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难找,难的是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出在哪里?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这里会出现问题,而不是别处?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方法没错,却得出了相反的结果?这些在解决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关键所在。
找准靶心再放箭,明确目标再着手。有的放矢才能不偏不倚,看清问题的焦点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达到根本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怎样才算“问题解决了”
问题解决了,意思就是做事达到了目的,比如攻克了一道难关、解决了一个难题、平息了一场纠纷、处理了一项事情等等。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掌握一套惯用的方法并形成惯性思维。只要遇到同类问题,就会用某某方法来处理,然而有时这样做,结果却大相径庭。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门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容易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来限定自己的方案,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
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时期的问题,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存在着各自的矛盾。因此,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也不能用旧的方法生搬硬套地解决新问题。
1.旧有的经验有时解决不了新问题
马戏团里有一位驯养员。在他所饲养训练的动物当中,以一对小老虎的表演最为逗趣、可爱,演出时场场满座,深受观众的喜爱。
驯养员每天喂小老虎一斤肉,然后再施以训练。它们受到奖励便表现得非常突出,演出动作完全按照驯养员的要求做。因此驯养员相当得意,摸摸两只小老虎的头以示赞许,老虎也咆哮一声,自鸣得意一番。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老虎长大了,而驯养员却仍然每天只喂它们一斤肉。到了第三年,小老虎已经变成大老虎了,这时它们的食量大增,仅吃一斤肉已不能填饱肚皮,所以它们常在表演时对着驯养员吼叫,暗示它们的需要。然而驯养员却不以为然,以为它们又在自鸣得意。
一天,在全场爆满的观众的期待之下,驯养员又带着这一对老虎出场献艺。驯养员先喂老虎吃了一斤肉,老虎也做了一番精彩的演出,然而接着它们却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咆哮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向驯养员猛扑过去……
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就是导致现在失败的最大累赘。人人都在与时俱进,问题在于,如何前进得比别人更快一些。我们尊重经验,更要清楚经验源于现实,而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
2.盲目地照搬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习惯性错误
有一户人家,住在市镇与市镇之间的路上,以种菜为生,颇为肥料不足所苦。
有一天,主人灵机一动:“在这条路上,往来贸易的人很多。如果在路边盖一个厕所,一方面给过路的人方便,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肥料的问题。”于是,他用竹子与茅草盖了一间厕所。果然来往的人无不称好。种菜的肥料从此不缺,青菜萝卜都长得极为肥美。
路对面有一户人家也以种菜为生。他看到了邻里的收获,非常羡慕,心想:“我也应该在路边盖个厕所。而且,为了吸引更多人来,我要把厕所盖得清洁、美观、大方、豪华。”于是,他用上好的砖瓦搭盖了一间厕所,内外都漆上石灰,比对面的茅厕大了一倍。完工之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然而,对面的茅厕人来人往,而自己盖的茅厕却无人光顾。这户人家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路过的人是怎么回事。原来,他盖的厕所太美、太干净,一般人以为是神庙,内急的人当然是跑去茅厕,不会跑去神庙了。
有的人做事喜欢看别人怎样做,自己就跟着怎样做,完全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和技巧,也不管自己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解决某类问题。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而解决方案也是层出不穷的,只要肯动脑筋,就会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对别人适用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问题,所以,盲目地照搬别人的经验来解决自己的难题,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3.因循守旧难成事,方法也要升级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训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训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训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训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
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训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要想更好地解决问题,就不能总是用老办法、旧套路,方法也需要更新和升级,当原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时,就要考虑用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思路替代它。
找出问题的症结
当问题发生时,你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是应该找到问题的症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发生别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其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却运转良好?这才是你真正应该探究的内容。
关键问题与问题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都是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做事。这些关键制约着事情的发展,因为它们涉及事情的本质。善于观察和领悟的人往往会抓住事情的一两个点,控制住事情的进展。而目光肤浅或粗心的人会费大半天功夫也没什么效果。
1.看好问题出在哪里再解决
动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因为笼子的高度过低。于是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决定将高度加到30米。
没想到隔天袋鼠居然全都跑了出来,管理员们大为紧张,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加到100米。
一只长颈鹿和袋鼠们在闲聊。“你们认为,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很多人做事情并不知道抓住核心问题,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凡事先别忙着解决,看好问题出在哪里,再对症下药。
2.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业务员小周有一个令他十分头疼的客户,这个客户专爱拖账,而且往往一拖就是好几个月。
为了这个客户,小周不知道让经理给数落了多少次。其实,并不是他不积极地去催账,只是这个客户颇为老谋深算,只要秘书一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小周的声音,便会马上接着说:“我们老板不在。”然后,“咔嚓”一声挂断了电话,叫小周向谁开口要钱呢?
