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
——哈佛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
一个人无论做出多少件事来,我们都可以在里面认出同样的性格。
——哈佛学子爱默生
哈佛精英之约翰·亚当斯
约翰·亚当斯(1735~1826),是美国第2任总统。他生于马萨诸塞州,父亲是农场主。亚当斯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当了律师。1772年被选为马萨诸塞州众议员,1774年参加第一次大陆会议,1775年参加第二次大陆会议,1776年参加《独立宣言》五人起草委员会,1777年出使法国,1778年返国参加宪法起草工作。美国独立后,亚当斯被任命为首任驻英公使,1789年当选副总统,1796年华盛顿卸任后任总统。
作为大陆会议的代表,亚当斯所受的教育,所学的法律知识以及他娴熟的演说技能都在费城派上了大用场。在大陆会议上,他雄辩无比、入木三分的演说使其成为《独立宣言》最为有力的拥护者。可以说,他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年以后,他终于当选为美国第2任总统。
亚当斯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他学识渊博。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他有着惊人的学问和思想力。二是他有着移民到美洲的新英格兰人那种对宗教和道德的执著精神。亚当斯在道德上可谓一个真正的君子。这些都与他在哈佛所受的出色教育密不可分。
自知之明
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在等待着他。
著名文学家爱默生在哈佛大学求学时曾看过一则给他启迪颇多的故事: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于是十分喜欢我,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叫。属下去了回来报告说是一只秃鹰不知道为什么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了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或许我们都认为秃鹰简直没有自知之明,太可笑了。然而,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准秃鹰”和“类秃鹰”存在。他们总想着出人头地,却没有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一味机械模仿别人,结果弄巧成拙。更加可悲的是,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不知反躬自省,却怨天尤人,不是责怪老天不给自己机会,就是责怪别人没有好好地同自己配合。
要知道成功还是失败都系于自己。
效仿得再好终究不是我们自己的,因为没有特色。
我们的心灵一定要对自己忠诚,只有不背叛自己的人才不会被命运女神抛弃。
忠实于自己,忠实于自己的信仰,这是一种智慧。
——华盛顿
拒绝接受元帅
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能够在功成名就之时仍然保持谦逊的本质。
哈佛大学研究中国历史学的杜维明教授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时常会教导他的学子们要做个谦虚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高度,如果你不把自己放低,你就不可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真实高度。他最爱讲的是关于马歇尔将军的一则轶事。
乔治·马歇尔是美国的一代名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于其卓越功勋,1943年,美国国会同意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但马歇尔坚决反对,他的公开理由是如果称他“FiddMarshalMarshall”(马歇尔元帅),后两字发音相同,听起来很别扭。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将使他的军衔高于当时已病倒的潘兴陆军四星上将。马歇尔认为潘兴才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军人,自己又多次受到潘兴将军的提拔和力荐,马歇尔不愿使自己崇敬的老将军的地位和感情受到伤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歇尔随美军赴欧参战。当时的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非常欣赏马歇尔的才能,大战末期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副官,视为得意门生。后来潘兴虽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荐马歇尔晋升。在潘兴的有力影响下,1939年马歇尔领临时四星上将军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有一段小插曲足以说明马歇尔对潘兴的深厚感情。1938年春,马歇尔前往医院探望潘兴。潘兴若有所思地说:“乔治,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当上四星将军的。”马歇尔满怀感激地回答:“美国只有您有资格获四星上将军衔,绝不可能再有另一个人!”听到马歇尔的肺腑之言,潘兴顿时热泪盈眶:“谢谢你,乔治!”
