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从零开始学看盘大全集 > 第40章 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可持续增长率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经营效率指的是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财务政策指的是股利支付率和资本结构。

  可持续增长率是保持目前财务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的增长率,按现有财务结构增加借款,即按留存收益增长的多少安排借款,目的是维持当前的财务杠杆和风险水平。

  一般来说,可持续增长率基于以下假设:

  1、公司不愿或者不能筹集新的权益资本,增加债务是其唯一的外部筹资来源;

  2、公司打算继续维持目前的目标资本结构;

  3、公司打算继续维持目前的目标股利政策;

  4、公司的净利率将维持当前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

  5、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

  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设条件基本上符合大多数公司的情况,一般公司不能随意增发新股,在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而且两次增发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年限。另外,经营政策对公司而言一般不会轻易变动,所以这个指标代表企业一个适宜的发展速度。

  而为了有效使用可持续增长率,应注意:①目前的财务结构应是合理的或者是最佳的;②销售增长率很可能或基本肯定能够实现;③合理安排负债项目内部结构,结合资本供求状况、利率水平变化,灵活运用短期性融资方式,保持负债资金成本稳定;④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保持用息税前利润计算的销售利润率的稳定。

  可持续增长率的基本公式:

  可持续增长率=权益报酬率×收益留存率

  由于权益报酬率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把可持续增长率公式扩展成包括那些影响企业增长率的多个变量的一项表达式。权益报酬率是杜邦等式和可持续增长率公式中的一个共同因素。所以可以把两个等式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可得到可持续增长率的扩展公式: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1-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

  或

  可持续增长率=权益报酬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报酬率×收益留存率)

  从可持续增长率的扩展公式中可以看出,下面四个因素对企业持续增长能力有重要影响:

  销售净利率。该因素用来度量经营效率对企业增长能力的影响。销售净利率的提高将会增强企业从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增长率。

  总资产周转率。该因素用来度量资产使用效率对企业增长能力的影响。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会增加单位资产所产生的销售收入。这样会减少企业在销售增长时对资产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增长率。

  权益乘数。该因素用来度量融资策略对企业增长能力的影响。企业如果在融资策略上加大财务杠杆,提高权益乘数,会使额外的债务融资成为可能,在公司的净利率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的条件下,会提高企业增长率。

  收益留存率。该因素用来度量股利政策对企业增长能力的影响。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降低股利支付率,会提高收益留存率。这样会增加内部权益资本来源,从而提高企业增长率。

  例:1.某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主要数据为:收入5000万元,税后利润500万元,股利200万元,留存收益300万元,负债5000万元,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为10000万元。假设该公司2007年可以保持2006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产品能为市场接受,不变的销售净利率可以涵盖不断增加的利息,不准备发行新股。

  则,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1-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60%×10%×0.5×2÷(1-60%×10%×0.5×2)=6.38%

  2.某企业2003年度的财务数据见如下:03年净利润为1200万元,本年留存收益为1180万元,期末总资产为21000万元,期末所有者权益为12000万元,年度实际增长率为66.67%。

  则,

  可持续增长率=权益报酬率×收益留存率÷(1-权益报酬率×收益留存率)=

  (1200÷12000×1180÷1200)÷(1-1200÷12000×1180÷1200)=10.90%

  财务杠杆系数计算

  财务杠杆的概念: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夶风小说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中,发行普通股,成本高,但没有偿债压力。发行成本较低的是优先股,但优先股股息通常是固定的,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另一种是借入的债务资本,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以及由商业信用产生的应付账款等。财务杠杆能发挥作用是由于债务资本以及优先股的存在。财务杠杆用来反映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引起每股盈余的变动程度。

  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DFL(财务杠杆系数)=(△EPS÷EPS)÷(△EBIT÷EBIT)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上式变换如下:

  由EPS=(EBIT-I)(1-T)÷N

  △EPS=△EBIT(1-T)÷N

  得DFL=EBIT÷(EBIT-I)

  式中:I为利息;T为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在有优先股的条件下,由于优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应以税后利润支付,所以此时公式应改写为:

  DFL=EBIT÷[EBIT-I-PD÷(1-T)]

  式中:PD为优先股股利。

  而投资者在应用财务杠杆系数研判个股时,应注意一下两点:

  如果I=0,则DFL=1,表示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但并不表明企业没有财务风险。

  如果I不等于0,则DFL大于1,表示存在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稍显复杂,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下面我们将用例子说明其计算过程。

  例:1.某企业的长期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40%,债务资本的利率为10%,当企业销售额为80万元,税息前利润为20万元时,财务杠杆系数为多少?

