说了眼前的难题。余小冬听了思考了片刻,说这事交给我吧,你别管,给我三天时间,你只给我一个名单,其他什么也不要管,保证那些人乖乖搬走。
张强忙问什么办法?
余小冬说你别问,就当什么也不知道,这事跟你没关系,你也别说跟我说过这事,一切都像什么也没发生。
张强后来才明白,表弟是真心为他好,真心帮他,什么都不告诉他是保护他。
余小冬的办法很简单,他让老鬼雇来了二十个劳改劳教释放人员,每人给三千(先发一千定金,事成后再给两千),打骂威胁恐吓都行,只要不闹出人命什么手段都可以使上,让所有钉子户知道,如果不搬迁,家破人亡。
这一招果然有效,当天晚上,二十个人兵分两路,沿着五一路从东到西照着钉子户的名单一路砍杀,将其家里打得一塌糊涂,留下话来,明天再不同意搬迁,包你家破人亡!谁要报警,同样家破人亡!
没等到第二天晚上,所有钉子户都主动跑到拆迁办签下了拆迁合同。
一夜之间问题全解决了。事后张强跟表弟说。所有的费用由他负责。
余小冬说你傻呀,这种事情你还想揽在身上,还能立功?
“可是你……”张强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如果跟别人干,表弟还不知道会要收多少钱,现在暗中跟自己解决问题也不能让表弟自己贴钱。
余小冬说算了吧,你那点钱算什么钱?留着自己用吧,咱兄弟谁跟谁?别让钱玷污了我们的友谊,钱是什么东西?就是个王八蛋,别去理他。
张强不好再说什么,只有把表弟的好记在心里。现在表弟说要把王成刚跟尤长贵调换,还要把徐康明提拔到法制处当处长,他心里虽然有一百个不情愿,一方面尤长贵是自己的亲信,得力干将,他的本意就是要把最要害的部门控制在自己的人手里,表弟却要他离开这个位置,张强很不理解,省厅的邓副厅长打了好几个招呼,他都没有把上面的话放在心上,当作耳边风,自从他接手公安局长以来,中阳市局和省厅的关系就一天不如一天了,省厅是业务上的指导,没有直接的人事关系,正因为这一点,张强并不把省厅的指示当回事,对中阳市有利的他都听,对中阳市不利他都不听,一次省厅一个副厅长带队来市局检查工作,对中阳的工作很不满意,在结束检查的时候带队的陆副厅长当着张强的面指出了中阳工作的不足,张强做表态发言,口里说一定改进工作,同样也当着陆副厅长的面把自己手下大骂一通,说手下为什么这么笨?省厅领导来了为什么不好好招待?为什么不好好表示表示?厅里的领导哪个不喜欢下面热情接待?厅里的领导有几个不贪的?连红包都不给,像什么话?!话说得很难听,陆副厅长坐不住了,当场就带着检查组负气而去,从此,市局和省厅的关系就僵了。张强不在乎,反正上面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在他看来,掌握他命运的是市委,更直接地说是陈书记,只有陈书记满意了就没事了,所以尽管厅领导亲自出面跟他说王成刚的事情,他一样没有照上面的意见办的意思,他既不能让王成刚调走,调到省厅去发展,又不能让王成刚回到刑侦队,他要狠狠惩罚王成刚当年对他的不敬。还有那个徐康明,当年根本不把他的话当回事,现在他当一把手了,还不好好整他一把?既然把他“发落”到了看守所,为什么还要把他提拔上来?这没道理呀。可表弟不让他这么干,他实在极不情愿,可他又不能不听表弟的,小冬跟他说的都很在理,他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既得罪了省厅,又得罪了还在医院躺着的龚老爷子,还要不失去民心,让所有人不小看他,如果反过来,让王成刚重新回到刑侦队当支队长,既给了省厅的面子,又给了老局长的面子,而对于徐康明,只要不带个人偏见,提到他担任法制处长完全应该是理所当然,而且是用其所长,张强比谁都清楚,这两年自己接手以来全局的法制工作实在不怎么地,不久省厅马上又要进行法制检查了,能不能过关他自己都没把握,把徐康明提上来能够扭转当今的工作局面当然更好,如果不能,前面的工作不足就得让徐康明顶这个雷,让他为这事埋单。张强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要重用一个人可以把这个人放在风口浪尖考验,让他尽快成熟,要惩罚一个人也可以把这个人放在风口浪尖,让大浪把他淹没,这时候,张强对于徐康明,想得更多的是后者,如果他这样做了,他还能够得到一个好名声,落了个好口碑,重用人才,何乐而不为?官场其实有很多种玩法,绝不止一种。他没有跟余小冬说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王成刚,那么讨厌徐康明,只是说他就是不喜欢这两个人,余小冬就说你这样不行,在官场上有时是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策的,而要根据利益和需要,就算王成刚徐康明再坏也是可以利用嘛,都说坏官不能用,怎么不能用?听说过吗?古代皇帝用人,用了一批最坏的官吏,众臣不解,问为何,皇帝说忠臣用来统治百姓,奸臣、坏官用来统治坏人,要统治坏人就必须比坏人更坏!其实,没有坏官哪来的好官?官场上没有谁身上贴有坏官的标签,好官和坏官都一样行走官场,很正常。要学会容得人下,胸怀要开阔,看问题眼光要更远一点,不能只盯着眼前,听我的吧,不会有错的。
余小冬这么说了,张强不好再拒绝,就同意了,不久就把王成刚和尤长贵对调了,又把徐康明提拔当了法制处长。
余小冬进一步跟张强出点子,要借助王成刚超强的业务能力,赶紧打击一批在中阳市猖獗的黑恶势力,打黑除恶是一项民心工程,对提升你的威望不无好处。张强后来是这么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余小冬所做的一切都有他自己的目的,只是张强一点也不知道。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后患更新,第36章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