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契丹人的杰出领袖,他建立了辽朝,并使契丹人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926年,阿保机死于出征途中,次年下葬于祖陵。辽末,金人的一把大火将祖陵烧得七零八落,祖陵的许多问题因此成为千年的难解之谜。只有陵园内遗址上众多的残砖碎瓦,向后人展示着昔日的历史,描绘着祖陵当日的辉煌。
神奇变幻黑龙门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位于辽上京遗址西北侧约5公里处的奉陵邑内。所谓奉陵邑,就是专门为守卫和奉祀帝王陵寝而筑的城,这是辽代特有的一种城郭。建城前这里史称西楼,是辽朝皇室居住之地,耶律阿保机的四辈先人都出生在这里,因此又将此城命名为祖州,将安葬耶律阿保机的地方称作辽祖陵。辽祖州全城周长1.75公里,平面为不规则的五角形。
群山环抱着的哈达英格山谷地势险峻,奇峰异石随处可见。天然形成的谷口名叫黑龙门,是哈达英格山谷唯一的入口。远远望去,宽大的黑龙门一侧的巨石极像巨龙的龙头,龙身便是盘旋蜿蜒而去的巨大山脉,与龙头对应的另一侧是绝壁。黑186龙门下,有一眼名叫液泉的山泉。据说,即便是在当地最为干旱的年月,液泉也从未干枯过,当地人称其为“神黑龙门来之水”。若将一块整砖大小的石头扔进山泉内,只看见水花飞溅,却听不到石头落地之声。
进入黑龙门后,大约走出100米回头观望,只见黑龙门上的龙头竟然奇妙地变化成了猛虎头的形状。继续前行100多米后,再回头观望,那猛虎头似乎又变成了雄狮头像。更为奇妙的是,雄狮头上似乎还端坐着一尊形象极其逼真的文殊菩萨像。当置身山谷深处向外望去,突然又发现进来时没有注意到的一座金帐形大山似乎已经死死地堵住了唯一的出口——黑龙门,让人不由得有身陷绝境的感觉。
这些变化莫测的奇妙景观是不是经过人工打凿而成?当然不是,黑龙门上面根本找不到一丝人工打凿的痕迹。大自然固然是鬼斧神工,耶律阿保机也是慧眼独具,值得佩服。
187谜案重重的王陵准确葬地究竟在哪里进入黑龙门就是陵园范围了,一眼望去感觉空荡荡的。辽太祖的陵墓到底在陵园的哪个方位呢?由于当年金兵曾放火烧毁了辽太祖陵,因而后人只知山谷中有太祖陵,但根本无法指出具体的位置。曾经有人推测在山谷西北面一处山坡上,有一个散布着许多砖瓦和灰块的圆坑,可能就是当年的墓室。穿书吧
这种推测的理由,主要是圆坑位置居于山谷的正中,旁边双峰合抱,并与对面的四座山峰构成对称。圆坑的西面,山势十分高峻,山脊上有人工筑起的高大尖顶石墙。如果站在这里回首下望,整个山谷尽收眼底。因此一些学者推断,这个山坡上就是当年的陵墓所在地,圆坑就是被金兵挖掘的墓室。
这种推测是否正确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无法具体证实陵墓位置,这种说法普遍被认为是可信的。直到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二队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祖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取得了新的线索。
此次,考古队对半埋在现地表中的石翁仲进行了清理,试掘了1.5×2.5平方米的范围,清理出石翁仲的底座。惊喜地发现紧贴石翁仲西侧的原地面上有一个石雕卧犬,这应是当时祖陵神道两侧的石像生之一。距此不远,还有一残断的半截石翁仲个体,与清理出的石翁仲如出一辙。
依此,初步确定了祖陵神道位置呈东南向及祖陵位置位于入谷后北行1.5千米至石人沟,山谷内有一处紧贴山根的大土堆,人们推测大土堆下面可能就是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陵寝。调查的时候,正值草木返青的季节,山谷中的野草、树木早已是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唯有那个大土堆上的草木还是一片枯黄。
这种反常的现象也证明大土堆下面是空的,以至地气无法正常上达地表,自然也就使得土堆上的草木迟迟不能返青。再加上据高科技仪器的检测,确定了这就是辽祖陵的地宫所在地,而且地宫保存完好,耶律阿保机墓葬安然无恙。
在漫长的岁月里,许多帝王陵寝早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可是,从来没有专人看守的辽祖陵至今依旧安然无恙,这也成了千古之谜。
这次考古调查中考古专家发现了近30处封堵豁口或者筑于平缓山脊的石墙。