若是直接跑到客户的公司门口,柜台小姐一看到他,便一定会中气十足地址着嗓子喊道:“真是不巧,我们老板今天不在!”
做生意做得这么痛苦,小周不是没想过干脆不要和这家公司打交道,只是市道冷清,如果放掉这只大鱼,可能会连鱼干都吃不到!为了长期的利润着想,小周只好硬着头皮,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去碰钉子。
终于有一天,小周想出了一个对症下药的办法。他匆匆忙忙来到客户的公司。照例,在门口就吃了柜台小姐的闭门羹,她大声地喊道:“我们老板不在,请你先回去,等老板回来我再请他打电话给你。”
小周只好点了点头,转身走向门口。临出门前,像是忽然记起了一件事情,他走回柜台,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封信交给柜台小姐:“要是你们老板回来了,麻烦把这封信转交给他。”
说完,小周就急忙离去。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小周气喘如牛地跑回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柜台小姐说:“很对不起,刚才的信给错了,请还给我。这封信才是给老板的。”
柜台小姐走到办公室里拿了那封信出来交还给小周。
小周瞄了信封一眼,发现信封有被拆开过的痕迹,兴奋地说:“太好了!老板已经回来了,请带我去见他。”
就这样,小周顺利地见着了老板,拿到了货款。在把货款放进公文包的同时,他看了看皮包里那封被拆开的信,信封上写着:“内有现金,请亲启。”
小周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
小周的问题是有一个贪心的客户,因为贪心,所以拖账,如果想要成功地收回账款,小周必须先从人性的贪婪面着手。
任何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问题之中。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深入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
界定好问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著名思想家杜威说:“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将问题解决了一半。”这就是说,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问题进行界定,就是要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像射箭要找准靶心一样,只有瞄准靶心,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会把事情做成一盘散沙。
要解决问题,先对问题进行界定,再选择解决方法和技巧。如果没有弄清楚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就急着想办法解决,很可能会走弯路、走错路。
问题的界定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当对方求助时,我们可以事先问:“通过问题的解决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效果?”“在解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问题是不是这个(这里)?”等等,通过询问使自己的想法变成对方的想法,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问题所在。
提问还有助于异议的解决。当对方并不能立即明白地说出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时,采用提问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对方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再“对症下药”。
用提问的方法将问题逐步界定开来,是我们确定问题的大小、范围、难易程度的初步策略,明确了这些,也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1.碰到困难,首先想清楚问题是什么
一位老大妈走进店内,销售小姐热情地接待:“请问您想买点什么?”
“我想买一个暖气。”
“啊,您是多么幸运啊!我们的暖气质量非常好,而且有丰富的品种可供您选择。有很多人喜欢买我们的暖气,让我拿给您看看吧。您看看这个暖气,它的特点是占用空间小,性能优良,坚固耐用,暖气的加热控制非常严密、热感应强,暖气运作系统是经过科学实验进行设计的,不容易发生漏水、断裂等事故。请您放心使用吧!您若不满意,再看看另一种,这一种暖气用进口环保材料制作的……”
产品介绍完毕,销售小姐又问:“现在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我只有一个问题,这些暖气中,哪一种最能让我感到暖和?”老大妈说。
不清楚问题是什么,任何解决方案都是毫无意义的。不能充分地认识问题,一切的讨论和计划就会失去方向,结果不可能取得成功。就像是向家庭并不富裕的顾客介绍一些价格偏高又没有太大实用性的产品,或者顾客正想买一些护肤品,可是销售人员却向其介绍生活用品一样。你的产品顾客不需要,当然不会购买和关注了。
2.通过提问发现问题
小张在向某公司的领导推销电脑时,很好地充当了顾问的角色。
“上次,您谈到电脑的性能可以满足3~5年的需求。这怎么理解呢?”
