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科幻小说 > 后患 > 第37章
  万事不由人算计。

  余阳一到美国硅谷他的老板Stiephin就告诉他,公司即将倒闭,已经无力再聘请他工作了。这等于说,余阳一到美国他就被解雇了,就成了失业的人。

  这让余阳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怀揣着无比美好的梦想来到硅谷,本想以为在这里可以大展宏图的,没想到,一下飞机,前来迎接他的Stiephin就告诉他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真的一下感觉掉进了万丈深渊,前面一片漆黑。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旧金山机场来到硅谷的,他坐在Stiephin的车上,脑子里是一片空白,这个时候,他身上只有母亲硬塞给他的三百元美金,出门的时候父亲要给他一万美金,他不要,他说他不需要父母的钱,一切都靠自己,其实,还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如果依靠父母,他可以不来美国,在国内他可以衣食无忧,可他不喜欢过那种生活,他想自己出来打拼,就像当年读书的时候想出来做生意一样,那一次血本无归,摔得头破血流,草草收场,这一回他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是到美国,因为是来硅谷,多少人在硅谷打拼成功,乔布斯在这里创办苹果公司;比尔盖茨在这里创办了微软公司;杨致远和大卫费洛在这里创办雅虎;还有许多许多,那些人都是他心中的偶像,他也想来硅谷“淘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可等待他的却是当头一棒,一下就把他打懵,他根本就喘不过气来。

  还好,Stiephin告诉他,他的公司虽然快要倒闭了,但他跟他找好了另一家公司,给对方介绍了他的情况,只要通过他们的面试,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Stiephin把余阳直接送到了另一家公司——T公司,经过面试,余阳被转到了这家公司,但工资只有原来的一半,余阳什么也没说,认了,工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个地方落脚,他身上只有三百元美金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现在只要谁愿意收留他,谁就是他爹,还谈什么工资?T公司肯收留他,就是没工资他也干,这就是他当时的心理。

  T公司过去在硅谷是个非常有名的公司,所生产的摄像头曾经世界排名数一数二,在硅谷红火过好几年,只是最近几年由于产品更新不快等原因,企业远不如前,由过去上千的研发人员锐减到了现在几十人的研发机构,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仅仅就这个研发机构,全都是精华,精简的不能再精简了,剩下的个个都是行业内出类拔萃的专家,余阳在这个团队里其实就是个小不点儿。

  余阳的工作并不复杂,负责数据检测,别人编写好程序做出项目来了他就及时跟进,进行数据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由真正的专家加以改进,说白了,就是个看机器的活,简单,聊别,技术含量也不高。不过这对余阳来说已经是个极好的平台,他有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爱问,喜欢打烂沙罐问到底,非要问出沙罐能装多少米,数据检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每个专家,他也有机会请教每一个专家,正因为他年纪小,在那些顶尖级专家眼里,他就是个“小孩”,他问所有的问题别人都不会讨厌他,都热情地跟他解释,使他在最短的时期内熟悉了本部门本领域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可谓见长,从懵懵懂懂到比较适应自身的工作,有时还能说上两句行内的见解,算是不错。

  有两个人让他不能忘记,一个是公司管人事财务的副老总牛大姐,台湾人,五十来岁,余阳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就遇到了这位非常热心的大姐,也许都是中国人,也许看到余阳太小,一去她就让余阳租住在她家,吃住都在她家。正好,牛大姐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余阳那么大,正在大学读书,平时,大姐家的老大在家也常跟余阳交流,谈点中国的事情,关系处理得不错,交流使余阳的语言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至少可以用英语跟人直接对话,尽管不流畅,甚至生硬,但能说了,会听了,进步比在国内任何时候都快。大姐对他这个最小的员工关怀备至,生活上照顾,工作上不遗余力支持,从公司的过去到现在,从公司总经理到每个员工,从工作纪律到管理要求,份内的和份外的都详尽地介绍,友善地提示,该注意什么,谁好打交道,谁有什么特长,只要能想到的,大姐都会热情指点,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体贴,爱抚。

