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无完卵”,柏林墙的倒掉让德国回归统一,也让普京在德国的谍报生涯戛然而止,面对国家的迅速衰败,普京从内心深处发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叹,当个体被裹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时,那种绝望与无奈之情,绝对是一生难忘。
普京皱着眉,看着最新的一份经济情报,这份情报让他有些绝望,他感觉一所大房子就要倒塌了,自己却只能眼睁睁任这一切发生。他把情报放在桌上,走到窗边,试图平息一下翻滚的内心。
民主德国作为苏联阵营中的一员,尽管经济和社会水平在东欧位居第一,但是和联邦德国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主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联邦德国的1/4,社会生产率只有联邦德国的30%,职工的收入只有联邦德国的1/3,进出口总额只有联邦德国的1/10,科技水平比联邦德国落后10~15年。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城内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他们心照不宣地向着柏林墙进发。守护柏林墙的士兵一直在等待上级的命令,但什么也没有,于是,他们干脆放弃守护,站在拥挤的人群外观望着。
突然,人群里发出一声呼喊:“推倒它!”
洪水的闸门打开,围观的人群潮水般涌向柏林墙。轰的一声闷响,尘埃弥散开来。周围的士兵默然注视着这一幕,仿佛和他们无关,大量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
在欧洲乃至世界史上,这一幕意义重大。有人称柏林墙的倒塌是“两德统一进程最具标志意义的里程碑”,有人说这是“冷战结束的标志之一”,还有人将其视为“一种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胜利”,当然也有人惊呼,其实是牛仔裤、摇摆舞和价廉物美的电器打败了冷冰冰的意识形态。但对普京而言,这面墙的倒掉关乎信仰。穿书吧
普京此时的脸色很难看,因为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写着“让驻军滚出去”的横幅。他不免有些难过,他已经渐渐习惯了德国的生活,他的孩子在这里长大,他的第二个女儿卡佳在这里出生。两个可爱的姑娘在这里上学,这里就是哺育她们长大的摇篮。普京和柳德米拉了解这里的风俗与文化,到处旅行,结交了许多朋友。可以说,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可是现在德国人的怒火也许将发泄到他们这些苏联人身上。普京刚刚接到情报,一批情绪激动的民众闯进了史塔西,他们毁了那里,并从那里抢走了武器。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普京很快要求自己领导的小组成员做好戒备工作,因为他们掌握着很多绝密的资料。
“报告,楼外有大量民众聚集!他们情绪激动,有的甚至还有武器,请指示!”一名军官跑进办公室,神色有些慌乱。此时,原本在这里守卫的德国武装警察早已经不知去向,一切都只有靠自己了。
办公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看着普京,等待他下一步的指示。“约瑟夫,你立即给德累斯顿驻军部队电话,要求他们迅速派人过来,如果我们这里的情报被暴徒哄抢而造成泄密的话,他们就等着上军事法庭吧!”
说完这句话,普京就向门外走去。
“长官,这很危险!”一名安保人员试图阻止普京离开办公室。普京回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我们是坐以待毙呢?还是努力求生?”说完这句话,普京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加入克格勃之时教官的训话此时在普京耳边无比清晰:“一旦你加入克格勃,你的一生就将献给我们伟大的党和国家!”
普京缓缓地走出楼门,来到庭院里,他身边跟着一名卫兵,每踏出一步,空气里的紧张感就加重一分。普京看着人群中一张张失去理智而扭曲的脸,他们的叫喊声更清晰地传进他的耳朵。他忽然想起离这里不远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以及办公室里的绝密档案,他要保护他们,妻子、女儿、那些档案里的名字,甚至包括眼前这些丧失理智的人。
“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来到这里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们一定是官僚的走狗!你们这些贪官污吏!”民众们一想起平时生活中碰到的“狗官”,个个怒火冲天,全都大声嚷嚷了起来。
“这里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驻德国的军事驻地,根据我们与德国方面的合约,我们可以在这幢楼里行使自己的权利。我只重复一遍,如果你们有谁敢踏进这扇大门,后果自负——这里是苏联的领土!”
普京有意无意地亮出了自己腰间的手枪,表明自己是荷枪实弹的武官。这些愤懑的民众胆怯了,因为他们有种预感:如果谁冲进去,他们面前的这个矮个子真的敢开枪。
说完这句话,普京带着卫兵转身走回驻地,并关上了大门。普京扭头看了看脸色已经吓得发青的卫兵,缓缓地说:“朋友,我想我们应该过关了。”
数小时后,姗姗来迟的苏军抵达驻地,并驱散了人群。“你们为什么来得这么慢!足足有2个小时!”普京几乎是嚷了出来。
“对不起,我们一直没接到莫斯科的命令,最后我根据紧急情况预案才下令部队出发。”电话那头的苏军指挥官万般无奈地说。
看来麻烦大了,放下电话,普京靠着椅背,十指交叉放在胸前,暗暗地想,这个庞大的组织显然已经丧失了操控全局的能力,很明显,苏联正在生病,而且是不治之症——权力瘫痪。
这么发展下去,究竟是好是坏呢?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普京明白,苏联要想赶超西方,在目前的这个制度下是绝无希望的。但是,作为一名间谍,国家的稳定是他生存的基础。
这一夜,普京彻夜未眠。
“离开之前,还是要把需要交接的问题处理好吧。”普京明白,随着东德西德的统一,他们作为克格勃的外派组织也丧失了合法存在的土壤,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安抚那些不能一起撤走的间谍,并尽可能地销毁秘密文件。
多年以后,那个绰号M的特工,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面前讲述了他唯一一次见过普京失态的场景:在一次动情的告别会上,普京给他下达了严厉的指示,销毁所有他为克格勃工作的证据。“他不想返回俄罗斯,”M回忆道,“他担心回国后的政局变化,也已经习惯了在德国的生活。他眼噙泪水地说了再见,并以罕见的真情流露告诉我,我对他就像是一位亲人,可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苏联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不仅普京不知道,任何当时深陷局中的人都不知道。
普京法则:
大势所趋之下,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普京当时能做的,也只有在惊涛骇浪的政治波动中,保存自己的火种。
我们看到,很多人如同夸父追日一样,想要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其实是荒谬和不现实的。正视现实,思考如何更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才是明智者的行为,切勿头脑发热,成为时代的殉葬者。【穿】
【书】
【吧】
小贴士:
柏林墙:柏林墙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于1916年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更新,第13章 目睹历史巨变——大势所趋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