“现在电脑产品更新很快,我们希望笔记本电脑能够用得久一点。”
“确实是这样。我记得几年以前,电脑的主频只有200多兆,现在的主频已经到了3.0G,是以前的十多倍。您觉得电脑使用时间的主要瓶颈在哪里?或者说三五年以后,笔记本的哪些配置会成为使用的障碍?我想听听你在这方面的看法。”
“您看看我这几年用电脑的情况您就知道了。几年前,我的电脑是256MHz的主频,64MB的内存,40GB的硬盘。3年下来,我已经将硬盘升级到了160GB,内存升级到了1GB。屏幕技术发展比较稳定,没有必要升级。主板的设计造成C05不能用市面上的C05来升级。考虑到内存的升级最容易而且价格下降较多,内存现在只要够用就行了,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升级。为了能够使您的电脑用得时间长一些,您应该在C05的主频和硬盘方面的配置高一些,显示屏应该使用19英寸的,这样在几年之内都会是顶级配置。”
“你建议的配置呢?”
“现在生产的电脑C05有酷睿双核、弈龙和一些四核高端产品。奔四马上就要停产了。而且Intel的C05最近会降阶,我建议您采用E5300的C05。您使用的数据量很大,考虑到以后升级硬盘时要淘汰现有的硬盘,所以我建议您这次的硬盘配到1TB。内存使用2GB的就可以了,屏幕选择19英寸的屏幕。”
“有道理。”
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顾问,通过一问一答的过程,问题解决了,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生意自然成功。
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收集更多信息,从而发现客户真正的需求,以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这才是销售人员应该做的。
3.逐步提升提问重点
月饼销售员小王到一个单位去推销月饼,当时距离中秋节还有20天。小王四处打听找到了李科长。这是他们的一段对话:
小王:“李科长,我是××公司的销售员,请问你们单位需要订购月饼吗?”
李科长:“哦,这事不归我管。”
小王:“李科长,如果您是负责人,您会购买我们的产品吗?”
李科长:“您真会逼人啊!不过说实话,你们的月饼还不错,厂家很有名气!”
小王:“谢谢您。那您能帮我联系到负责人吗?或者,能否帮我引见一下?”
李科长:“这样吧,你去二楼的第一个房间找一下采购部的张部长,他管理这个事情。好像单位还没有订购月饼呢。”
小王:“那太好了,谢谢您!”
小王通过提问,一步一步引导客户说出他想得到的信息,从而达到了销售的目的。
要想成功地逐步提升提问的重点,销售人员必须明确每个问题在需求变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如销售人员可以问:“你们目前面临的最大购买困难是什么?”“你们想利用这类商品达到什么目的?”当销售人员已经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激发客户的购买欲,再逐步提升提问重点,就能够确定客户潜在的困难、问题,给销售做好铺垫。
明确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
打靶要找靶心,解决问题要看清问题的关键。但是只把问题的所在找出来了,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明确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在做事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解决了,可是结果却不是以前所想象的那样;问题解决了,可是却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问题解决了,成本却加大了;问题解决了,人心却涣散了;表面上看问题解决了,实质上问题的症结依然存在;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可见,光是把问题解决了还是不行,关键是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满足人们所期待的结果。
明确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做到有效地解决问题。要明确解决这个问题是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满足我们怎样的需求等等,否则就是劳而无功,费力不讨好。
1.最好将问题一次性解决
甲、乙两人是刚进公司的销售人员,但甲似乎总对乙的成绩不服气,他向销售经理抱怨:“同样都是做销售,为什么乙总是得到表扬,而且业绩出色,我却业绩平平呢?”销售经理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心理,便把甲、乙二人都叫过来,他要让甲知道乙究竟有什么优势。
销售经理先对甲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甲考察市场后返回:“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销售经理问。
甲又跑出去了,不一会儿满头大汗地回来,报告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
“我再去问问。”甲刚要出门,被销售经理叫住了,“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乙是怎么做的。”
“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销售经理对乙说。
乙考察市场后返回,报告说:“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我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价格也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我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我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甲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现在你明白了吧?”销售经理笑着说。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销售人员甲和销售人员乙之所以有着很大的差距,关键在于甲对销售经理的内心要求没有深入理解。所以,乙可以一次性解决经理提出的问题,而甲只能劳而无功。
所以,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弄清楚问题通过解决要达到什么目的,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做,并且最好选择最快捷、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以便一步到位。
2.深入领会问题的本质再着手解决
销售人员:“我们的镜子根本无人问津,参加这种展销会完全是浪费时间。”
经理:“这些镜子是干什么用的?”
