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神秘消失的文明 > 第七篇 印加文明 神异造物:神奇之后的神奇
  印加,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神话般的国度,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印加人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子孙。他们崇拜太阳,也崇拜像太阳一样发出金光的任何东西;他们没有轮子,却在高山上建造了“离太阳最近的城市”;他们至少由几十个不同的政治集团和种族组成,却能统一强大,称霸于安第斯山,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国家之一”;他们没有文字和货币,却拥有长达几千公里的发达道路系统和发达的梯田和水利系统;同样,拥有强大军队的他们却敌不过只有260名士兵的西班牙人……征服者笔下的印加人既野蛮又迷信,这是真的吗?印加人是怎样创造他们辉煌的文明的?又是谁让太阳神的子孙们只能无奈地对着太阳哭泣?

  让我们一起走进南美洲,走进印加帝国,来领略这个南美洲黄金国度的奇风异俗,回味太阳神子孙的辉煌过去……太阳神的子孙——印加人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并称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印加”为其部族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印加文明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192神异造物:神奇之后的神奇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公元6世纪,安第斯山区及沿海地区生活着100多个部落,其中主要的有:艾马拉、莫契卡、普基那和克丘亚。克丘亚部落居住在库斯科谷地,是四个部落中较为原始的一个,但它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成就,使自己迅速发展了起来。印加人就是克丘亚族的一支。

  印加人自认是“太阳的子孙”,据传说,太阳神的儿子外出玩耍,被山神豢养的一群豹子吃掉了。太阳神失去了心爱的儿子,非常伤心,他号啕大哭,眼泪不断流淌,最终汇集成了的的喀喀湖。为了纪念死去的儿子,太阳神在的的喀喀湖中的岛上,又创造了一个儿子曼科·卡帕克和一个女儿玛玛·沃利奥,后来,太阳神让兄妹俩结为夫妻,生儿育女,繁衍子孙。太阳神为了他新创造出的种族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吩咐他的子女离开的的喀喀湖中的小岛一直往前走,直到找到合适的居住印加帝国之地。于是,曼科·卡帕克和玛玛·沃利奥按照神意带着一根金杖,一直往前走,走到一个地方时,金杖钻入地下不见了,他们就在此安营扎寨住了下来,这就是安第斯肥沃的谷地库斯科。曼科·卡帕克教男人耕种,玛玛·沃利奥教妇女学纺织。从而在肥沃的库斯科地区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部族。因此,印加人都认为自己是太阳神193神秘消失的文明的子孙。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实际的历史史实是12世纪后期,印加的统治者卡帕克率领部落从的的喀喀湖地区向北迁移,最后在库斯科地区定居下来,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占领了整个库斯科河谷,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据记载,印加亡国前共有12位统治者。15世纪中叶,第9位统治者帕查库蒂统治印加王国,他不断对外用兵,极大地扩大了印加的疆域,使印加王国成为印第安地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

  印加帝国在16世纪初极盛时,势力北及哥伦比亚,南达智利中部。那时,每年6月24日举行太阳祭,全城臣民全部出动,国内各部落也沿着巨石铺成的全长1.6万公里的驰道会集,携带各种供品来到山顶广场。时至晌午,万头攒动。祭司宣告祭祀开始,祭坛上燃起用浓度玉米酒为燃料的圣火,全场顿时鸦雀无声,聆听祈祷。

  随后,人们将带来的佳肴和供品敬献于祭坛上,绕着祭坛载歌载舞。黎明前,人们齐集在广场,赤脚恭候太阳的升起,太阳落山,祭奠活动才告结束。

  印加人崇拜太阳神,不仅与祖先崇拜有关,也与宗教崇拜有关。太阳神本是印加部落之神,在印加人建立帝国后,上升成为全国的主神。太阳神在印加语中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因蒂、维拉科查和帕查马克。太阳神的形象一般是人形,面部如金盘,光芒四射。他是各种神和印加国王的祖先、保护者。

  印加人的太阳神崇拜与自然力崇拜也是紧密相连的。对于生活在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地区的人们来说,初升的太阳会创造出无比美丽的晴空,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会发出无限的光和热,给人们送上光明和温暖,这正是印加人祈求的赐予,他们多么希望大地永久处在璀璨的阳光照耀之下。黄昏时,太阳的余晖往往沉入浩瀚的大海,这自然引起印加人依依惜别的心情。所以,印加人崇拜太阳是十分自然的选择。

  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库斯科位于秘鲁南部,比尔加诺塔河的上游,安第斯山高原盆地中,海拔3410米,是著名的印加古城,也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现为库斯科省的省会。库斯科在克丘亚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中心”,被现在的秘鲁人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城市”。

