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都市小说 > 一点禅意:慢慢禅2 > 第四章 低配与高配
  八月十八潮

  比丘了志和了慧奉命前往浙江化缘,化缘的钱用在禅寺的翻盖和整修。

  显然,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化缘行为,甚至有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意味。

  遗憾的是,了志和了慧在浙江奔忙了近一个月,但是化缘的效果却很不尽人意。

  时近农历八月十八,一年一度的钱塘潮盛况即将呈现,各地的许多达官贵人甚至专程赶来观摩。

  了慧跟了志说,“要不,我们多住两日,看完钱塘潮再走。”

  可是,了志却坚持要离开,还说,“师傅交代的工作都完不成,我怎么好意思留下观摩潮涌?”

  后来,意见不合的了志和了慧做了不同的选择,了志独自离开赶往千里之外的禅寺,而了慧却选择留下来观摩钱塘潮。

  就隔了两天的时间,了志和了慧先后回到了禅寺,了志显然向老方丈打了小报告。

  老方丈淡淡地问,“了慧,你何故要滞留浙江,而不是跟了志一起返寺?”

  了慧也毫不隐瞒地说,“我的心告诉自己,钱塘潮不可错过,就像稍纵即逝的禅意,我宁愿冒险也要选择停留。”

  老方丈颇有兴致地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为师还记得苏东坡的名句,谁又能不被钱塘潮涌而吸引呢?”

  原来,老方丈对钱塘潮非常向往,了慧此行不仅了他的愿望,更是勾起了他的热情。

  老方丈不仅没有责备了慧,还相约来年再走一次浙江。

  禅意:

  总有一些机缘不可错过,比如和某一个人、某一幅画或者某一处景,比如参禅之人跟一度参不透的禅宗佛法。很多时候,错过或许不是一种过错,但是错过的遗憾却无法用岁月弥补。

  把阳光写进脸庞

  早就听闻,南庙有个很会画画的沙弥,一直都没有机会一见。

  前不久,我的事业出了一点状况,心绪不佳的我独自前往南庙。

  南庙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有我熟悉的花花草草,更有我熟悉的禅师和沙弥们。

  南庙更是我疗伤的地方,很多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去南庙卸下了坏情绪。

  我在南庙漫无目的地转了两圈,一个怯生生的小沙弥走了过来,他小声地说,“您就是禅师常提到的路作家吧?”

  见我点头,小沙弥从身后奉上一副写真画纸,纸上画的正是行走于南庙的我。

  可是,我左看看右看看,顿时发现了些异样:画纸上的我愁容满布,昔日的俊朗不见踪影,俨然就是个有碍观瞻的丑男。

  我一脸疑惑地问他,“小师傅,这画纸上的是我?”

  小沙弥认真地说,“正是。”

  我苦笑着说,“我都有点不认识自己了。”

  小沙弥笑着说,“把阳光写进脸庞吧,这样就变回原来的自己了。”

  瞬间,我心底的阴霾就烟消云散了,行走于南庙之中也轻松了许多。

  离开时,小沙弥给了我另一张画纸,画纸上的我阳光明媚,样子也顺眼了几分。

  禅意:

  你是阳光,你的世界就充满阳光。不管是禅宗,还是我们的生活,总会存在一些奇妙的联系,正的能量会累积、聚拢和扩散,当心绪走入冰冷的区域,我们应该试着把阳光写进脸庞,把自信写进心底,那么转机和生机就会出现,不美好的那一页就会掠过。

  不扫落叶

  禅院面积很大,依山傍水,还有很多茁壮的树木。

  贯穿禅院有两条林荫道,夏天是遮阳避署最好的选择,可是一到秋天就落叶缤纷。

  老禅师交给丁甲和丁乙一个任务,还美其名曰,“禅院的这两条林荫道就交由你们管理的,为师会给你们足够的决定权。”

  丁甲领命后,首先是绑了一把大大的竹扫帚,然后又制作了运落叶的扁担挑子。接着,丁甲便是日复一日地清扫,清扫的工作累得他汗流浃背,常常要冲了凉才能去禅修。那条林荫道大部分时候都是清净,老禅师貌似对丁甲的劳作也很满意。

  可是,丁乙每天都要睡到饱,起床后根本也不去清扫落叶,甚至连清扫的装备都没准备过。时间长了,没有清扫的落叶都留在林荫道上,落叶越积越多多到连丁甲都看不下去了,“师弟,不要辜负了师傅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清扫落叶这一点小事,难道也完不成?”

