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大粪为谁而扔 > 001013、有关《写给大学生朋友的话》的回复
  《写给大学生朋友的话》的回复(2006-07-1823:49:09)

  分类:粪文粪采

  夏粪按:《写给大学生朋友的话》在我的博客上贴出来以后,有几位朋友在回复中表达了他们的看法。本着交流的目的,我已经在该帖子之后进行了回复。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些东西需要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我一并将这些网友的回复和我自己的回复都发新帖贴出来了。同时,在发新帖的过程中,我还就一些在回复中没有讲到的问题继续进行了解读。希望朋友们看到帖子之后各抒己见,夏粪永远欢迎各位朋友的金玉良言。夶风小说

  风飘尘住:妳好啊!我即將要成為妳口中的大學生,我很同意妳的觀點,也謝謝妳的忠告,真的非常感謝。不瞞妳,我就是一個悲觀的人,因為我覺得如果一開始就把事情想壞,結果是好的時很開心,就算結果是壞的,我也不會太失望!我還好像一個孩子,但其實不是我不想成長,是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就說我選專業來說吧。在高攷之前,爸爸媽媽說要我自己選感興趣的讀,但填誌願時,他們又要我填我不喜歡的,我一反對,他們就把臉垮下來,我也就不再做無謂的爭辯!也許妳會說我好軟弱,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他們傷心,我不希望我身邊的人被我的不好的情緒影響,我希望他們可以順心,可以開心,希望我可以和大學的同學友好相處!^_^www.chuanyue1.com

  回复风飘尘住:屈服于父母并不可耻。我从小就喜欢按我自己的选择去做,但长大后我会尽量尊重父母,如果要照我自己的去做,我会尽量说服他们。其实父母脸码下来也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关键是看你自己怎么去表达。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无论是自主选择,还是被迫选择。因为被迫选择只要不是拿着枪逼的,还是一种自主选择。既然你选择了父母,你就要承受这样选择的损失,并把损失减小到最小。当然,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也能让父母接受,也是可以重新考虑的。机会并不是失去就不再来。有时候还会再来的。

  国画家安田:学习是终身的,大学是学习的一个阶段,这个环境本身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你自己的方向和立场。

  回复安田:谢谢安田。你的建议对大学生朋友帮助很大。但是环境是不是重要,不是看环境中的人怎么去做,而是看一个人到底关注于环境还是关注于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更关注自己的事,那么环境的确不是重要的。如果关注于环境,甚至关注环境本来就是自己的事,那么环境是重要的。因为改变环境也是一种事业。有时候改变环境起到的作用不比自我努力要小。

  赵兴晖:写的很贴近生活,也很实在,你的很多观点可以说是符合现在一些大学生实际情况的,但是还是有些关是我不能苟同的,你谈到的第二个问题,大学不是天堂。对大学不是天堂它只是一个平台像社会一样是一个个人发展的平台,你在这个或者是在其他的都是一样的差别应该说不怎么大的,我也从来不认为人生必须要通过大学才可以展现其绚丽.但是大学既然是作为了一个平台,就有其优势和存在的必要,读大学就是为个人有一个更好起飞的点,你认为所谓读不读大学与学不学知识是两回事,也是鄙人不能苟同的.读大学即使你没有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但是大学本身就如社会一样,经历就是一种知识,就是一样经验,就是一种人生经验,不是断然没有联系的,这样割裂它们的联系,看法是不是有点片面?再个,我们追求崇高理想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对大部分人确实是要让自己身边的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既然目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对于理想的的追求怎么可能是让我们产生一种南辕北辙的效果呢?什么是过分追求呢?有谁是过分追求呢?奋斗是无止境的,对理想的追求也是,你可能不成功,你可能会放弃,但是从来不会有你说的说的绝对化的过分!

  回复赵兴晖:人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不但有追求理想的权利,也有放弃理想的权利。当理想成为一种桎楛,让自己苦不堪言,此时一个人宁愿选择理想以外的生活,并且他这样选择了,他的自由就是真实的。如果一个人自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的舆论却用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去干扰他的正常生活,甚至肆意把他描绘成十恶不赦,这不仅有违自由,同时也容易进入道德杀人的怪圈。我在我曾经经历过的营销生活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一个人千方百计向你推销一种生活,这时候你更应该慎重考虑,因为推销者往往附带着自己背后的需求。推销者总是放大一个事情的好处,这才让购买者买了之后会后悔。如果购买者当初就考虑好了,他就不会吃后悔药了。而且先上大学再实践与先实践再上大学本来在当前的社会都已经成为可能。此时一个人不喜欢大学,不代表他永远不喜欢。当他喜欢的时候,大学之门也并没有给他关上。

  理想的追求当然是无止境的,但不能强求或者引诱每一个人都到大学里寻找理想。因为当大学成为一种习惯,有些真正的东西的确离大学已远,早已不存在于大学里了。

  有关大学的经历就是一种知识,我也不能简单苟同。这是因为从字面上来说,这种描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里存在着一种偷梁换柱的问题。大学本身不是提供经历而是提供学习和研究的环境的,经历只是一种副产品。每所大学每个时期每个学生的经历都有所不同,如果说这些经历是必不可少的,那任何其他学习知识的经历也同样必不可少。现在的问题是,当大学里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的环境正在逐渐失色,甚至人在社会上已经具有大于这种环境的提供的选择的时候,大学对于某些个体来说,就已经不再是必要的了。就以黄雅莉为例,如果她要追求的学习和研究(我们现在先来假设她必须有这种需求,实际上根据我在上面的论述,她是不必一定要有这种需求的)在大学以外更能实现,那她就不必上大学了,北大的教授如果这样支持她,也是非常正确的。

  对于过分的界定,当然不是用绝对的机械的东西去限定,而是用相对的有生命力的方式去认定。既然没有绝对的过分,那么我们的依据是什么?一个人如果自己选择错了,他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扛,这样改变起来也容易;就算没有改变的可能,他也心安理得。但一旦一个人是因为别人的原因选择错了,这样受到的伤害就更深。所以既然过分是相对的,当然要以自我的选择更为重要,任何社会的或者哲学的选择在这里都是苍白的。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大粪为谁而扔更新,001013、有关《写给大学生朋友的话》的回复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