  还有一位,余阳的主管,大卫,早年斯坦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美国视频行业领军人物,五十来岁,一个工作非常认真作风非常严谨的专家。余阳一到这家公司,老板就把他安排在这位主管的手下,跟着主管搞检测,当主管的下手。

  客观地说,最初主管对这个新来的中国小子没多少兴趣,权当是个招进来打杂的小工,有事让小青年跑跑腿,报个数据,填个表格,只要求新手死死盯住数据检测机器正常运转不出问题就行,至于检测出来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结果,问题出在哪里,那不是小青年的事情,那是设计者的事情,是专家的事情。可余阳爱问,常跟着他屁股后面问这问那,一脸的稚嫩,平时手脚又勤快,主管有什么事情还没张口小子就做了,慢慢的,主管喜欢上了这个新来的中国小子,不仅乐意回答年轻人的问题,还常常有意无意介绍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余阳是个爱思考的人,常常会有一些闪光的点子让主管刮目相看,经常的交流、探讨使他们成了忘年之交,应该说,余阳以后在专业上能够长进,与他的这位主管是分不开的,很多知识和技术,在大学的课堂里是根本学不到的,在主管那里,在那个不大不小的公司里,余阳学到了,他完成了在那个领域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原始积累,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后来,他不只是做一些数据检测,主管还有意派给一些项目给他,每次他都完成得不错,很受主管的赏识,主管就鼓励他,好好干,以后他会跟经理建议,公司再招个搞检测的来,让他专门跟他做产品研发。

  只要按部就班做下去,他肯定能够成为公司最好的程序设计师,主管、牛大姐都这么看好他。从进T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有种危机感,担心他会第一个被公司淘汰。来到硅谷他就知道,现实是非常残酷的,每天有世界各地的“精英”到硅谷来闯荡,每天都有人从这里淘汰出局,每天都有公司开张,每天都有公司倒闭,初来硅谷的时候,余阳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是不是下一个被淘汰出局的对象,所以每天都有如坐针毡的感觉。他不止一次的问牛大姐,问主管,公司有没有载人的计划,他会不会成为裁减的对象,牛大姐和主管都让他放心,一是公司没有裁人的计划,二是就算有也不会第一个落到他的头上。他不解,在他看来,只要公司裁员,他就是第一个目标,因为他才来,他最没工作经验,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公司,他实在算不上什么人才,这一点他有自知之明,他不会夜郎自大,不会不知天高地厚,在硅谷280公路旁边那栋黑色玻璃包装的四层设计大楼里,他是最没资格在那里站稳脚跟的,所以他天天都有危机感,他天天都在担心第一个被公司裁员。而牛大姐和主管都说他是第一个不被裁减的对象,原因很简单,他是全公司最廉价的员工,实际上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开他一个不痒不痛,开别人一个就相当于他三个,公司不会拿他作为靶子,没意义,相反,只要公司不倒闭就需要像他这样“物美价廉”的工程技术人员,他又能做检测又能搞程序设计又能做事工资又最低,裁员怎么会落到他的头上?都让他安安心心干,什么危机也没有。

  他真的可以好好呆在那里,事实上真的没有太大的危机,稳住脚跟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是他不安分,他自己向自己提出了挑战。

  有一天余阳突然打电话到家里,说他想到外面应聘,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到外面找到工作。

  余小冬断然拒绝了他的这个想法,余小冬说这种玩笑千万不能开,连门都没有,你现在的公司对你够可以了,人要知恩,要懂得报恩,人家是在你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你的,只要他不开你,你就永远不要背叛他。

  余小冬讲的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就是这样,Stiephin当初把他当人才招过来结果不要他了,一脚把他踢到了现在的公司,幸亏人家不嫌弃,他才走进了硅谷,才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现在你刚好站稳了脚跟你就想跳槽,怎么对得起人家?良心上过不去,不能这样。