  这时,丁乙说了,“师傅确实要我们管理林荫道,你清扫落叶是一种管理,而我不清扫落叶也是一种管理。”这一番话把丁甲起得直跳脚,还非要拉着丁乙找老禅师去评理。见到老禅师,丁甲就说了,“丁乙师弟实在太过分了,不仅不遵从您的指令清扫落叶,还说不清扫落叶也是一种管理。”

  老禅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和气地对丁乙说,“那你跟丁甲说一说,你不扫落叶如何是一种管理?”丁乙气定神闲地说,“秋天的落叶怎么扫都扫不完,刚刚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林荫道,转眼又有新的落叶飘舞,这么忙来忙去又有何意义?我不扫落叶,落叶缤纷一片金黄,这无疑是秋天最美的风景。”

  丁甲扭头看去,许多香客驻足在丁乙管理的林荫道上,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那里俨然成了禅院里的新景点。

  不等老禅师开口,丁甲便说,“师傅,我懂了。”

  禅意:

  管理林荫道有不同的方法,参禅礼佛也有不同的形式,人生从来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肯用心、肯努力便是最值得赞赏的修行,万水千山走遍总能走进最美的风景,明白人生最深刻最隽永的道理。

  错过流星雨

  那年,狮子座的流星雨,媒体早早地预报过,弄得全城的人们都很向往。

  消息也传到了山腰上的禅寺,老方丈和小沙弥们也很关注,在禅修之余时常将流星雨挂在嘴边。

  一个叫宏志的小沙弥,来禅寺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也就是十七八岁的年纪,骨子里还有许多浪漫的气息。

  宏志跟老方丈软磨硬泡,老方丈才特批他可以留宿山顶,观摩那难得一见的流星雨盛况。

  流星雨姗姗来迟,而兴奋过度的宏志,却没等到那场流星雨,便在山顶的一棵大树下睡着。

  等宏志睡醒的时候,太阳正从遥远的地平线上,慢慢地升上了逐渐破晓的天空。

  日出很美,美得像一幅画,美得像一首诗,美得让宏志暂时忘了错过流星雨的这档子事。

  看完日出,宏志有些失落地返回禅寺,老方丈发现了他的不对劲,于是耐心地询问,“流星雨不美吗?”

  宏志惭愧地说,“我睡着错过了流星雨,等到日出才醒过来。错过这一场流星雨,恐怕会让我后悔很多很多年。”

  老方丈说,“虽然你错过了流星雨,但是收获了最美的日出。与其对错过的流星雨念念不忘,倒不如把日出的绚烂铭刻在心底。”

  这一席话让宏志茅塞顿开,那份挥之不去的遗憾,好像也不见踪影了。

  禅意:

  小沙弥宏志错过了流星雨却没有错过日出,人生难免会错过这样那样的美好和绚烂,但是同时又会拥有不期而至的契机和奇迹。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懊恼,而是因为珍惜手心拥有的一切,然后用尽全力去追求更好的未来。

  大雨过后

  那一年,两个年轻人一起进入平原禅寺,拜在德高望重的开慧禅师门下。

  两个年轻人是同乡,从小在一个村子长大,又结伴剃度为僧,追寻禅宗的奥秘。开慧禅师分别为他们赐法号——悟心和悟意。

  悟心和悟意虽然亲密无间,但是个性区别却非常大,悟心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而悟意却是个悲观主义者。

  好多次,悟心都会劝悟意,“你应该要乐观一点,世界真的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糟。”可是,悟意却不曾被轻易地说服,悟心只好找开慧禅师求助。

  一日,午后,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整个禅寺都笼罩在水气之中,悟心和悟意在无聊地打坐。傍晚时分,雨过天晴,开慧禅师招呼悟心和悟意来到禅寺后的院落里。

  悟意一进院落就抵着头,皱着眉头说,“一场雨让院落到处是水、到处是泥,真是让人心灰意冷啊。”悟心却不管地上的泥和水,而是抬头看着天空说,“雨后彩虹,蓝天白云,这真是一个懒得的没有雾霾的好时分。”

  开慧禅师拍了拍悟意的肩膀说,“美好与不美好,其实不过在抬头与低头之间。世上其实从来不缺美,不缺希望,缺的是发现美、发现希望的眼睛。”

  禅意:

  悲观的人总是习惯性地低头,却不知最美好的都在我们的头顶,甚至只需要一抬头就可以相遇。我们被满满的幸福和幸运围绕,却因为习惯性的负面气场让自己抬不起头,最终陷入不必要的巨大的失落和绝望之中。

  其实,乐观和悲观只有一线之隔,只需从低头到抬头的转化,我们就可以收获“柳暗花明”的“又一春”。

  低配与高配

  为了对外宣传和交流的便捷,禅寺在已配置座机的基础上,准备给部分比丘采购手机。

  采购手机前,老禅师询问几位比丘的意见,“你们对手机有什么样的要求?”

