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神秘消失的文明 > 人神之间:穿越时空的智慧
  乌斯马尔古城遗址,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州。是公元600年至900年玛雅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城市。早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居住。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使乌斯马尔发展成为尤卡坦半岛北部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

  不可思议的“总督府”玛雅历书记载乌斯马尔由亨·乌伊奇尔·查克·图图尔·希乌(HunUitzilChacTutulXiu)建于500年左右。乌斯马尔被希乌家族统治了许多代,是西部尤卡坦地区最强大的城邦,曾和奇琴·伊察结成同盟控制整个北部玛雅地区。1200年以后乌斯马尔没有建造新的主要建筑,可能和奇琴·伊察同盟破裂,而地区霸权落入玛雅潘有关。希乌家族将他们的首都迁至马尼(Mani),乌斯马尔的人口减少。

  在西班牙人征服尤卡坦之后(从某种意义上希乌家族和西班牙人结盟),早期的殖民文件显示乌斯马尔直到1550年还是一个重要的居住地,但在这里没有建立西班牙城镇,乌斯马尔后来就被遗弃了。

  “乌斯马尔”的意思是“修了三次的”,这种多次修建的特征鲜明地体现在了古城的建筑中。乌斯马尔古城东西长约600米,南北长约1000米,建筑雄伟而富于变化。乌斯马尔城市布局非常特殊,其主要建筑根据当时所知行星的位置排列,而代表金星的建筑处于最显著的位置。乌斯马尔古城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是南神殿、鸽子宫,以及一个由4座建筑围成的广场。鸽子宫东面是大金字塔,东北面是总督宫。总督宫基台上的西北角建有乌龟宫,北面是球场、祭司住所和魔术师金字塔。

  乌斯马尔建筑具有尤卡坦建筑所特有的珀克式特征,属于极为成熟和理智的类型。建筑的排列有令人吃惊的现代感,长长的平石板构成建筑物的平台,宽阔的阶梯通向大建筑物;方形门沿墙面形成有韵律感的排列;墙上部突出的中楣上用砖石镶嵌成几何纹或几何化的美洲虎面具。乌斯马尔建筑是几个大的建筑群,每一群体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通常由4座宫殿排列成方形,但建筑互不连在一起,方形的四角是开放的。宫殿由成排的拱顶房间组成,设有仪式性门廊。这些建筑群的排列又乌斯马尔古城遗址存在某些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在城市的建筑中常会看172见几组同建筑的轮廓线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会形成一条条很长的直线。

  乌斯马尔建筑物中的名字均来源于征服的西班牙人,既不是本土的,也不代表任何建筑物的实际功能的象征意义。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女修道院,其命名仅仅是缘于与西班牙的女修道院有类似之处。这个建筑物实际上是一个学校,培养以宗教迷信方式给人治病的医治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萨满教的道士与牧师。

  魔术师金字塔包括有5座神殿,它的底面呈椭圆形,长径70米,短径50米,高达26米。塔的边缘呈圆弧状。金字塔的建设从公元6世纪开始到公元11世纪结束,融合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它高高矗立于乌斯马尔城最高的建筑物之巅,这赋予了它名副其实的绰姿。根据生动的神话传说故事,一位由天神亲自指派的魔术师伊兹木那,在一夜之间神奇般地建造了这座金字塔。神话中将金字塔与魔术师联系在一起,只是暗示了建筑物的结构风格。并且神奇的金字塔具有导向功能,逢值夏至时分,其西侧的楼梯正对着落日的太阳。Μ.chuanyue1.℃ōM

  从大金字塔神殿向东北望去,便是气势磅礴的玛雅建筑杰作“总督府”了。有人甚至认为,乌斯马尔“总督府”是古代美洲地区最美丽、最宏伟的建筑代表。

  乌斯马尔“总督府”,长90余米,高10米,建筑在一座120米长,9米宽的基座上。其长约100米的中楣装饰由260块两种几何化面具和104个网格回纹交织而成。这些数字代表了玛雅神历年的天数(260天)和玛雅人观念中一个世纪(52年)的倍数,网格回纹隐喻太阳神。这种图案与雨神面具的交替出现象征着宇宙中时间的不可抗拒性,有节奏的循环。

