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变革之际,各方势力都粉墨登场,为了自己的政治果实捉对厮杀。虽然内心也没底,但普京旗帜鲜明的站在老师这边,绝不背叛。
普京在圣彼得堡风头正劲的时候,俄罗斯的政局风起云涌,具有惊人政治直觉的叶利钦,断定苏联解体为势所必然。
叶利钦在1991年5月当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实现了成功的第一步;接着他宣布俄罗斯主权独立,苏联实际上已经成为空架子。
其实叶利钦从1990年春就开始全力经营俄罗斯共和国,他心里明白,即使苏联崩溃,苏共解散,俄罗斯大地和俄罗斯人民仍将存在。只要夺得占苏联领土70%的俄罗斯共和国的政权,他就能掌握未来。
这时,苏共领导层中的一些人正在酝酿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包括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和国防部副部长瓦连尼科夫大将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等人。他们认为,苏联已经处于危险状态,决定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取代戈尔巴乔夫掌权。1991年8月,震惊世界的8·19政变发生了。【穿】
【书】
【吧】
戈尔巴乔夫全家被扣留在克里米亚的别墅中,与此同时,数百辆装甲车开进了莫斯科市中心,城市的重要机关、广场、交通要道都成了坦克纵队的临时阵地,连俄罗斯联邦议会和政府大厦也被包围起来。
对此,叶利钦似乎是有准备的。政变爆发前,这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已经嗅到了空气中的硝烟味和血腥味,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告俄罗斯公民书》,称“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为是一场反宪法的反动政变,其成员犯有国事罪,他们的一切决定和法令在俄罗斯领土无效,并号召公民对叛乱分子给予回击。
无论是政变当局还是反政变当局,都自称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战斗,而人民如何站队,将直接决定这场斗争的胜败所属。
后来,叶利钦登上一辆全副武装的坦克,公开号召民众推翻“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他的支持者们手持俄罗斯联邦国旗环绕在他左右,仰着头,像在凝视一位英雄。叶利钦站在装甲车顶部向群众发表演说的镜头被世界各大电视台播出,他因此声望大增,成为反政变一派的精神堡垒。
8·19事件发生时,索布恰克正在莫斯科公干,他马上宣布,坚决支持叶利钦,并决定立即搭乘最早一班飞机赶回圣彼得堡声援叶利钦。
“叮叮叮!”紧促的电话铃声让睡在办公室里的普京猛然睁开眼睛,嗖的一下站起来,拿起了电话。
电话的内容让普京皱起了眉头,他沉吟道:“你确定情报可靠?”电话那头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放下电话,普京迅速开始安排自己的人手。
原来,普京接到自己内线的报告,索布恰克的名字已被列入克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签发的大逮捕名单中,而圣彼得堡的克格勃们也已随时等着抓捕他。
普京挑选了几名可靠的警卫人员,悄悄进入圣彼得堡机场,当索布恰克乘坐的飞机降落在跑道上的一瞬就驾驶轿车靠了过去,并随着滑行中的飞机缓缓前进,最后停在舷梯旁。
索布恰克走下飞机舷梯时,一眼看见了普京以及他身后全副武装的警卫人员。“究竟怎么一回事?”索布恰克有些不明白。
“请您上车!”普京带着警卫人员迅速迎过去,把索布恰克护送上车。就这样,普京先克格勃人员一步,将索布恰克安全地带离了机场。
这次事件对普京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在之前,因为很多人用他的克格勃身份来威胁和攻击他,普京曾被推上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彻底离开克格勃,从此全心从政;要么离开列宁格勒苏维埃,离开索布恰克,从此免受烦恼。
不过由于索布恰克的支持,普京的身份之争好歹平息下来,而出于对曾经梦想的眷念,普京还是没下最彻底的决心脱离克格勃。
但在这次事件以后,普京决心脱离这个组织。
此后,普京又在索布恰克与圣彼得堡克格勃领导层和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部分军队领导人进行的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普京与索布恰克等人的努力下,圣彼得堡市政府一直保持着平静,他们在表明坚决反对“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立场的同时,始终掌握着对整座城市的控制权,从而使“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夺取圣彼得堡政权的行动计划以破产告终。
普京以其果敢而有效的行动帮助索布恰克控制了圣彼得堡市的局势,给予了叶利钦有力的声援。
最初,圣彼得堡军区接到命令,准备派兵进驻市区,控制圣彼得堡。普京闻讯后,彻夜奔走在圣彼得堡克格勃和军区之间,和有关各方面展开了紧急磋商和协调。普京向军方力陈:圣彼得堡没有问题,并不需要军队进驻,如果军区坚持派兵,则可能引发不利的后果。在普京的大力斡旋之下,圣彼得堡街头最终没有出现苏军的坦克,也没有发生流血事件,这使市民和外国游客、商人大感放心。
8月20日,普京声明自己退出克格勃。普京觉得,克格勃身份虽然曾经让他深感骄傲和自豪,但现在的克格勃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然成为政治家争斗所使用的工具。
普京的沉着镇定和处变不惊,在此次危机中凸显出来,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索布恰克也因此对他更为器重。索布恰克后来回忆道:“此事过后很久我才从其他人嘴里了解到普京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他从不宣扬自己的成绩,身上透着一股可靠、忠诚和自信的精神。”
而普京实际上并没有外人看上去那般潇洒从容,他后来说:“我记得我是在离退休还有一年多的时候离开‘克格勃’的。我没有服役到退休,住房也没有。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人知道对抗会怎样结束,而我有妻子和孩子。正因为如此,做出决定才十分困难。坦率地讲,我当时甚至想过:如果政变以政变分子的胜利结束,并且我也没有被关进牢房的话,那今后该怎样养活全家?说句老实话,我甚至想过去开出租车,好在我还从德国开回一辆‘伏尔加’。因为我知道,如果政变分子胜利了,我就没有地方可工作了。我对这一点了解得十分清楚,我唯一要操心的是——孩子们怎么办,怎么来保证她们的未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身陷这个棋局的人们,只有绞尽脑汁把自己手上的筹码用好,
试图将死对方。
普京法则:
普京也是人,因此他也会害怕,也会彷徨,但他能克服情绪上的波动,以果断的行动挫败了克格勃的阴谋,并坚定地支持老师的政治主张。
“唯一值得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在面对他人的恶意挑衅时,在面对可能失败的政治博弈时,我们应学习普京,将情绪的波动埋藏心底,专注于应对,因为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必须勇敢面对它。夶风小说
小贴士:
叶利钦:俄罗斯总统,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叶利钦是位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利用种种政治手段使自己成为俄罗斯从苏联分裂以后的第一任总统,但作为总统他政绩平平,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采取“休克疗法”想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却导致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
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他认为,当时的苏联社会处于“危机前”的状态,几十年的历史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极大潜力”,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舆论控制,实现了言论自由;开放党禁,形成多党制;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国家趋向法制化。他的本意是让苏联快速强大起来,但最终事与愿违,造成苏联国家分裂。
8·19政变: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他们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不满,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予众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20日,莫斯科实行宵禁。21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苏联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在这次政变中,叶利钦获得极高的声誉,他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等乘机从联盟中央手中接管了原属中央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甚至军事部门和权力。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更新,第16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血与火的洗礼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