  有的说,“一定要采购智能机,我们可不要老人机,老人机除了打电话,还能干点啥?”

  有的说,“没啥要求,自然是越贵的越好,价格低的手机低配置,价格高的手机高配置。”

  还有的直截了当地说,“别的什么手机都不要,我们只要超赞的苹果6。”

  老禅师摇着头说,“我们都是禅修之人,要那么好的手机、要那么花里胡哨的功能,干嘛?”

  有的又说了,“低配不仅委屈了自己,也让我们的禅修变得无趣,选择高配就是选择高品质,这又有什么错呢?”

  老禅师语重心长地说,“禅修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我们对外在的需求本该缩减。而且,电子产品70%的功能都是多余的,就像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着的,低配不是一种无奈的将就,而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老禅师说得的确很有道理。比丘们不再为手机之事而讨论。

  老禅师继续说,“我们并不是处处都选择低配,同样也有选择高配的地方。”

  这时,大家又来了兴趣,立即异口同声地说,“什么地方?”

  老禅师说,“我们要给自己的素养和学识高配,比如读更多的经书和中外名著,比如结交更有水平的禅朋佛友以及前辈尊师,比如学习更多禅修以外的技能……只有让自己的人生更充盈,这才是最有价值、最宝贵的高配。”

  禅意:

  时下,很多年轻都爱追求高配的电子产品,完全不顾家人或自身的承担能力,甚至制造出卖肾求高配电子产品的新闻。然而,到了更应该高配的学养部分,却不思进取地选择低配,选择得过且过的态度。何处低配,何处高配,这不仅是简简单单的选择题,更是决定未来人生品质的决定性因素。

  风雨中的舞蹈

  小和尚跟老和尚去化斋,出寺门时还晴空朗日的,没多大一会,竟然下起了豆大的雨粒。

  刚好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段,要找躲雨的地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小和尚一边跑,一边俏皮地说,“师傅,没有伞的孩子必须拼命地向前跑。”

  可是,老和尚却依旧不紧不慢的,仿佛落在脸上、衣衫上的不是雨水,而是阳光或者空气一般。

  小和尚说,“师傅,风大雨大,您为什么无动于衷,难道您轻易地向风雨投降?”

  老和尚笑着说,“这夏日的风和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并无大碍。”

  说完,老和尚还在风雨中跳起了舞蹈,而且是停不下来的节奏。

  这时,小和尚不由得摇起了头,显然对老和尚的做法,很是不以为然。

  老和尚拍了拍小和尚的肩膀说,“与其等着风雨快快过去,或拼命地逃离大风大雨,倒不如在风雨中舞蹈。”

  小和尚继续不语。

  老和尚继续说,“再大的风雨迟早也会过去,我们要用良好的心态面对风雨,当风雨真的过去了,我们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

  果然,没多久,风停了雨住了,小和尚和老和尚继续踏上化斋之旅。

  禅意:

  顺境中的微笑并不稀罕,逆境中的乐观才更宝贵。风雨中的舞蹈并不是傻气,而是不被苦难打败的坚强,是面对环境转换的淡定,是走向更好前方的信心。有时候,大彻大悟需要的不仅仅是契机,需要的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赶走焦虑

  这几天,老方丈德云发现小和尚岳天有点不得劲,不由得也开始有些担心的意思。

  于是,老方丈找了个时间,和岳天来了次交谈,“岳天,你这几日为何焦虑不安,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发愁?”

  岳天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好像也并没什么了不得的事,就是有些情绪不振的样子。”

  老方丈说,“你可以不知为什么焦虑,但是一定要知如何赶走焦虑。其实,要赶走焦虑无非四点——一,自我松弛;二,转移注意力;三,保证睡眠;四,学会幻想。”

  岳天不以为然地说,“焦虑应该不会影响我的禅修,而且过一段时间,焦虑就会不治而愈的。”

  老方丈说,“表面上看,焦虑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且不过是个人情绪的问题。但是,焦虑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搅乱你本该平和淡然的脑袋,最后夺走本来属于你的快乐。而且,你周遭的人也会被你焦虑干扰,你便成为了负面能量的源泉,这实在不是一件慈悲或美好的事。”

  听老方丈如此一说,岳天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便不再随意放任自己的焦虑了……

  禅意:

  人都会有被情绪左右的时候,我们放任自己的焦虑情绪,犹如老天爷任性开启阴雨模式,只会让周遭世界泥泞一片。积极地赶走自身的焦虑情绪,是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也是和更好的自己相遇的契机,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功德。

  花开有声

  我曾经在东方山做过短期僧,除了不像僧人般剃度,两周的生活和僧人无异。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更没有联网的笔记本电脑,习惯的生活秩序被彻底颠覆了。起初,我以为两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于是淡定地告诉自己,好好地参禅礼佛,和未知的禅宗世界,来一次深度的接触。

  寺庙里,有一株不知名的花,每天傍晚都会冒出新的花瓣。花开的时候,老方丈总会在一侧守候,安安静静地看着花朵的绽放,就像在佛像前一般,永远都是虔诚的。我笑着说,“不就是一丛无名的花朵,天天看,也看不出什么新的花样?”老方丈摆摆手说,“你别看每天都开着差不多的花,其实看着这些花儿可有趣了。花开都是有声音的,每次聆听都是一种欣赏,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内心。”

  后来,我试图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可是我根本听不到花开的声音,入耳的是倦鸟的啼叫和杉树叶的摇摆声。就算我屏住呼吸,尽量离花儿近一些、再近一些,依旧没有花开的声音袭来。于是,我向老方丈抱怨道,“花开哪里有声音,您这完全是在糊弄人。”老方丈淡然地说,“心不静,你就听不到花开的声音,只会和尘世的嘈杂相遇。花开的声音,就像最隐秘的内心,是需要绝对的机缘才能相遇。”

  禅意:

  周遭的环境或许是嘈杂的,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工作的忙碌让我们迷茫。但是,我们理应适时从生活突围,不去看风雨和山水,不去理会车来车往,也不去掺和职场、商场的复杂,让心能够有静下来的时刻。只要心足够地静,我们的内心才会被自己捕捉,最初的梦就会浮现并被珍视,更好的明天才会徐徐展开。

  老虎与虫子

  孔林禅寺的子颜是老比丘了,多年来悉心禅修,也算是小有所成。

  慧心禅师时常明里暗里表扬子颜,还让其他的比丘都向子颜学习,做一个潜心向禅的优秀的参禅者。

  可是,孔林禅寺的比丘们并不这么看,甚至常常说子颜“不过尔尔”。

  有几次,子颜去跟别的禅寺的禅师、比丘交流,好像获得评价也不怎么高。

  本来还信心满满的子颜变得失落,每天打坐时无精打采的,诵读经书也是三心二意。

  很快,慧心禅师发现了异样,于是跟子颜来了一次促膝交谈——

  慧心禅师说,“你明明对禅修很有热情的,最近缘何总是心不在焉的?”

  子颜垂头丧气地说,“我本以为自己对禅修很有心得,没想到除了大师您,大家对我的评价都很低,我觉得自己没有学禅的天分了。”

  慧心禅师知道了原委,笑着说,“如果你是一只老虎,别人骂你是一只虫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虫子,你何必又为此生嗔或气恼。”

  子颜略略有了些信心,“在大师看来,我不是虫子,而是老虎?”

  慧心禅师继续说,“如果你是一只虫子,别人夸你是一只老虎,你也不可能真的变成老虎,你自然不必为此生喜甚至得意。”

  子颜恍然大悟,“我不要做老虎,也不要做虫子,我做自己就好了。”

  慧心禅师欣然一笑,然后大步地走向禅寺深处。

  禅意:

  被人指责,不会让我们变得糟糕;被人赞扬,不会让我们变得优秀。来自别人的评价,不管是好的坏的,中肯的偏激的,都不该是左右我们人生的风向。当我们开始用平常心面对批评和表扬,那么就有望更好地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达成梦寐以求的最好的自己。

  命和运

  在大志还是小志时,他便是地地道道的佛学爱好者,对神秘的禅宗有着很大的兴趣。

  小志慢慢变成大志,人生的轨迹有太多的不如意,他慢慢地开始抱怨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别人的人生一帆风顺,而我的人生却磕磕绊绊?”