  秦岚更生气,把他痛骂一顿,说人不能没有良心,宁肯人家负你,你不能负人家,说得入情入理。

  这是中国最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在余小冬和秦岚看来就应该这样,天经地义,可余阳已经长大了,他们这一代有他们的价值观,他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道德不道德问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只要有更好的地方,他一点也不会犹豫,他会毅然离开。

  分歧,这是上一代和下一代最重要的分歧,余小冬和秦岚太在乎朴实的道德价值,太在乎知恩图报,太在乎良心,余阳却不,他不是不在乎道德,不是不在乎良心,他更在乎的是现实,过于把两件事扯在一起,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良心不良心的?他招你是需要,你帮他做事同样是需要,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就这麽简单,没有更深的渊源。

  余阳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公司。他想去一家大公司,世界级的,他已经被小公司弄怕了,满以为能够在一个小公司里施展他的才华,满以为从一个小公司做起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他想错了,硅谷的小公司和其他地方的小公司一样,最经不起考验,第一个被市场冲垮的就是这些没有保障的小公司,他当时对Stiephin的公司并没有深入地考察,现在想起来有种被骗的感觉,结果一到美国他就被看好他的公司解雇了,他到T公司来一个月后那家公司就彻底倒闭了,余阳觉得,以后要去就要去大公司,大公司一般不会轻易倒闭,他希望有个比较稳定的地方,不致以后颠沛流离,他并没有想过人家会不会要他,他只觉得自己一定能行。他打听了硅谷几家最著名的公司,苹果,微软,GoogLe,他更喜欢的是GoogLe,喜欢GoogLe的工程师文化,在行内,人们普遍认为,工程师在GoogLe是最受欢迎的群体,其次是产品人员,然后才是市场和商务人员,让许多工程师们羡慕的是,GoogLe的工程师可以用20%的工作时间去研发自己喜欢的的项目,这让工程师感觉得特别自由,而那些员工,那些每天中午看似懒洋洋地在草地上野餐的人,他们都是来自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来自世界一流的大学,绝大多数是博士,硕士,可以说这里云集了世界上许多许多最聪明的人,而他自己所在的T公司,尽管现在还能让他呆下去,但在这家公司里,他不是个独当一面的工程师,他好像更像个打杂的,他不知道哪一天这家公司也和Stiephin的公司一样,突然就倒闭了,到那时他连哭都找不到地方,他已经完全顾不了父母跟他说的什么道德,什么良心,什么感恩,硅谷不是老家,是世界上高科技最发达高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地方,没有人跟你顾及面子,也没有人顾及你的面子,有一种是别让人家淘汰你,再有一种是你去淘汰别人,余阳还不能选择后者,但他不能成为前者,他决定去GoogLe碰碰运气。

  正好,GoogLe公司要招聘视频方面的工程师,他把自己的资料投到了GoogLe公司的招聘部门。GoogLe入职条件很高,就是普通的大学生,规定了你在校期间平均成绩一定要达到多少,否则连入门都没有可能,还好,余阳无论大学时代还是研究生成绩,都非常优秀,他很快收到了GoogLe面试的通知。

  GoogLe的面试既有招聘部门的面试,也有项目部门的负责人,应聘者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面试官,跟他们“斗智斗勇”,人人都要过五关斩六将,就是闯到最后还不一定就能进入GoogLe的门槛,有人曾经各种条件都不错,各种面试都通过了,从第一次面试到最后录取足足等了八个月才正式成为GoogLe的员工。这是因为GoogLe的招聘机制独树一帜,他们为招聘专门建立了一套“算法”,有一个专门的数据库。比如,在每个季度,这个系统会预测将要离职的人数,以及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最终决定本季度要招聘的人数,打个比方,本季度要招聘三百人,而此时,有两千人已经通过了所有面试,这时,GoogLe不得不对应聘者打分排队,排在前面的三百人就是这次招聘的对象,而剩下的人则要进入等待系列,下一次的招聘程序启动时,这些人才被列入下一次的大排名,这样,有人等上八个月一点也不稀奇。