  总督府外檐上部有一道3米多宽的石雕镶嵌带,石雕上的图案有150个蛇神形面具,每个都有眼、耳、角和牙齿,一模一样。每个面具都由18块建筑用的石料组成。光是面具就用了2700块有雕刻的石料,而整个镶嵌带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每一个石块的体积、形状、大小丝毫不差。据估算,玛雅人要用45万立方米的建筑材料才能筑起总督府的平台,而整个工程则需要100万吨建筑材料!

  总督府的房顶还采用先进的假穹隆顶结构,连接总督府主要部分和中央楼宇的短通道也采用假穹隆顶或凸拱的形式建造。这样浩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严格的分工和组织,但是,据考古发现,玛雅人在建造这样伟大的建筑时竟没有使用有轮子的车子!

  173神秘消失的文明水晶头骨之谜玛雅文化留给了人们无数的谜团,好像无论玛雅人取得任何成就都在情理之中,然而,卢巴安敦古城中水晶头骨的发现,还是引起了轰动,给人们以震撼。说起水晶头骨的发现,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英国姑娘安娜的养父米歇尔·海吉斯是英国的探险家,对玛雅文明痴迷而狂热。1924年,米歇尔和安娜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卢巴安敦古城。

  第一次来到玛雅遗址——卢巴安敦古城的安娜也对眼前的一切兴奋不已,当她在一座金字塔的石庙上搬掉一块断墙石块时,她突然发现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她立即告诉了养父,米歇尔带着探险队的全体成员登上了金字塔顶,终于刨开了可容一个小个子进出的窟窿,安娜只身爬入这个窟窿的底部,发现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的上半部分,米歇尔命令队员们继续挖掘。3个月后,他们在25英尺外的地方找到了水晶头骨的下半部分,两块头骨合在一起,正好与真人头骨一般大小。

  米歇尔曾在《水晶头骨之谜》中对此有绘声绘色的描述:“安娜从窟窿里出来以后,日光还很充足。她掸去宝贝上面的灰尘,惊奇地端详着它。‘我从来没有见到这么漂亮的东西。’这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一块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的头骨,唯一与真人头骨不同的是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原来是一块真的水晶头骨!一看就知道是从整块的水晶石上镂刻下来的。安娜把它拿到灯下,经它反射的灯光变得扑朔迷离,异常明亮,只有纯度极高的水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奇怪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它还能完好无损!”“看着水晶头骨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阳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几个探测队员顿时像被施了催眠术一般盯着头骨目瞪口呆。我从安娜手中接过头骨,把它举了起来给众人看,霎时间每个人都狂喜不已。‘来帮忙的玛雅人看了以后又哭又笑。’安娜回忆说。那时候每个人都好像着了魔一般,仿佛有一种古老而强大的力量在在场的每个人身上复活了一样。安娜说那是她漫长的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了。”虽然探险队挖出了水晶头骨,但是他们还是按照惯例将水晶头骨献给了当地居民的首领。而当米歇尔的探险队将要返回英国时,当地的首领又将水晶头骨赠送给174米歇尔,以回报探险队给他们提供药品和食物的帮助。后来人们就把这颗头骨称作“米歇尔·海吉斯水晶头骨”。

  水晶头骨的横空出世,牵动了全世界考古学家们的神经。

  一位玛雅老人告诉米歇尔这颗水晶头骨至少有10万年的历史,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玛雅祭司而制作的。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相信他这一说法。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水晶头骨确传说中的水晶头骨(仿切的制作时间,但是石英水晶的物理属性决定了这一秘制)密永远不会被知晓。

