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夸赞别人:“天生适合做什么……”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就可以做得特别好,相反,有的人就是做不好。玩政治者犹如玩火,不少政客最终身败名裂,或黯然消失。但普京刚刚踏入政界,就表现出他极大的天赋,也许这就是天生的政治家?www.chuanyue1.com
很多年后,当普京第三次担任俄罗斯的总统时,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他的人,都由衷地说:“普京就是一个敏锐政治动物,他天生就是为政治而生的。”
普京与一般的民意政治家不同,他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特工,因此他足够克制,足够坚韧,足够忍耐。
索布恰克真是太需要普京这样的强者为自己遮挡对手射过来的明枪暗箭了。作为知识分子,索布恰克性格中的一些缺陷在行政长官这个职位上被无意中放大,和坐在办公室审批公文相比,他更愿意站在演讲台上,发挥出众的演说才能,让台下的人振臂高呼,为他疯狂。如果让他在具体的民生问题处理与出国访问两种工作中择其一,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当然,若能尽情参加上流社会的派对,一边握着高脚红酒杯品尝美酒,一边谈论些民主话题,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任何的政治家都有其擅长的部分和弱势的部分,索布恰克正属于不擅长处理政务的政治家,在这种情况下,务实的普京渐渐成了索布恰克不可缺少的助手。普京承担着十分繁重的工作,列宁格勒地区的外事活动大都由他负责,有时索布恰克还会交给他一些职责之外的工作。
索布恰克的学识和品格早在普京大学期间就让普京深深地折服,更别说他现在从政是为了实现带领人民过更好的生活这一宏伟目标,这一切都让普京对他深深敬佩。最关键的是,这样一个人是信任自己的,对普京有着知遇再造之恩,一种类似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在普京心里扎了根,并且越来越强烈。
鉴于此,普京工作得愈发卖力,而他的工作愈发出色,索布恰克就愈发信任他。很多时候,索布恰克忙于在各地给他的支持者们演讲,一些琐碎的政务就交由普京全权处理。很多人大概会对此感觉到诚惶诚恐,但是对于普京来说,经过了多次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些文案的处理简直如同小儿科一般。Μ.chuanyue1.℃ōM
苏联这个庞大的国家此时如同被架上一辆无形的过山车,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随之跌宕,眼前是起伏的政局,耳边是呼啸的风声。人们忍不住大叫出声,有些是因为惊恐,还有的人则是因为看到了机遇。
很快,有不少人注意到了普京这个政坛新秀,有的人好奇,而更多的是嫉妒与攻击。一开始,人们只知道这个年轻人来自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是索布恰克的学生,为人低调但行事老辣果断。索布恰克曾经是大学教授,会从自己的学生里挑选助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并无可疑之处。但随着这些政敌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了普京刻意掩盖的过去——克格勃特工的身份。关于这个身份,普京其实有苦难言,因为索布恰克是激进的改革者,他和他的支持者号称要打倒一切腐朽的制度,但他的亲密助手居然是克格勃的特工,这无疑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
“主席先生,您实在不应该在苏维埃这样的权力机关安排些来路不明的人!”
“来路不明是什么意思?”面对这样的指控,索布恰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快,他还是比较重视这些人的意见的。
“就像那些曾为克格勃效力的人或一些特工分子。”对方步步紧逼。其他人也适时地配合着这个勇敢的“进谏者”,纷纷附和。
索布恰克放下自己手中的文件,中指和食指轻轻地敲击桌面,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酝酿着什么。
“同志们,你们之前都做过什么工作?”
几个提意见的人面面相觑,最先发难的那个人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主席先生,您是知道的,我以前是一个工人。”
“很好,你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这也是你现在能够站在我面前扬扬得意的原因之一。”
“我不是这个意思,主席先生……”
索布恰克挥手阻止了他的发言,霍的一下站了起来,“你的目的是说服我解雇弗拉基米尔·普京吗?请你放弃这个笨拙的念头吧!首先,他是我的学生;其次,他不只是在克格勃工作过,他干的还是对外情报,这是为祖国服务!在他为祖国奋力训练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在他为祖国冒着危险获取情报的时候,你又做过什么?”
对方嗫嚅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索布恰克加重语气,郑重道:“他无须为自己的工作感到不安,我也不会因为他曾经干过的工作而感到羞耻。”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普京的耳朵里,他对索布恰克的感激之情更进一步了,不仅因为索布恰克帮助他化解了事业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那份认可与尊重让他非常感动。
普京并没有把这一腔感激之情告诉索布恰克,甚至没有表现出来。但从那时候起,普京就更加坚定地把自己和索布恰克绑在一起,不管发生什么事,他都要尽量为索布恰克着想,站在索布恰克一边。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1991年春天,苏联的政治形势日趋严峻,为了稳定形势,苏共中央不得不在孱弱的病体上展开试验性的自救,他们决定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取消苏维埃,由人民投票选举市政府。6月12日,索布恰克赢得选举,当选为列宁格勒的首任市长,16天后,新市长下令成立对外关系委员会,由普京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
对民众来说,“市长”这个称呼是新奇而陌生的。“苏维埃主席”被取消了,“市长”取而代之,这一切似乎意味着狂风暴雨马上就要来了。索布恰克一直是苏联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所以他对列宁格勒这个名字很厌恶,觉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象征。
在1990年11月7日,即十月革命73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索布恰克提出改变列宁格勒名称的建议,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激起了列宁格勒乃至于苏联其他地方的各种反响,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很大。
普京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应该让列宁格勒市民表决,这必须由人民来决定。”他的想法深得索布恰克的赞同与支持,作为一个政治家,索布恰克知道这么做的意义——把权力交给人民,听起来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了。
于是,公民投票在1991年6月13日举行,55%的市民赞成列宁格勒改名圣彼得堡。彼得大帝一手创立的这个港口城市,恢复了它在1914年一战爆发之前的名称,并在后来的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上以修改宪法的形式予以确认。
普京法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擅长的专业各有不同,对于普京来说,他最拿手的莫过于政坛里的运筹帷幄了。
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迅速成为这个领域里的拔尖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人生短短数十载,找准自己的方向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则就将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小贴士:
1991年的苏联政治形势:当时的最高领导人为了缓和苏联存在的矛盾宣布改革,但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随着所谓“开放性”的日益深入,苏联和苏共的一些历史错误被提出和纠正,但社会上更多的是敌对势力对苏联及苏共历史的故意抹黑,社会思想极其混乱。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他17岁时取得王位,但那时候的俄国还盛行着农奴制,落后于南边的清朝和西边的欧洲。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没有眷顾俄国,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黑暗的中世纪。
25岁时,身高205厘米相貌堂堂的彼得大帝以一个下士的身份造访了欧洲,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了解西方世界,与他随行的还有250名“使者”。
在这次旅行中,“普通人”彼得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在普鲁士学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他满腔热情地学习着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管理方法。回国之后系统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当然,还有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除了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大帝在外交上也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普京长期生活过的圣彼得堡就是彼得大帝时期兴建起来的,1712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使圣彼得堡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彼得大帝是俄国沙皇中最伟大的沙皇。他在俄国西方化和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更新,第15章 为政治而生——找到你的秀场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