  余阳没有等那么久,很幸运,正好赶上那一季度的招聘档期,招聘部门的面试官几乎没有任何梗阻,从外表、兴趣、经验、合理的期望、职务能力、受教育程度、是否能马上胜任工作、过去雇佣的稳定性到应聘者个人心理素质、个性特征等,包括基本智力、认识的思维方式、内在驱动力、管理意识、技能技巧等一一进行考察,一系列标准,这一系列面试考察还只是一部分,这一部分考察完成之后为确定最后人选提供参考依据,如果项目负责人进行面试之后过关之后才有可能入围排队,才有资格成为GoogLe的员工,但依然不是绝对,绝大部分下一次入围可能没有希望,再下一次入围依然没有希望,甚至直至八个月之后。余阳前面的部分都顺利过关,只是项目负责人的面试第一次被卡住了,几乎完全失去了希望:项目负责人——也就是我们说的部门经理,是个韩国人,本身的英语带有浓厚的韩国味道,而余阳的英语则明显带有中国特色,对方在面试余阳的时候向余阳提出了各种专业方面的问题,可余阳的英语交流不太理想,有些问题连听都没有听过,他听不太懂对方的韩国式英语,对方也听不清楚他的中国式英语,余阳一时答不上,或者答非所问,结果面试很不理想,尽管这位韩国经理非常赏识余阳,觉得余阳的视频专业水平有过人之处,但表达让他无法满意,只得将其拒之门外,韩国籍经理金成哲给他留下一句话,对不起,这次我们不能录用你,下次如果有机会我们还会考虑的。【穿】 【书】 【吧】

  完了,这次应聘的事情就这么完了。

  余阳有些气馁,没想到自己不是败在专业知识水平上,而是交流除了问题,他把面试的结果告诉了李晓萌。

  这时李晓萌已经来硅谷,和余阳生活在一起了,李晓萌大学毕业以后就马上来了美国,因为她已经是余阳的合法妻子,签证很容易就批下来了,到了美国之后,李晓萌直接申请了斯坦福的研究生,结果被导师看中,有幸成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李晓萌的英语口语水平比余阳要强,专业跟余阳也有一定联系,余阳研究的视频专业,李晓萌是计算机专业,听了余阳的介绍,李晓萌就安慰余阳,别急,看问题处在哪里,再想办法补救。

  余阳说算了,没希望了,人家已经说了这次不能录用,所谓下次考虑也是一句场面上的话,没有一点希望了。

  李晓萌说没有希望也应该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然以后应聘还是难以过关。

  余阳觉得有道理,就把跟韩国籍经理交流的详细情况跟李晓萌说了,李晓萌就谈了自己的看法,在交流方面怎么样处理可能会更好。

  GoogLe的应聘好像就这么过去了,余阳也只好安安心心呆在原来的公司,依然做他的检测,好在跟谁都没说,没有人知道他去干过什么,一切像什么也没发生。

  大概又过了十来天,突然有一天,GoogLe公司的那位韩国籍经理打来电话,说还希望余阳去面试一次,如果他有兴趣,让他第二天再去GoogLe。

  余阳特别兴奋,马上打电话给正在上课的李晓萌,说机会又来了,GoogLe让他再去面试。

  李晓萌说好事,一定要去,好好准备,你肯定能成功的。

  这一次面试他是有备而来,不是复习得怎么到位,只有一天时间,是神仙都没办法复习好,只是他系统地梳理了一下相关知识的知识点,心理上做好了答题的准备。他觉得,这次招聘的对象从事视频方面的人才,可以肯定,GoogLe要招就要招行内最好的对象,余阳自认为视频专业他就是最好的,他对自己有信心。