  水晶头骨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据说水晶头骨透过水晶放射出五色光,如同明月的光环一般。而且还发出一种声音,不是乐器的声音,是人嗓子里的柔和歌声以及银铃般的声音。水晶头骨还有催眠功能,如果让一个人紧盯着水晶头骨的眼睛处,不多时那人便会感觉昏昏欲睡。

  水晶头颅还具有给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产生刺激的五种感觉: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当人们看到头颅时,它的颜色和透明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还会散发出一种香味;它能使观者听到声音,产生联想,使人感到口渴。如果一个感觉灵敏的人把手放在头颅附近,他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震颤和推力,而且手的冷热感觉如何取决于头颅上下左右的位置。

  这颗水晶头骨外观逼真,内部结构也极为精细。科学家们曾把水晶头骨和真正的人类头骨作了比较,发现除了眼部特征稍稍偏于人类的正常范围以外,其他参数都与真正的人类头骨相差无几。近代光学产生于17世纪,175神秘消失的文明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18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夶风小说

  另外,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而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又是使用的什么工具呢?另外,这种纯净透明的水晶虽然硬度很高,但质地却脆而易碎,科学家们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的话,只可能是用极细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从一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一件旷世杰作!

  零的伟大创造众所周知,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的创造,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最后普及于世界。但是,玛雅人对“0”这个概念的发明与使用,竟然比印度人还早!在世界文明史中,玛雅人是最早认识“0”的民族,这一做法比欧洲人早8个世纪,因而令西方人大为震惊。

  数学是科学的基石,数学计算中“0”的引入使得人们在计算时不再只停留于计算多少,还开始计算有无。数字也不再是单向的无限制累加,而是一个可以将不同进位抽象出来,统一于零的形式存在。11后面加上两个0,就变成了1100,零将单向维度上的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简单明了地联系了起来。可以不夸张地说,零为人类操作数量,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零的使用不仅是玛雅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人类智力发育的一个高峰!

  玛雅人有自己的一套计数符号。

  他们用三个符号记数:“贝壳”表示“零”;“点”(“.”)表示“1”;“横”(“—”)表示“5”。“点”、“横”组合构成“2”至“19”各数。“19”以上的数用移位表示。

  当今世界通用的“十进位制”中的“10”是将“1”向左移位、再在其右侧加“0”组成。

  玛雅人的“20”是将“.”向上移位,再在其下方加“贝壳”组成。第二位“20”,第三位“20×20=400”,第四位为“400×20=8000”,依次向上类推。这种表达法表明,玛雅人已在计算中引入了零。

  用这个计算系统来纪年,玛雅人可以准确无误地记下几千万年中的每一个日子。

  考古学家根据16世纪西班牙入侵玛雅的时间,再依照碑文上记录此事的计数单位176往回推算,发现玛雅纪年的元年竟为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

  古代社会中,天文、历法、农事,三者总是密不可分的,而它们的基础又都在计算。玛雅人还使用被称为“人类头脑最光辉的产物”的数学体系,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历法,玛雅人的历法体系由3种历法构成:神历、“阿布”(Haab)历和轮回历。

  神历260天,主卜未来,有20多个神灵轮流主司这260天。用这20个神灵与13个数字(1至13的玛雅数字)相配合轮转,决定某神主司的日期,260天正好一轮。“阿布”历365天,与现代“阳历”相似,但分19个月,前18个月各为20天,最后一个月为5天。

  日有日神,月有月神,最后一个月的5天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轮回历为神历260天与“阿布”历365天的组合,两者相配轮转,18980天为一个轮回。一年365天,18980天正好是52年。玛雅人认为52年为一个轮回,以示天地之复始。还有一个“长纪年历”,用以记录历玛雅石柱史年代。玛雅人认为世界是会毁灭而又复生的。世界每隔5200年毁灭一次、复生一次。

  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周密计算,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相差不足千分之一!奇妙的是,当神历年轮回了73圈后,便刚好和周转了52圈的阿布历回到同一个标记上,由此形成了一个52年的大周期,使得玛雅人深信历史会一再地重演。而那一天就是玛雅人最盛大的节日,不仅要倾情庆祝,而且所有的宗教建筑都要重建。考古学家在发掘玛雅的金字塔时,一再地在金字塔的内部发现更古老的金字塔神庙,一层层相叠而成,每两层之间相隔都是52年!

