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
我非常喜欢那天信里讲的关于阿蒙和瑞特的故事,尤其喜欢信末尾那句关于朋友的观点。是的,我们怎么可以苛求朋友完美?毕竟,我们每个人自己,也都是并不完美的呀。
可我知道,这观点一定是我妈妈很难接受的。若说起自己对妈妈的不满,干涉我跟周围小伙伴的交往,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小时候我们家楼下有个小超市,开超市的阿姨家里有个小姐姐,小姐姐大大的黑眼睛,一笑起来还有两个大酒窝,很和气,也很爱跟我说话。那时她已经上小学了,一天到晚,就趴在超市照明不良的柜台上,又是写作业,又是念课文的。正是那时还在上幼儿园的我,心中最容易崇拜的目标。
但妈妈却说:“咪咪,少跟那个小姐姐玩儿,你没见他们家就住在超市隔板的后面,连澡都不能洗,很不讲卫生的。”
上幼儿园时,我们班很多小朋友的家长都是跟我妈妈一个单位的。有个叫高宇的男孩子,就住我家楼上,他爸是搞声乐的,周末在家带学生,一天到晚总能听到有人在他们家弹琴、唱歌。妈妈每次遇到人家,也都会礼貌地打招呼,还让我问候高宇爸妈好。可当人家邀请我去他们家玩儿时,妈妈总是推三阻四,不是说这段时间忙,就是说我们得出去了之类的。当然这只是跟高宇爸妈讲,回到家,妈妈跟我的解释却是:“你没听到过他们家总吵架吗?他们家,家庭气氛不好的。”
我上幼儿园时最好的朋友叫琪琪。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活泼、大方,爱唱爱跳。她妈跟我妈也是同事。我妈妈看上去非常喜欢琪琪,每次见到,总要夸琪琪可爱,夸她有艺术灵性之类的。但私下里,妈妈却提醒我不要只跟琪琪一个人玩儿。“那孩子有点虚荣,她妈妈呢,也有点儿势利,又喜欢搬弄是非。”
上小学后,我的活动范围终于可以逐渐脱离开妈妈监管的视线。一开始,我挺喜欢回家跟妈妈说说学校里的事儿的。
“我的同桌叫苗昊天,男生,长得又黑又瘦,可是体育特别好,尤其游泳,他说他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会游了,教练总夸他是个搞游泳的好苗子呢。”
“琪琪那么漂亮,走到哪儿都是女一号,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刚开学就当上文艺委员啦。不过琪琪的学习可就没她同桌好了,她同桌庄雨欣,才是受老师表扬最多的……”
每当我说这些,妈妈总听得非常认真,还总喜欢打听。
“哦,那苗昊天的成绩怎么样啊?他上课纪律好吧?有没有什么坏习惯?不至于影响你听课吧?知不知道他家父母都是做什么的?你们下课不要求出去换换空气吗?出去玩儿,你一般喜欢都跟谁一起?为什么总是琪琪?开学这么久了,你该交到新朋友了吧?有没有试着多去跟庄雨欣接触接触?想没想过,为什么老师们总爱表扬她?你觉得她都有什么优点?哪些是值得你学习的……”
妈妈的问题太多了,多得都让我烦。但妈妈总有妈妈的道理,每当我一表现出不耐烦,她就会严厉地告诫我:“咪咪,交朋友可不是多多益善那么简单,你得学会选择,朋友对你产生的影响,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的。古人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还小,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一定要多跟妈妈讲讲,这样妈妈才能更多帮到你。要知道,那些大家都说好的同学,他们肯定有他们的优点,你要多接触,多学习。当然了,跟谁玩儿不跟谁玩儿这种事儿,你自己心里有数儿就行了,我们背地里跟你讲的这些,不可以出去讲,知道吗?因为妈妈的分析,有可能也不对,还有你,对别人的看法,慢慢地也可能会有变化,很可能有些人内在的优点,你还不具备能力去发现。更何况,不管因为什么,背后讲究人,都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有些话,你说的时候,是就事论事,非常单纯的,但一传出去,一到了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听到,那就很可能会误伤别人,或者让别人误解你了……”
可是难道妈妈这不正是在背后讲究人吗?咳,这就是我的妈妈,她永远都这么麻烦。我当然是越来越不爱跟妈妈讲学校里的事儿了。不过,妈妈却因此更紧张了,她很快就察觉了出来,她近些年,最喜欢跟我讲的话是:“知道吗?咪咪,你变了,你还是小的时候好啊。记得吗?小时候,你跟妈妈无话不谈的……”