  后来,大志的朋友说,“你不是一心向佛吗?难道禅宗不能给你答案?”这时,大志恍然大悟地说,“大概就是佛说的‘命运’,是‘命运’决定了一切。”

  大志依旧有空就去禅寺,但是言语却开始变少,连相熟的老禅师也看出异样,“大志,有什么心结不妨说出来,或许贫僧可以分担其中一二。”

  于是,大志竹筒倒豆子般说了自己的烦恼。这时,老禅师安慰大志说,“佛确实承认人是有命运,命运会左右人的前途。可是,人的命运又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坐在井底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你突破了禁锢你的水井,世界便是无边无际的广阔。”

  听了老禅师这一番话,不仅大志的疑问被化解,对禅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

  禅意:

  有人说,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不管是参禅礼佛之人,还是尘嚣中的你我,要相信莫测的命运是可以掌握的。如果坎坷和挫折是不可回避的命,那么坚持与努力便是拨云见日的运,命运的转折就在禅意的推进中,在淡定的岁月更替中。

  误入死胡同

  一次,释信禅师和沙弥至鑫远行,准备去参拜邻县的禅寺。

  这是释信禅师和至鑫第一次去邻县,他们只有一张不太清晰的手书地图。在一个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年代,找路基本上只能靠嘴了。

  到了邻县,问了许多邻县人,竟然都不太熟悉那座禅寺。这让释信禅师和至鑫一筹莫展,不知脚到底该往哪里迈。后来,他们遇到一位老人家,老人家虽然口齿不清,但是仍颤颤巍巍地指了方向。有了方向,释信禅师和至鑫就急匆匆赶路了。他们本以为,很快就会找到那座禅寺,没想到,在街市上绕来绕去,依旧没有任何眉目。

  走了好久,至鑫大声喊道,“师傅,我们貌似走进了死胡同,前面是一堵越不过的墙。”释信禅师走近一看,点了点头说,“哦,好像真是进了死胡同,前面再也没有路了。”释信禅师并不着急,脸上依旧是风轻云淡。反倒是至鑫懊恼地坐在地上,冲着头顶的一小片蓝天喊,“我们要找的禅寺到底在哪里?难道修行就是一条没有希望的死胡同?”

  这时,释信禅师笑着说,“误入死胡同没什么可怕,至少我们还有退路可走。如果遇到了一点困难,就轻易地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那才真正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至鑫起身后,和释信禅师迅速地离开了死胡同,接着又顺利地找到了那座禅寺。

  更奇妙的是,释信禅师和至鑫结束行程后,回去的至鑫简直换了个人一样。至鑫诵经礼佛较之以前更积极勤奋,再不是那个爱钻牛角尖的小沙弥,遇到任何困难和阻滞都不轻易“投降”,总是第一时间想对策让自己走出困局。

  很少夸人的释信禅师,也忍不住在一众沙弥面前夸至鑫,还让大家都以至鑫以榜样。

  禅意:

  不管是远行,还是修禅,总会有人轻易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法抵达或者参透。其实,就像死胡同也并不是无解的,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撤退。人生不要轻易地道出“不”字,也不要随随便便就确定“我不行”,换一条路走走、朝来时的路看看或再坚持一下下,曙光就会如彩虹般呈现。

  心上一片晴空

  某个夏日,禅师和比丘释慧一起外出,偶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看着有些路人早有准备,撑起了随身的大雨伞,释慧忍不住抱怨道,“真是倒霉,为什么我就没有一把伞呢?”

  当然,更多的路人跟禅师和释慧一样,也被大雨淋得全身上下湿透了。一会,有路人在大雨中飞奔还跌了跤,有路人惊慌失措地找避雨之所,还有路人却步履从容地行走在雨中。释慧忍不住对走路不紧不慢的路人说,“傻瓜,这么大的雨,你为什么不跑也不躲?”路人笑着说,“夏日里的一场大雨,不仅可以洗涤我一路的尘埃,也可以安抚我一身的疲惫。我很享受这样的一场雨,何必要跑又何必要躲呢?”夶风小说

  释慧依旧一脸不解地摇着头,直到找到了一方避雨的屋檐,还不忘跟禅师说,“真傻,真傻,怎么有这么傻的人?”禅师笑着说,“你别看他淋得比你厉害,可是他比你拥有更多的晴空?”释慧不以为然地说,“明明是大雨瓢泼的天气,他凭什么拥有更多的晴空。要我说啊,他一点点晴空都没有,只有藏也藏不住的傻气。”

  此时,禅师淡淡地说,“晴空,不仅在我们的头顶之上,更在我们的心房之上。纵使周遭下着再大的一场雨,只要心上一片晴空,那么我们的心境都可以是从容的。带着心上一片晴空,就算我们淋了雨,也不会改变美好的心情,不会丢失走向雨帘之外的毅力和勇气。”

  禅意:

  晴与雨,只是气象的表面特征,却不是决定心境的唯一要素。心上一片晴空,或许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会给我们巨大的支撑力,让我们迅速地自我壮大,并走向更美好的前方。

  幸福如鞋

  一日,如雪禅师和比丘尼在某饭店进餐时,听到邻桌的女人跟自己的朋友们说,“那天逛街时,碰到一个电视录节目,他们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幸福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不得不涨红了脸走开。”