这些石墙将辽祖陵密封成一个独立的文化地理单元。这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是较为少见的,这也较好地保护了辽祖陵。
当然,仅仅这低矮的石墙铁定挡不住盗墓者的欲望。据当地的老乡们说,其实,188多少年来,许多盗墓贼都对辽祖陵虎视眈眈,曾经也先后有几伙大胆的盗墓贼采取过挖掘行动,可是最终都没能进入辽祖陵内。这是因为辽祖陵的建筑设计十分巧妙,整个陵墓的拱形顶部由多层巨大的石条砌成,层层石条巧妙相压。盗墓贼揭开一层或者几层石条后,下面的石条便无法启动了。于是,贪婪的盗墓贼们对陵墓内的宝物虽然垂涎三尺,却又无计可施。
对于民间的这种说法,目前虽然还找不到多少事实依据,可是,耶律阿保机能够在陵寝中安眠1000多年却没有被盗墓贼惊动,仅从这一点设想,耶律阿保机的陵寝可能确有玄机。
奇怪的石房子辽祖陵处处是谜团,物物有玄机。真正神奇的莫过石房子于黑龙门东侧不远处的半山腰上一处用巨石搭建而成的189谜案重重的王陵石房子,这个奇怪的建筑物千年来一直矗立在那里,默默注视着历史的变迁。再说整个祖州奉陵邑已经片瓦无存,而它竟能完整地独存于世。是什么力量使得它逃过了女真人的铁骑?逃过了近千年的风霜雨雪?不敢想,只能惊叹造化的神奇。
石房子面南背北,3米多高,面积30多平方米,由七块巨型石板组成,石板间有铁锔相连。其中的6块巨石板搭建在一起构成了石房子的主体,另一块巨石板则是平铺在石房子里面,看上去有点儿像炕。石房子前面正中,中空为门。室内四壁空空,凉风习习,与外界的炎热形成明显对比。空空如也的室内,更增添了石室神秘的气氛。石房子的7块巨石板中大的足有数吨重,即便是现代的小型吊车都很难将其吊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7块巨石板竟然不是就地取材,而是从大约10公里外的石窟寺附近的山上搬运来的。
在1000多年前那个生产力极度落后、没有起重设备、没有运输机械的年代,契丹人又是如何将如此巨大的石板运送上山,搭建成了石房子呢?为此,考古专家们也一直苦苦探寻着,试图解开这个千年谜团,可是,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答案。目前,对于契丹人从数公里外搬运巨石板的方法大概有滚木运输和冬天泼水成冰后滑道运输两种推测。对于搭建石房子的方法,有人则推测可能是用石板下垫土升高的土垒建造法进行搭建的。
除此之外,更令人费解的是,契丹人建造这个石房子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人说,只要破译了石房子上面雕刻的许多不规则的契丹文字和图案,石房子之谜便会迎刃而解。为了解开这个谜,许多考古专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是,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破译石房子上面的契丹文字及图案。
至于石房子的用途,人们至今依然在不停地猜测着。不知到了哪一天才能够揭开这些千古之谜的神秘面纱……有一种说法认为石房子很坚固,适合做监狱。有什么样的要犯必须用建造祖州石室这种方法来处理呢?话说耶律阿保机死后,其次子耶律德光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当上了皇帝,是为太宗。他登基后,在多方面控制、打击其兄耶律倍。耶律倍本为太子,但最后却客死他乡。后来耶律倍的势力逐渐强大,他们围绕着耶侓倍之子耶律兀欲形成了一个集团。
太宗德光死后,耶律兀欲即皇帝位,但述律太后却欲立其三子耶律李胡,在拒马河边,两军对峙。后因耶律兀欲的势力较大,经人调解,述律太后方面妥协。耶律兀欲称世宗,后幽其祖母述律后及李胡于祖州圆土。世宗崩,耶律德光之子耶律190碌又当上了皇帝,释放了李胡,但李胡之子喜隐又谋反,李胡又被幽于原处,后死于狱中。这种说法认为石房子就是幽禁述律后及李胡的监狱。夶风小说
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呢?在辽朝,祭祀辽太祖及其先祖之地自然被视为圣地。
如果说祖州石室是牢狱之类的设施,把它设在二仪等宫殿的东侧即衙署所在区,更合情理。将牢狱设在祭祀先祖的神圣之地,这与辽朝好鬼神、重祭祀的习俗是极不协调的,既亵渎了祖宗神灵,又对那里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再说用祖州石室这样的设施来囚禁罪犯,也正说明被囚禁者威胁性很大。而威胁性既然大,为何偏要置于祭祀圣地这一地区呢?很显然这有悖于常理。况且祖州石室内没有类似于火炕的取暖设施,保温性能极差,远不及岩洞,很难想象它是供人即使是供犯人居住之用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石房子为当时辽人祭祀祖先的宗庙,在呼伦贝尔盟(现呼伦贝尔市)的嘎仙洞曾发现了鲜卑祭祀祖先的石室,而鲜卑和契丹又有一定的承袭关系,因此巨大的石屋好似鲜卑的石洞。
