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言情小说 > 风连 > 第三章 懿旨
  进了园子,此刻唱的是《玉堂春》。便陪着祖母额娘跟前坐了会儿。席间有许多宾客动身,大家百般慰留一番,也就散了。

  祖母倒是性致极好,携了各房媳妇往屋里喝茶。祖母在炕上歪歪坐了,地上摆了一溜矮塌小杌子。众人退让一番也就坐了。我只在地上站着玩耍。一会丫头端了茶来,又在榻上摆了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洁粉梅片雪花洋糖。众人道:“老君眉?”

  祖母笑道:“是了。今年的新茶还没上,只得这陈茶,颜色只比刷锅水强些,味儿倒是好的。”

  众人又说了些话,因听了好些热闹戏文,这会只觉淡淡无味。

  伍姨太笑道:“我们这帮笨嘴拙舌的呆坐着好没意思,倒拂了老祖宗的兴。这里倒现成有个极会说故事的人,合该让她讲几个好典故,大伙乐乐。”

  众人忙道:“是何人?速速请来。”

  伍姨娘又道:“连姐儿两岁读经,四岁能文。这肚里的旧典本就极多,连名字也有典故的,就连前几日的――”伍姨太不把话说尽,只管低头吹茶叶沫子。

  众人急道:“是什么?”

  伍姨太扑哧笑道:“二小童智斗恶人,虎口逃生,不就是极好的典故。”说的众人都笑了,又催着我讲。

  我笑道:“我原是个说书先生,只独我没茶吃,没椅坐。好没脸的,也好叫我说故事。”

  额娘啐道:“扯你娘的臊,抬举两句,就上头上脸的。”

  祖母已笑噱:“可怜见的,只同奶奶坐了吧,绕是说了好的,咱叫丫头泡了体己茶屋里吃去,甭理这起混人。”

  我便将那日同溥仪如何出了王府,如何用那玉佩换了糖葫芦。

  众人叹道:“不当家花花的,这玉佩哪能换那劳什。”一面又催我快讲。我又将那如何迷途,如何被困,又如何将那玉佩交给老先生。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众人疑惑:“你只偷偷塞玉佩到大夫手里,哪里就知他定要帮你。”

  我笑道:“玉佩刻有醇王府醇字样,他若古道热肠,必定巴巴送来。若此人动了贪念,拿去当铺典当,这玉佩是宫中样式,到时必定惊动官府。”

  众人已叫绝。无意间瞥见周姨娘洒了茶水,小丫头忙上去收拾了。众人复说笑一番,见祖母精神短了,也都告困散了。

  光绪三十四年,阿玛时任军机处。二月,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发动了钦,廉,上思起义。四月发动了河口之役。满清国各地,主张立宪的政治团体陆续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制。同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提出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诉求。八月,朝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九年实行立宪”。同年,英,美,德,法四国欲夺取已准归商办的粤汉,川汉两路路权。英指责朝廷“有意失信”。迫于列强压力,清廷把造路和借钱分开,以路权作押,向怡和借款,准许江浙绅商附股。全省绅商人民纷纷方对。各地组织“保路同志会”,掀起收回路权运动。夶风小说www.chuanyue1.com

  外头闹得天地为之变色,醇王府依然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我只偶尔听厨娘抱怨,“米贵,肉贵,蛋难寻。”柳嬷嬷常笑我:“吃米母知米价。”有时可以在先生书房翻到一张半纸《时务报》《新民从报》等新文体刊物。多批评时政,力主变法。又有《海国图志》《瀛环志略》这类介绍海外风土人情的新书。

  先生陈宝琛是个十足狂生。有次,阿玛来书房瞧瞧我同溥仪可有勤力读书,见到先生便大赞:“先生当日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习文多日,还不识个子丑寅卯,仍是一窍不通,真真钝犬啊!”

  先生老实不客气:“王爷尚且不通,更何况小世子。”

  阿玛大窘,至此绝步于书房。

  先生擅今文经学,常道:“宋学过于空疏,一味讲求心性礼义,上不足以制国用,外不足以靖边疆,下不足以苏民困。汉学又过于迂阔,集毕生精力考据训诂,于己于世却毫无实用可言。”常令我们即景赋诗,经典倒是不求甚解的。

  夏至,书房外的两株桂花树开得花香馥郁,粉培玉琢,着实可爱。先生临窗久立:“今日便来咏这桂花,一炷香时辰,每人赋一首五言律。”

  溥仪忙抗议:“先生,我只学会对对子,诗可否姐姐代写。”

