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依附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从薛宝钗的才识可窥其为人处世之道,从中我们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
古之“借风腾云”“借腹怀胎”“借尸还魂”“借名钓利”“借力打力”“借鸡生蛋”,无不是讲究一个“借”字,讲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发展。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凭借风的力量。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借别人的智慧、经验和才能、资金为己所用。正如台湾巨富陈永泰说得好:“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借别人的名气为自己办事
“名人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是令人梦寐以求的无形资产。只要找到了“借”的创意,就获得了打开“宝库”的金钥匙。
1964年,尼克松在大选中败给了肯尼迪,百事可乐公司认准尼克松的外交能力,以年薪10万美元的高薪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可乐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接受了,利用他当副总统的旧关系,周游列国,积极兜售百事可乐,使百事可乐在世界上的销售额直线上长,尤其是他还帮助百事可乐占领了中国台湾的市场。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了”,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答复,出版商却也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借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借名”是办事最佳的选择,借总统之名又是最大的成功。上述例子中的主人公正是利用了不同的美国总统的名声,为自己扬名、谋利。结果,投入不多,影响巨大,花钱很少,收益甚丰。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是要靠后台的。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他有个知己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黄兰阶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来找其为自己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不料,左宗棠没给写就把他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便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的字十分逼真,于是想出一妙计。他让店主在扇子上描摹左宗棠的手笔题字,并落了款,得意地回了福州。
参见总督的时候,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你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得意地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说完还故意将扇面上的题字呈给总督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看那题字,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儿不差。总督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让黄兰阶做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一次总督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您的门生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当真是少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啊!”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左宗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早已成了黄兰阶的靠山,助他攀上高枝,直上青云。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人物为后台背景的,这一招实在是高。当然,欺世盗名,瞒天过海,并非我们鼓励的,但黄兰阶借助名人的力量为己所用的博弈策略却值得我们学习。
借别人的权威为自己办事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知识极大分化,个人已不可能独立地通晓一切知识领域,而人们的求知欲又十分强烈。这就必然形成对各领域专家、权威的崇拜心理。这些权威人物的发言自然比一般人有力得多,更容易使人信服。
一个服装商人,在市中心经营一家历史悠久的西服店。他的经营很有特色,一些有名望的人,如电影明星或运动员,都到他那里去定做西服。当然,他做的西装价钱都非常昂贵,但是,来光顾的客户并不在意价钱的多少。有趣的是,这个经营者为了经济起见,自己所穿的西装却是从百货公司拍卖时购买的。一些不认识他的人第一次与他见面时,总认为他的穿着是最好的,对他夸奖道:“真不愧是生意人,你穿的衣服的确和大家不同。”他在被夸奖时,一定会纠正对方:“不!我这衣服是从地摊上买的。”那些恭维他的人,听了他这番话,反而感觉他十分谦虚。
另一个有名的建筑师,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位建筑师在市郊买了一栋住宅。到他家拜访的客人都说:“哇,好漂亮,真不愧是一流建筑师所盖出来的房子。”这个建筑商与前面那个西服店的老板不同之处是,他会任由客人夸奖,然后再回答:“不,这只是一栋西典式的旧房子,并不是我设计的。”可是来拜访的客人怎么相信呢?他们仍偷偷地欣赏着。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平常人的心理,也就是说平常人经常附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或是权威者的意见和判断,特别是在不太认识的人或不懂的事物前,自己无法判断并下评语时,这种倾向尤其明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权威效应”。
如果要让一个完全没有主张,也没有判断力的人来附和你的意见,可以巧妙地运用“权威效应”法,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心理像一张白纸时,向他提及“伟大的人物或名人的意见来判断”,原本白纸状态的他就会倒向你这边了。