  女人的朋友们来了兴趣,“那你觉得你自己幸福吗?现在你再想想这个问题,不就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吗?”女人还是没有答案,“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幸福,那你们认为我幸不幸福呢?”女人的一个朋友说,“你有房有车,老公颜值也高,比我们谁都幸福。如果你再生个孩子,一家三口和和睦睦,绝对是中国好家庭的楷模。”另外一个朋友却说,“你老公把家当旅馆,一周回不了两次家,我看你的幸福只有五十九分。”还有一个朋友说,“没有永恒的幸福,也没有永恒的不幸福,幸福这种事情谁说得清。”www.chuanyue1.com

  女人的朋友们“轮番轰炸”后陆续离去,只剩下女人继续独自坐着发呆。这时,如雪禅师来到了女人的饭桌前说,“其实,你要知道自己幸不幸福,只需要跟我走一趟即可。”女人大惊失色,“难道大师要带我去尼庵,我目前可没有削发为尼的打算。”

  如雪禅师摆了摆手,然后将女人带到了一间女鞋店。如雪禅师先后拿了两双尺码不同的鞋给女人,分别让女人换上新鞋走走试试。女人不明就里地试了两双鞋,然后又看着如雪禅师将鞋归位。然而,女人还是一脸不解地说,“我想了解的是自己幸福不幸福,这跟试鞋又有什么关系?”

  这时,如雪禅师才掷地有声地说,“你幸福不幸福不必问人,就像一双鞋穿得舒不舒服,只有你知道,只有你的脚知道。”

  禅意:

  幸福是很私人化的体验,我们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同样,我们甚至也无需向任何人宣告或证明。当然,幸福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会在绽放的过程中出现变数,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向善、向上、向禅的心,那么幸福总会在一个适合的地点等着我们。

  选择性记忆

  几年前,达智禅师携小沙弥尘空出游,在千里之外的水云寺小住数日。

  本来,那应该是一段非常快乐的体验,可是临行前却出了点状况:由于水云寺天智禅师的失误,一壶滚烫的开水淋到了达智禅师的右臂,让达智禅师疼得“哇哇”叫。尘空怒气冲冲地跟天智禅师“理论”,达智禅师一再劝他“息怒”,反倒是天智禅师却绿了脸,甚至连本有的那一点歉意也收回了。后来,达智禅师的烫伤慢慢痊愈,可是右臂上的伤痕却依旧在,并不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转眼,几年过去了,达智禅师在禅院内举行一次佛法大会,天智禅师也在受邀的名单之列。佛法大会开始了,尘空一看到天智禅师就来了气,还跟达智禅师说,“师傅,请谁也别请天智禅师啊,您还记得他曾经烫伤您吗?”达智禅师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右臂的伤痕说,“你不说,我早就忘了谁烫伤了我。”尘空不解地说,‘这么大的事情您都不记得,您不是得了健忘症吧?”达智禅师笑着说,“我真的不记得这件事了,可能我习惯了选择性记忆,有些重要的事情我记得很牢,而有些不重要的事情就没放在心上吧。”

  尘空不再说什么,但是显然对达智禅师的话并不那么认可,向天智禅师投去的明显也是不友好的眼神。达智禅师找机会跟尘空说,“我们的心就像是一栋房子,不管它是小小的平房还是大大的别墅,它能容纳的空间都不是无限的。选择性记忆,就像选择性收纳,我们装进了太多不好的记忆,如同装进许多不需要的物件,那么真正需要安置的物件就无法入内了。”

  听达智禅师这么一说,尘空也就彻底放了成见,热情地接待远道而来的天智禅师了。

  禅意:

  选择性记忆,选择遗忘和留存,选择放弃和拥有,是对记忆的区别对待。最终,选择性记忆会成为一种习惯,当我们学会了记忆爱、美好和幸福,那么我们就愿意了恨、丑陋和痛苦,最终不光是我们的记忆是暖暖的,我们通往未来的路也是阳光普照的。

  学会忍受

  小康是个职场新鲜人,从象牙塔到写字楼,身份的转换并不易适应。

  小康常常因职场的压力而心烦意乱,不仅是心情常常像大雨将至的天空,年纪轻轻头发也开始大片大片地掉落。

  其实,小康也有炒老板鱿鱼的想法,可是生活扑面而来的压力,又让他不敢贸然选择辞职。

  当小康从媒体上得知,山顶的禅寺有招短期僧的活动,恰好又到了自己休年假的时间,于是他填了表、报了名。

  小康的父母送小康到禅寺,小康的母亲不无担忧对老禅师说,“我的儿子会不会由短期僧变长期僧?”