  先生大怒:“敏耳不学,还不如愚笨。”遂拂袖而去。

  丫头婆子乐得早点完事,牌桌赌局早侯着呢!一阵风收拾了笔墨纸砚。回屋亦是无聊,堆砌了首《咏木樨》,仍往先生处。先生有本石刻版绘图《三国志》,垂涎已久,阿玛是不让看的,大家孩子看这是要玩物丧志的。先生躺在桂花树下大青石椅上,用书垫了头,细碎粉洁的桂花蕊几乎将他淹没。先生轻轻吟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一霎那,我听到桂花纷扬坠地的寂寞声响。我想我是明白的,大人忧伤的不是一本小小石刻版绘图《三国志》。

  同年十月,慈禧太后光绪帝同时身患重疾,在光绪帝病入膏肓之际,慈禧太后召重臣商议立嗣事宜。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有恭亲王溥伟,醇亲王载沣,还有年仅三岁的溥仪。最终于十月二十日发布懿旨,立溥仪为嗣皇帝,承继同治,兼祧光绪。

  下诏那日,天下面筋粗大雨。院子汪着积水。李公公来醇王府宣懿旨,亲卫队大力拍门,隔着磅礴的雨声,仿佛只是天边炸响的闷雷。阿玛恍恍惚惚跌坐在铺着闪金百蝶穿花洒线织锦缎褥子的太师椅。溥仪扯扯我衣角,悄声道:“这一屁股该坐死多少蝴蝶啊!”

  我扑哧笑出声。额娘瞪了眼,两人顿时噤若寒蝉。

  良久,阿玛喃喃道:“开门。”

  李公公同亲卫队踉踉跄跄奔进院子。这行人一身雨气,面无表情,用一纸空文宣布我弟弟的命运。他们甚至连蓑衣都不脱,弄湿我家地板。祖母顿时昏过去,众人忙掐人中。祖母醒来,忙一把夺过溥仪搂在怀里,嚎哭道:“你们把咱们家的孩子快弄死了,却又要咱的孙子去吗?这回咱是万万不能答应的了。”

  李公公仰面看看天色,蹙眉道:“差不多时候了。”

  亲卫队上前拉开祖母,李公公抱起溥仪。祖母哭天抢地,溥仪四肢乱挥,哭得声嘶力竭。额娘已哭死过去,众人只得暗自垂泪。我很怕溥仪会像我叔叔光绪帝一样走了,额娘说叔叔快要走了。但我知道他是快要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我冲进雨里,张开双臂拦住李公公,高声道:“请带我一起去,我弟弟一个人会害怕,有我在,他会很乖,不会哭。”

  李公公谛视我,摆摆手道:“带上风连格格。”

  已到掌灯时辰,整个皇宫又安静又潮湿,长春宫像浸在海底的庞大沉船,鬼影憧憧,令人窒息。外殿跪倒了一地黑压压的穿官服的大臣,没有声息,像成堆的尸骨,无端的让人心惊。李公公把溥仪领到慈禧太后的陈香木雕龙刻凤的大床前,溥仪紧紧擎着我的手,浑身战粟。慈禧太后已在弥留之际,见到溥仪竟暖暖笑开了,柔声道:“载淳(同治帝)是你吗?快到母后这边来。那年在热河行宫,你也是现在这般孩童摸样,我坐在菊花丛中饮泣,你折了枝醉杨妃别于我髻上,轻轻为我揩去眼泪,扁着嘴道,‘母妃,不要哭。’”

  李公公把溥仪推上前,慈禧太后颤巍巍伸手摩挲溥仪的脸。突然缩手,面露惧色,颤声道:“不,不,你不是载淳,你是载?(光绪帝)。你是来报仇的,你要杀了我。你自小就不听我话,你恨我害死珍妃,你连同康有为那起乱臣贼子要至我于死地。没那么容易,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慈禧太后咬牙切齿猛扑来掐住溥仪脖子,溥仪吓得尖嚎。我同李公公忙上前掰开,李公公轻声道:“老佛爷,这是溥仪,醇亲王的小世子。”

  慈禧太后微微笑道:“真好,莲英还有你在。”说罢,沉沉睡去。

  次日,光绪帝于瀛台架崩,终年三十八岁。时隔一日,慈禧太后亦一病不起,全国举国丧。而后,阿玛为摄政王,实行监国。随后又指立光绪帝遗孀隆裕为皇太后,规定凡军事大事摄政王当秉承皇太后旨意办理。十一月初九日,溥仪举行登基大典,改年号宣统。

  天气奇冷,乐师,太监,大臣,牧师都集结在太和殿。阿玛侧身下跪,将年仅三岁的溥仪扶坐在龙椅上。我同隆裕太后坐在厚厚的珠帘后头,神色都有些恍惚,只觉寒气彻骨。侍卫大臣和文武百官列队,一个一个到溥仪面前宣誓效忠。溥仪终于崩溃,在龙椅上挣扎着嚎啕大哭:“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

  阿玛急得汗如滚珠,喃喃道:“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

  每个人面上都很惨淡,深觉此话不吉。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风连更新,第三章 懿旨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