这种说法是否经得起推敲呢?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其先祖石庙,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之嘎仙洞。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告祭时的祭文刻石尚在。
该洞硕大,南北长90米、东西宽40米、高20余米,当为拓跋部祖先穴居时代的住室,后人则以此作为祭祀祖先之所。这种祭祀先祖于洞窟的习俗,不单单是鲜卑族有,许多古老民族也曾有过。
有的民族现在仍保持这种习俗。在今西藏山南市泽当镇,有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贡布山。山腰间有3个“仙洞竺”,传说是西藏人类始祖居住的地方,至今,一年四季香火不断。这种出于对祖先怀念而祭祀的洞穴,多为天然石洞,或稍作加工,风格、形制与祖州石室大不相同。
如果说祖州石室是与“鲜卑凿石为祖宗之庙”出于同一风俗,那么,祖州石室距山极近,似乎亦应凿岩建在山上,那才更合祖制,大可不必耗时费力地从几十里外剥采加工巨石,再运至祖州建成石室。并且鲜卑石室的洞门为西南向,而祖州石室之门却为东南向。因此可以断定,辽祖州石室并非什么建石室祭祀先祖风俗的遗存。
那么,这座石房子到底是有什么特殊的用途呢?20世纪初,林西天主教神甫牟里为此石房曾访问过当地居民,据当地的蒙古人介绍,屋隅昔有一白石神像,已被人打碎做了磨刀石,此外尚见有破碎的大绿釉瓦,这可能是解石房之谜的唯一线191谜案重重的王陵索。1994年,考古学者在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宝山曾发掘过一座辽代大贵族墓,墓室中也有一巨大的石房,大小、形状与祖州石房酷似,只是在石房四周抹有白灰,上有彩绘。此石房为墓主人的尸房。那么祖州的石室是否和耶律阿保机的下葬有关呢?
根据史料记载,契丹的大贵族死后,有在外停尸的习俗,多则三载,少则几月,在此期间才营建墓葬。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象,祖州的这个巨大石室原来可能是停放耶律阿保机未下葬前尸身的地方?北壁的石炕,可能就是尸床。石室内温度较低,以便尸体保存。当耶律阿保机的墓葬建好后,移尸陵地,而在石室内立有辽太祖的塑像,以便让人瞻仰。林西天主教神甫牟里听到的此石房内曾有一白石神像,可能指的就是这回事。
不得不提的皇后述律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名月理朵,契丹族右大部人,有政治远见,有军事才能,勇敢果断过人。公元916年,辽太祖建契丹国(太宗时改为辽),封述律后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公元926年,太祖死,她以皇后身份摄政国事。
在她摄政期间,发生了一件举世轰动的大事,从此事之后,她被人称为“断腕太后”。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太祖驾崩后,关于继承人问题的各种矛盾不断加剧,为了能够在争夺中获胜,述律后在正式选举皇位继承人之前,就已经未雨绸缪,充分利用主持阿保机葬礼的机会清除政敌,而且表现得既果断又狠毒。
因为大臣当中支持长子和次子的都有很多,为了扫除以后政治上的敌对势力,她以传统的殉葬制度为借口,让一些和她作对的人为阿保机殉葬,说是让他们为她传话给阿保机。单这一个借口就总共杀掉了100名大臣。但述律后也付出了代价,失掉了一只手。
在她让汉人赵思温为阿保机殉葬时,赵思温不听。述律后就责问他:“你和先帝不是很亲近吗,为什么不去?”赵思温反驳道:“和先帝亲近谁也比不上皇后,如果皇后去,那我就马上来。”述律后驳道:“几个儿子还年幼,现在国家没有君主,我暂时不能去。”最后,述律后为了除掉赵思温这个难对付的大臣,竟狠下心来,将自己的一只手从手腕处砍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后断腕”的故事。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谜案重重的王陵更新,辽太祖祖陵:凿山为殿,沉睡千年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