但我才不喜欢小时候的自己呢。我喜欢长大,对我来说,有自己的世界就是长大的标志。而且,我慢慢发现,周围很多同学都如此,这样被妈妈唠叨、干涉的烦恼,并非我独有。
比如我同桌苗昊天,那么喜欢游泳的他,仅仅因为二年级的时候,他常去那家游泳馆发生了一桩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他妈就干脆连游泳队集训都不让他参加了。
琪琪也是,她就住我们家旁边那个单元,不过从小到大,我们也都是从没到彼此家玩过。琪琪告诉我,她妈也不允许她去别人家,“其实她是不信任我,怕我一去别人家就只顾玩,不好好写作业……”说起自己的妈妈,琪琪也总牢骚满腹的。
只有庄雨欣看上去总那么自由自在。但琪琪告诉我,“庄雨欣那不叫自在,那其实是可怜。她爸爸妈妈都在集贸市场上卖菜,每天四点就得起床去批发蔬菜,晚上八点才能收摊回家,忙都要忙死了,哪还有时间顾得上去管她?”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倒是很羡慕庄雨欣的,有时候,我甚至宁愿自己能像庄雨欣那样可怜。
有过跟妈妈的多次大战,并不断取得胜利后,好多年了,我已极少再像小时候那样轻轻松松地以一句“好吧”去轻易放弃。大多时候我会当场反驳,还有些时候,虽然当时没吭声,却并不代表我忘记,常常地,当再有类似的问题出现,我就会重申自己的观点,这类反驳,通常是下列句式出现的: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上次你不是说……”
“为什么你可以,我就不可以……”
每每如此,妈妈当然都非常不高兴。不过她基本上每次都会给我解释。有时解释的我心服口服;更多的时候,则是妈妈投降,非但接受我的意见,甚至有时还会跟我道歉。
关于跟小伙伴的交往,应该是我反驳最多的。
有一次,晚餐桌上,我甚至直接把矛头指向妈妈。“为什么在你眼里,那么多人,都有那么多缺点,妈妈,难道你自己就没缺点?”
还记得我这么讲时,妈妈楞在那儿,好半天没吭声。后来,晚饭吃过,我已经在看自己的书了,妈妈却一脸严肃地走过来,“咪咪,难道你没发现?妈妈这个人,很多的时候对自己也非常不满意。”
“嗯?”我一时都反应过来妈妈为什么突然讲这些,但妈妈在我身旁坐了下来,“刚才你不是问妈妈有没有缺点吗?我们谈谈好吗?”
就是那次,妈妈告诉我,她周围的人,包括我的姥姥姥爷、爸爸都批评过她,说她这个人过于内向,不热情,朋友也少。
“我自己想想,这可能跟我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妈妈说:小时候,我从乡下奶奶家回到父母身边,刚到苏州城里上小学的时候,特别自卑,总觉得自己那么瘦,穿着、打扮还那么土。最要命的是,一张口讲话还带乡下口音,我努力想改,可太难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甚至口吃……咳,想想我小时候,一天到晚,基本上就跟个哑巴似的,上课也不爱发言,周围更是没什么朋友。”
“你好可怜啊,妈妈。”我忍不住搂住妈妈,心里想着如今自己班上的那么多好朋友,我真替妈妈难过。
“我的内向,小时候最明显。长大后呢?表面看起来似乎好些,可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内心还是一样的,我更喜欢自己琢磨着安安静静做点事儿,不喜欢到人太多、太闹的环境里去。”妈妈朝我苦笑。
我点点头,这我同意,想想别人的妈妈,琪琪妈妈啦,高宇妈妈啦,周围那些我熟悉的妈妈们,跟她们相比,我的妈妈的确话少,也不爱交往,尤其是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总闷在家里。我几乎就没见过妈妈去过别人家做客,家里只有爸爸回来,才会有些爸爸的朋友来,或爸爸带我们出去见朋友。妈妈呢,我只知道妈妈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一个是辛阿姨,一个是小丽阿姨,可辛阿姨在美国,小丽阿姨虽在北京,她们却并不常见面。我见到最多的妈妈跟朋友联系的方式是打电话,尤其跟这两个阿姨,每次妈妈一跟她们打电话,时间都短不了,用爸爸的话讲,那叫“煲电话粥”。
“也没那么可怜,”妈妈也搂住我,还感激地拍拍我的肩膀,“记得吧?咪咪,妈妈告诉过你,事情永远都不是单方面的。凡事有坏处,必定也有好处。妈妈虽然朋友少,但这么多年,只要是朋友,都是多年以后彼此依然还惦记,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交心深谈的朋友。我觉得,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幸运。”