  库斯科城是灿烂古印加文化的摇篮,12世纪,第一个印加王——“太阳之子”194神异造物:神奇之后的神奇曼科·卡帕克创建了库斯科城,并以库斯科为中心,建立了印加帝国。经过历代印加帝王的扩建,尤其是在第库斯科古城九代王帕查库蒂时代的大规模建设,库斯科城已经成为南美洲最大的帝国都城。到15世纪之后,库斯科已经成为印加帝国的宗教、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库斯科古城的结构与其宗教及政治功能密切相关。

  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攻破库斯科,不仅洗劫了大量的文物和财宝,还毁掉了大多数的印加建筑。由于印加神殿、王宫及贵族住房的宅基都用巨石垒砌,十分坚固,因而得以保留了下来。在后来的发展中,古老的城市广场和印加棋盘式街道布局也被保留下来。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国没落的地基上兴建了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和宫殿。库斯科市中心是广场,正中耸立着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四周有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几条狭窄的石铺街道呈放射状通向四周,街道两旁仍矗立着用土坯建造的尖顶茅屋,其中许多石头房基还是古印加帝国的遗物。广场东北方,有五间大厅的太阳神庙建195神秘消失的文明于高耸的金字塔顶。还有月亮神庙和星神庙。广场东南方,有对峙的太阳女神大厦和蛇神殿的墙壁遗迹。广场西南方,有一个较小的欢庆广场,印加人过去称之为“库西帕塔”,是欢庆帝国军队凯旋的场所。

  库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圣多明各大教堂就位于库斯科的市中心,教堂建立在印加帝国的最宏伟的建筑太阳神庙遗址上,历代印加帝王都居住在太阳神庙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摧毁了这座神庙,在废墟上建立了圣多明各教堂。教堂里面,太阳神庙的部分石墙仍完好地保留下来,从这些遗物仍可窥见当年神庙的壮丽景象:经加工的花岗岩石块,或大或小,排列有序,石块与石块的结合处,不用任何黏合剂却严丝合缝,甚至连薄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据说当年太阳神庙大殿的四周墙壁、屋顶和地面都镶上了一层厚厚的纯金板,所以这座神庙又被称为“金宫”。祭坛上,有一个巨大的太阳神金像,周围环绕着无数的金线,表示太阳的光芒。它面向东方,当初升的朝阳照射进大殿时,会放射出万道金光。

  库斯科城外1.5公里的300米高处,有举世闻名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那里是古印加人举行“太阳祭”的地方。这也是一座巨大的防御系统。古堡自下而上共三层围墙,均用巨石垒砌。这些石块大得惊人,无法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如何被切割下来,运到这里,又如何构建的。最奇妙的是,尽管许多石块被切割得很不规则,然而石块与石块之间的接合极其严密,可谓丝丝入扣。整个城堡结构复杂,浑圆坚固,令入侵的西班牙人也叹服不已。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被视为古代印加人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空中圣城——马丘比丘马丘比丘古城遗址位于现今的秘鲁境内库斯科西北130公里的安第斯山脉中,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中意思是“古老的山”,也被称作“失落的城市”。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马丘比丘之巅》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据推测,马丘比丘建于15世纪印加帝国开始扩张的帕查库蒂统治时期,它面积为13平方公里,古城的建筑多用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不196神异造物:神奇之后的神奇用任何黏合物,只是利用石块自然的形状大小相互镶嵌堆砌,但建筑物却异常牢固。城垣也是由花岗岩筑成的,逶迤壮观,有“秘鲁长城”之称。

  马丘比丘遗址主要包括太阳神庙、军事堡垒、祭坛、贵族庭院、平民住房、市场、作坊、广场、浴池等近200座建筑和连接山坡与城市的约3000级台阶,山脊斜坡和后山则辟有百余层梯田,用于种植粮食、蔬菜。遗址境内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神庙是马丘比丘的最主要建筑,马丘比丘的中心建筑太阳神庙不仅是祈祭太阳的场所,也是一座天文观测站。另外,主神庙、三窗庙和圣器收藏室都是最主要的神庙。主神庙是一座三面围墙一面开放的建筑,其东西两侧石墙皆以巨石为底,并以打磨精细的石块垒砌而成,庙中还有一座巨石砌成的祭坛。三窗庙位于主神庙旁,因有三扇巨石叠成的大窗而得名。庙中立有一根石柱,据说是用来支撑屋顶的,石柱边还有一块代表天地宇宙的阶梯石刻,是印加神庙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神鹰庙作为马丘比丘唯一的平民神庙,其地面上有类似鹰头的石马丘比丘刻,神庙后面的巨石就像神鹰展开的两翼,造型有如自然天作,栩栩如生。m.chuanyue1.comωWW.chuanyue1.coΜ

  在马丘比丘遗址中,还有一件用来测定时间的巨大的日晷:在一块大圆石盘上,刻出度数,随着太阳的升落,石盘中心的小棒在阳光照射下投下阴影,指明一天的时间,这充分显示了古印加帝国高度的文化水平。