  玛雅雕塑玛雅人还通过对月亮运行的观察,确定每月为29.53020天,与现代天文学计算出的29.53059天相差无几。他们还对其他行星、恒星和星座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算出了行星绕日运行的周期,如金星运行周期为584天、火星为780天。北极星恒定不动,玛雅人在建造房屋和庙宇时通常都以北极星为基准选定方位,预卜吉凶。

  虽然使用多种历法,但玛雅人的生活却并没有丝毫错乱,而是井井有条,玛雅人靠精密的计算每年准确定出分、至日,以及各种重要会合日的出现。而且,他们还充分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准确计算出雨季、旱季的始终,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保障。

  玛雅人非凡的数学思维还表现在他们超群的建筑成就上。玛雅古遗址中众多巨型建筑和建筑群落的定位、178设计,牵涉到太多的数学问题。建筑根本就是凝固的数学和艺术。玛雅特有的尖拱门造型也蕴含着精巧的数学思维。当然,还有许多用来展现他们天文学知识的建筑,比如观察分、至日的建筑群。丈量的精确性、定位的相互呼应都需要分毫不差的数学天才,才能使我们今天仍然能透过断壁残垣看到特定的奇景。

  玛雅人的零概念的使用,以及整个天文、历法、农事知识系统的规模不禁使我们产生疑问,玛雅人何以产生这超越时空的智慧?

  丛林中的艺术家玛雅人不仅在建筑、数学、天文历法方面具有非凡的智慧,他们还是善于精雕细琢的工匠,能够妙笔生花的画师。

  按使用的材料分,玛雅人的雕刻有石刻、木刻、贝雕、玉雕和骨雕,还有泥塑。

  石刻分两类:一为独立石刻,一为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上的饰刻。前者如石碑、石柱、石座等,后者有门楣、门窗侧壁、台阶、屋脊、墙壁内外的雕刻。独立石刻的特征是很少留有空间,通常总是布置得满满当当。雕刻的主体是神像、人像或兽形,空白处填满饰物和铭文。刻成后通常涂以颜色,使用最多的是暗红色,其次是蓝色。

  在建筑装饰中,大多数雕刻是石灰泥雕。在帕伦克和许多城市的建筑外墙和房间内部装饰着石灰泥雕,并涂以彩色。这些石灰泥雕与石板浮雕相比更接近高浮雕,人物面部近于圆雕,凸出的鼻子、张开的嘴、突出的牙齿,都与圆雕的处理手法相同。

  在帕伦克地下墓室里还发现了两个石灰泥圆雕头像,其中一个特别精致,以其高度的写实性达到了玛雅雕刻的顶峰。

  在玛雅遗址科潘古城发现的1号碑,正面雕成披挂齐全、盛装华服的国王形象,整个纪念碑高达3.5米,国王的头部,手足都要比常人大一倍多。而礼仪上的要求又使得他的姿势有点呆板,脸上的表情也不免僵硬,但庞大的体形和凝重的神情仍能令人感到他的威严和千钧之重的力量。人物的身形体态在玛雅雕刻中惯用的复杂头饰、衣着覆盖下显得若隐若现,而且胸腹部位的大大压缩,使得头脚之间很不协调。

  这些都是玛雅雕刻造型在宗教礼仪下不得不作的“牺牲”,这确实大大损害了形象的生动与完整,事实上,这是在神权政治控制下造型艺术所犯的通病。当然,这不等于玛雅匠师们未能掌握正确的人体比例和表现行动灵活的姿态,实际上,这些衣着头饰虽然繁杂,但它们的线条与变化多端的图样却很优美,而且那些夹杂其间的179神秘消失的文明羽毛蛇、小神灵的雕像更不乏鲜活跃动的自由自在,所以整个纪念碑的雕刻看起来在宏伟精美之余不失其生动与丰富。