我点点头,冲妈妈笑笑。朋友多并不代表就是好,这我同意,我只是不喜欢妈妈战战兢兢,担心这个、害怕那个,限制我跟更多的人接触。
但妈妈并没意识到这些,我妈妈所谓的谈谈,永远不可能仅限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她岂肯放过现身说法,对我进行深入教育的机会?果然,紧接着,她便笑着对我说:“更何况,可能正是因为小时候太孤单吧?我才早早结交了一个让我受益终身的好朋友——书。”
是的,妈妈又把关于朋友的话题进一步引申了,那天,她又跟我唠叨了好久关于读书的事,这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之前关于读书,也是妈妈最喜欢跟我唠叨的话题。
跟周围同学相比,我算是很小就喜欢看书的。
记得我最初上幼儿园时,妈妈每晚临睡前都会给我念故事,所以很小我就觉得书很神奇,羡慕可以绘声绘色念故事的人;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学拼音了,妈妈又找来一些绘本、拼音读物,让我囫囵吞枣地自己随便翻看,然后讲给妈妈,一起讨论;再后来上了小学,妈妈就帮给我办了张借书卡,隔一个月带我去一次图书馆还书、借书。
相比起妈妈给我买的书,我更喜欢去图书馆借书,因为图书馆的儿童外借室不允许大人进。所以,到图书馆借什么书,全由我自己做主。每次去图书馆,妈妈去找妈妈的书,我去找我的书,我们分头行动,然后,回到家,妈妈每次都会翻翻我的书,知道我那阵子在看什么,又对什么产生了兴趣。
不过,跟交朋友一样,关于读书,妈妈的教训、干涉也不少。
“这本书好像没怎么见你看啊,咪咪,这次就要还了吗?”
“不好看,看不进去。”
“傻孩子,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读书和交朋友一样,不能全凭第一印象。有些书,你一翻开就喜欢,而且越读越喜欢,这当然好;还有些呢,初翻没兴趣,其实很可能正说明你在这方面的积累有所欠缺,这样的书,是需要你下功夫去啃的,知道吗,能啃下来的书,往往会更让你受益。”夶风小说
“这个人的书真那么好看吗?妈妈看你借过不止一本了。”
“好看啊,还很流行呢,我们班里,琪琪、庄雨欣,她们都在传着看。”
“看得人多,也不一定就说明好吧?像现在流行的很多明星,刚出来时那么吸引眼球,可不过也就热闹个三年五载,再连提都没人提了。看书啊,最好多看经典。这样的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既然大家还都公认它好,一定有它的道理,绝不可以轻易错过。哪怕现在看着没感觉,但你在这个年纪接触过,将来重读时,也会有帮助,更何况你还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变化……”
“好了,好了,妈妈,你说的也不一定对,连我们老师都说:‘开卷有益、读书便佳’。”
“哦,是吗?妈妈可不这么看。要我说,开卷有益,那是从前。现在出书的门槛儿越来越低,流通得也快,很多书没几年都捣成纸浆了,看那样的书,简直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而且要只是单纯浪费时间还算好的,最可怕的是还有可能你遇到的是一本只为投你所好,却会对你产生不好影响的坏书。再说了,开卷也有不同的开卷方式呀。有些书,只值得你随便翻翻;有一些,则需要你用心精读;慢慢的,等你再长大些,遇到觉得对自己真正有帮助的书,还应该学着去做笔记。这么说吧,我们看书,就像跟不同的人在纸上相遇。初遇时的好,只是感官反应,是一时的,很快就会过去。而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着重看一个人,或一类书呢,就像交到了朋友,你越了解、熟悉这个朋友,他所讲的事越容易调动你的记忆和感受,容易真正对你产生影响。这才是真正的阅读。不只发生在眼睛里,最主要还是发生在你的大脑和内心里……”
咳,看看吧,这就是我伟大的妈妈。她的这些唠叨,有时我还能听进去,有时我就忍不住要抱怨连连了。
这次,我试着把妈妈对我交朋友、看书的抱怨都写了下来。真没想到,一下笔竟刹不住车了,这可真是比我写作文要有话要说多了。我一五一十、洋洋洒洒足足写满了三页纸,写完,又是念、又是改,直到第三天才算彻底满意,到底把那封长长的回信,塞进了楼下信箱。
【穿】
【书】
【吧】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跟阿蒙一起长大更新,第八章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