  第二天面试如期进行。

  这一次就他一个人,没人旁人。

  先是金成哲经理面试,没别的,出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题目,让你解答,就在一块大写字板上边演示边解说,看你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上午,整整三个小时,余阳全神贯注演示答题。

  结束了,感觉非常好,他对自己的回答充满自信。

  果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表现得很不错,那位要人的金成哲非常满意,升出了大拇指,说非常优秀。

  接着,余阳还经历了他要进来的研发部门主要专家的面试,轮番向他提问,还好,他居然能够对答自如,他成功地过五关斩六将,金成哲经理告诉他,已经决定招他,而且会把他列入优选录用的行列,让他做好准备,录用通知马上就到。

  后来才知道,这位金成哲经理又是一个伯乐。他觉得这个中国小青年有点怪,年纪小,在应聘人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硕士毕业还有两段工作经历,更让他感到奇怪的这个小年轻并没有任何美国学历背景也没有其他国家留学背景却闯进硅谷打拼,他很想见识见识这个小青年,就向人力资源部门作了推荐,可他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小伙子不如人意,表现有比他更突出的,金成哲犹豫了,甚至一度放弃了,但他要招的对象还没确定,那几个初步确定的对象他一个都不满意,感觉按部就班还行,缺乏创新意识,刚好相反,那个最小的将要出局的中国男孩他特别欣赏,思维很有创意,金成哲重新向主管和人事部门申请,再给这个中国男孩一次面试的机会,他觉得这个最小的应聘者是个人才,特别在视频方面很有独到之处,所有应聘者无人能及,金成哲据理力争,余阳终于获得再次面试的机会。为了全面考察这个中国男孩,金成哲精心设计了一番面试的内容,结果对方解答非常流畅,这一场考试充分体现了这个中国男孩的实力,也彻底改变了他自己的人生。

  这个机会完全是那位金成哲伯乐争取来的,没有这个重新面试的机会,余阳的命运将是另一番情景。

  这一年年六月,余阳正式拿到了GoogLe公司的录用通知书。

  这个时候他才打电话给余小冬,说他已经正式被GoogLe录用。

  这让余小冬震惊,余小冬没想到过他会被录用,余小冬一直觉得儿子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同时也有愧于他所在的公司,原本以为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居然成为了现实。一方面,余小冬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GoogLe不是一般的公司,世界有名的公司,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现在居然被余阳闯进去了,真有如少林弟子闯过十八铜人阵,实在不简单,尽管以前极不赞成他去应聘面试,现在真录用了余小冬还是为儿子高兴;可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怎么跟现在的公司开口?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人家收留了你,你却偷偷地又另寻新欢,这道德吗?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理念上来,余阳就说你又来了,老掉牙了,什么道不道德?这与道德有关吗?实际上就是个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只要不牵涉到法律问题就没关系。

  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余阳没有跟现在公司签订终身合同,雇佣时间可长可短,公司随时可以炒他的鱿鱼,同样,他也可以随时炒公司的鱿鱼,谁也用不着不好意思。

  现在,他面临着要“炒”所在公司的鱿鱼了,怎么面对?怎么启齿?

  余阳问余小冬怎么办?这事他要问他父亲,问李晓萌没用,她没经验。

  余小冬说怎么办?都走成这样了,还能怎么办?还是先跟牛大姐商量吧,跟大卫说说,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跟经理去说,也许会更好些。

  余阳这样做了,先找了主管大卫,又找了副总经理牛大姐,都感到突然,都感到意外,又都理解和支持。

  牛大姐说还是她先跟经理说说,做做工作,再由余阳去说,有什么意见还可以及时反馈给余阳。

  真都遇上些好人,牛大姐和主管分别跟经理做工作,最初经理是很气愤的,对余阳的做法特别反感,好不容易把你招进来,刚干上一年半载就走人,谁都不舒服,可经两人一说撮合,没事了,事实上经理也不好说不,公司的员工要走,尤其是去GoogLe这样的大公司,他怎么留也留不住,还不如送个顺水人情,最终什么也没说,同意了。