马歇尔拒绝当元帅后,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美军从此不再设元帅军衔。1944年底,马歇尔晋升五星上将——美军的最高军衔。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一些取得成就的人,往往会上演一幕小人得志的丑剧,将最初的谦恭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人其实上不具备谦虚的美德,但伟大的人则不会如跳梁小丑般,他们的谦恭是由内而外、自始至终的。
越在名利的顶峰处显示出的虚心,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对上级谦逊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亚里士多德
以貌取人的哈佛校长
以貌取人的傲慢,大概是最愚蠢的行为。
哈佛大学政府与企业关系学教授罗杰·波特一次在课上这么说道:“大家都知晓斯坦福大学,现在它以它独特的方式成为世界一流学府,几乎与我们哈佛齐名。但是大家知道它是怎么诞生的吗?今天的斯坦福人要感谢我们的一位校长。”故事是这么展开的:
很久以前,哈佛的校长为一次错误判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便宜的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人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老先生轻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走开。他们却一直在那里等。
秘书终于决定告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
校长很傲慢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粗声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竖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就会像墓园一样。”
女士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的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出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都超过了750万美元。”
这时,女士沉默了。校长很高兴,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位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创立了斯坦福大学,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骄傲与谦恭是水与火一样不相容,自大的人往往眼睛高过于顶,所以看问题也就不能接近真实。
如果适当的谦恭能够得到如此巨大的财富支持,大概哈佛大学的校长肯定会放弃以貌取人的做法,因为由此而带来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生活里没有假设,每一秒都是真实的战斗,而非演习。
以貌取人的人其心理上一般都带有浓厚的优越感,正是这种优越感让他们显得不够谦恭。
正因为骄傲的代价很大,所以人们才学会了谦虚。
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逊来避免厄运吧。Μ.chuanyue1.℃ōM
——林肯
如此自知的老师
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一次,在哈佛某教授的课堂上,在读到人必须有自知之明时,他讲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老师,常常教导他的学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个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道:“请问老师,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是否知道我自己呢?”老师想,“嗯,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观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个性,我自己的心灵。”
回到家里,老师拿来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后再来分析自己的个性。
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闪闪的秃顶。“嗯,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个亮闪闪的秃顶。”他想。
他看到了自己的鹰钩鼻。“嗯,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世界级的聪明大师就有一个漂亮的鹰钩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的大长脸。“嗨!伟大的林肯总统就有一张大长脸。”他想。
他发现自己个子矮小。“哈哈!拿破仑个子矮小,我也同样矮小。”他想。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双大撇撇脚。“呀,卓别林就有一双大撇撇脚!”他想。于是,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伟人、聪明人的特点集于我一身,我是一个不同于—般的人,我将前途无量。”第二天,他对他的学生说。
呜呼,如此“自知”,还不如“无知”为妙。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人,千万别忘记了上帝为我们准备了另外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反躬自省”四个字,它可以映射出落在心灵上的尘埃,提醒我们“时时勤拂拭”,使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
你,正如你所思。
——爱默生
蜕变的美丽
对自身的不准确认识,不论是过高估计还是妄自菲薄,都会影响我们能力的发挥。
哈佛曾经有一个心理学教授见过这样一个姑娘。
她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但长得很美,而她的美却被邋遢的外表掩盖了。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却很幼稚。
教授跟她聊天,她似听非听。教授沉默了一会,突然问她:
“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个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吗?”