  玛雅人的雕刻作品中,不仅有写实的图画,也有抽象的图案。考古学家从帕伦克一个玛雅神殿废墟发掘出刻满图案的石板上,发现了一个既夸张又神奇的图案,在一个前尖后宽的船体上,有一个人蛰居在窄小的驾驶舱内,像驾驶摩托车似的手握车把、脚蹬踏板,双眼紧盯着面前的各种仪表盘。当时考古学家认为这只是充分展示玛雅人想象力的画。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竞相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当宇航员将各种照片传回地球时,相互一对照,人们才大吃一惊,帕伦克的石板画哪里是开摩托车的古代神话,分明是宇航员操纵飞船遨游太空的情景。为了得到证实,他们请美国航天中心的专家鉴定该石板画,专家们看后惊叫道:“了不起,玛雅人太伟大了!”玛雅人的木刻多用在房屋建筑上。另有一种小型独立木刻,多为神像。泥塑多用于房屋建筑和墓穴中,用灰泥在墙壁上制成浮雕,内容有人像、飞禽、走兽和蛇,还有铭文。

  玛雅彩塑陶像特别多,在尤卡坦西海岸的海纳岛上有大量发现。这些陶像是作为陪葬的器物,有的握在死者手上,所以尺寸很小,不超过30厘米。但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有各种人物和大量细节的刻画。这些小陶像很有表现力,不论是脸部还是整个人物形态都显得富有生活气息,仿佛是生活中的速写。同时这些人物又具有庄严的外表,除尺寸太小外,完全具有纪念碑的性质。其中还有成组的雕刻,如主人与仆人、母与子,还有留胡须的老人、矮子和驼背等形象和大量的动物形象。

  在玛雅艺术中,绘画业发展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在绘画中,应用的颜色多种多样,红、黄、蓝、白、黑、灰、棕等各色均有。颜料来自植物和矿物。绘画的刷子用鸟羽、兽毛制成,还有形同中国毛笔的绘画工具。绘画手法以写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有神话故事、祭祀典礼、战争场景、审讯战俘、迎接宾客和象形文字等。

  这一切揭示了当时玛雅人的习俗礼仪、体态容貌、服饰穿戴、作战武器、房屋结构、宗教信仰和劳动场景等。

  考古学家在蒂卡尔、帕伦克、尤卡坦半岛等都发现了玛雅壁画的残片,而且在西部玛雅地区的博南帕克发现了一幅完整的壁画,其内容包括仪式、战争、凯旋及杀祭的场面。壁画表现出一种神韵和技巧,庞大的场面多样而统一,人物的表现如胜利者的骄傲、失败者的绝望、贵族的威仪和武士的勇敢等都刻画得异常生动。色180彩千变万化,明亮的橙色、黄、褐以及发光的红、绿、深蓝交织在一起,加上平涂的方法,使这幅壁画对于现代人具有很大的魅力。

  玛雅人还创造了轻巧、优美的陶器。并在陶器上装饰了浮雕和彩绘。浮雕中有人面高浮雕,也有较平的浅浮雕,刻上武士或祭司的形象和象形文字,并涂以色彩,这种浅浮雕类似石板浮雕风格。彩绘是在红底上绘以白色图案或白底上绘以红色图案。装饰面的内容包括玛雅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常用的颜色为赭石、赤褐、红、黄,线的运用、轮廓和细节的表现都很熟练。

  无限灿烂神奇的玛雅文明沉落在幽暗的历史深处,从此后世人栏杆拍遍,也再难唤回它寂寂的足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个文明的缥缈背影。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神秘消失的文明更新,人神之间:穿越时空的智慧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