根据各种心理学实验,可以确定利用名人的权威是很有效用的。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被实验的人听两种音乐带,一种知名度不高,另一种屡获评论家的推荐,听完之后,要被实验者说出哪种音乐带较好。结果发现,被实验者纷纷指出“两者比较起来,前者似乎毫无价值。”很显然,这些被实验的人受到了很有名气的音乐评论家意见的影响,而所谓的“名气”往往都隐藏着某种陷阱。所以,实验的结果是,大多数被实验者的意见都与评论家的意见相同。
利用名人权威效应,说服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权威性,这就需要在专业性和可信性上下工夫。既要提高知识水平,又要诚恳待人,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产生“权威效应”。
借别人的才干为自己办事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借别人才能的办事高手。一次,在他平定天下大宴群臣时,问在场的文武百官:“各位知道项羽是有胆识,懂战略战术,又英勇善战的将军,我自愧不如。可我能打败他而得天下,这是为什么吗?”高起和王陵大声回答道:“陛下能在胜利后,与全体将士共同分享果实,而项羽却嫉妒立功的将领。他不喜欢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打了胜仗也不封赏,得了土地也不肯赐予部下,人心背向这是项羽不抵陛下之处。陛下得人心故而胜利,项羽失人心故而失败。”
刘邦却笑着说:“你二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镇国、爱民、策划军需供给,萧何有万全之才,我自知不如他;论统率百万大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韩信的专才,我甘拜下风。但我能善任这三杰,让其各自发挥才能,这是我取天下之道。而项羽不懂用人,又不能容人,部下又缺少有才之士,连唯一的贤臣范增他都事事猜忌,处处防备而弃之不用,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一席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得,刘邦真可谓贤明多智。无独有偶,三四百年后,又出一位刘备,他能因地而宜,因人而异,善用部下长处,借别人的智慧而获得胜利。
比如:他得张松西蜀秘图后,欲图之为立国之本。他与孔明商量后,决定兵分两处,一处取西蜀,派庞统为军师,黄忠、魏延为将军,因法正、孟达熟知西蜀内情故用之为内应,文臣武将各胜其职,滴水不漏;另一处守荆州,此乃战略要地,不能疏忽,留孔明总管荆州事务,又派熟悉荆州地利、人情、军情的大将关羽、张飞听从孔明指挥。留守也文武齐备,各司其职。这样刘备就可在确保大本营不失的情况下,挥师取蜀。胜了可尽占两地之利,东拒东吴,北抗曹魏;败了退守有据。这种用兵方法,体现出刘备精湛的办事才能。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富于挑战、思维活跃、观念跳跃、观念超前的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借助外力、借用别人的才干助自己成功。
借别人的资本为自己办事
自己的口袋里的钱永远不可能多,要办成什么大事,只能依靠别人口袋里的钱,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将事情办成才是真成功。这是世界报业大王默多克的一条成功技巧。
默多克工作起来就像发疯,写文章,定标题,设计版面,样样都亲自插手。他不管董事会其他成员或有关编辑的反对,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干下去。几年之内,他将《星期日邮报》同最大的竞争对手《广告报》合并,并且使《新闻报》获得极大成功。一日默多克听说珀斯市的《星期日时报》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便决定兼并它。结果,默多克筹措了40万美元兼并了这家报纸。默多克的一位朋友感慨地说:“他总是能够利用别人口袋里的钱把事办成。”
靠一分钱一分钱积攒,不仅时间漫长,而且也很容易错过机遇,所以,在进行艰苦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同时,还应当善于借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现代有许多赤手空拳闯天下而成功的大老板,日本角荣建设公司董事长角荣便是其中之一。
在发迹之前,角荣长期专心思考“没有资金赚大钱”的生意,费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想出一套“预约销售”的方法。这个办法是譬如有人要卖某处山坡的地上物时,他就前去找买主,一找到,他就跟买主接洽。他说:“那座山上的木料价值有100万日元以上,主人现在有意以80万日元脱手,请你把它买下来,两个月内保证赚一成。超出一成利润时,超出部分由我所得,如果赚不到一成时,我可以赔你一成的利润。”角荣又让有钱的朋友给他做连带保证。如果买方把它买下来,买好之后,角荣就代买主销售,如此他往往以买价2倍左右的价格脱手。对买主来说,2个月就有一成的利润,而一成利润比一年的银行利息要多得多,而且有保证,安全可靠,因此找买主并不困难。夶风小说
这项预约促销的方法,虽然需要有一点社会信用才能办得到,但如果你有信用,有人替你保证,你只要有诚意和勤于跑腿,这项事业就可以日益壮大。在百业都需要大本钱经营的今天,角荣做这项不要资本的生意确有一套,并且颇有所获。他本来一无所有,经过10年的努力,就是靠着这种高超的“借术”,赚取了10亿日元。
借别人的知识为自己办事
戏剧大师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认真汲取别人的知识和智慧,可以由一个脑袋变为几个脑袋。在做关键的事情时,你一定要善于从别人那里学习长处,多征求别人的意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如果那样,你的脑子将逐渐僵化、闭塞,并失去活力,成功也将与你“绝缘”。
清初皇太极打算留下明将洪承畴为己效力,便派范文程去劝洪承畴投降。洪承畴当时正在跺脚大骂,范文程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内容涉及古今之事。房梁上的尘土偶然落下,沾到洪承畴的衣服,他用手掸出灰尘。范文程回去将此情告诉皇太极,他说:“洪承畴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且那么珍惜,更何况他的性命?”皇太极亲自去看望洪承畴,解下自己身穿的貂皮大衣给洪承畴穿上说:“先生是否觉得不那么冷了?”洪承畴瞠目而视许久,叹息道:“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请求接受他投降。对此,皇太极异常高兴,不仅当天的赏赐不计其数,还设置了酒宴,摆上了戏台。将领们有的对此很不高兴,说:“皇上待洪承畴太好了!”皇太极劝他们说:“我们这些人栉风沐雨几十年,是为了什么?”将领们答道:“那谁不知,是为了入主中原!”皇太极听后笑道:“这就譬如行路,我们都是盲人,如今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向导,我怎能不高兴?”