  老禅师笑着说,“女施主,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忧,短期僧只是让市民了解禅寺、了解禅,并没有扩充禅寺人员的想法。”

  小康的父亲安慰小康的母亲,“禅寺是寂寞清苦的地方,小康能不能坚持住还是个问号,更不要说他从此就剃度为僧了。”

  果然,小康进入禅寺没两天就非常不适应,因为短期僧不许用手机、不许用电话、不许自带零食进寺,而且作息时间必须按禅寺的规定,还要念枯燥无味的各种经书,这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小康无比抓狂,恨不得马上就离开禅寺。

  老禅师温和地说,“其实,我完全可以提前让你离开,可是你就会失去一次历练的机会。你在禅寺接受的考验,不光是禅寺的比丘们日日经受,和你一起来的短期僧也一样在经受,别人经受得住你为何经受不住?”

  老禅师的话,让小康哑口无言。

  接着,老禅师继续说,“人生就要学会忍受,忍受失望、忍受冷漠、忍受瞧不起、忍受迷失、忍受恨,忍受日出前漫长的黝黑的夜晚……”

  禅意:

  众所周知,“忍”字头上一把刀,忍是一件非常煎熬的过程。然而,忍受是一种洗礼,忍受是一种成长,忍受是光明之前必须历经的黑暗,忍受是快乐之前必须接受的痛苦,忍受是开悟之前必须穿越的迷茫。当我们学会了忍受,生命便会对我们温柔以待,让我们自由自在的追逐梦想,并最终骄傲地站在幸福之巅。

  一夜无眠

  佛学界举行五年一度的佛法大会,心安禅师决定派慧智和尚代表禅寺参加。慧智和尚在禅寺禅修多年,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活动,却还是头一遭。

  启程就是在次日的清晨,火车票早早地预订好,慧智和尚兴奋得几乎睡不着。为了不误次日的行程,慧智和尚定了三个叫醒的闹钟,还拜托早起的师弟注意提醒自己。

  显然,这样已经是有备无患,慧智和尚明明可以好好睡一觉。可是,慧智和尚一夜辗转反侧,连做梦都是次日要赶的火车,甚至还在梦里误了火车。简单点来说,慧智和尚一直忐忑不安,整整一夜根本就没睡什么觉。

  天亮后,慧智和尚洗漱完毕,拖着疲惫的身体出发。早起的心安禅师目睹这番情景,忍不住不停地摇头。心安禅师对慧智和尚说,“本来可以美美地睡一晚,你却因为无谓地担忧,弄得自己一夜无眠疲惫不堪,这又是何苦呢?在佛法大会举行之前,为师要送给你一个忠告,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压力是所有烦恼的来演。带着压力出发,会是一个糟糕的旅程,带着压力禅修,那只会搅乱你的心境,最终影响你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佛法大会归来,慧智和尚对心安禅师说,“参会几日,我睡得特别香特别甜,心底的压力没了轻装上阵,从会议中得到的启发也非常多。”

  禅意:

  人们常说,压力其实也是一种动力,然后无谓的压力却是一种干扰。不管是参禅之人,还是芸芸众生,都应该学会放下压力前进,从而从容地出发、潇洒地抵达。

  遗忘烦恼

  慕容禅师和比丘道兴云游,走遍了相邻的几座城市,拜会了几位有交情的禅师。

  回程时,路边是盛开的黄灿灿的油菜花,慕容禅师和道兴索性以步代车,感受扑鼻而来的花香和最写意的生活。

  本来是晴朗的天气,路面却有一滩水,接着一辆车飞驰而来,又飞驰而去,泥水溅了慕容禅师和道兴一身。慕容禅师擦了擦身上的污渍,还是春风拂面地悠然前行,道兴却气不打道兴却气得不行,“这样的司机真是没有公德心……”

  道兴絮絮叨叨了一路,直到暮色四垂回了禅寺,他的火气一点都没消。见慕容禅师毫无反应,道兴忍不住说,“禅师,我们遭遇霸道司机的事,难道您就一点也没感觉吗?”慕容禅师淡淡一笑,说,“什么霸道司机?我怎么一点也不记得?”