销售人员:“给商店和办公室保安系统用的呀。”
经理:“那它们如何起作用呢?”
销售人员:“把它们安装在天花板上,然后它就开始工作。”
经理:“你是如何演示它的功能的?”
销售人员:“我在会场搭了一个高台,登上去,再故意跌下来,狠狠地摔到那些不会碎的镜子上,再弹起来,虽然摔得我鼻青脸肿、几欲断气,但借此可以向观众表明镜子坚不可摧。我每隔两分钟就表演一次。”
经理:“那有多少人会跳到天花板上去撞你的镜子呢?你可以这样展示:展台周围藏一些精美的小礼物,邀请大家试试看,看谁能逃过镜子的窥视把小礼物偷走。”
销售人员:“可我们的镜子是不会碎的呀!”
在销售过程中,做商品演示是最常见的销售手段。而这位销售人员演示商品的方法实在有点儿夸张,不但没能让观众了解产品,反而引来一阵嘲笑,结果却起了反作用。其实导致这样的结果,原因就是演示人员没有弄清楚商品演示的最终目的,是要让顾客明白商品的优点、用途及使用方法。
产品演示不仅要注意产品展示效果,还要注意现场表演效果,忽略了任一方面,都会导致现场演示的失败。
总之,只有明确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才能用合适的方法实现高效的目的,使问题顺利解决。www.chuanyue1.com
方向明确是做事的关键
为什么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创造出很高的业绩,而有的人忙忙碌碌却最终一事无成呢?关键在于他没有注意到所做的事情的方向性,他把精力消耗在偏离方向的不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做了一些无用功。他们在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还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到底在哪里。
方向明确是做事的关键点。做事前一定要三思,明确你该往哪个方向走。
我们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必须注意行动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同时也有成效,从而避免忙忙碌碌而又毫无作为。一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经常问一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对实现目标是否有益?直到你达成这个目标为止。
成功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把目标看得很清楚才开始行动。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味蛮干,是绝不会获取成功的。
1.聚焦目标
驰名中外的舞蹈艺术家陈爱莲在回忆自己的成才道路时,告诉人们“聚焦目标”的际遇:“因为热爱舞蹈,我就准备一辈子为它受苦。在我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八小时’以内或以外的区别,更没有假日或非假日的区别。筋骨肌肉之苦,精神疲劳之苦,都因为我热爱舞蹈事业而产生。但是我也是幸福的。我把自己全部精力的焦点都对准在舞蹈事业上,心甘情愿为它吃苦,从而使我的生活也更为充实、多彩,心情更加舒畅、豁达。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最终归于失败。”
做事情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凭着感觉走。否则,我们最终将被混乱控制。
2.先确定方向再着手,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18世纪后半叶,欧洲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发现了这块“新大陆”。1802年,英国派弗林达斯船长带船队驶向澳大利亚,想第一个占领这块宝地。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为了同样的目的也派阿梅兰船长驾驶三桅船前往澳大利亚。于是,英国和法国进行了一场时间上的比赛。
法国先进的三桅快船很快捷足先登,占领了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并将该地命名为“拿破仑领地”。随后他们以为大功告成,便放松了警惕。他们发现了当地特有的一种珍奇蝴蝶,为了捕捉这种蝴蝶,他们全体出动,一直追入澳大利亚腹地。
这时候,英国人也来到了这里,当他们看到法国人的船只,以为法国人已占领了此地,非常沮丧。但仔细一看却没发现法国人,于是,船长立即命令手下人安营扎寨,并迅速给英国首相报去喜讯。
等到法国人兴高采烈地带着蝴蝶回来时,这块面积相当于英国大小的土地,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了,留给他们的只是无尽的悔恨。
法国人虽然提前到达了目的地,但是他们在没有完全达成目的时不小心偏离了自己的方向,导致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很多人在生意场上或者在工作中,很少考虑他们的职业技能、生意天赋、兴趣爱好等问题。在行动的方向上,总是处于盲从的状态,而不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愿望和目标来考虑问题,这样就会使自己对工作失去乐趣和激情,最终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迷失方向。
逆着方向走一百步,还不如顺着方向走一步。因此,永远别为自己错误的劳动惋惜不止,应该按着正确的方向加紧前行。
避免南辕北辙