此论足见皇太极的技巧。范文程是汉族的大学者,是一位极有见识之人,洪承畴更是明朝的大官,总督蓟辽军略,学识也有过人之处。这两人为清军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清朝政府正是借了像范文程这样的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帮助制订策略,从而立足中原。
大凡成功者都善于从他人那里汲取知识和智慧为己所用,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能力。【穿】
【书】
【吧】
我们常说“知识之轮”就是沉淀、共享、学习、应用、创新的循环过程,而其中共享、学习、应用的过程何尝不是“借”用了他人的知识。在借的过程中学习,要争取迅速上手,是你摆脱依赖别人的唯一办法。在这一点上,不要偷懒。不懂的地方,请专业人士来帮你解决,也许你们的理解并不一样,但专业人士的长处摆在那里,不要以个人喜好而轻易否定。
一个人,只要他能更好界定对知识的需求,勇于从别人那里取得知识、存储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那么他个人的成功机会也就越大。学会吸取和运用他人的知识,能够使你获益匪浅,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强大,在竞争中取得制高点。向别人学知识、借智慧,不花钱学习新的东西、提高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借别人的经验为自己办事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然而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准备了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在船两边排了许多草靶子。一个大雾迷蒙的清晨,江上对面都看不见人,诸葛亮命令士兵开船向江对岸的曹军营寨划去。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来数千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诸葛亮“借东风”,实施“草船借箭”,缩短了工期,可谓乘长风而破万里浪,也将借的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
联系到实际工作上来,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也许是客户限时定量的需求,也许是一直无法攻克的槛,如果光靠个人努力,所花费时间、人力、物力都是高不可估的。但是如果能够适时地借鉴一下别人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也许你碰到的难题是别人早已遇到而且解决的问题,与其靠自己苦思冥想对策,不如学诸葛亮“草船借箭”,不同的是诸葛亮借的是箭,也可以比喻成“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乘势发展,而我们借的是他人的经验、教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事时借鉴别人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唐太宗是最出色的借鉴大师。
某年,宰相房玄龄上奏:“刚才我检点兵器库,发现库存少于隋代,请陛下降旨,尽快补充。”太宗听后答:“要抗外敌,兵器库必须充实。然而今天的当务之急是用心于国内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国家需休养生息,隋炀帝之所以灭亡,不在于他兵不精,将不广,而是因为他舍仁义,招民怨所致。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呀!”
太宗曾对左右说:“所谓长生不老之术,乃神仙鬼怪之流的谎言,人间根本不存在,秦始皇在位时,虽广求神仙之药,却让方士代为尝之;汉武帝亦惑于仙术,故意将女儿嫁与方士,但得知是骗局而杀方士,并连累很多人,我们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他常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见太宗确是一个懂得以前人得失经验为鉴,反省自己的成功者。
事业要想成功,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既要善于从他人的成功经历中汲取经验,也要善于从他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为下次拼搏做好准备。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借用他人的经验,可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岗位新手来说,能够学习到“前辈”在此岗位上所留的经验,缩短适岗周期,提高反应速度,迅速地打开工作新局面。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圆融做人老练做事更新,第24章 借天下人的智慧做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