  道兴不依不饶地说,“禅师,刚发生的事情您都不记得,那这次云游您还记得些啥?”慕容禅师一脸灿然地说,“我记住了那些城市的美丽,我记住要好禅师的最新禅悟,我记住了拂面的清风和细雨,我记住了一望无垠的油菜花。”

  道兴不解地说,“禅师,为何您偏偏不记得霸道司机,还有那一身令人憎恶的脏水?”慕容禅师笑着说,“你应该明白了吧,我选择的就是遗忘烦恼,我愿意牢牢记住禅修里的美好,却不让不快乐的气息盘踞心上。”

  道兴恍然大悟地说,“久而久之,遗忘烦恼不是刻意的选择,而是心自然地向往的本能。”

  禅意:

  人生总会有许多烦恼,细小末节的烦恼本来没什么可怕,却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情绪。很多人选择让郁闷的心情跟随自己,甚至长久地存储烦恼,烦恼永远都无法消散,甚至继续盘根错节地生长。而乐观的人却懂得选择遗忘烦恼,把不开心的部分付诸东流,只留下过往快乐的片段。

  不难看出,遗忘烦恼不仅仅是一种豁达的态度,更是一种帮助自己远离麻烦、了悟人生的捷径。

  有机

  吃斋菜时,一直阴着脸的广东人陈生,脸上顿时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不是谈成一笔大生意的狂欢,那也不是偶遇一段爱情的痴迷,那是孩童收获玩具般的幸福和满足。

  陈生赞不绝口,“尊敬的禅师,这满桌的斋菜百分之百是有机菜,在转基因疑团密布的今时今日,能吃到这道道地地的有机菜,实乃人生一大幸事、乐事。”积云禅师笑而不语,安静地看着陈生品尝美食,眼神是安静而慈祥的。

  陈生用完斋菜,积云禅师带陈生来到禅寺的后花园,后花园种着樱树、桃树和一丛丛叫不出名字的花。后花园更深处,是一大片新鲜的蔬菜,有绿的上海青,有白的大个萝卜,小沙弥在不停地施着有机肥。

  禅师微笑着对陈生说,“每一瓣花到了花期才开放,每一株菜也有它的成长周期,选择有机就是选择不拔苗助长,任由它安静地成长到瓜熟蒂落,成长到它应该成长的模样。”

  豁然开朗的陈生说,“其实,有机从来都不该是一种奢望,也不该在未来某一天成为传说。就为有机带来的这份美好,我也会多来禅寺走走,让自己的心和禅更近。”

  禅意:

  有机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管日子过得多么地快,我们总能在岁月面前慢下来,等庄稼的萌发和茁壮,等足一个完整的成长期,才开始从容地采撷和品尝。

  有机是一种蓬勃的精神,或许它无关梦想无关人生,但是那份对有机的执著向往,也是对美好的热切惦念,让我们的生活更从容,也更容易抵达心灵和梦想。

  坐拥书香

  小L是香港著名的富二代,小L的父亲白手起家,最终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很早的时候,父亲就跟小L说,“人家都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你一定要好好多读点书。唯有书香滋润的心灵,才是人生最大的绿洲。”

  后来,小L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加上父亲资金上的支持,很快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小L拥有很多实业,但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在闹市区,拥有一间有规模、上档次的书城。

  书城的书籍非常丰富而全面,许多著名作家都会来书城签售,小L和许多作家合影的照片,贴满了他在书城的大办公室的墙壁。可是,传媒还是时常出现批评小L的报道,而最多的批评还是说小L“没文化”。

  为此,小L非常恼火,和传媒的关系也非常紧张。和父亲见面的时候,小L也忍不住抱怨道,“我拥有香港最顶尖的书城,邀请世界各地的名作家来签售,还和名作家们交流、留影,有眼无珠的传媒竟然说我没文化。”

  小L的父亲什么也没说,而是将小L带到佛山的某禅寺,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歆韵禅师。歆韵禅师领着小L来到禅寺后院,后院有个正在捧读的小沙弥。小L一见,就笑着说,“这位小师傅读书可真用心,以后必有所成。”

  歆韵禅师摆摆手说,“你仔细看,他哪是在看书,明明是书在手、心已神游。”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沙弥竟然在睡着打坐。歆韵禅师继续说,“阅读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不是你捧着一本书,或者你拥有多少藏书,你就收获了书香和书香里的营养。”

  小L从禅寺回去后,书城的大办公室,多了一个小小的书架。一有空,小L就会安静地捧读几页书,连小L的父亲都开始说,“你真的坐拥书香了。”

  禅意:

  不管是对于读书之人,还是对于参禅礼佛之人,坐拥书香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然而坐拥书香,不是拥有多少本书籍,甚至不是捧读浅阅。书香是文字里散发的气息,唯有用心地品味文字、汲取知识,才能坐拥书香、收获思想。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一点禅意:慢慢禅2更新,第四章 低配与高配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