这句问话,使姑娘美丽的大眼睛里放射出一缕亮光。她慢慢抬起头来,久久盯着老教授那布满皱纹的善良面孔,一丝深沉的笑容浮现在她的脸上,如同沉梦方醒,看到了新的天地。
“您说什么?”姑娘惊喜地问。
“我说你很漂亮、很好,可你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是个漂亮的好孩子。”
姑娘那秀丽的脸上更多地呈现出了舒心的微笑。这样的话她从未听到过,平时充塞她耳际的除了同学们的数落、嘲弄,就是母亲的谩骂。因而,她自己也就破罐破摔了。
教授拉着姑娘的手说:“孩子,今晚我和我的夫人要去剧院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特请你陪我们一块去。现在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你愿意,请你回去换换衣服,我们在这儿等你。”
快到时间了,教授听到一阵文雅的、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他惊呆了:一身晚会的盛装衬托出一位出水芙蓉般的少女,如同当年费雯丽出场的惊艳一般。两道如月般的细眉下是一双动人的眼睛,抬起来亮闪闪,低下去静幽幽,那富有表情的面庞,使她显得那么聪明伶俐,体态那么苗条健美。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么优雅、自持、适度。教授简直认不出她就是刚才那位邋里邋遢的少女了。从此,姑娘变了,变得自爱而奋发,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哈佛大学向来崇尚自由精神,她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认识到自身的全部优缺点,所以专业之间的院系调整在哈佛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还没有足够而清醒的认识。认识自我是一个严肃而漫长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审视自己的过程。
对自身的不准确认识,不论是过高估计还是妄自菲薄,都会影响我们能力的发挥。
别人借我们的过去所做的事判断我们,然而,我们判断自己,却是凭将来能做些什么事。
——朗费罗
贾金斯的困惑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这个故事在哈佛心理学系几乎人所共知:
好多年前,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想要帮那个人一把。
那人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部锯掉再钉上去。”于是,贾金斯找来锯子,但是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后来人们发现,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
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费时了。
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一次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可是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遁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可以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一个愚蠢的家伙。
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五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贾金斯一直在困惑着,他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失败是朝三暮四所导致的。
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包括优点和缺点,才能知道自己该怎样掌握人生。
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遇到对自己的人生和周围世界不满意的人,在这些人当中,有95%的人没有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也就是说,这些人之所以整天抱怨,是因为他们每天都是漫无目的地生活着,丝毫不清楚自己最合适做什么,该去做什么。
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必须克服朝三暮四的毛病,培养做事专一的品质。
这是哈佛心理学教授对学生们的告诫,他们认为意志力薄弱是导致人生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我们在阅读之余,能否也问一下自己:我也是贾金斯这样的人吗?
成功,是对一个有价值目标的不断显现。朝着一个方向,永远尽最大努力地工作,成功就会接踵而至。
——爱默生
富兰克林的悔悟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哈佛作为全世界众多学子向往的一流学府,能在那里学习的学子必定是凤毛麟角,因此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学生,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没有全面的认识。自鸣得意的时候总有教授善意地提醒他别做早年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年轻时很自负,直到一个朋友的真诚劝告才让他翻然悔悟。
“富兰克林,像你这样是不行的,”那个朋友说,“当别人与你的意见不同时,你总是表现出一副强硬而自以为是的样子。你这种态度令人觉得很难堪,以致别人懒得再听你的意见了。你的朋友们不同你在一处时,还觉得自在些。你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别人对你无话可讲了。的确,人人都懒得和你谈话,因为他们费了许多气力,反而觉得不愉快。你以这种态度来和别人交往,不虚心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对你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你从别人那儿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但是实际上你现在所知道的却很有限。”
富兰克林听了之后讪讪地站起来,一边拍着身上的灰尘,一边说:“我很惭愧。不过,我实在也是很想进步的。”
“那么,你现在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已经太蠢了,而且是愚蠢得没有自尊了。”
他又受到了打击,不过他站起来的时候,他已经下决心把一切骄傲都踩在地下……他所需要的第二步,便是与自己私自作一次谈话。这一点他马上实行起来了。他现在要研究一个新的题目,那便是他自己。他曾经在印刷工厂学过制版,现在他要从一些似乎毫无希望的材料中,制造出一个新人来。
富兰克林起初只是一个自负的青年人,后来他却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并且能让许多人都喜欢他。
他不仅作为科学家为当时的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为美国的历史增添了一份自己的色彩。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做过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把我们所知的知识当作圆圈内的内容,那么圈外的广袤空间就是未知的世界。你所懂得的越少,圆的周长也就越小,那么你就感觉你不懂得的越少。于是自负便接踵而来,这真是对自己看不清的一个误区。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爱因斯坦
眼朝上的人永远看不清自己的模样
谦逊基于力量,自负基于无能。
肖恩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但面貌英俊,而且热情开朗。他决定找一份与人交往的工作,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很快,他就得到一个好机会——一家五星级宾馆正在招聘前台工作人员。
肖恩决定去试试。于是第二天清早就去了那家宾馆。主持面试的经理接待了他。看得出来,经理对肖恩俊朗的外表和富有感染力的热情相当满意。他拿定主意,只要肖恩符合这项工作的几个关键指标的要求,他就留下这个小伙子。
他让肖恩坐在自己对面,并且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宾馆经常接待外宾,所有前台人员必须会说四国语言,这一指标你能达到吗?”