《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从前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您的目的是扩大领土,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可能从此离霸业日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解决问题最尴尬的就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了。想了很多办法,耗费了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和技术,结果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扩大了矛盾、增加了麻烦,甚至完全走向了另一个反面结局。更让人觉得泄气的是,有的时候解决问题之后的改变还不如没解决问题之前,事情越做越糟糕。
错误的事被做得很好不仅没有丝毫用处,有时反而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球员来了一个漂亮的倒挂金钩,却是帮对手把球踢进了自家的球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哭笑不得的场面。
1.盲目地解决问题只能是“帮了倒忙更添乱”
有一个笑话这样说:一个工程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造了一个几十米高的烟囱,满以为大功告成会赢得主管的表扬,谁知事实正好相反:他们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工程队人员把图纸拿倒了,他们本应该打一口深几十米的水井。
如果拼命地在错误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努力工作,即便是做得十全十美,那也只能是南辕北辙,不会给生活带来成功和快乐。
2.解决不当,适得其反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40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在家里请客吃饭。其中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个人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没有来。
这个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三个人听了有些不高兴,其中有一个人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有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了?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一个人又被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个人之一也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说,该走的是我们了!好,我也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最后剩下的这个朋友与主人交情较深,就劝他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些。”
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呢。”最后这个朋友再也按捺不住了,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的。”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语言中的误解也很容易造成南辕北辙的结果,有时说话不当或表达不清,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
3.“原本一片好心”也容易弄巧成拙
刘墉应邀在某大学做了一场关于人际沟通的演讲,在谈到待人礼节这个话题时,他这样讲道:“我有个美国学生,有一天突然打电话来,说她需要一支狼毫毛笔,外面找不到好的,想跟我买。我说没问题,不但找了一支不错的狼毫笔,还翻出一支很好的羊毫笔。没过多久她来了,问多少钱。我说:‘笑话!这么深的交情了!送你的!’
“各位可以想象,那美国学生一定会做出很惊喜的样子,因为我等于送了她一百多美金的礼物。可是半年后,有个中国学生对我说,那个美国学生又托她去中国城找毛笔。我说:‘奇怪了!她明明知道我多的是,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中国学生笑了,说:‘她说了!因为您不要她的钱,她不能再找您。’然后,那中国学生又说,‘教授啊!您不知道吗?有时候美国人要跟您买,您不卖,送他,他会觉得您是暗示他,您不愿意卖。’”Μ.chuanyue1.℃ōM
人与人之间由于认识水平不尽相同,有时会造成误解以致产生矛盾。如果我们能用心沟通,多注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样会拥有更多的朋友。相反,如果只凭一己之见,忽视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最终就会伤害感情,影响人际间的交往。
【这种人想不成功都难】1.别人谓为困难,你却视为挑战;2.别人借口连篇,你却主动执行;3.别人事不关己,你却乐于负责;4.别人三分干劲,你却十分卖力;5.别人不紧不慢,你却快马加鞭;6.别人注重分歧,你却精诚合作;7.别人诉说苦劳,你却呈献功劳;8.别人一蹶不振,你却永不言败。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更新,第十一章 弄清问题在哪里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