  则

  利息I=100×40%×10%=4

  息税前利润EBIT=20

  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20÷(20-4)=1.25

  2.已知某企业平均每年的息税前利润为30万元,每年利息支出为10万元,该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套用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

  DFL=30÷(30-10)=1.5

  经营杠杆系数计算

  经营杠杆系数(DOL),也称营业杠杆系数或营业杠杆程度,是指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杠杆作用,而且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如果固定成本为零,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通常,经营杠杆系数大于1。

  经营杠杆系数(DOL)的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于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即为息税前利润(EBIT),

  因此又有:

  经营杠杆系数(DOL)=(息税前利润EBIT+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

  DOL=(△EBIT÷EBIT)÷(△Q÷Q)

  式中:

  DOL――经营杠杆系数

  △EBIT――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EBIT――变动前息前税前盈余

  △Q――销售变动量

  Q――变动前销售量

  为了反映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经营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经营风险的高低,必须要测算经营杠杆系数。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对经营杠杆利益的影响越强,经营风险也越大。

  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或减少)所引起的营业利润增长(或减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3.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前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增: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后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无穷大,此时经营风险趋近于无穷大;

  4.在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影响经营杠杆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金额。固定成本加大或变动成本变小都会引起经营杠杆系数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公司应采取多种方式增加销售额,这样利润就会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增加,从而赢得“正杠杆利益”。否则,一旦销售额减少时,利润会下降的更快,形成“负杠杆利益”。

  对企业来说,在市场繁荣业务增长很快时,企业可通过增加固定成本投入或减少变动成本支出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以充分发挥正杠杆利益用途。

  在市场衰退业务不振时,企业应尽量压缩开发费用、广告费用、市场营销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开支,以减少固定成本的比重,降低经营杠杆系数,降低经营风险,避免负杠杆利益。

  例:1.某公司资本总额2500万元,负债比率为45%,利率为14%,该公司销售额为320万元,固定资本48万元,变本成本率为60%,则该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分别为:

  利息=2500×45%×14=157.5

  变动成本=320×60%=192

  边际贡献=320-192=128(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息税前利润=128-48=80

  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128÷80=1.6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80÷(80-157.5)=1.03

  2.某企业生产产品,固定成本70万元,变动成本率40%,当企业的销售额分别为420万元、210万元万元时。

  该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为:

  当销售额为420万元时,DOL=(420-420×40%)÷(420-420×40%-70)=1.38

  当销售额为250万元时,DOL=(250-250×40%)÷(250-250×40%-70)=1.88

  由计算可知:

  在变动成本率不变的情况下,DOL说明了销售额上升下降所引起利润变动的幅度。

  在变动成本率不变的情况下,DOL说明了销售额上升导致DOL下降,这种情况下经营风险越小。

  经营杠杆系数、固定成本和经营风险三者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复合杠杆系数计算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对复合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或复合杠杆度。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

  复合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或,

  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复合杠杆系数可以用来衡量企业风险。由于复合杠杆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称为复合风险。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杆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通过计算分析复合杠杆系数及普通股每股利润的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可以揭示复合杠杆与复合风险的内在联系。

  总结起来,复合杠杆系数的要点如下:

  由于复合杠杆作用使每股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成为复合风险。

  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杆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

  复合杠杆的作用大于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单独影响作用。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可以有多种组合。

  一般情况下,企业将复合杠杆即总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只能在较低的财务风险的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例:1.某公司全年销售额200,000元,税后净利24,000元。其它如下:(1)财务杠杆系数为1.5,固定营业成本为48000元(2)所得税率40%(3)全年普通股股利为30000元。【穿】 【书】 【吧】

  根据题意可推导:

