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机遇的来临,让普京终于有机会成为“真正的间谍”,然而间谍生活的残酷性和真真假假让普京有一些苦闷。但是,面对挑战,他没有选择逃避,依旧兢兢业业的做好这份工作。
列宁格勒的8年让普京成为一个成熟优秀的间谍特工,等待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机遇的到来往往是偶然也是必然,在普京勤勤恳恳如此之久以后,一个好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
1986年,民主德国的德累斯顿市来了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住进德累斯顿市安吉利卡斯特拉西大街的一幢两层小楼房。
他们热情好客,很快就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了一片,邻居们很快知道,这对新搬来的夫妇来自俄罗斯,男主人个子不高,但很有风度,性格温和,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女主人以前是一名空姐,长得非常漂亮,不过最重要的是,她心地善良,诚实可靠,他们的女儿叫玛莎,刚满一岁,并且女主人又怀上了宝宝。
这对夫妇就是普京和柳德米拉,原来1985年普京在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受训后,组织派他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这对普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在民主德国工作的话,离西方控制的联邦德国只有一步之遥,对于普京这种训练有素的特工来说,可谓是真正到了“前线”。
而经过克格勃领导的审查,柳德米拉也得以跟随普京来到民主德国,既可以照顾普京的生活,也可以为普京的身份作掩护。
在多年以前,德累斯顿就已经是德国萨克森诸侯国的首府。它距离柏林198公里,离捷克更近,仅有40多公里。这里人口近50万,在苏联时代,它一直是东德重要的工业与文化城市。许多德国人都认为它是最美的德国城市,在二战前甚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而在冷战时期,德累斯顿是各国情报人员交手的战场,普京即以此为基地,从事谍报活动。
当时,苏联有军队驻守在东德,其军事基地遍布民主德国各地,德累斯顿则是苏军在东德南部的主要基地。克格勃给普京的任务,包括和德累斯顿的格鲁乌联系,格鲁乌是苏军总参情报总局的简称,在业务方面一直受克格勃的领导。格鲁乌在国外和克格勃一样有很强的情报搜集能力。作为克格勃在德累斯顿负责人的普京,自然要和格鲁乌协调行动。【穿】
【书】
【吧】
不过对于第一次在国外工作的普京来说,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当他一次约见公开身份是东德前刑事警察督察官,而实际上是具有10年克格勃经历的地下特工M的时候,就有些手忙脚乱。M明白由于普京一出训练学校就在国内进行一些文职工作,实战经验几乎没有,对现在的形势以及具体操作手法都不甚明了,于是向京详细介绍了在国外间谍应该如何做。
普京天生就是一个克格勃的可塑之才。不久,M特工就对这个新上司信服起来,后来M特工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采访时说,普京有5年时间是他的上司,他开始几乎很少说话,总是寻求建议。“他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人,不怎么守时。”M特工说,“可是这种现象不久就改变了。他对德国人的工作观念极为崇拜。他成为一个一学就会的人,而且作风变得很麻利。”
“他不饮酒,也不吸烟。他不贪财,也不好色。他总是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感情,总是将秘密藏在心头。他想必也有弱点,可我就是不知道这个弱点是什么。”M特工由衷地说。
莫斯科方面对于北约和美国的军事情报十分关注,然而,当时的局势不利于克格勃成员向联邦德国直接渗透。因此,普京要想办法招募一些“志愿者”,让他们帮助自己搜集情报。
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但是普京有自己的办法,他让民主德国情报部门为他提供德累斯顿居民提交的联邦德国亲属过境探亲申请,然后从这些申请中筛选出一些人作为发展对象。虽然普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然而在德累斯顿工作的6年里,他和他的同事只发展了不到20个间谍,而且他们还必须提防其中的双面间谍,压力着实不小。
关于普京在民主德国工作的表现,一位曾与普京合作过的前史塔西军官说:“克格勃的整个行动计划都在他的血液中流动。他有高度的自制能力,行动十分小心谨慎,不苟言笑。他总是躲在幕后,但操控全局。他做任何事都很低调,很聪明,从不夸耀自己,但是成效不凡。”
后来,许多在民主德国待过的俄罗斯特工都说,普京的工作作风很像德国人,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在克格勃特工中与众不同。
至于普京当初在民主德国的工作,除了克格勃外没有人知道其具体内容。他谈到此事时也只是大概地说:“我是政治间谍,获取政治家的信息、敌人(北约)的计划等等。”
后来随着一些绝密资料的解密和新闻媒体的挖掘,有人指出普京在民主德国期间最大的间谍活动,是组织和开展了代号为“日出”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建立一个间谍网,搜集苏联所需要的经济和科技情报。普京活动的范围相当广泛,接触的人包括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各阶层,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官员。不过正如普京自己所说,他在德国的大部分行动都已经埋藏在历史之中,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
间谍获得的资料都是最真实的,没有经过媒体的再包装,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这些信息常常引起普京的思考,他以前在苏联接受的教育不断被这些“真实”所冲击。由于普京的公开身份是“苏德友谊之家”主任,因此他虽然常驻民主德国,但经常前往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切身的体会和了解,特别对市场经济和法律与经济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苏联媒体报道的那么不堪,甚至还很有秩序与效率,这是普京最直观的感受。夶风小说
忠于自己职责的普京很努力地工作,新的情报接连不断地被送往莫斯科,然而,它们却如石沉大海一般,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莫斯科完全忽视了他所传达的信息。“它们在哪儿?它们发挥了什么作用?”普京一次又一次发问,但一次又一次失望。渐渐的,他感觉体内的某种信仰正在消失,而这种感觉随着民主德国境内不断发生的冲突与矛盾渐渐加深。
信仰产生动摇的时候,对于间谍来说是最痛苦的时候。一方面,“普京们”看到的是赤裸裸的真相,而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坚守。但这一次,他选择了俄罗斯。
普京法则:
面对挑战,普京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家利益,虽然迷茫,但他还是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和诺言。人生有很多次选择,有的选择异常艰难,会让我们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彷徨不已。
究竟何去何从?普京的选择是首先遵守自己的承诺——“忠于国家”,其次是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因为西方国家再好、再美丽,也不属于俄罗斯。其实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样,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要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承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小贴士:
民主德国:俗称东德,是1949年10月至1990年10月存在于今日德国东部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之对应的是联邦德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史塔西:是德语Staatssicherheit缩写的音译,正式名称为国家安全部,全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史塔西于1950年2月8日成立,成立宗旨是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治警察”,负责搜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更新,第12章 解不开的德国潜伏之谜——生活在黑与白之间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