“我大学学的是外语,精通法语、德语、日语和阿拉伯语。我的外语成绩是相当优秀的,有时我提出的问题,教授们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肖恩回答说。事实上,肖恩的外语成绩并不突出,他是为了获取经理的信赖,自己标榜自己。但显然,他低估了经理的智商。事实上,在肖恩提交自己的求职简历时,公司已经收集了有关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肖恩的大学成绩单。
听了肖恩的回答,经理笑了一下,但显然不是赏识的笑容。接着他又问道:“做一名合格的前台人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你……”经理的活还没说完,肖恩就抢先说:“我想我是不成问题的。我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是最快的,做前台绝对会是很出色的。”
听完他的回答,经理站了起来,并且严肃地对他说:“对于你今天的表现,我感到很遗憾,因为你没能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能力。你的外语成绩并不优秀,平均成绩只有70分,而且法语还连续两个学期不及格;你的反应能力也很平庸,几次班上的活动你都险些出丑。年轻人,在你想要夸夸其谈时,最好给自己一个警告。因为每夸夸其谈一次,诚实和谦逊都要被减去十分。”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我们有了一点成功便觉得了不起,这是不可取的行为。然而如果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时,有一个人来教训我们一番,那么,我们就可以称之幸运了。”
尽管比尔·盖茨在哈佛只接受了一年的教育,但不可否认在他的身上依然有哈佛精神的影子。谦逊基于力量,自负基于无能。夸耀自己和自我表扬并不会为我们赢得好的机会,只会断送我们的前程。因为一个喜欢标榜自己的人,往往会失去朋友——没有人喜欢和一个自我表扬的人在一起,失去别人的信任——别人不但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更严重的是你的品德和灵魂也会遭人批评。无疑,一个没有好人缘、不可信的人是永远也不会与成功邂逅的。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人应该谦虚,不要让自己的名字像水塘上的气泡那样一闪就过去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卓越的智慧,但如果没有谦虚镶边的话,你就不可能取得灿烂夺目的成就。你要永远记住:“伟人多谦逊,小人多骄傲。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
最好的镜子是你自己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应当有两面明镜,一面照他人,一面照自己。
爱因斯坦作为一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一些奇闻轶事也在哈佛学子中广为流传。比如下面的这个故事起先是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授课时讲述的,如今哈佛人也无所不知: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我们的邻居约翰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约翰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下来时,你约翰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约翰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涂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约翰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约翰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约翰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别人并不能映照出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明亮的镜子。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应有两面明镜,一面照他人,一面照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反躬自省,每过一段时间就用它来擦拭我们的心灵,留下有益的一部分,寻找并摒弃不利的一面。这是成功人生的必然要求。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
——蒙泰涅
懊恼的山羊
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哈佛的教授们最擅长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讲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里随处可见到谈笑风生的景象。大师们深入浅出地帮助学子们解开自然的奥秘,探引心灵的秘密花园。在讲述到人生定位时,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如此风趣地讲道:
一天清晨,一只山羊来到一个菜园旁边,它想吃里面的白菜,可是一道栅栏把它挡在了外面,它进不去。
这时,太阳慢慢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在不经意中,山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它以为自己很高大,于是自言自语地说:“我如此高大,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吃这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距离菜园子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大片果园。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于是山羊便朝着果园的方向奔去。到达果园时,已是正午,太阳当头。这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唉,原来我是这么矮小,看来是吃不到树上的果子了,还是回去吃白菜的好!”于是,它又匆匆忙忙转身往回跑。等跑到菜园子的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又变得很长很长。
“我干吗非要回来呢?”山羊很懊恼,“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的。”
山羊烦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它看到自己被阳光拉长的身影时就认为自己十分高大,无所不能,然而当正午的阳光照在它身上时,它又忍不住因为自己缩小了的身影而妄自菲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你的命运藏在你自己的胸里。
——席勒
让自己成为珍珠
当我们去抱怨现实对我们的不公之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是珍珠还是沙子。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女郎,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因为她感到,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她这匹“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她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她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哈佛助理教授从这里走过,救了她。这位教授就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
教授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女郎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女郎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女郎说。
教授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郎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我们对自身价值的估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这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不适当的估计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都是非常态的,而且这种预计的结果,常常又会导致人们对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不良的心态。不是自感怀才不遇,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就是感到压力太大,跟不上他人的脚步。
恰当的自我认识造就美好的人生。
要有所行动,然后认识自己。
——蒙田
拉比·苏西亚的眼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多年前,犹太有一位受人尊敬的智者,名叫拉比·苏西亚,他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和老师,在他弥留之际,很多学生聚集在他的床前,拉比掉下了眼泪。
他的学生不禁问他:“老师,您为什么哭泣?”