  然后开始办理H1的手续,按惯例在离职前2周通知原来的公司,这一年的6月底,余阳正式进入GoogLe公司工作。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硅谷,这个地图上无法找到名字的地方,实际上是从旧金山往南,经过门罗公园、帕拉奥托、山景城、桑尼维尔到圣克拉拉,再经过坎贝尔直达圣何塞这条狭长地带。这里被海洋气候所笼罩,气候温润、阳光灿烂,参天大树在这里随处延伸,两、三层的木质房屋是这里常见的建筑,一楼大多是些咖啡馆,或者餐馆,常常有三三俩俩的人在这里聚会,谈不上繁华,却一点也不萧条,从外表来看,你看不出这里是美国乃至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象征。曾几何时,余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这块狭长地带的,也不记得自己怎么度过前面那段不长不短的日子的,他只觉得他天天都在诚惶诚地生活,直到进了GoogLe,他才觉得自己终于走出了硅谷冬天的雨季,他才感觉眼前的路是明亮的,空气是新鲜的,太阳是灿烂的,原来这里的一切比他想象的要美丽得多。

  从他居住的圣布鲁诺沿着101公路一路南下,从山景城出口出来,往海湾的方向一拐,沿着葱茏的山岗蜿蜒下行,大概两三分钟的车程,就能看见一个巨大的雕塑从你眼前晃过,那是一座两层楼高的巨大的人形雕塑,设计成一个巨人从某个人形的框里“冲出”的姿态。经过这个抢眼的雕塑,沿路两旁都是GoogLe的彩色标识了。在山景城GoogLe的总部,这里有19栋大型办公建筑。它们被草坪环绕,掩映在绿树之中。草坪上到处放着三三两两的自行车,外表被涂成红黄蓝相间的GoogLe标志性颜色,这些自行车是公司免费给员工的交通工具,在公司的园区内,你可以骑着这些自行车到达任何一个地方,用完之后把它放在草坪上就行。

  余阳一来就喜欢上了这里,他感觉现在总算可以舒展地喘口气了,他不用担心因为公司的倒闭自己流落街头,这种可能在短时间内几乎没有可能。然而,他依然诚惶诚恐,走进世界一流的公司,面对的是同行业内世界顶尖级工程技术人员,他不知道他能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他不知道能不能与周围最牛的高手共舞,他不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差距在哪里?他什么都不知道,和上一次走进T公司一样,他还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淘汰,现在更不同了,公司是世界最牛的公司之一,员工有世界上最牛的员工,世界一流的博士汇集于此,没几把刷子想混进这里连门都没有,现在自己有幸“混”进来了,他有过兴奋,有过激动,但更多的是担心,是不安,甚至是恐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呆下去?能不能站稳脚跟?

  但有一点是他一直往前走的动力,这就是不畏惧,敢于挑战,喜欢挑战,善于创新。

  刚进GoogLe,鼎力引荐他的金成哲经理给了他一个项目,告诉他,这是本部门做了两年没有做出来的项目,经过了几届高手操刀,依然没有结果,你先拿去看看吧。

  一来就是一道难题,研发部两年没有做出的项目,还经历了几届高手却没有做出来,显然是个烫手的芋头,他不能不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经理交办了就得做。

  他说我试试。

  经理说给你两个月的时间,做不出这个项目就只能放弃。

  余阳未置可否,他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从客观条件说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不畏惧,越是难办到的事情他越有兴趣,就像当年做数学题一样,越是难做的题目他兴趣越大,还越能做出来,读研究生时也一样,视频方面的一些选题在他看来很难,就是这个专业,原本不是他的专业,他明知道很难,可他喜欢,他非要跳进来不可,结果他闯进了这个领域,走到了现在,现在走进GoogLe,经理交给他第一件事就是一个两年没有做成功的项目,他依然兴奋,像是一下找到了挑战的对象,欣然接受。m.chuanyue1.com