  马丘比丘直到1532197神秘消失的文明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但是,不久就被废弃。直到1911年,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发现马丘比丘古城遗址。那么,强大的印加帝国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座空中城堡?为了防御?为了最后的退守?为了生产?多少年来,考古学家对这个神奇的古城产生了众多的猜想。

  最有说服力的猜想是:祭奠神灵。印加人崇拜太阳,太阳神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神灵。他们把太阳看作唯一能给他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幸福和希望的来源,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城市建筑在最高的山巅,隐藏在太阳的翅膀底下,目的是更接近太阳。他们最惧怕太阳消失,每天当太阳向西落下时,他们总是担心它从此坠入无底的深渊,再也不能爬上来。为此,他们还建造了“拴日石”,试图将太阳永远留在空中。“拴日石”位于马丘比丘遗址的一个小丘上,呈长方形,表面打磨平滑,棱角齐整,面向东方。在古代,印加人就是在这块石头之前虔诚地祈祷,顶礼膜拜。印加国王之所以选择在此建立祭奠神灵的城市,可能也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有关。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

  在马丘比丘还曾经住过一些专门从事祭祀或与之相关的手工操作的妇女,她们或是纺线织布,或是酿造玉米酒。这些妇女从全国选来充作印加王的女仆或祭司的助手。她们中的一些人也参加宗教仪式,但大部分人终日在作坊、房舍或神庙中忙于活计。除了这些女仆外,城中还有许多祭司,他们分别掌管某座神庙,主持宗教仪式。由于马丘比丘的圣城地位,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人们逐渐不再提起它,这也使得它在高山丛林中沉睡几个世纪,直到陌生人的脚步将它惊醒。

  辽阔帝国的统治印加帝国曾是美洲印第安人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是古代美洲文明的高峰。奇特的是,印加帝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即使不是由几百个,也至少由几十个不同的政治集团、种族,甚至是操不同方言的部族所组成。

  印加国王如何有效地实现他们对庞大帝国的统治呢?

  12世纪,印加王国建立后,历经数代的扩张,1438年,帕查库蒂(又称作帕查库特克)上台执政。这位印加王国史上最有名的君主是第九位统治者。他对外进行大肆扩张,屡建奇功。特别是他率军征服了阿班凯,消灭了昌卡族入侵印加国家198神异造物:神奇之后的神奇的基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印加王国走出库斯科谷地并向安第斯山区扩张扫清了道路。

  他的南征北战使印加的疆域不断扩大,最终完成从早期奴隶制王国向帝国的过渡。继帕查库蒂之后,印加王卡帕克·尤潘基开始向北扩张,取得了基多,向南推进到了今天智利中部的毛莱河。

  印加古国文明尤潘琪自命为佩查叩提,其寓意为“地球震撼者”。他建立了一个特有的政府体制,把纷杂散居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奢侈的生活。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库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他规定,地方官员只能受命于印加帝国当局,但同时也容许地区人民保留他们的统治者和神。但是各地国民都必须将对印加太阳神的顶礼增添到他们本地的宗教活动中去。

  印加帝国的统治者们在全国大兴道路和释站,以库斯科为中心,修建了条条通向都城的道路交通网,以利于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便于印加国王对全国的统治,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的联系与文化交流。印加人修筑的道路举世闻名,其中有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199神秘消失的文明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全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鲁西北的通贝斯,全长达2300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在山峦起伏、沟堑纵横的安第斯山区,修筑这样的道路并非易事。根据地形,道路有时盘旋曲折,有时需要开凿阶梯和隧道,有时又要架设桥梁。印加人尚未掌握拱顶知识,他们的桥梁主要是吊桥。桥两端立上石柱,用5根粗达40厘米的藤条相连,三根藤铺成桥面,两边各有一根做栏杆,有的吊桥长达60余米。

  印加帝国还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印加王还采取了一些文化和经济措施。例如,对于那些刚被征服的地区,强行推广克丘亚语。按照一部西班牙编年史所记,这个规定严厉地强制执行:“甚至一个婴儿在断奶之前就要开始学习那种语言”。时至今日,在秘鲁高地、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地仍有1000万人讲克丘亚语(即印加语),这也是印加文化广为传播和长时期影响的一个标志。

  除了政权机构外,印加奴隶主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用其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反叛力量。印加人作为“殖民者”开辟新的帝国疆域后,往往把一些忠于帝国的部族安置在帝国难于统治的地方。这种迁移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人民能够重新定居,在新的地方开发新的土地、新的矿山或者其他资源。由于印加帝国是美洲空前强大的帝国,被后人称为“新世界的罗马”。因此,印加人也就成了“新世界的罗马人”。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神秘消失的文明更新,第七篇 印加文明 神异造物:神奇之后的神奇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