苏西亚回答他说:“如果上了天堂以后,天使问我:‘为什么你不能像摩西
一样?’我一定会肯定地回答他说:‘因为我本来就不是摩西。’如果天使再问
我:‘可是你也没有像艾利西(希伯来的大预言家)一样的丰功伟绩。’那我也可以
肯定地回答:‘因为我来到世上的任务和艾利西不同。’可是,有一个问题,恐怕
我会答不出来。我怕他问:‘你为什么不能像拉比·苏西亚?’”
拉比·苏西亚去世200多年后,一位叫珍妮的美国小姑娘在她的人生中崭露
头角。她以12岁的小小年纪,多次向世界网球冠军赛叩关。她在自己的青少年时
期就已经跃升为第一级选手,她向许多实力极强的成人明星球员挑战,并获得了
胜利。
当有人间她是不是希望当第二个克莉丝·艾芙特时,珍妮回答说:“不,
我要当第一个珍妮。”这种当仁不让的自信心,和她在球场上的表现是一致的,
因为她知道,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展现自我,而不是模仿别人,成为别人的
影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人生,只有当他演好自己的角色时,他才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角色,而不要去模仿别人。
茫茫尘世,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只有当他演好自己的角色时,他才会觉得心安。
——洛威尔
伪孔雀的下场
忘记历史等于背判生命。
有一只高傲的乌鸦非常瞧不起自己的同伴。它到处寻找孔雀的羽毛,一根一根地藏起来。等搜集得差不多了,它就把这些孔雀的羽毛插在自己乌黑的身上,直至将自己打扮得五彩缤纷,看起来真有点像孔雀为止。
然后,它离开乌鸦的队伍,混到孔雀之中。但孔雀们看到这位新同伴时,立即注意到这位来客穿着它们的衣服,忸忸怩怩,装腔作势,并企图超过它们,大伙都气愤极了。它们扯去乌鸦所有的假羽毛,拼命地啄它,扯它,直揍得它头破血流,痛得昏死在地。
乌鸦苏醒后,它不知该怎么办好。它再也不好意思回到乌鸦同伴中去,想当初,自己插着孔雀羽毛,神气活现的时候,是怎样看不起自己的同伴啊!
最后,它终于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到同伴们那儿去。有一只乌鸦问它:“请告诉我,你瞧不起自己的同伴,拼命想抬高自己,你可知道害羞?要是你老老实实地穿着这件天赐的黑衣服,如今也不至于受这么大的痛苦和侮辱了。当人家扒下你那伪装的外衣时,你不觉得难为情吗?”说完,谁也不理睬它,大伙一起高高飞走了。www.chuanyue1.com
地面上孤零零地只留下那只梦想当孔雀的乌鸦。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塞得兹说:“一个忘掉自己身份的人是可耻的。”人必须时刻警惕自己的虚荣心理,免得被它侵蚀,让我们沦为不能准确认识自身的傻瓜。
人不可为了荣华与虚名给自己招来危险。
——伊索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更新,第一章认识自我:看清最真实的你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