  什么项目他没告诉过余小冬,也没告诉李晓萌,凡牵涉到公司机密,他一个字都不会吐露,这是职业的要求,不管余小冬是不是他的父亲,也不管李晓萌是不是他妻子,都不说。

  余阳开始做这个项目,找资料,想折,顺着走全都没走通,有一天他突然想,逆向推过去看能不能走通,马上实施,从结果往前推,再往前推,果然,找到了门路,经过几天几晚的演练推算,成功了,就在经理金成哲说的两个月的期限还有三天的时候,他完成了金成哲交办的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项目。

  他把完成的项目交给金成哲经理,金成哲经理经过检测,只说了一句话,我没看错你!

  无疑,他在GoogLe站稳了脚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已经血雨腥风。

  这一年是全世界的灾难年。几个月之后,美国的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的神话,继贝尔斯登中弹倒下之后,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曾经声誉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在战后金融史上绝对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这不是个案,这是系统性风险大爆发:在广告销售收入大幅下滑的形势下,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的发行方——论坛报业集团(TribuneCo.)按照联邦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向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美国破产法庭申请了破产保护,根据论坛报业集团向法庭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这家拥有161年历史的老牌报业巨擘的资产总额为76亿美元,负债则为129亿美元,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通用当年第三季度亏损25亿美元,现金流急剧减少69亿美元,通用汽车推迟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并购谈判,通用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尽一切努力避免破产,因为通用汽车破产带来的后果将“太可怕”——目前,通用汽车旗下在美员工约17.7万人,退休员工约50万人,如果倒闭,将可能最多导致250万人失业……

  受美国经济危机影响,世界金融危机像滚雪球一样爆发:

  2008年10月20日,韩政府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2008年10月20日,荷兰政府向荷兰国际集团大规模注资;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0月17日,德通过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国最大银行宝座;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2008年10月14日,美国公布首轮救助方案细节;2008年10月13日,英国向银行注资370亿英镑;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组建一个规模为300亿欧元的基金;2008年10月9日,冰岛政府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内分行给予援助;2008年10月7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财困的当地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2008年10月7日,道琼斯指数四年来首度跌破万点,这是2004年10月以来,该指数首度跌破万点关口;2008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当天表示,将尽快开始实施这项方案;2008年10月3日,富国银行从花旗手中抢购美联;美国富国银行3日宣布将以总价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

  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大裁员,根据当时最新的统计数据,2008年9——10月一个多月来“裁员”运动异常猛烈,从9月中旬起,仅美国IT公司总计宣布裁去19683个工作职位,而且还不包括惠普与IT外包服务提供商EDS合并后即将裁剪的24.6万人……

  当余阳刚刚离开T公司不久,美国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巨浪就打在T的头上,可以说T公司成了硅谷第一批倒闭的企业,余阳离开两个月后那个280公路旁边用黑色玻璃包装起来的公司关门歇业,员工全部卷铺盖走人,如果他要遵循余小冬和秦岚的做人逻辑,他就是第一个被金融危机横扫回去的中国人,因为他实在太脆弱了,真的经不起风浪,他的离开让他躲过了眼前的一劫。来到了GoogLe让他找到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他从站稳脚跟到独当一面,不能说他有多么出类拔萃,但他把他的优势发挥到了最佳,工作非常出色,在他所在的研发部门,凡有重大项目,经理和经理的经理第一个想到的是他,上面的头会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部门内部,技术方面遇到什么难题他会被紧急抽去解决难题,有时他就像一个救火队员,今天解决这个难题,明天解决那个困难,知识和能力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真正成为了他那个部门的技术骨干,业务中坚。

  其实,除了做好GoogLe公司的工作,余阳在和原来公司的主管大卫一直在暗中研发一种网络传输新技术,被他们称作CGS项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正在筹划兴办自己的公司,也许,这才是他来硅谷真正的目的或者价值。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后患更新,第37章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