  EBIT=24000÷(1-0.4)+I=EBIT

  EBIT÷EBIT-I=1.5

  得出EBIT=60000

  边际贡献M=EBIT+A=60000+48000=108000

  经营杠杆系数=108000÷60000=1.8

  则,

  复合杠杆系数=1.5×1.8=2.7

  2.某公司2001年营业额为300万元,息税前利润为100万元,固定成本为5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50%,资本总额为200万元,债务资本比率为30%,利息率为15%。

  由已知题意得出:

  1.边际贡献=300-300×50%==150万元

  如果题目已知产销量和单位边际贡献

  M=px-bx=(p-b)x=m·x

  式中:

  M为边际贡献;

  p为销售单价;

  b为单位变动成本;

  x为产量;

  m为单位边际贡献。

  2.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150-50==100万元

  EBIT=M-a

  式中:

  EBIT为息税前利润;

  a为固定成本。

  则,

  营业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150÷100=1.5

  由资本总额为200万元,债务资本比率为30%,利息率为15%得出:

  利息=200×30%×15%=9万元

  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EBIT÷(EBIT-I)

  ==100÷(100-9)==1.0989

  则,

  复合杠杆系数==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1.5×1.0989==1.648

  权益乘数计算

  权益乘数又叫做股本乘数,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该乘数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小。它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

  权益乘数较大,表明企业负债较多,一般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在企业管理中就必须寻求一个最优资本结构,以获取适当的EPS/CEPS,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如在借入资本成本率小于企业的资产报酬单时,借入资金首先会产生避税效应(债务利息税前扣除),提高EPS/CEPS,同时杠杆扩大,使企业价值随债务增加而增加。但杠杆扩大也使企业的破产可能性上升,而破产风险又会使企业价值下降等等。

  权益乘数,代表公司所有可供运用的总资产是业主权益的几倍。权益乘数越大,代表公司向外融资的财务杠杆倍数也越大,公司將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若公司营运状况刚好处于向上趋势中,较高的权益乘数反而可以创造更高的公司获利,透过提高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也会产生正面激励效果。

  权益乘数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即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例:某公司2004年年末资产总额为16

  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0%;2004年度实现净利润800万元。若2005年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净利润水平不变,净资产收益率(按照年末数计算)比2004年提高4个百分点,则该公司2005年年末的权益乘数为:

  净资产收益率=800÷[16000×(1-60%)]×100%=12.5%

  净资产收益率=12.5%+4%=16.5%

  所有者权益=800÷16.5%=4848.48(万元)

  权益乘数=16000÷4848.48=3.3

  经济附加值计算

  经济附加值(EVA),又称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与投入资本的资金成本的差额。

  经济附加值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公司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

  从算术角度说,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是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

  如果EVA的值为正,则表明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入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的值为负,则表明股东的财富在减少。

  资本费用是EVA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条件下,大多数公司都在盈利。但是,许多公司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所得利润是小于全部资本成本的。EVA纠正了这个错误,并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付工资一样。考虑到包括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EVA显示了一个企业在每个报表时期创造或损害了的财富价值量。换句话说,EVA是股东定义的利润。假设股东希望得到10%的投资回报率,他们认为只有当他们所分享的税后营运利润超出10%的资本金的时候,他们才是在"赚钱"。在此之前的任何事情,都只是为达到企业风险投资的可接受报酬的最低量而努力。

  经济附加值(EVA)的计算公式: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投资资本总额】TC)

  其中,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营业利润+财务费用+投资收益-EVA税收调整

  或者:

  税后净营业利润=销售额-营运费用-税收

  或者:

  税后净营业利润=营运收入×(1-所得税率)

  经过拓展后可得公式:

  税后净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EBIT)×(1-所得税率)+递延税款的增加

  EVA税收调整=利润表上所得税+税率×(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市值÷总市值)×(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市值÷总市值)

  例:某公司的利息率为10%,所得税率为30%,权益资本预期回报率为20%,负债比例为40%,平均投入资本为6000万元,息税前利润EBIT为1200万元,则该公司的EVA为:

  税后营业利润=1200×(1-30%)=84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10%×(1-30%)×40%+20%×40%=10.80%

  EVA=840-6000×10.80%=192万元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从零开始学看盘大全集更新,第40章 财务指标计算公式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